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西种业如何“抢滩”东盟?对全国种业“走出去”的启示

罗永明 等 中国种业 2022-06-21



了解更多种业内容●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




种业“走出去”是企业自身谋求发展的举措,是缓解目前我国种业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能进一步拓宽企业生存空间,有效缓解种子库存压力。但是随着国内农业生产资料、劳动力等与低廉经营成本相关因素的丧失,国内种子产业的经营成本优势正逐渐消失,其发展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与瓶颈;同时,投资环境不稳定、企业自身国际化经验不足、各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较大差别等,使种子企业“走出去”面临较大的风险。


广西位于中国南部边疆,处于环北部湾经济圈的重要位置,是我国唯一沿海又沿边的西部省区,其西南与越南接壤,与东盟国家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

因此,广西种业目标市场也主要是在越南、老挝、缅甸等在中南半岛的东盟国家。


同时,越南是传统农业国家,不少地区目前仍种植着广西20世纪育成的水稻、玉米、蔬菜、瓜果等品种。多年的国外技术引进经验教训使越南农业科研部门认识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并不适合越南的国情,广西与越南北部接壤,其土壤、气候条件相似,越南对我国特别是南方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需求迫切,急需与我国进行农业科技合作,以提高当地农作物产量及质量,并解决当地脱贫致富问题。


但截至2019年底,广西年均出口越南杂交水稻种子仅有1200~1500t,出口东盟销售营业额不足1000万美元,远不及全国种子出口额的5%,是什么原因?


据调研,广西的种业“走出去”同大部分省份的种业“走出去”的形式相似,以种子贸易为主,直接投资为辅。

种子贸易


截至2019年底,广西有35家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具有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生产经营资质的种子企业,但只有5家企业同时具备农作物种子进出口经营许可资质: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金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瀚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是开展种子出口业务最成功的企业,通过“走出去”实现“零库存”,于2018年9月完成从3000万企业增资注册至亿元企业。

直接投资


广西种业企业联合相关单位在部分东盟国家建立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并在当地建成广西农业企业“走出去”的平台基地,多家种企在越南、缅甸等国家注册成立分公司,是广西种业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方面走出坚实一步的重要表现。


广西种业“走出去”仍存在诸多问题。

1)种子贸易出口的品种老旧,竞争力不强。广西的杂交水稻品种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在越南试种、示范和推广,特优136、特优269 等广西的杂交水稻品种深受越南农户的青睐。但因受我国对种质资源出口的限制,目前广西出口的组合品种均在国内审定超过5年以上,超过10年的品种占出口总量的60%以上,这严重削弱了广西种子的出口竞争力。

按规定,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国内审定5年后允许申请种子出口,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国内审定3年后允许申请种子出口;对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种子,允许出口用于国外生产制种;但对三系杂交水稻保持系和两系杂交水稻亲本,不允许出口。



2)种子出口成本提高,效益逐步下降。随着农业生产资料、劳动力等成本持续高涨,提高了种子生产加工的成本,使得广西走出去的种业也同样面临着国内与其他地方的种业一样的困境,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瓶颈;再加上国际种子市场的低迷,种子出口价格偏低,种子出口成本逐年升高,出口效益逐步下降。

3)种子出口模式单一,种子出口规模小。

我国种业目前“走出去”的方式主要有4 种:

① 国内研发- 国内制种- 境外销售”模式

② 国内研发- 境外制种- 境外销售”模式

③ 境外研发- 境外制种- 境外销售”模式

④ 境外研发- 境外制种- 国内销售”模式



广西种子企业种子出口主要采取第一种模式,尚处于种业“走出去”的初级阶段,而且在东盟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几乎没有广西种子出口。另外,由于近年来越南政府调减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的政策倾向,以及越南常规优质水稻育种技术的提高,使得出口越南的杂交水稻种子量也在逐步下降。

4)海外直接投资资金短缺。种业“走出去”在海外布局,必须有大量且源源不断的资金开道,如果缺乏雄厚的资金保障,“走出去”的企业将很难做大做强。近年来,广西有海外战略布局的种子企业逐步进行了海外直接投资,改变了以往单纯的种子出口方式,但国家扶持资助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不足,投资额少,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5)复合型人才缺乏。缺乏跨国经营的管理人才是我国“走出去”种子企业的普遍短板。因缺乏懂外语、外贸及农业跨国经营管理的人才,影响了企业对投资地产业政策和市场情况的了解,从而导致在战略布局、营销策略、服务技术理念等方面比较欠缺,阻碍了“走出去”种子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政策的积极推动下,给中国种业“走出去”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如何正确应对?




一、坚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都非常重视种业的工作,对种业“走出去”都给出了明确的顶层设计和指导方向,大胆“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形势新要求带来新挑战,种子企业应自觉紧跟国家政策,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高的水平与能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扩大开放中铸造种子企业竞争力。



二、制定好战略目标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准确把握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的新趋势,抓住机遇,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广西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技术优势为基础,继续着力拓展东南亚特别是东盟市场,重点发展越南、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等东盟国家市场。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局面,企业实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三、增加投资,潜心研发和产权保护




首先,种子企业通过自身投资、兼并购或融资等加大研发投入,增加在海外的直接投资力度。

其次,企业应以“用户”为导向,在境外建立研发中心,针对目标市场需求研发新品种

最后,企业加大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走出去”的种子企业单独或联合当地企业、单位等开展品种境外申报区试、品种审定或认定,并在境外申请品种权保护,提高中国种子企业在境外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四、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企业与高校深度联合开展“订单班”或“现代学徒制”等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共同培养具有现代跨国经营理念、熟知国际贸易规则和农业投资政策法规、适用的高素质农业复合型人才。

另一方面,加大对目标国家地区的相关合作伙伴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力度,培养当地技术员,为“走出去”种子企业培养一批国际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



五、转变种子贸易模式




提倡在完全控制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其他省份的经验,逐步探索将种子贸易方式转变为:“国内研发- 境外制种- 境外销售”“境外研发、制种- 境外销售”等更高级的模式,以充分利用东盟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农业资源,并减少因出口、报关、报检、运输等环节增加的成本,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六、利用平台开展交流合作与品种推广




充分利用国家建设的联合平台,企业科研院所共建的国际合作基地、试验站,品种展销推介会等平台,开展合作交流,同当地种子企业、农业科研院校开展深度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在当地的竞争力。





● 本文选自《广西种业走出去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 作者:罗永明,王威豪,刘百龙,吴全满,周行,韦善富,石瑜敏

● 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

● 刊于《中国种业》2020年第6期17-21页 转载请注明






编辑:张鑫


推荐阅读


 “中国饭碗”端得稳不稳?听听农民朋友怎么说 植物新品种权申请过程中三大“雷区”,有必要了解一下 经验贴!DUS测试摄影必备技巧,你掌握了吗? 2009-2019年,山西谷子产业发展十年变迁 最高奖10万元!2020年“张海银种业促进奖” 申报通知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中国种业》▼把时间交给阅读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点个“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