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亮剑之师” 与“中国第一将军县”

2017-11-12 兵团零距离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11月13日,是黄麻起义90周年纪念日。被誉为“亮剑之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和“中国第一将军县”的湖北黄冈市红安县,有着一段不可分割的红色历史渊源。  


一支诞生在黄麻的部队 



六师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


六师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每天都要迎来一批又一批客人,这里展示了六师自黄麻起义以来90年的光辉历程。其中,六师125位将军的革命事迹深深感动着每一位游客。


“ 诞生在黄麻,成长在延安,转战大西北,扎根在天山”这四句话是六师历史的真实写照,黄麻起义是第六师前身部队的诞生地和发源地。


据《农六师简史》记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它的发端可以追溯到 1927 年黄麻起义的农民自卫军,这支部队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9年10月,新疆和平解放,部队奉命进驻新疆守备新疆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及北疆地区。1953年6月集体转业,成立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六师,1954年10月改编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六师。

六师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


在六师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序厅,有一座群雕名为“亮剑之师”,群雕是徐向前元帅、王树声大将同将军们在一起时的场景。


第六师其前身部队是一支“红色之旅”,涌现出了无数名垂青史的英雄,走出了彪炳千秋的125位将军(1位元帅、1位大将、12位上将、21位中将和90位少将),其中有21位是红安籍的将军。秦基伟上将、王近山中将、徐深吉中将、程悦长少将等就是红安籍将军的代表。


2016年6月30日,在六师五家渠市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表彰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起缅怀了第六师的两位前辈和英雄。这两位前辈和英雄,一位是王近山,一位是程悦长,他们有着很多的相同点。都是湖北黄安人,都从1927年黄麻起义走向革命,都是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都参加过苏区反“围剿”,都参加过红军长征,都是创下许多著名战例的抗日名将,都是延安保卫战的主将,两人一起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解放战争中一个渡江南下、一个挥师西北。

开国将军程悦长。


程悦长是第六师前身部队的老领导,他的一生与这支部队有着紧密的联系。保卫延安转战陕北时,他是西北野战军六纵新四旅旅长;解放西安攻克兰州时,他是第一野战军六军十七师师长。1949年10月,他率部进军新疆后,兼任迪化警备区司令员、北疆剿匪前线总指挥,完成了新疆平判剿匪、建党建政。1952年《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刊登《艰苦朴素的程悦长师长》一文,军委号召全军向他学习。


六师五家渠市猛进水库。


程悦长与六师及新城五家渠的创建密不可分,他是指挥修筑猛进水库、创建五家渠垦区的共和国将军,他为新中国的解放、新疆的剿匪和屯垦戍边事业做出了伟大了贡献,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是共和国元勋中较早离世的将军之一,病逝时享年50岁。程悦长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位在去世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将军。 


200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1927年11月13日,湖北黄安(今红安县)、麻城一声锣响,3万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武装革命斗争的第一枪。


三年前,以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为创作背景的38集大型近代革命题材电视剧《铁血红安》,在央视一套播出后,红安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红安县城全貌。


红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作为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鄂豫皖根据地的核心区域,红安县先后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队伍,是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红安诞生了太多的英雄。红军时期,每3个战士中就有一个是红安人,每4个烈士中就有一个红安籍。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安有14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占全县人口三分之一,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

红安革命烈士纪念墙。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五位国务院副总理,八位大军区司令员或政委。人民军队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授衔的共和国开国将领中,红安籍将军有上将6名、中将11名、少将44名,以总数61名而高居共和国将军县榜首,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第一将军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在这些红安籍开国将军中,有帆船打军舰、解放海南岛的“旋风司令”韩先楚上将;有抗战时期“奇袭阳明堡”的陈锡联上将;有抗美援朝威震上甘岭的秦基伟上将;有赫赫有名的“疯子战将”王近山中将(《亮剑》李云龙原型);有江南抗日名将刘飞中将(《沙家浜》中郭建光原型);有著名的塔山阻击战“战术奇才”胡奇才中将……


