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每周带你读一本书 365读书 2019-12-11

 每天15分钟,每周带你读完一本书,

成为更好的自己



领读人|江徐

主播|牛蛙



《傅雷家书》共读第六天

大家好,今晚共读的内容是《傅雷家书》第六部分,1962~1964这三年间,傅雷夫妇与傅聪以及弥拉的通信。


01


傅雷与朱梅馥像天底下的所有父母一样,爱孩子,只愿付出,不求回报。


能够定期读到傅聪来信,便是他俩最大的安慰和快乐。


所以,每次收到傅聪他们来信,都是家里一件大事,就像过节一样。而信里的内容总要看上好几遍,并且对此进行讨论、猜想,举一反三,直到收到下一份信为止。

 

他们也听傅聪的唱片,听着唱片,如见真人。其中乐处,非听者不能想象。

 

儿媳弥拉在信里报告旅行的行踪与所见风景,傅雷翻阅地图和旅行指南。


因为这样做,会让他觉得自己好像跟着他们一起神游了一趟。

 

如果自私一点,傅雷夫妇就会规定傅聪多多写信,以宽慰他俩对身处海外的儿子的热切思念。


有时觉得儿子的信写得粗枝大叶,为此语气中隐约带上责怪,但终究,他们还是愿意换位思考,知道儿子演出繁多,难得有闲暇写长信。


大多时候,只能等着,盼着,等到了,兴奋万分;等不得,牵肠挂肚,不知道儿子那里是怎样一种情况,太忙了?身体不好?信件半途遗失?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久不写信回来?那种从挂念生出疑虑的父母心,实在让人心痛。

 

人生就像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从生到死,从青葱少年到垂暮之年,身体、经历、见识、意志各方各面都顺着这条线向前滑行。


人生的黄金时期,大致在抛物线的最高点。



02


1962至1964这三年当中,傅聪的人生可谓志得意满:事业有成,功成名就,爱情甜蜜,家庭幸福。


要说不足,便是与父母长久分离,难以相见,只能借助信件寄托对父母与祖国的思念。

 

这一阶段,傅聪的生活发生了两个重大改变,一个是,他与弥拉生了儿子;另一个是,出于各国演出的生计需求,他无奈加入英国国籍。


前一件事,不管对他个人还是父母来说,都是值得庆祝的消息;后一件事,让傅雷闷闷不乐很长时间,因为严重伤害到了民族自尊心。

 

这两件事几乎在同一时期发生,在傅雷夫妇这边,定然是五味成杂,几次三番想写信,却怎么也写不成,他俩理解儿子的处境与迫不得已,即便如此,“彻底的谅解也减除不了我们沉重的心情。


民族自尊心受了伤害,非短时期内所能平复;因为这不是一个‘小我’的、个人的荣辱得失问题。”

 

这个意料之外的变故,让傅雷夫妇比任何时候都想念儿子,却又不敢谈及,怕一开口碰到对方的伤口,从而加剧自己的伤痛。傅雷变得提心吊胆,怕报纸评论提到傅聪加入英国国籍这件事。

 

人生就是如此,看似风光无限,却有属于自己的无可奈何。时间虽然不能完全让人忘怀,却总会慢慢平复不安的心。

 

已进知命之年的傅雷早已越过抛物线顶点,慢慢走向下山的路。


他在心信里写道:“一年来心如死水,只有对自己的工作还是一个劲儿死干;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并未稍减,只是常有一种‘废然而返’‘怅然若失’的心情。”

 

人,生来就是矛盾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矛盾,既是生命不可避免,又是明知徒劳依然极力避让的内容。

 

人生就像俄罗斯套娃,大矛盾里套着小矛盾。


最大的一个,便是不同人生观之间的矛盾,正如傅雷在信中所写:一种是四大皆空的看法,一种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03


痛苦在于:人总是在对立的人生观念中间摇摆不定,昨天还意气奋发,锐意进取,因为遭受现实打击,今天变得消极低沉,觉得人生虚幻,到最后都化为一个“空”,因而失去奋斗的动力。


可是只要有人鼓励一番,灌一碗鸡汤,打一下鸡血,明天又能满血复活,雄赳赳气昂昂地再出发。

 

不同的人生观,对应不同的生活方式。淡泊名利,过一种归园田居、粗茶淡饭的生活,还是追名逐利,过一种你争我夺、锦衣玉食的生活?全凭个人欲望。一个人可以欲求不满,要的很多,也可以清心寡欲,要的很少。

 

痛苦也在于:今天心里还能够无欲无求,到了明天再次不甘,很多个“凭什么”在心里翻腾。


说到底,还是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过怎样的生活,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毕竟,人在同一时间里只能过一种生活。

 

对傅聪在信里提及的关于艺术当中遇到的矛盾,傅雷回应:

 

“你心情的复杂矛盾,我敢说都体会到,可是一时也无法帮你解决。原则和具体的矛盾,理想和实际的矛盾,生活环境和艺术前途的矛盾,东方人和西方人根本气质的矛盾,还有我们自己内心的许许多多矛盾……如何统一起来呢?


何况旧矛盾解决了,又有新矛盾,循环不已,短短一生就在这过程中消磨!幸而你我都有工作寄托,工作上的无数的小矛盾,往往把人生中的大矛盾暂时遮蔽了,使我们还有喘息的机会。”

 

真是如此,从某个角度看,活着,就是一个不断遇到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中国各种哲学学派,本质上都在寻求解决人生矛盾的方法。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用转化的眼光看待矛盾,“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主张用“法”进行积极斗争,“治民无常,唯法为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将对立的矛盾进行调和统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庸之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所谓中庸,可以理解为不走极端,不偏不倚,以恰到好处的态度面对人生。

 

一味消极无为,或者一味积极进取,都不算中庸。


懂得中庸之道的人,能够面对并且接受矛盾的两面,并将两者有机统一。


“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苏轼,就是中庸的典范,因为他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也有道家的消极处世,在两者相辅相成下,实现完整且诗意的人生。


这又让人想到傅雷在信中所写的一句话:古往今来的最优秀的中国人多半是这个气息,尽管崇高,可不是神秘;尽管超脱,仍是温馨、亲切,有人情味到极点。


预告:下周我们将共读龙应台的《目送》,感兴趣的书友,可提前阅读原著哦~



END

往期共读目录

最好的婚姻,能让两个人共同成长

理想的人生伴侣,只需要达到这三个条件

做人,要有警惕之心

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

离别,让爱变得更加深切

《傅雷家书》预告|怀有赤子之心的人,永远不会孤独


领读人:江徐,80后老少女,自由写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ID :jiangxv08。本文由365读书(ID:dus365)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牛蛙:曾经的传道人,今天的媒体人,未来的全能型主持人,既有高颜值又有好声音,这就是牛蛙。牛蛙微信:liuyangfrance 微博:法国牛蛙


音频配乐:

1、 full house

2、 突然好想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