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300家“FIERCE 15”的biotech:M&A与倒闭是主基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丰硕创投 Author 丰硕研究
FIERCE 15名单里的biotech代表了一群在刀尖上跳舞的企业。
1. Fierce 15名单简介
2. 历届融资情况
3. 历届现今情况
4. 药物开发成功率如何?
5. 回报如何?
6. 结语
Fierce 15名单最早发布于2003年,至今已有20届了,累计公布了301家公司,有的公司重复进入名单,有的年份会公布不止15家公司。
名单里面诞生了不少明星公司,有的公司也产出了不少意义重大的药物,核心原因在于这份名单对创新的要求是极度苛刻,如2011年主编是这样评价Tesaro公司的“That kind of winning attitude is very much in the spirit of Fierce 15”,2012年主编这样评价AC Immune公司“I like to see our embrace of risk as a reflection of the Fierce 15 tradition”,以及2022年LifeMine Therapeutics公司的CEO如此评价自己公司“I go big or go home”。
那么这些拥有极度求胜欲,极度拥抱风险的biotech,融资情况如何,又有多少家能存留下来,又有几家能把候选药物成功推上市场?
这里的累计融资额为一级市场+IPO时的稀释性融资,不包括非稀释性融资和二级市场上的增发。
可以看出每一届biotech的累计融资额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约每6~7年出现一波高峰。
图1 Fierce 15历届平均融资额(来源:cbinsights;丰硕创投整理)
2022年现在的累计平均融资额为1.71亿美元,相较于2003年的1.11亿美元,高出了54%,若考虑上这些年美元购买力的变化,两者几乎抵消,从当下的时间节点来看,其实biotech的“实际平均融资额”这么多年来没多少变化,是否意味着一级市场资金20年来对biotech的追捧程度一直没多大改变?
不是的,当下2022届这一批企业还没走完整个一级市场+IPO的融资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届的累计平均融资额还会继续上涨,所以哪怕扣除美元购买力的影响,一级市场资金整体上对biotech的追捧程度是呈上升趋势的。
图2 美元历年来的购买力(来源:Statista)
回溯到2003届的主编寄语,“我们预计这些公司将成为未来十年的领导者”,事后看起来,都忍不住笑了。
当年的那批公司,没有一家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哪怕仅剩的2家仍存活在二级市场的企业,都已经更改了名字。
下图十分清晰地描述了biotech的一生历程,从右下角到左上角,划对角线,大概率的走势是private→public→M&A→倒闭。
Biotech真的很难,能将企业一直经营下去的,实属意外。
但不是每家biotech非得成为百年老店的,能成功研发出药物出来就已经取得重大成功了,那么这些biotech的药物开发成功率如何?
图3 历届biotech的现今情况(丰硕创投整理)
剔除掉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和CRO公司,剩下290家biotech。
十分不讲道理地将他们拼在一块去统计(有近一半成立不超过10年),能成功将药物推上市场的biotech有67家,占比为23%(67/290),这个概率也远超于整个行业的7.9%开发成功率。
客观点,药物开发需要很长的周期,若以公司成立10年为界限,2012年及之前成立的biotech有171家,有61家成功将药物推上市场,占比为36%(61/171),意味着,只要给这些公司足够长的时间和耐心,有超过1/3的公司能够将药物推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是以公司为单位,而不是候选药物为单位,一些公司在10年期间,可能开发失败好几款候选药物,才诞生出一款获批药物,因此这里的企业药物获批占比不等同于药物开发成功率。
图4 产品获批情况(丰硕创投整理)
只要投资者有足够的耐心,这些公司还是能大概率把药物推上市的,那么投资回报如何呢?
在这290家biotech里,有168家披露了累计融资额(一级市场+IPO融资)和收购/当下市值,以这168家biotech为样本,分析他们的投资回报情况,横坐标为收购或当下市值,除以累计融资额,简称倍数,纵坐标为分布频率,根据有无产品获批划分为两类,根据public还是M&A状态再细分下去。
下图可以得出几个重要信息,第一点体现在累计募资额上,有产品获批的公司整体上平均的累计募资额都要高于没有产品获批的公司,但两者差别不大,最大差距在30%左右。钱多利于药物开发。
第二点是无产品获批的公司的倍数与概率分布之间的关系为,近似为线性递减,而有产品获批的公司则近似为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4~32倍之间。药物研发成功/失败造成的价值扭转。
第三点是无产品获批的公司的图形走势也会出现类似有产品获批公司的走势,这样的公司状态为M&A。谜底揭开前被大公司溢价收购。这里需要注意,仍有相当大概率的企业倍数<1,这些企业大都是被人家借壳上市或当做破烂被人家收购了。
图5 市值/累计融资的的倍数与概率分布图(丰硕创投整理)
下图为fierce 15历届名单的汇总。
图6 历届名单汇总(丰硕创投整理)
结语
每一届fierce 15名单的biotech,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下的前沿技术与投资风向。整体上看这些biotech,虽然有超过1/3的公司能够将药物推向市场,但其中得经历许多挫折,只有长期陪伴的投资者才有可能享有这么高的概率。
同时也不能盲信这样的榜单,也有进入名单没几年的biotech直接倒闭了,如2018届的Quentis和2020届的Quench Bio。哪怕是那些超能融资的biotech,同样不是投资里的金科玉律,仅有的3家累计融资额超过10亿美元的biotech,仅成了一家Moderna,倒闭了一家Intarcia,还有一家CureVac仍在坚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