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技术经济》2022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目  录      

空间异质性视角下革命老区空间贫困特征及致贫因素分析

......程名望,李礼连,曾永明(4)

精准扶贫政策与劳动力市场的双重排斥对贫困地区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

——基于6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1045户农户数据

......管睿,余劲(18)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涉农扶贫企业:生产经营、扶贫带动与政策环境

——基于全国1269个涉农扶贫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

......阮荣平,王若男,程郁(32)

社会网络与收入多样化:非正规借贷和就业的中介作用

......王群勇,张乃丹(50)

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村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影响

——基于2014—2018年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张正平,刘云华(67)

数字化赋能:互联网使用对农户信贷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

——基于选择实验方法的检验和分析

......田红宇,王嫒名,祝志勇(82)

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补救策略的效果研究

......姜艺,池韵佳,青平,柏忠虎(103)

隔代照料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云亮,柳建坤(117)

技术扩散视角下农业碳排放区域溢出效应研究

......何艳秋,成雪莹,王芳(132)

01



空间异质性视角下革命老区空间贫困特征及致贫因素分析

程名望,李礼连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曾永明

(江西财经大学生态经济研究院)


摘要:本文运用GIS技术分析江西革命老区空间贫困分异和集聚特征,并采用SLM模型和GWR模型探究其致贫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问题。研究发现,从时间维度看,2011—2016年江西各地区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且非革命老区、革命老区的非片区和片区的贫困程度和脱贫速度依次增加。从空间维度看,贫困主要以“高—高”模式集聚在片区,形成空间贫困陷阱;以“低—低”模式集聚在非片区,形成脱贫溢出效应。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片区、非片区及各县(市、区)致贫因素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农村人均收入、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边际脱贫效应较高地区分别集中在革命老区的东南部、东部、东北部、中东部、南部,大部分属于片区;城乡收入比、中学教师负担学生数的边际致贫效应较高的地区分别集中在革命老区东北部和南部,绝大数属于非片区。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空间贫困;贫困陷阱;革命老区;致贫因素


02



精准扶贫政策与劳动力市场的双重排斥对贫困地区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

——基于6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1045户农户数据

管睿,余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扶贫政策的不断推进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乡村治理体系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却也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6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1045户农户数据,采用多元处理效应模型探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及劳动力市场的双重排斥对中国贫困地区农户乡村治理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精准扶贫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均对中国乡村社会治理体系造成了严峻影响,且其影响程度呈现出“差序格局”。其次,相较于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社会信任稳态的冲击,劳动力市场排斥对农户的冲击影响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大。最后,当精准扶贫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对农户造成双重排斥时,农户社会信任将出现系统性失衡。因此,一方面要提高贫困人口识别精度,调整扶贫资源分配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地方性市场培育;另一方面要鼓励并保障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及充分就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提高农业人口收入并扩大农业部门就业,进而缓解制度及经济双重排斥对中国贫困地区乡村治理体系的冲击。

关键词:精准扶贫政策;劳动力市场;乡村治理;社会信任;贫困地区


03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涉农扶贫企业:生产经营、扶贫带动与政策环境

——基于全国1269个涉农扶贫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

阮荣平,王若男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程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摘要:本文基于1269个涉农扶贫企业的调查数据并辅之以三期实地跟踪调查数据,从生产经营、扶贫带动和政策环境等三个角度分析了疫情对涉农扶贫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生产经营方面,疫情对涉农扶贫企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不少企业销售额减少、盈利大幅下降、存在严重的生存危机,土地和劳动力投入以及农产品收购明显收缩。(2)疫情对涉农扶贫企业影响的主要传导机制为“疫情→销售下降→资金周转困难→盈利下降→生产萎缩或者消亡”。(3)在扶贫带动方面,涉农扶贫企业的带动能力明显下滑,贫困户分红和收入均显著下降。(4)在政策环境方面,政府现有支持政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疫情对涉农扶贫企业的冲击,但是政策落实情况不容乐观,涉农扶贫企业的政策诉求未得到有效满足,目前主要的诉求集中在金融支持方面。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涉农企业;扶贫;政策诉求

04



社会网络与收入多样化:非正规借贷和就业的中介作用

王群勇,张乃丹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收入多样化的积极作用,考虑到社会网络存在内生性问题和样本选择偏误,本文在Tobit模型基础上结合Heckman两步法、工具变量法解决问题。本文发现两个重要的中介机制——就业推荐和非正规借贷,具体表现为:社会网络通过帮助家庭成员实现就业来获得报酬,收入来源增加进而提高了收入多样化水平;另外,社会网络能有效提供正规和非正规的资金支持,然而只有非正规借贷发挥了中介机制从而拓展了收入来源渠道。本文的结论及政策含义包括,收入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对农村家庭具有特殊的意义,而社会网络的非正规借贷机制和就业机制显著提升了收入多样化水平。农村家庭注重农村社会网络培育、合理利用非正规社会网络关系来解决信息不对称、资金约束、抵御风险等问题,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利用好社会网络效应来实现政策目标,这对于帮助农村家庭提高收入多样化水平,维持可持续生计,充分发挥农村市场潜力和扩大农村地区内需,实现乡村振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网络;收入多样化;借贷资金;就业