这批高级将领,每个人都有载入史册的英雄故事,每个人都有比影视作品更感人的传奇人生。这些军功卓著的红安籍将军有一个极其鲜明的共性——为人正直豪爽、打仗勇猛果断、战法不拘一格、打破墨守陈规。


为了表彰英勇的红安人民,经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将黄安县正式改名为红安县,共和国以“红”命名褒奖的县,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例。


新中国成立后,红安县共走出了223位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正如徐向前元帅为红安的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


一支敢于亮剑的部队



2000年,一部40万字的小说《亮剑》吸引了中国读者,刚刚面世,发行量就突破上百万册。


2005年,由小说《亮剑》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再一次轰动了亿万观众。十多年来,《亮剑》的重播超过3000多次,创造了中国电视剧的最高播出记录。


《亮剑》中的八路军129师独立团原型和第六师前身部队的战史高度吻合,电视剧《亮剑》亮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的一段历史,让人们知道《亮剑》故事取材于第六师前身部队。

五家渠市将军街。


在六师五家渠市的军垦大道上,有一条将军街,街道两旁矗立着第六师前身部队的将军照,其中就有新四旅第一任旅长王近山将军的画像。


2012年夏天,王近山将军的儿子王岩来到五家渠市将军街,将军之子王岩在父亲画像前深深跪拜,他那深情的一跪,感动了这座城市。王岩对着父亲画像说:“抗战时期您带领过的这支部队,现在把五家渠市建设成了一座军垦新城,您应该为这支部队感到骄傲,因为这个部队为您感到骄傲。”

军垦新城五家渠市鸟瞰。


第六师这支“亮剑”部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土地革命打响了黄麻起义的第一枪,抗日战争打响了百团大战的第一枪,解放新疆把第一面红旗插上天山,屯垦戍边拉开了开发建设新疆的第一犁,铸就了“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敢于亮剑、勇于致胜”的亮剑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


2012年2月10日,在六师五家渠市党委十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六师五家渠市党委提出,新时期要大力弘扬“忠于使命、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创新争先”的亮剑精神,把亮剑精神作为师市上下的主流价值观和精神旗帜,把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好、发扬好。


2016年10月25日,在六师五家渠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六师五家渠市党委又提出,打造“亮剑之师”是六师五家渠市发展的新坐标、新蓝图。

 六师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


“亮剑之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和“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黄冈市红安县,有着一段不可分割的红色历史渊源。


2009年5月,湖北黄冈市党政代表团来到六师五家渠市,代表团成员包括黄麻起义的发生地——红安县县长和麻城市市长。黄冈党政代表团一行参观考察了五家渠市将军街、六师武装部军事陈列馆,述说两地的革命情缘,并称此行为“认亲之旅”。


同年7月,六师五家渠市党政代表团也踏上红安的红色土地,参观了红安革命烈士陵园、七里坪镇长胜街、麻城革命烈士陵园。那些熟悉的名字,那些鲜活的历史,唤醒了人们久远的记忆,代表团成员称之为“寻根之旅”。


从“认亲之旅”到“寻根之旅”, 把“中国将军第一县”和“亮剑之师 ”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六师五家渠市党委书记、政委齐新平(前一)率师市领导参观将军纪念馆。

2017年11月8日,六师五家渠市党委书记、政委齐新平率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套班子成员,来到将军纪念馆,回顾党的光辉历程,重温入党誓词,回望“亮剑之师”的红色历史,纪念黄麻起义90周年。


推荐阅读

【聚焦】敢叫荒漠变新颜!海外华文媒体为绿色八师点赞(附视频)


【聚焦】重磅!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名单公布,兵团5人上榜

投稿方式:bthuyang@aliyun.com


来源 | 五家渠TV

编辑 | 何长涓

责任编辑 | 蒋龙珍

审核 | 侯万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