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问题》2022年第8期目录及摘要
组织与制度
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
——基于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视角
......钱文荣,洪甘霖,郑淋议(4)
农地的社会功能及其制度配置
——基于华北农村“小农户家庭经营”案例分析
......印子(19)
从政府管控到农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逻辑转换和路径优化
......于水,鲁光敏,任莹(32)
村党支部领办型合作社治村逻辑与现实检验
——以陕西省留坝县扶贫互助合作社为例......李东建,余劲(41)
抱团发展:共同富裕视阈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模式创新
——来自浙北桐乡市的经验......郝文强,王佳璐,张道林(54)
产业经济
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国种业发展的困境与选择
......仇焕广,张祎彤,苏柳方,李登旺(67)
中国粮食种植成本上涨的根源
——基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
......谭砚文,岳瑞雪,李丛希(79)
主粮作物市县级农业综合风险区划与收入保险定价研究
......陈燕,林乐芬(92)
金融化作用下国际农产品价格异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基于非线性视角的分析
......刘璐,张帮正(114)
农村三产融合赋能农民就业增收再审视——基于河南省孟庄镇、龙湖镇、薛店镇的案例分析
......牛文涛,郑景露,唐轲(132)
01
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
——基于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视角
钱文荣,洪甘霖,郑淋议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摘要: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息息相关,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是否会形成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正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数量和质量双重视角,使用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的农户面板数据,运用世代交叠的农户效用最大化模型和农户固定效应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上检验了农户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青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提高总体上并不会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但在面临较小规模的农地流转时会起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老年农户来说,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提升确实能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本文认为相应的政策应更加关注高水平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同时重视城乡区域的平衡发展以及相关社保与土地政策的联动。
关键词:农村老龄化;养老保障水平;农地流转市场;分位数回归
02
农地的社会功能及其制度配置
——基于华北农村“小农户家庭经营”案例分析
印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农地制度在演化过程中持续强调农地的规模效益,在地权配置上偏重农地的经济功能,缺乏对农地社会功能的正面回应。华北农村“小农户家庭经营”案例显示,农地的养老功能得到增强,还在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水平提升中,延展出重要的家庭发展功能。宏观上,农地对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社会稳定功能还将长期存续。在«民法典»时代,农地制度在回应社会发展中的地权诉求上存在诸多不足。未来农地制度配置应该强化有助于夯实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政策配套,优化并探索土地经营权转让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妥善解决“小农户家庭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间的有机衔接机制问题,为农地社会功能的维系、发展和生长提供良好的产权基础。
关键词:农地;社会功能;农地制度;产权基础
03
从政府管控到农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逻辑转换和路径优化
于水(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鲁光敏,任莹(南京农业大学地方治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农民是农村环境治理的直接受益者和重要行动主体,然而环境治理中“政府干、农民看”的现象并不鲜见,提升农民在环境治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实现农村环境善治有着重要意义。实现农民在环境治理中的积极参与,需要由管控式环境治理逻辑转向参与式环境治理逻辑,在制度供给层面创造参与空间、提供参与支持、制定参与计划,在权益实现层面回应农民环境权益、经济权益和其他权益诉求。研究以浙江云和“绿谷分”实践为例,分析认为加强公民赋权、民主协商、自主治理是实现农民参与式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并从重塑治理共同体、强化社会组织建设、增强民主协商制度等方面提出优化农民参与环境治理路径。
关键词:环境治理;农民参与;逻辑转换;路径优化
04
村党支部领办型合作社治村逻辑与现实检验
——以陕西省留坝县扶贫互助合作社为例
李东建,余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以村党支部领办型合作社为向心主体,重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利益共同体,形成以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为底色的乡村社会秩序,是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体系的有益尝试。本文沿着党组织以政治动员低成本整合治理资源,集体经济重建乡村内部联系,制度建设清晰多元共治网络中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公共服务传播现代化意识的思路探索了村党支部领办型合作社的基本治村逻辑。然后运用留坝县案例对这一逻辑进行现实检验发现,实现治村逻辑需要注意的是,村党支部领办型合作社构筑的多元共治网络依赖于乡村自治组织的深度参与,需要对不同类型村民进行差别激励;发展集体经济应兼顾效率与公平,创造持续收益稳固利益共同体,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整体变迁。
关键词:村党支部;合作社;治村逻辑;现实检验
05
抱团发展:共同富裕视阈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模式创新
——来自浙北桐乡市的经验
郝文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王佳璐(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道林(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经济形态。通过浙江省桐乡市的调研发现,各村把资源联合起来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形成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抱团发展”创新模式,成为该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组织形式。根据抱团主体与经营方式不同,“抱团发展”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可划分为自主经营模式、在地投资模式、飞地投资模式与平台经营模式四种类型,且不同类型在推进共同富裕方面各有优劣。共同富裕视阈下,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需要依托城市的大资源平台与大规模市场,因地制宜地制定抱团发展优惠政策,动员低收入农户参与抱团,并兼顾效率与合法性,构建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抱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共同富裕;城乡共同发展
06
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国种业发展的困境与选择
