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改革共成长 | 喜看我家衣食住行七十二变

 “兵团零距离”—— 胡杨网品牌微刊


我是十三师天元供销集团公司的一名退休干部,上世纪70年代,我在红山农场供销社参加工作,40多年来见证了团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穿着方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物资匮乏,购买棉布需要布票,布买回家后要找裁缝做。家里衣服全都是大人穿了小孩穿,老大穿了老二穿,一直穿到穿不了为止。那时的衣服面料都是纯棉的,不结实还容易褪色。因此,衣服上到处都是补丁。后来,有了的确良、涤卡等布料,衣料就变得结实了。


随着生活条件越变越好,职工手里有钱了,买布不用布票了,商场、超市购进大量成品服装供人们选择,再也不用找裁缝做衣服了。现在,男女老少都有穿不完的新衣。



在饮食方面,改革开放前,无论大人小孩,吃的口粮都按不同年龄和职业定量供应。由于副食品少,大部分家庭口粮都不够吃,农村还好一点,靠自留地里的蔬菜、土豆补贴一下。城市里的人只有自己想办法了。当时,我们过年才能吃上肉,平日里的蔬菜就是土豆、白菜、萝卜老三样。


记得一年冬天,我们吃不饱,就把土豆放在火炉下烤,烤熟后大家抢着吃,不亚于现在的一顿大餐。那时,肚子都饿,啥都好吃。


后来,国家取消了口粮定量,鼓励大家大力发展畜牧业,不断增加农副产品的品种和数量,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生活需要。



在居住方面,以前职工居住的是公房,人口多的分两间,人口少的只分一间,每间面积也就十几平方米。冬天冷的时候,为了省钱省煤,一家人挤在一间房子。有的是两代人,有的是三代人。


改革开放后,允许自己建房子了,前院种蔬菜、种树,后院养牛、猪、羊等,职工群众过上了幸福的日子。现在,条件更好了,团场职工有了住房补贴,大家住进了楼房。如今,走在兵团任何一个团场,都有社区和新建的楼房,配套设施也很齐全,学校、医院、超市、健身广场都在家门口,职工群众的生活更加方便舒心。


在出行方面,以前大人小孩上班、上学主要靠步行,谁家有辆自行车,不次于现在的一辆奥迪小轿车。上中学时,我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来回有7公里,只能步行上学。工作以后,我终于拥有了一辆“红旗”牌自行车。



那时候,到县城或哈密办事要坐班车,每天只有一趟,第一天如果赶不上就需等到第二天,第二天赶不上就要等第三天,一个星期坐不上车是常事,真是出门难,难于上青天!


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倡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工具也随之改变,公交车数量大幅增加,小型客车、出租车随叫随到,各类小轿车也进入家庭,出门再不是难事了。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不仅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而且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真是遇上了好时代



作者:丁瑞金 


编辑 / 宋春晓   责编 / 蒋龙珍  审核 / 钟新 侯万里


猜你喜欢

我与改革共成长 | 化茧成蝶,看兵团党委党校变迁史(附语音)

 

我与改革共成长 | 听老放映员讲述电影变迁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