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技术经济》2022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点击蓝色关注我们


目录

农地经营权定价与职业粮农的规模经营

——基于土地权利资本化视角的分析

......李政通,顾海英(4)

土地流转中的农民土地权益实现研究

——基于农民主体性的实证分析

......杨晨丹妮,洪名勇(21)

林地确权真的全面提高了农户营造林积极性吗

......温映雪,宁满秀,刘伟平(38)

农业生产集聚:能否促进耕地利用效率

——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再检验

......赵丹丹,周宏,顾佳丽(49)

粮食期货市场对粮食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

——以玉米为例

......童馨乐,佴逸潇,谢戎蓉(61)

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

......田雅群,何广文(73)

非农就业与农业外包服务行为

——对“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再考察

......杨震宇,陈风波,张日新(84)

技术进步影响农民工就业和收入了吗

——来自劳动力异质性视角下的微观证据

......李天成,孟繁邨,李世杰,高健(100)

脱贫攻坚期间产业扶贫贡献率研究

——基于28个贫困县的调查

......李芸,吕开宇,张姝(117)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农产品出口质量:一个倒U型关系

......张琳琛,董银果(129)




01

农地经营权定价与职业粮农的规模经营

——基于土地权利资本化视角的分析

李政通,顾海英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破解中国粮食生产资本约束、成本约束和生态约束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粮农收益最大化(效率)和城乡居民收入均等化(公平)的双重目标导向下,综合研究了农地经营权贷款定价、农地流转费用定价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表明: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当农地经营权的贷款周期约为25年时,金融机构(银行)与粮农同时实现收益最大化;资本投入对中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176,土地权利资本化可以有效增加粮食生产的资本投入,破解粮食生产的资本约束;农地适度规模随着粮食生产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2010—2016年的中国农地适度规模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单个农民的最佳种植规模在2016年达到153.544亩,同期的每亩耕地流转费用为137.15元/亩,土地权利资本化比率为49.50%,亩均耕地的资本投入为577.04元/亩,实现一个职业粮农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有效释放31.057个农村劳动力。关键词:土地权利;资本化;职业粮农;农地适度规模
02

土地流转中的农民土地权益实现研究

——基于农民主体性的实证分析

杨晨丹妮,洪名勇(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土地流转中的农民土地权益实现是当下的研究热点和重点问题。基于贵州省493户农户调研数据,本文在构建农民土地权益实现指数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区域的农民土地权益实现程度,并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考察了农民的主体性对土地权益实现程度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第一,农民主体性包含认识主体、创造主体、价值主体三个维度,分别通过主观、客观机制实现农民土地权益;第二,土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的客观实现程度高于主观实现程度,呈现出区域差异性;第三,农民发起土地流转交易同时通过客观、主观路径对农民土地权益实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教育水平仅通过主观路径影响农民土地权益实现。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民主体性;农民土地权益实现指数;有序Logistic模型



03

林地确权真的全面提高了农户营造林积极性吗

温映雪,宁满秀,刘伟平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2012—2018年福建省农户营造林生产数据,实证检验了林地确权与农户营造林积极性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1)林地确权形成的分户经营显著促进了农户对林业生产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投入;(2)林地确权政策对不同禀赋农户营造林积极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无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和有流入林地的农户而言,林业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与其分户经营程度成正向关系。同样面对分户经营比例提升,林地平均经营期限大于30年的农户更愿意投入资本要素,而经营期限小于30年的农户在劳动力要素投入方面更积极。因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措施要在林地确权基础上,保证农户林地产权的完整性、可分性和交易性,维系林地产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推动林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确权;营造林积极性



04

农业生产集聚:能否促进耕地利用效率

——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再检验

赵丹丹(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

周宏(南京农业大学粮食安全研究中心)

顾佳丽(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农业生产集聚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利用我国2000—2019年31个省份农业生产数据,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分析农业生产集聚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集聚通过交互作用对耕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与服务主体专业化程度的交互作用比市场组织交互作用更强烈。并且,不同地理区位表现出异质性,在东部和中部两地区,农业生产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对耕地利用效率,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此外,研究发现农业生产集聚对耕地利用效率存在门槛效应,当农业生产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0.993时,生产集聚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当高于门槛值0.993时,生产集聚能够显著地抑制耕地利用效率损失,且地区间个体特征差异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会逐渐被削弱。

关键词:农业生产集聚;耕地利用效率;专业化水平;门槛效应;市场组织




05

粮食期货市场对粮食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

——以玉米为例

童馨乐(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佴逸潇(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和物资学院)

谢戎蓉(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本文以蛛网模型为基础,从逻辑上考察粮食期货市场对粮食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以玉米为例,结合我国玉米“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政策实施前后市场表现进行相应的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期货市场能够增加粮食现货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和降低供给价格弹性,当粮食期货市场足够发达时,粮食现货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大于供给价格弹性,粮食现货市场由“发散型蛛网”转化为“收敛型蛛网”,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下降并趋于均衡;(2)我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施期间,玉米期货市场不活跃,难以有效发挥价格引领作用,而玉米“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政策实施后,玉米期货市场活跃度提高,在供给和需求价格弹性共同影响下,玉米现货价格波动幅度下降,玉米期货市场能够稳定现货价格。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今后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现货市场交易体系、丰富粮食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建立健全粮食期货市场交易和监管制度等。

