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改革共成长 | 昔日漏雨干打垒,今日江南蓝泊湾

 “兵团零距离”—— 胡杨网品牌微刊


塞外江南

诗酒田园

楼台亭榭、芳草依依

小桥流水、碧波荡漾


楼台亭榭,芳草依依,小桥流水,碧波荡漾,一座座雅致的徽派建筑楼群倒映在碧水中,一条条五彩金鱼,在碧水中欢快地游弋,不时甩一个响尾,在湖面上划个圈……置身在这美仑美奂的画卷里,仿佛进入了江南水乡,让人流连忘返。


不,这不是江南,而是西部边陲的一个小镇,一师十团蓝泊湾,我的家就在这里。

20年前,我的家是什么样呢?我的思绪回到了1998年。

曾经岁月

1998年春,我和丈夫背着行囊,怀揣梦想,风尘仆仆从重庆山城来到一师九团九连。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十排土坯房(又叫干打垒),整齐划一,呈环形座落,正中间一排大房子是职工俱乐部,所有房子清一色斑驳的墙面,因长时间被风雨侵蚀,墙皮成块状脱落…… 


那时,我的家就是一间约三四十平方米的土坯房,一家人的饮食起居都在那一间房子里。一天半夜,我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惊醒,“谁?”我吓得一身冷汗,赶紧开灯,只见筷子长的老鼠成群结队,正翻箱倒柜逐一“检查”我的行囊呐!













第二天一早,大雨倾盆,用泥土糊的房顶被急速的雨点冲成了大小不一的窟窿,滴滴答答不停往下漏,我们赶紧找东西接雨水,用上了家中所有的瓢、盆、碗。半小时后,家里地上成了“小溪”……


那时,连队四周还有零星的地窝子。连队的叔叔阿姨告诉我:“孩子呀,你们算赶上好时候了,一来就住好房子,我们呀,在地窝子里生活了几十年!”


听连队退休的叔叔阿姨讲,他们年轻的时候,连地窝子都紧张,往往几家人共住一个地窝子。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给我讲:“年轻人,可别小看了这个地窝子,冬暖夏凉,是我们住了大半辈子的地方!”


几年后,连队开始有计划地将墙体损坏严重的土坯房推倒,建成了一排排砖混房。从建房第一天开始,全连职工就在晚饭后不约而同聚集到建新房的地方,讨论着谁会先住进新房。


十几年过去了,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职工们搬进了楼房,兵团团场人的住所经历了“地窝子——干打垒——砖混房——楼房”的演变。


20年弹指一挥间,我已从一名职工,成长为连队党支部书记。我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也扎根团场,成为一名连队技术员。如今,我们一家在蓝泊湾傍水而居,在花园中生活、在文化中成长、在生态中休闲……


塞外江南

诗酒田园

楼台亭榭、芳草依依

小桥流水、碧波荡漾


我只是所有团场职工的一个缩影,目睹了团场艰苦奋斗的历程,见证并切身感受了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越过越富足。


作者:冉仁淑


编辑 / 陈颖   责编 / 蒋龙珍  审核 / 钟新 侯万里


猜你喜欢

我与改革共成长·漫画 | 那年那月那日,月饼里的记忆

 

我与改革共成长 | 戈壁红柳情深深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胡杨网

兵团零距离

胡杨网站微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