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位青年说 | 关键:以科技激发“无废社区”人文温度
关键
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创工程师
关键近日在“C位青年说”2022年深圳站演讲
大家都知道,日本做垃圾分类在亚洲乃至全球都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案例。那具体有多好呢?
2017 年秋天我们去日本参观考察,然后带回来了这一小张的垃圾分类指南。
大家可以看到整个页面都是各类垃圾,包括四大类以及若干的小类,并且它有翻译成中文、英文、韩文和日文这四种。除了类别之外还有对每一个区每一天应该投放收集哪一类垃圾都做了一个界定。例如在东京的港区,今天只能收可回收垃圾,而明天只收可燃垃圾。这样一来,居民就只能根据东京23区清扫一部事务组合制定的这个垃圾日期去进行分类投放。那除了这些之外,我们在这个酒店也收集到了一些垃圾指引的分类指引手册。其中里面有一些分类的和词典一样的,每一类的生活中的小的用品都是可以查到它到底是属于哪一类,怎么分以及是哪一天投放,所以他们也是做得比较极致。
与其形成一个鲜明对比的,就是在东京街头是非常干净,基本上找不到一个垃圾桶。当时我们在便利店也买了一些饮料,喝的时候就觉得很爽,要喝完就不知道找哪个地方去扔了。那直到走到了下一个便利店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便利店门前是有这些分类的投放点。我们进去之后发现这个店里面琳琅满目,站满了很多上班族,他们将吃完各类垃圾就直接就扔到了分类桶里面,然后再走。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日本很多小姐姐在逛街的时候会随身带一个小口袋,把逛街产生那些垃圾带回家去,分类完之后再去扔掉。
我们参观的一个目的地是一个垃圾焚烧厂,首先映入眼帘的看起来并不像是一座焚烧设施,而是有点像是一种博物馆或者是图书馆之类的。那进去这个厂区之后,我们一点的臭味都闻不到,里面干干净净非常整洁。其中东京23区清扫一部事业事务组的日本小哥,他也是蛮有意思的,在前面一本正经给我们介绍,然后突然间走到用全息投影模拟的垃圾焚烧炉燃烧的走廊的时候,他就开始加戏了,就把自己幻想成一坨垃圾,然后说我在燃烧我在发热我在发电,然后就觉得日本还是挺有意思的。
直到我们登上了屋顶,最让我们激动的来了。看到万里晴空白云朵朵,下面是练马区著名的一户建,就是日本动画里非常熟悉的独栋房子,瞬间我们有一种跳进了日本动画里面的感觉。我们当时就很激动,就在想这一户是不是大雄和哆啦 A 梦的家?那户是这樱桃小丸子和蜡笔小新的家。除了与这些建筑那么融合融洽的这么贴近的在一起之外,他们还在这个屋顶上面做了很多设计,例如光伏发电,还有雨水花园。从焚烧厂出来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与焚烧厂一马路之隔的还有一个有机绿色的菜地,这个菜是当地人种来自己吃的。那你还敢想象在我们国内的垃圾焚烧厂旁边还会有人种菜吗?这背后肯定是得益于他们比较严格的垃圾污染排放的一个控制。通过东京的考察让我们产生了非常大的一个冲击,同时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文明和谐自律的国度。
为什么他们可以在这方面做得这么好?难道隔壁过得很不错的日本人他们天生就有这么强的自律性吗?其实这背后蕴含着一个重要的日本国家战略,那就是“迈向自然循环型社会”。大家也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所以通过资源循环可以实现节约资源和减少社会成本。那同样我们国家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我们人口众多,因此人均的资源拥有率相对是比较少的。我们的国家同样也是一个资源紧缺型的国家,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叫做“无废城市”。
刚才我们提到垃圾分类。但为什么要这么强调垃圾分类这个事情,垃圾分类作为无废城市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大家的参与去把这些垃圾分完类之后更好地回收和利用,从而大大地减少了整个社会的资源损耗。
日常生活中社区层面是我们进行垃圾分类、源头减量还有资源回收的重要场所,在前端位置承载了很多基本行为。
我们今天重点来聊一聊社区层面。社区作为城市空间的一个最小形态,同时也是无废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它承载了我们刚才所说的垃圾分类、源头减量、资源利用等等行为。从2018年,开始全国多个城市包括深圳推行垃圾分类之后,可能小区的环境变好了,大家对于循环的意识也提高了。可是我们调研发现,其实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可回收物可能会分得比较好,但是厨余垃圾分出率效果一般。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问题呢?我们归结成为两个层面。
