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21年“张海银种业促进奖”评审结果公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安徽张海银种业基金会 Author 拓荒牛
附:2021年“张海银种业促进奖”获奖候选人简介
安徽张海银种业基金会
2021年12月24日
获奖候选人简介
万建民
男,1960年6月出生,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农学博士学位。1996年任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特别研究员,1997-2001年任日本农林水产省农业研究中心研究员。1999年被教育部聘为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1年回国工作,历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
在国内较早提出和实践了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在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优质抗病虫新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及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克隆水稻重要新基因45个,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5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等SCI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培育粳稻新品种18个,其中宁粳1号、3号、4号、7号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000多万亩。2020年通过审定的宁香粳9号新品种米质优、适口性好、香味浓郁,获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中国“好米榜”评选金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周少川
男,1962年5月生。中共党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优质稻育种首席科学家。提出并创建了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和材料体系,成功地将常规优质稻培育成绿色优质杂交稻恢复系。主持育成黄华占、美香占2号、华占和五山丝苗等92个新品种(恢复系),合作育成300多个杂交稻组合,黄华占等共5次通过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审定。黄华占已是当前我国最大的籼稻品种,美香占2号是中国丝苗米标准品种、连续三届获国家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会金奖。以第一完成人育成的华占是迄今我国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育成种南方稻区累计推广面积超6亿亩。
获省(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和各类成果31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第十四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王天宇
男,1961年7月生,中共党员,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鉴定评价及育种利用工作。带领团队收集与引进不同类型玉米种质资源1万余份,规模化发掘与创新玉米优异育种材料300余份,主持育成不同类型玉米新品种12个,为推动我国玉米遗传育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掘与创新谷子优异种质资源,突破杂种优势利用与谷田除草技术瓶颈,引领解决我国谷子产量和生产效率低下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86篇。
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被农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被评为十佳中国优秀博士后、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
巴基斯坦SUNCROP PESTICIDES公司南方销售团队
SUNCROP PESTICIDES公司南方销售团队核心成员一共30多人,全部来自生产、推广等领域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凭借专业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沟通,赢得了当地农户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信任。SUNCROP集团是巴基斯坦领先的从事农药、种子和肥料的进口、杀虫剂、种子和肥料的配制以及农药、种子和肥料分销的公司。近三年来,每年进口杂交水稻种子3000余吨,2021年总进口数量更是达到了4000余吨。南方团队从2009年开始在南部地区开展业务,积极关注市场的未来需求;根据气候和地理情况进行杂交水稻品种的研究和开发;对推广人员、合作伙伴和农民进行关于杂交水稻生产和作物保护技术的培训及持续支持;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包括纸媒体、电视媒体以及村庄级别和更高规格的农民会);从播种到收获的全方位田间监测,评估品种相对于其他品种的优势,在该地区的业务实现连续和可持续的增长。南方销售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敢于创新,进口中国种子数量占到公司总进口量的50%,累积销售杂交水稻近万吨,推广面积超1.2万亩。目前,SUNCROP旗下的“DIAMOND(钻石)”品牌成为农民心目中高产的象征。同时协助中国种业公司在巴基斯坦注册了12个水稻品种,为中国的杂交水稻在巴基斯坦尤其是南部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刘国道
男,研究员,1963年6月生,博士,现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一直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从事热带牧草研究工作,组建农业科研杰出团队。亲历我国南方9省区及全球69个热带国家野外科考。组织采集热带牧草种质资源15320份,国际公开发表植物新种6个,创制新材料335份,培育热带牧草新品种31个,2个品种入选中国农业科技十年发展成就展,1个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其中热研4号王草自1998年通过国审以来,一直是我国南方最高产的刈割型禾本科牧草,年亩产鲜草15-25吨。柱花草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豆科牧草,谓之“北有苜蓿,南有柱花草”(何康,2011),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项目。核心成果获海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科普奖2项,发表论文100多篇。
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2018年获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绶带,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国际热带农业中心突出贡献奖,入选海南省515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农业农村部国家杰出科研人才及其创新团队。
赵劲霖
从事系统玉米遗传育种40多年,自主选育玉米新品种79个通过审定,其中国审品种20个,省审品种59个。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37个。选育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抗病抗逆性强的骨干自交系L618、L91158、L117、953和L5895。其中L5895和953荣获 “全国杰出贡献玉米自交系”奖。选育品种主要有蠡玉、兆育和源育系列玉米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4亿亩。自主选育5个玉米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千万亩,其中截止到2017年蠡玉16累积推广面积超过5000万亩,蠡玉6号推广面积超过4000余万亩。
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者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发明创业奖等诸多奖项,曾担任河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早熟、高产岗位专家,起草制定6项地方标准。
张世辉
男,研究员,中共党员,1974年3月生,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研究员。作为主要育种者,选育优质水稻品种数十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确定稻米外观、垩白、香味、整精米率为品质育种优先选择指标,严格进行抗性加压育种,20余年来开展遗传改良,成效显著,其中湘晚籼17号是湖南省第一个通过审定的一等优质稻品种,玉针香已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列为全国优质稻食味品质品鉴对照品种,育成的农香系列优质稻均表现优质、高产、广适,其稻米综合品质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全国食味品鉴中多次获得金奖。并在南方稻区生产应用,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省级科技奖励10多项。发表论文20多篇。曾获湖南省青年科技奖、湖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长沙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
