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青的“灯塔与摇篮”:在一场时空迷局里的旅程

artnet新闻 artnet资讯 2022-03-16



 


 

老 旧窗框、带有未来感的地标性建筑、包豪斯设计和家具、未被拆除的洋楼、新闻中的摄影或截图……所有这一切都汇聚在在李青9月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个展中。



“李青:灯塔与摇篮”展览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一空间,2021.9.12-10.27


“李青:灯塔与摇篮”展览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二空间,2021.9.12-10.27



策展人崔灿灿将李青这个有点类似十年小型回顾展的项目命名为“灯塔与摇篮”,题目略显诗意,似乎也暗示着艺术家对一种感性状态的回归。毕竟,如果熟悉李青作品的人会发现,他在创作上颇有体系,脉络明确而清晰。而此次李青选择将作品从年代和系列上打乱,重新进行排列,因此在展场中,你可以发现李青各个节点的作品,它们归属于不同系列,却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安置在一起。



“李青:灯塔与摇篮”展览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一空间,2021.9.12-10.27



艺术家挑选作品、设置节奏,引导观众走入这如同迷宫一般的展场中。观众的任务则是收集线索,从各个角度寻找艺术家创作的地图碎片,直至将它完整拼出。



 


 

我们姑且可以将李青理解为一名“知识型”艺术家,这使他的创作始终暗含了一种引导性。他所选择的那些客体(如同本文开头的提到的那些)往往在图像之外承载了某些额外意义,而彼此之间的叠加和杂糅更是赋予其作品以荒诞性。这种有意识的引导在他的成名作《大家来找茬》时就开始出现了——李青设置了一个游戏规则,使得画面内容丰富且饶有趣味,也因此为我们打开另一种观看绘画的契机:任何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的方式在这里都失效了,人们不自觉地用探案的心理去寻找作品中的蛛丝马迹,但同时又会被那些画面上诡谲且微妙的笔法所误导。



《大家来找茬·后窗》(两图有六处不同),布面油画,160 × 120 cm × 2,2019-2020


 

在李青其他系列的创作里,这种引导性以一种更隐性的方式出现。例如《互毁而同一的像》和《窗》系列,以及《玉面》《杭州房子》《你可以带走的东西》等。这些作品中的丰富图像被改写或拼贴,现实与历史交错,仿佛踏入到了一个错乱的时空里,破解它们需要付出一些努力:首先你要在记忆中搜寻这些曾在新闻、书报、网络或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图像,现实在作品中产生交错,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语言,然后才有机会进入到艺术家安排的图像逻辑中。



《玉面·六个女人》,木板、布料、丙烯、印刷品、照片、吸油面纸、人体油脂,45 × 45 × 4 cm,2020



 


 

正如在他的作品中常出现建筑物,李青的工作方式也有些像是在建房子,看起来随意拼贴的图像实际上都来自于他的精妙计算。事实上,建筑在李青近十年的创作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也为他印下另一个标签。这和他的个人成长经历密切相关:他出生成长的时代恰逢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在这一时期内,新旧建筑更迭迅速、城乡边界模糊、中外美学杂糅。李青正是敏感地捕捉到这一变化,特别是建筑美学。



艺术家李青


《窗》系列或许是最佳体现,一方面,他使用的窗框本身就属于老建筑的一部分,李青在旧货市场将它们淘来。这些已经被淘汰、同时带有时代印记的窗框并未和我们的生活完全脱节,因此观众得以与其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链接。窗框在这里既承担了画框的角色,又成为了画面的一部分(特别是近些年来李青开始在画框之上绘色),其“格子”的天然优势为画面打开了多种可能性。李青或是选择用一种趋于梦境或褪色照片的颜色和笔触将一张完整地画面打破,或在窗框的小格子里单独描绘一个画面,最后在拼成一张完整的作品。



“李青:灯塔与摇篮”展览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一空间,2021.9.12-10.27

 


另一方面,李青画面中常刻画的建筑物往往是一些近现代大师的经典建筑设计,它们价值不菲,在出现之时与当地的环境中并不完全相融。因此,这些建筑史上的杰作在李青看来更像是网红打卡地,是一处被世俗化了的景观,正如《Spa漫游2021》这件作品,带有科幻感的球形建筑,包豪斯椅子和宇航舱与中间泡澡的一对男女共同出现,鲜艳且明亮的颜色为画面带来一种山寨感。



《Spa漫游2021》,古董木窗、油彩、丙烯、亚麻布、有机玻璃,110 × 150 × 5.5 cm,2021


又或者是《从盘古大观眺望》中,与奥运村建筑相平行的一队的女性,它们在形式上彼此关联,形成一个开放的逻辑关系。更有趣的是,李青画面中刻画的建筑比人物更显生动,无论是群像亦或个人肖像,人物仿佛被剥夺了主体性,成为一种次要景观,反而凸显出建筑物或环境本身。近些年来李青使用窗框的作品越来越走向异形,窗框互相交叠组合,会在画面中间也形成“窗户”,因此赋予了架上作品另一种空间概念。



《从盘古大观眺望》,木、金属、有机玻璃、油彩、丙烯、喷漆、马克笔、衣物、印刷品,136 × 140 × 6.5 cm,2017-2019


这种空间感也可以在他其他新作中找到,例如《阿那亚》和《伊萨卡》,特别是后者,这件被安放在墙上的绘画装置的中间画面可以绕着中轴进行转动。



《阿那亚》,布面油画,80 × 65 × 3.5cm,2018-2021


《伊萨卡》,油彩、铝板、画布,70 × 55 × 6 cm,2021



 


 

在本次展览的一号空间,李青于内部打造了一个如同迷宫的白盒子,墙面布有大小不一的窗口。其中一部分大小刚好与上文提及的由窗框拼组而成的小窗户尺寸相一致,使得这种观看更富趣味性,不同系列的作品在此展开对话。



“李青:灯塔与摇篮”展览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一空间,2021.9.12-10.27



而在空间的另一侧,李青挪用了包豪斯教师宿舍的外形,重塑了一个具有宗教感的展览空间,其中悬挂着一件长约五米的作品《从包豪斯或卡巴科夫的摇篮中飞向太空的人类婴儿》。这件作品里杂糅了大量现当代美术史、建筑史和设计史上的经典图像,其中不乏李青曾经的作品或创作对象,包括安妮·莫里斯的球状雕塑、柯布西耶和诺曼·福斯特的建筑、阿那亚礼堂、李青在荣宅搭造的帐篷、《玉面》中的吸油纸、《杭州房子》等。有趣的是,上面这些作品全部可以在展览中寻找到,这应当是艺术家有意而为之。



“李青:灯塔与摇篮”展览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一空间,2021.9.12-10.27


《从包豪斯或卡巴科夫的摇篮中飞向太空的人类婴儿》,布面油彩、丙烯、印刷品,480 × 180 cm,2021


一方面,这件充满挪用的作品如同艺术家面向过去的总结性发言,它指向了一个明晰的过去。而另一方面,一些东西从婴儿床冲向天花板,从充满乌托邦图像的环境出走,它将去往何处?这是否将是一次未知的旅行?亦或回归?这无疑也是艺术家对自己的拷问。





 

文丨孙天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