第一就是设施的层面。很多人丢垃圾的时候,看到一些设施比较脏乱,就很想快点屏住呼吸甩手一扔完事就走,很少会站在这个位置去把这个厨余垃圾破袋倒进去,然后再走这样一个环节。那第二个层面就是大家觉得垃圾分类分完之后对我没什么好处,没有什么获得感。面对现实中的这两个痛点,咱们应该也有目标,用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思维去想一想,怎么去解决怎么去提升。
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深圳这几年做的一些案例和小故事。首先第一个就是在设施层面,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的一个垃圾投放设施。
远看它在地面上只有几个简单的投放口,实际上垃圾桶已经埋在了地下。平时大家就是开盖投放、分类投放,要等到垃圾桶装满之后,通过电动抬升把下方垃圾桶拖出来进行清运,实现了全过程的密闭化。同时通过自动消杀、自动除臭功能,还可以提高这个片区的环境质量。我也问过这些高中生,他们怎么看这个设施?有的说这个设施很有科技含量,很好玩很高端。他们也会逐步形成分类意识,并且积极把班里面的垃圾拿到这边来投放。
从这个小的设施让我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设施不仅仅承载了基本的收集功能,更有针对个人的行为规范引导,以及城市内涵的表达。就好比到一个很高端的商场里,当你看到漂亮的橱窗设计,高端的商品就会过分引发你们更强的购买欲。那同样这些设施摆在我们社区,那大家是不是分类投放的意愿会更加高了?同时向街边的市民公众来展示这个城市,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空间品质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
有没有一些更符合懒人需求的,不需要下楼去投放的设施?还真有。咱们来看一下深圳蛇口的半岛城邦小区,通过一个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去进行在楼内室内的投放。用户只要在这个居民的家里或者楼道的墙上打开这个盖子,然后进行对应的投放。通过这个真空管道收集系统就可以把个垃圾抽到垃圾中央收集站。这原理其实也很简单。首先是这个分类投放口是在楼栋里面或者是在地面公共空间都可以设置,通过管网负压抽吸的方式,就可以把这个管道里面垃圾进行以每秒 15 米到 20 米的速度抽到末端的垃圾分类收集站,最后再装箱拉车出去,就完成了整个过程的密闭化高效便捷分类和收集。
可能大家觉得这一套设施下来是不是很贵,普通人可能会用不起来呢?我们也算了一笔经济账,这个投入平均下来,每平米建筑面积只需要 150 到 300 块钱。这么一个投资成本,并且运营成本可以抵消节省掉人力运输,人工费用物业管理费。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可以用得起的设施。
通过以上两种科技硬件基础设施的改善环境质量。但第二层面的获得感怎么去获取呢?首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想获得一些什么样的可持续的回报。这里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这样一个模式,就是通过社区花园将无废城市结合的新路径。
具体怎么去做呢?其实在小区里面,每家都会产生厨余垃圾,还有包括小区园林绿化垃圾。那通过这两种有机垃圾的结合去进行稳定化的降解,通过堆肥做出来绿肥,回用到这个小区的绿化和社区种植里面去,就可以达到一个垃圾原位资源化用的过程。具体通过小型厨余垃圾预处理机,将厨余垃圾与绿化垃圾快速预处理稳定化,包括破碎筛分、脱盐除油、高位灭菌、好氧降解等,最终出来的渣只有投入垃圾量的1/3,可直接回用园林种植。
去年我参加了南山区某小区的社区花园构建活动。其中看到这样一个场面,志愿者们把之前修剪好的木桩木台去做成这种篱笆,还有木垫片,然后设计师带着妈妈们和孩子们去把社区里面的塑料和金属等等这种废旧的垃圾循环应用,成为社区花园内可以摆放的小摆件,老玩家也会在一方菜地里面去进行有机种菜,种一些葱或者是生菜之类的。那现在这个疫情期间哪怕是被封控了,也不会担心没有菜吃。
通过这样的社区花园共建模式,我们可以打通小区里面产生的废物循环利用,还有居民共同参与获得体验感的路径,从事园艺花卉工作的小姐姐受邀来给大家分享养护知识,通过这样的社区活动,也可以找出一些民间高手来让这个事情做起来更加有成果。
无废社区跟社区花园的结合,其实就是一种基层治理的模式创新,将以往政府管控的垃圾资源化工作转化为民间自主式的再创作。俗话说“人民城市人民建”,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获得更多收获,回报一个个鸟语花香欢声笑语的社区花园。我们目前在深圳全市已经在开展一些无废细胞的试点,包括前海无废社区、香蜜湖无废城市客厅,还有福田保税区无废园区等尝试。
相信未来这样一个小的无废细胞,就像种子一样会在大街小巷不断地生根发芽,然后变成一个一个绿洲,这样我们这个无废社区就会成为一个完整的无废城市。
谢谢大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