鲁清林
男,研究员,1963年2月生,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自1985年毕业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利用国内外抗条锈种质资源,成功的创制了一批兼抗多种病害的新种质,主持和参加育成了36个冬春小麦品种,近5年来在甘肃、宁夏、青海和陕西等省(区)累计推广1300多万亩。主持育成的以兰天36号为代表的一批新品种,在抗逆性、丰产性和品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经现场实收测产兰天36号在徽县川区旱地亩产达620.88公斤,在清水县山旱地(海拔1710米)亩产达584.5公斤。抗锈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遏制了核心疫源区陇南小麦条锈病,减轻了该病对我国广大东部麦区的危害程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一定贡献。
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获国家、省级科技成果奖8项。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民进全国履职能力建设先进个人》《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
祁广军
男,推广研究员,中共党员,1964年9月生,现任广西种子管理站(局)站长(局长)。推进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率先认定发布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名录。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率先开展省级特色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推进优质稻品种创新选育,品种审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屡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组织开展优新品种展示评价,举办“看禾选种”、蔬菜新品种、鲜食玉米大会,承办中国(广西)-东盟现代种业发展大会,推动种业对外交流合作。举办“广西好稻米”评选活动、广西“好种好品”擂台赛,打造“桂系”种业品牌。组织实施“千万亩优质稻良种示范推广”等项目,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开发。创建“保姆式”服务机制,扶持企业加快发展。抓好种子市场监管,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
刘春阁
男,推广研究员,中共党员,1964年12月生,现任北京顺鑫农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自1985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36年,长期服务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品种示范推广等工作。一直以来,秉承服务“三农”的理念,致力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等成果转化及示范推广。30年来推广玉米种植面积累计超过1亿亩,增产粮食30亿公斤,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累计直接推广玉米新品种27个,完成推广销售数量5250万公斤,推广面积达3000多万亩,实现销售收入7.35亿元,为农民增收3亿元,推广区域涉及京津冀、东华北、黄淮海西北17个以上省市自治区。
近年来,主持或承担国家、北京市及院等科技项目15项以上。作为第1或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中国种业》、《玉米科学》、《农学学报》等专业刊物上主笔或参与发表论文12篇。
张全
男,中共党员,1970年3月生,现任天津金世神农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奔波田间近30年,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始终以农作物种业为主导产业,先后与科研单位联合育成富亿农12号、金农棉518等5个新品种,推广了一批棉花、玉米、水稻等优良品种30余个,每年繁育农作物种子4000吨,累计推广面积900万亩,帮助农民增收1亿元以上。在乡村振兴中,他紧密联结科研院所,建立起以优质品种为引擎的水稻全产业链,利用5万亩订单种植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蔡有华
女,推广研究员,中共党员,1969年1月生,研究生学历,现任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自1989年毕业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杂交油菜、脱毒马铃薯、小麦等农作物“育、繁、推”工作。积极领办农业科技型民营企业,建成了目前全国最大的杂交春油菜制种基地和青海省重要的马铃薯脱毒中心,每年为全省和周边地区提供1000万亩以上的优质种子(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先后审定油菜、马铃薯等品种10多个,主持完成科研推广项目20多项,获得农业部丰收奖6项,省地级科技进步奖11项,省级科技成果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论文30多篇。
曾获全国城乡一体化暨新农村建设功勋人物、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
裴卓强
长期从事蔬菜种子育繁推工作。创办并带领企业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专家和技术,组建企业专业研发团队,使企业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AA”信用企业,宁夏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蔬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团队。
在多种气候类型区建设研发基地300亩、生产基地2万余亩,自主品种推广国内27个省份、国外27个国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1项、省部级重点研发2项,承担省部级良种基地建设项目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培育、推广蔬菜品种70多个,编写地方标准7项,出版著作1部;连续五年承办宁夏种业博览会,帮扶贫困户12户脱贫,创造就业岗位300个,带动5200农户繁育种子。
武志兴
男,高级农艺师,中共党员,1961年4月生,现任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1981年参加工作,已步入农业战线40载,加入种业队伍23年,带领山西潞玉种业走过22年风雨征程。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合作共享,将自主研发和引进开发双重并举,不断提升育种科技创新能力,选育开发玉米品种三十余个,其中潞玉13作为全国稀植大穗型品种,累计推广近5000万亩;自主研发优势玉米品种潞玉1525,于2020年通过审定;引进开发玉米品种恒禾2号,2020-2021年度在云南市场推广面积突破百万亩。
多次获得国家、省级玉米、谷子新品种新技术科技进步奖项;长治市“建设四宜上党创新型优秀企业家”称号,中共山西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
肖群
男,1982年4月生,副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从事育种工作15年,主持育成了 “农麦88”、“农麦156”、“农麦168”等新品种10个,参与育成了“丰粳1606”、“创两优276”等农作物新品种10多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授权12项。育成的多抗强筋小麦品种“农麦88” 中抗赤霉病、白粉病,产量高效益好,年推广面积在200万亩左右;半冬性小麦育种在抗赤霉病与品质改良等方面取得突破,育成的“农麦168”、“农麦188”赤霉病接种鉴定达到中抗水平,籽粒角质容重高,选育的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00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主持及承担了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6项;先后获得盐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现代农作物种业人才奖励基金“突出贡献奖”2项;江苏农业科学等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2篇。
来源:张银海种业基金会
微信投稿请注明作者简介(200-300字),感谢
江苏省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公开征求意见
2021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在三亚隆重举行!
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布湖北省水稻、大豆农作物品种审(认)定标准
安徽省第四批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引种备案初审通过品种
“强领军,推年轻”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