查看原文
其他

双星陨落!

算法数学之美

日期:2019年3月3日

正文共:1613字9图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来源:科普中国


进入2019年以来,我国已经至少痛别8位“两院院士”。其中,在2月22日一天之内,来自东南大学的孙伟院士、南京大学的王业宁院士两位著名女科学家在南京逝世。

据南京大学官方公众号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凝聚态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业宁,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2月22日18时在宁逝世,享年93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纤维与纤维混凝土技术研究所所长孙伟,于2019年2月22日在南京去世,享年84岁。

今天让我们一起怀念她们……

王业宁院士:教书育人七十载,凝聚态物理写辉煌

王业宁院士1926年10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45-1949年就读于中央大学物理系。自1950年开始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1949年王业宁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身穿学士服的王业宁拍照留念

她首次创造性地把葛氏摆应用到新的领域,用它来研究相变机理。在金属物理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这个结论早已经写进了专业教科书,在国内它被称为“王氏定律”。

整整10年之后,法国科学家德劳曼(Delorme)才独立发现了这一定律,国际上称之为“德劳曼定律”。鉴于这个定律是两个人各自独立发现的,后来国际上把“德劳曼定律”改为“王-德劳曼定律”。

“我没有留过洋,不很聪明,但很勤奋。如果说我做一样成一样有什么奥秘的话,那就是对待事业全身心投入和锲而不舍的长期积累。”这是她对自己的评价。

王业宁在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指导学生做实验

根据王业宁院士生前遗愿,一切从简,不举行任何活动和仪式。

孙伟院士:一生专注用混凝土“诠释”建筑之生命

孙伟1935年11月生于山东省胶州市,1958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她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她和她的团队,攻克种种技术难题,实现了传统混凝土在力学性能上的飞跃,三峡工程、长江二桥、南京地铁等工程建设的背后,都有他们的重要贡献。

孙伟院士曾感慨:“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用混凝土更好地‘诠释’建筑之生命。这件看似枯燥的事,我琢磨了一辈子,可还是觉得意犹未尽。”

2019年以来,我们已痛别8位院士

加上刚刚逝世的王业宁院士和孙伟院士,进入2019年以来,我们已经痛别8位院士。

涂铭旌,我国著名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文理学院教授、学校发展战略顾问、重庆文理学院名誉院长,于2019年1月1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0岁。

高长青,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外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少将、主任医师、教授、专业技术一级、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月8日15时5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于敏,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国防实力增强作出开创性贡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于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岁。

梁敬魁,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于2019年1月1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金国章,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于2019年1月2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阮雪榆,我国冷挤压技术的开拓者、著名的塑性成形与数字化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2月3日14时52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有人说

真的很遗憾

每次以这样的方式认识这些国之脊梁


向为中国科研不懈努力的科学家们致敬

向院士们致敬

一路走好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