05



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村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影响

——基于2014—2018年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张正平(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刘云华(中国农业银行养老金融中心)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各类商业银行纷纷发展数字金融业务并不断渗透到农村市场,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可能产生较大影响。为此,基于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165家农村商业银行2014—2018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村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提升;具体地,数字金融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提升电子化水平,进而促进其运营效率的提高;数字金融的发展也使农村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增加,进而抑制其运营效率的提高。上述结论对农村商业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风险治理和提升运营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数字金融;农村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电子化;风险承担

06



数字化赋能:互联网使用对农户信贷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

——基于选择实验方法的检验和分析

田红宇,王嫒名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祝志勇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互联网+”能否赋能农村金融发展,进而缓解农户信贷约束,对激发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三期的面板数据,采用条件混合回归(CMP)考察互联网使用对农户信贷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互联网使用能缓解农户信贷约束,使用互联网使农户获得信贷的概率和规模分别增加5.48%和31.18%。其中,互联网使用使农户获得正规信贷的概率和规模分别提高6.45%和43.22%,但对农户非正规信贷影响不显著,说明缓解农户信贷约束主要体现在正规信贷层面。进一步地,通过多维度的农户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缓解农户信贷约束在中等收入以上、有外出务工和中等经营规模以上农户群体内作用强度更大且更显著,表明互联网使用在促进农户信贷上存在“精英俘获”现象,且在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上具有差异。而且,在考虑样本自选择问题和变量设置偏差后,结果依然稳健。因此,发展并普及互联网对完善农村信贷市场、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成效显著,应充分激发“互联网+”赋能农业的活力,但也要重视“非精英”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的共享发展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信贷获得;信贷规模;正规信贷;非正规信贷


07



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补救策略的效果研究

姜艺,池韵佳,青平,柏忠虎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普遍存在,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现有研究中关于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的研究有限,本文根据资源交换理论和心理账户理论构建了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的补救模型,并通过情境实验的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类型与补救策略的效果存在交互作用。具体而言,有形补救对订单履行类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更有效,心理补救则对网站设计和客户服务类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更有效,而对隐私安全类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混合补救策略的效果最佳。此外,本文还发现农产品易腐性负向调节上述交互作用。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消费者如何评估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并为农产品电商管理者提供实践指导,便于他们在服务失败和补救工作之间建立适当的“匹配”关系。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服务补救;农产品易腐性

08



隔代照料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云亮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

柳建坤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考察了老年人参与隔代照料的强度对其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参与隔代照料对其自评身体健康存在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对精神健康没有显著影响,两种不同的效应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处理样本选择效应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成立;第二,隔代照料的效应存在性别、年龄、两代同住、城乡居住安排的异质性,即隔代照料对女性和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有显著积极影响,对与子女不同住的老人和小于70岁的老人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积极影响;第三,子女的情感支持、老年人的社区参与和人际互动是隔代照料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作用机制,上述机制在精神健康的路径中没有得到验证。本文从照料补贴、社区建设等角度提出改善老年群体健康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隔代照料;自评健康;精神健康;倾向得分匹配;机制分析

09



技术扩散视角下农业碳排放区域溢出效应研究

何艳秋,成雪莹,王芳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农业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减排的重要途经,如何通过区域间的技术扩散带动全国整体农业减排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中国2009—2017年省域数据,分别从农业技术进步水平和潜力两方面测度农业技术进步,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区域溢出的影响和技术溢出的可能渠道。结论显示,“同群效应”引起各省份农业碳减排的直接互动;“学习效应”和“涓滴效应”带来区域间农业技术扩散,引起农业碳减排的间接互动;农业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更可能在农业经济发展相近的地区间发生。最后,从制定区域协同减排政策、增强农业技术溢出、加强地区经济联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科学引导区域间农业技术溢出、实现农业合作减排奠定基础。

关键词:碳减排合作;技术溢出渠道;区域互动;杜宾模型


关于我们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80年创刊,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题写刊名,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定的22种A类期刊之一。

《农业技术经济》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

根据国际引证年报,《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再次入选“2021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其中,《农业经济问题》国际影响力CI值为91.095,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284,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超过30%,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二,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农业技术经济》国际影响力CI值为68.783,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值为210,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达到34.29%,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连续2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另外,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在“F3农业经济”类中均位于Q1区(前25%)。

官网:https://www.iaecn.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