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粮于技 | 免耕覆秸精播:“一条龙”解决麦茬大豆生产难题

点击关注☞ 中国种业 2022-06-21



了解更多种业内容●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





8月21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圃场试验基地,一场大豆“藏粮于技”核心技术现场观摩会正在举行。此次观摩会现场展示了大豆“藏粮于技”科研攻关项目的核心技术——麦茬大豆免耕覆秸精播技术。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是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历经13年潜心研究而成,实现了秸秆全田均匀覆盖还田,显著提高大豆出苗率,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经前期试验示范,这项技术具有提高大豆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效益等多重优势。




技术理论基础



与不覆盖秸秆的裸地相比,秸秆覆盖下豆苗出得更齐了、更壮了!


主要是由于覆秸减少了阳光对地表的直射,降低了地表温度,减少了水分散失,提高了土壤湿度,使苗床变得湿润松软,很适合大豆萌发、出苗。


专家还发现,秸秆均匀覆盖有效降低了雨后土壤表土结皮现象,板结现象一去不复返了,大豆出苗率提高三成,保证了苗全、苗匀和苗壮。






技术应用·配套机具



如何在覆盖着秸秆层的麦茬地上播下大豆呢?


农艺、农机专家集思广益,团队研发出多功能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实现了一次进地,一次作业同步完成种床秸秆清理、精量播种、侧深施肥、覆土镇压、封闭除草、秸秆覆盖等作业环节。



首先,种床整备装置先清理播种床面上的麦茬、秸秆,同时横向抛出,使播种床面保持清洁,避免拥堵;随即施入种肥,精量播种;然后,覆土镇压,喷施封闭除草剂;播种机返回作业时,横向抛出的秸秆刚好均匀地覆盖在上一趟播过种的床面上。均匀覆盖的秸秆,既保湿、降温又能防土壤板结。虽然有一定厚度,但通风又透气,并不影响大豆出苗。






技术应用·配套品种



免耕覆秸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改善了耕层环境,大豆出苗率明显高,使精播密植成为现实。然而,在密植条件下,原先“肥头大耳”的品种就显得格格不入了。


为此,育种专家筛选、培育出了一批中小粒、中小叶、少分枝、株型收敛、耐密抗倒的大豆品种,如中黄301、郑1307等,使每亩株数从 1.5 万以下提高到 2 万,为大豆高产提供了群体基础。





实践应用成效



2012 年以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站团队在黄淮海不同产区、不同生态条件下开展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创建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高产典型。2013—2019 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试验基地连续 7 年进行小面积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到 312.95 千克,相当于同期全国大豆平均亩产的 2.5 倍。大面积应用亦实现高产高效。2018年在山东济宁 500 亩高产田实收 61.27 亩,亩产达到 289.24 千克。2019年在河南新乡,100.4亩实收平均亩产达到303.1千克。


安徽埇桥区种粮大户李勇种植了2000多亩地,从2015年他开始在田里应用麦茬免耕覆秸精播技术。“不仅省时省工,还增产增效。”李勇说:“以前收完麦子要灭茬,一亩地就得25元,现在这费用省下了。以前出苗不匀,影响产量,有了这套技术能抗旱保墒,大豆产量也提高了。”李勇现在把2000亩地都种上了“中黄301”等新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效果更好。他初步估算,大豆产量比之前提高10%-20%,每亩地可节本增效100多元。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种业》编委韩天富研究员说:“这套技术不仅实现大豆增产增效,更重要是为小麦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大豆生长期间,覆盖在地表的小麦秸秆在风吹日晒和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腐解,到大豆收获时,残留的秸秆已变得酥脆易碎,在下茬小麦播种时,通过深翻入土,和大豆茎秆落叶一起,成为下茬小麦的良好有机肥料。


经调查,大豆茬种小麦不仅产量高于玉米茬,而且赤霉病等病害大幅度减轻,保证了小麦生产安全,提升了主粮产量和品质。目前,麦茬地免耕覆秸栽培技术正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动大豆生产的发展的同时,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水平,实现了粮豆均衡、持续、安全、绿色生产。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业科学院
视频策划:韩天富 吴存祥 孙石




推荐阅读

 我国品种审定制度改革回眸
 经验贴 | 玉米试验田一次全苗的操作规程与作业标准
 农业农村部就粮食市场运行和生产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盘点 | 2013—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 · 种业那些事儿
 颗粒归仓为何难实现?我国粮食收割环节损失惊人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中国种业》▼把时间交给阅读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点个“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