关键词:粮食期货市场;粮食现货市场价格;粮食供需价格弹性



06

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

田雅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何广文(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互联网金融进军农村金融市场,加深了市场竞争程度。本文利用文本挖掘法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基于2008—2019年273家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本文构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从整体上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通过直接效应和部分中介效应加大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且部分中介效应对风险的影响程度大于直接效应对风险的影响;(2)从作用机制来看,互联网金融与农村商业银行在负债端、资产端和中间业务端展开激烈竞争,并通过付息成本、贷款结构和多元化收入三个中介渠道影响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具体来看,互联网金融通过增加付息成本和缩窄多元化收入的途径增大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但互联网金融也促进贷款结构优化进而降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中介效应模型



07

非农就业与农业外包服务行为

——对“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再考察

杨震宇,陈风波,张日新(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使用新迁移经济学框架来追踪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业外包服务的影响,并依托心理账户理论,分析劳动力减少与收入增加对农户购买外包服务的不同影响。结合文献与理论分析发现:“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是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农户生产投入的不同渠道。对“替代效应”的检验表明,务工人员增加对农业外包服务的购买有正向影响;对“收入效应”的检验表明,考虑内生性以及多样性偏差以后,对于有经济回报的家庭,非农就业人员数量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农业外包服务购买都有正向影响;对于无经济回报的家庭,非农就业人员数量仅对农业外包服务购买有正向影响。研究建议拓宽留守人员的转移性收入渠道,以及加大对农业生产服务行业发展的支持。

关键词:外出务工;移民;汇款;心理账户



08

技术进步影响农民工就业和收入了吗

——来自劳动力异质性视角下的微观证据

李天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孟繁邨(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世杰,高健(海南大学)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结合测度各省技术进步水平的宏观年鉴数据,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对农民工就业和收入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异质性农民工中的低技能农民工就业“降级”,中等技能农民工就业“极化”,而高技能农民工就业“升级”。(2)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异质性农民工就业岗位升级和技能溢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中等技能与高技能农民工的就业向上流动、技能溢价,尤其是对高技能农民工的影响效应更为明显。(3)按岗位分组后发现,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导致高端岗位内部对农民工技能溢价的提升大于中端岗位的影响,并且高技能农民工在高端岗位内的技能溢价最明显。

关键词:技能偏向;技术进步;异质性;农民工;就业



09

脱贫攻坚期间产业扶贫贡献率研究

——基于28个贫困县的调查

李芸,吕开宇,张姝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做好产业扶贫贡献的识别和测算,既是脱贫攻坚成效总结的重要部分,也是稳步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需要。在界定产业扶贫贡献范围、明晰产业扶贫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2020年7省28个贫困县的抽样调查数据,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期间的产业扶贫贡献率进行分析和测算。结果发现,(1)产业扶贫对贫困县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13.3%、17.1%,对贫困人口下降贡献率为37.6%。(2)行政村支柱产业发展有起色,带贫能力明显提高。2019年的样本村村支柱产业年度产值比2015年提高了95%,产业扶贫对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贡献率从18.7%提高到28.2%。(3)产业扶贫主要通过增加农户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实现收入增长,其对2019年贫困户、非贫困户人均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37%、33%,对2015—2019年贫困户、非贫困户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6%、52.3%。因此,本文建议以壮大产业、提升价值及带贫能力为重点,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为脱贫地区群众增收持续做出贡献。关键词:产业扶贫;贡献率;脱贫攻坚




10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农产品出口质量:一个倒U型关系

张琳琛,董银果(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摘要:随着《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UPOV)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定》(TRIPS)的推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在国际范围内逐渐加强。本文通过构建内生增长的质量阶梯模型,理论分析发现植物新品种保护强度与农产品出口质量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进一步利用80个国家1995—2017年植物新品种保护立法信息和贸易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推论的有效性。国家遵从UPOV法案、免除育种者特权、扩大植物品种保护周期和专利保护范围均会对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产生显著促进影响,而较高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综合强度并不利于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尤其在园艺类、加工类农产品中表现出显著倒U型关系特征。本文将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拓展到农业贸易领域,为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选择最优制度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

关键词:植物新品种保护;出口质量;倒U型关系;创新增长率;反推法




END


关于我们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80年创刊,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题写刊名,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定的22种A类期刊之一。

《农业技术经济》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

根据国际引证年报,《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再次入选“2021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其中,《农业经济问题》国际影响力CI值为91.095,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284,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超过30%,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二,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农业技术经济》国际影响力CI值为68.783,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值为210,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达到34.29%,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连续2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另外,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在“F3农业经济”类中均位于Q1区(前25%)。

官网:https://www.iaecn.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