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技术经济》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目录

地权明晰能够改变村庄社会的互助机制吗

......洪炜杰,罗必良(4)

宅基地流转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

......曹守慧,丁士军,孙飞(17)

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吗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

......陈一明,温涛(32)

关系网络、社会互动与牧户草场转入行为

——草场流转市场转型期社会资本作用的再审视

......史雨星,赵敏娟(45)

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吗

——以长江流域1122个水稻农户为例

......张超,孙艺夺,胡瑞法(60)

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会影响子女的认知能力吗

——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证据

......王卫东,刘晓红,白云丽,张林秀(78)

农业技术进步会降低农户的相对贫困吗

——基于节本增产和外出务工的视角

......彭继权,张利国(95)

信息干预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吗

——来自太湖流域农户行为实验的证据

......刘余,朱红根,张利民(112)

家庭结构对农村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影响:监管VS理解

——基于中国家庭教育追踪数据(CEPS)的实证检验

......张良,张立冬(127)


01


地权明晰能够改变村庄社会的互助机制吗

洪炜杰,罗必良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摘要:村庄社会农户之间的利益目标具有统一性和冲突性两个方面,地权状态的变化能够改变农民之间的利益目标进而影响村庄社会的互助机制。结合CLDS2014年和2016年两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地权明晰能够显著改善村庄社会农民间的人际关系,已确权农户的邻里互助程度显著高于未确权农户,相反,农地调整所导致的地权模糊性会降低农民之间的互助水平。(2)村庄村小组越多,姓氏个数越多,则村庄社会的互助水平越低,而地权明晰则能够改善社会关系复杂村庄中的邻里互助;第一大宗族农户占比越高,则村庄社会互助程度越高,地权明晰反而降低了农民总体的互助水平。(3)进一步地研究表明,农地确权并不会显著改变村庄社会农民收入和土地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并且在考虑上述两类不平等因素之后,农地确权对农民之间互助水平的影响依旧稳健。文章强调,尽管地权明晰因降低宗族内部目标的统一性而弱化了其互助水平,但却因化解不同农民之间利益的冲突性而提高了一般农户的互助水平。农地确权有可能诱导村庄社会差序格局的重要转型。

关键词:农地确权;地权明晰;村民互助行为


02


宅基地流转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

曹守慧,丁士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孙飞(中共徐州市委党校)


摘要:不断扩大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而推动具有财产属性的宅基地有效流转,是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的强力引擎。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追踪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工具变量法,研究了宅基地流转对居民家庭总消费、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宅基地流转能够显著提升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其中,对家庭总消费的影响净效应为12.2%,对发展型消费的影响效应高于生存型和享受型消费;家庭人口数量、户主受教育水平等人力资本指标对居民家庭消费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尤其对发展型消费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组间差异结果表明,在经济区域层面,宅基地流转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大小顺序为:东部>西部>中部,此外,相较于“农一代”,“农二代”家庭消费受宅基地流转的影响更明显。因此,为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应多渠道促进宅基地流转,注重提升流转户的人力资本,并警惕宅基地流转可能带来的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关键词:宅基地流转;消费;发展型消费;城乡经济循环


03


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吗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

陈一明(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温涛(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乡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破解传统的信贷约束和金融排斥,增强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进而促进产业发展。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11—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结果和稳健性分析均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在促进程度上,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比数字化程度更明显,并且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分维度的数字化程度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并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扩散效应,推动搭建数字普惠金融助农的生态圈,不断增强现代农业的机械和灌溉等物质生产条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实现。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金融创新;乡村产业;数字化;空间计量


04


关系网络、社会互动与牧户草场转入行为

——草场流转市场转型期社会资本作用的再审视

史雨星,赵敏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基于北方草场流转市场转型现状和卖方市场特征,本文重新审视了社会资本在草场流转市场的作用,阐释了关系网络和社会互动对牧户草场转入行为的影响机理,并运用2020年在内蒙古、甘肃两省份牧区820户牧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关系网络对牧户草场转入行为的影响日渐式微,亲缘网络、友缘网络对牧户草场转入行为无显著影响;关键网络节点仅对牧户转入草场有显著促进作用,拥有关键网络节点能使牧户转入草场概率提高14.5%;(2)以社会互动为表征的网络资源利用能力仍对牧户草场转入行为有显著促进作用,社会互动提高一个单位,牧户转入草场概率和草场转入率分别提高6.1%和9.2%;(3)社会互动对草场转入行为的影响未受到关系网络调节,其原因可能是牧户关系网络的同质化;(4)社会互动通过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了牧户草场转入行为;相反,关键网络节点通过提高交易费用抑制了牧户草场转入行为,即关键网络节点对草场转入的促进机制并非降低交易费用,而是扩展牧户的交易半径和资源获取能力。