仇焕广,张祎彤,苏柳方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李登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摘要: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种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本文在分析中国种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机制,认为当前中国种业处于育种研发以公共科研部门为主而种企参与不足的阶段,面临“育种资源分散、私人投资市场失灵以及公共科研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困境;通过梳理美国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历程,提炼出基础技术突破、知识产权保护、兼并重组是美国种业实现发展阶段跨越的重要驱动因素。遵循中国与种业发达国家发展阶段差异的客观事实,提出中国种业发展受到种质资源库不完善、育种人才偏好公共科研部门、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种企规模小等因素的制约。最后,本文从建立种质资源库管理与信息反馈机制、促进科企深度合作、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种企运行体系和并购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种业发展向下一阶段跨越的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种业发展;育种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兼并重组
07
中国粮食种植成本上涨的根源
——基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
谭砚文(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岳瑞雪(广东金融学院保险学院)
李丛希(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为了探明中国粮食种植成本上涨的根源,本文基于2004—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虑中国货币供给、居民收入、房地产市场、城镇化进程和能源价格5个维度11个宏观影响因素,运用Lasso回归方法对中国粮食种植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采用通径分析方法探究主要宏观因素对粮食种植成本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表明,货币流动性过剩、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是粮食种植成本上升的根源;其中,货币流动性过剩对粮食种植成本的直接作用较大,而商品房销售价格对粮食种植成本上涨的间接影响最大。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生产成本的过快上涨问题,应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大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增收与降本双重目标。
关键词:粮食种植成本;宏观影响因素;Lasso回归;通径分析
08
主粮作物市县级农业综合风险区划与收入保险定价研究
陈燕,林乐芬(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农业综合风险区划深入探讨主粮作物收入保险的市、县级差异化定价,选取玉米为代表,运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与33个产粮大县(市、区)1999—2019年农业数据,构造产量风险、气候风险、土壤风险的多维指标体系区划农业综合风险,验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采用参数估计法与Copula函数的定价方法厘定保险费率,运用ARIMA模型预测保险金额并计算财政补贴政策下政府与农户保费承担情况。研究发现:第一,13个地级市与33个产粮大县(市、区)被划分为低、中、较高、高4类风险等级;第二,玉米期货市场具备价格发现功能,期货价格与单产的对冲效应比现货价格更强,可以在同等保障水平下有效降低保险费率与保险费用;第三,得到异质性风险等级下市级、县(市、区)级的四种保险组合,包括单产与现货价格、单产与期货价格的两类保险费率以及预期保险金额、历史保险金额两类保险金额。基于Copula函数定价方法经过试点市(县)数据检验,对我国其他省份市(县)也可具有普适性与可操作性,亦能对主粮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定价提供参考。针对收入保险定价提出加强数据积累、成立国家级农业大数据集成共享平台、完善主粮期货市场、因地制宜差异化推行与补贴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风险区划;收入保险;保险定价
09
金融化作用下国际农产品价格异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基于非线性视角的分析
刘璐,张帮正(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以大豆、玉米、稻谷、小麦和棉花为例,基于非线性视角,实证分析了金融化作用下国际农产品价格异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及形成机理。研究发现:由金融化引致的国际农产品价格异动对其国内价格具有重要影响,且该影响在不同品种间、市场高涨和低迷状态下及不同时期内差异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品种进口依存度越高,其国内价格受国际价格异动的影响越大;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会强化国际价格异动的传导效应;政策干预对国际市场金融化冲击的阻隔作用有限,且在托底型政策转变为补贴型政策之后,国内市场更易受国际价格异动的影响;国内投机情绪、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国际价格异动的传导效应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
关键词:金融化;国际农产品价格;国内农产品价格;非线性影响;粮食安全
10
农村三产融合赋能农民就业增收再审视
——基于河南省孟庄镇、龙湖镇、薛店镇的案例分析
牛文涛,郑景露,唐轲(郑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
摘要:在构建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河南省孟庄镇、龙湖镇、薛店镇为观察对象,揭示农村三产融合赋能农民就业增收的理论逻辑、传导路径与现实困境。结果表明,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的拓展和优化是多要素共同支撑下的综合演化过程。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拓展和多要素交互效应等多维传导路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将驱动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的拓展和优化。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围绕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搭建三产融合平台,孟庄镇、龙湖镇、薛店镇的农户就业选择多样性和收入增长预期获得持续改善。尽管如此,考虑到以农业为基础的深度产业融合缺失,农户主体性地位凸显不足,多要素参与激励机制相对缺位,本地就业机会和就业类型多样性依然缺失等现实约束,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赋能农民就业增收尚且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亟待构建以“人”为核心,并以农户广泛参与为典型特征的三产融合赋能农民就业增收的可持续实现机制。
关键词:三产融合;就业增收;理论逻辑;现实困境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80年创刊,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题写刊名,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定的22种A类期刊之一。
《农业技术经济》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
根据国际引证年报,《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再次入选“2021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其中,《农业经济问题》国际影响力CI值为91.095,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284,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超过30%,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二,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农业技术经济》国际影响力CI值为68.783,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值为210,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达到34.29%,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连续2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另外,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在“F3农业经济”类中均位于Q1区(前25%)。
官网:https://www.iaec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