关键词:关系网络;社会互动;草场转入;交易费用;市场转型期


05


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吗

——以长江流域1122个水稻农户为例

张超(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孙艺夺(首都师范大学)

胡瑞法(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采用长江流域贵州、湖北、江苏和浙江4省1122个水稻农户调查数据和处理效应模型,在解决自选择问题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的外出务工劳动力正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而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总体上导致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下降14~15个百分点。但是,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技术培训、种植规模和地区异质性。

关键词:回流;技术效率;自选择;处理效应模型


06


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会影响子女的认知能力吗

——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证据

王卫东(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晓红(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白云丽,张林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摘要:非农自雇佣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选择,其在改善家庭福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被给予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鲜有研究就其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影响开展分析。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对子女综合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会显著提升子女的认知能力。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讨论发现,劳动力非农自雇佣对不同性别、认知能力处于不同分位点子女的认知能力均存在显著影响。本文也从多个维度探究该影响背后的机制发现,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意味着更可能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促进子女学习投入度以及随迁概率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认知能力


07


农业技术进步会降低农户的相对贫困吗

——基于节本增产和外出务工的视角

彭继权,张利国(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厘清农业技术进步减贫的贡献及机理对相对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湖北省1119个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测度农业技术进步,运用贫困脆弱性方法计算农户相对贫困,并基于IVTobit模型和门限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农业技术进步能显著提高农户人均收入2.397%和降低农户相对贫困0.338%,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会低估农业技术进步的减贫效应;(2)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相对贫困存在一个门限效应,农业技术进步更能降低门限后土地经营面积较大农户的相对贫困,且农业技术进步的减贫效应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减贫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高、中、低学历组农户;(3)从作用机制来看,农业增产、农业节本和外出务工在农业技术进步减贫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20.92%、18.2%和18.97%;(4)未考虑家庭内部结构会使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和减贫效应被严重低估,从而造成“虚假贫困”问题,家庭等值规模系数能较好处理此问题。

关键词:农业技术进步;相对贫困;门限效应;IVTobit模型


08


信息干预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吗

——来自太湖流域农户行为实验的证据

刘余,朱红根(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张利民(南京财经大学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


摘要:源头分类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要思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收官之际,面对经济型政策效果持续性不强问题,迫切需要重视环境、健康及技术信息等非经济型政策的干预功能。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状况,以太湖流域为案例区,通过开展行为实验,探讨信息干预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且技术信息干预效果强于环境信息和健康信息,可见农户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是提高垃圾分类效果的重要前提;对不同垃圾类别而言,信息干预效果存在异质性,其中,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环境信息干预效果最为显著,对于有害垃圾,技术信息干预效果最为显著;研究还发现,和谐互助的社区氛围也是信息干预产生显著效果的重要基础。因此,各地政府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应当按照“技术信息干预—环境信息干预—健康信息干预”的优先序进行,但也应结合当地生活垃圾分类现状,明确欠缺分类的垃圾类别,因地制宜地选择信息干预内容,同时提高乡村治理水平,营造良好和谐的社区环境,高效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改善。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干预;分类准确度;行为实验


09


家庭结构对农村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影响:监管VS理解

——基于中国家庭教育追踪数据(CEPS)的实证检验

张良,张立冬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理论层面深入考察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影响效果及影响机制。基于2013—2014学年和2014—2015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两期数据,采用OLS和Ologit回归方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实证检验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家庭结构会影响农村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发展,与父母双方共同居住的青少年的不良社会行为发生率要低于单亲居住或双亲非同住的青少年,其作用效果在父母之间有差异,总体来看母亲在规范农村青少年不良行为发挥的作用要大于父亲。其次,家庭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父母监管与理解两种途径作用于子女不良社会行为的发展,父母监管在家庭结构影响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作用要强于父母理解。再次,家庭结构对农村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与地区差异,女性负面影响大于男性,西部负面影响大于中东部。最后,选择工具变量法以及PSM进行稳健性检验,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由于青少年社会行为发展不仅影响自身的人生轨迹,而且关系着国家经济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农村“双亲非同住或单亲同住家庭”对青少年社会行为发展的负面影响,应引起政策研究者和学界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家庭结构;不良社会行为;监管与理解;农村青少年



关于我们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80年创刊,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题写刊名,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定的22种A类期刊之一。

《农业技术经济》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

根据国际引证年报,《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再次入选“2021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其中,《农业经济问题》国际影响力CI值为91.095,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284,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超过30%,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二,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农业技术经济》国际影响力CI值为68.783,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值为210,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达到34.29%,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连续2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另外,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在“F3农业经济”类中均位于Q1区(前25%)。

官网:https://www.iaecn.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