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急诊室医生的忠告:年轻人,别再用命换钱

365读书 2022-12-0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真实故事计划 Author 宋春光

后台回复“读书”

即可免费领取52本精读好书



| 宋春光

来源|真实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



01


在以科技和互联网产业著称的杭州市滨江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处理过大量年轻职场人的病痛。


7月份的中国互联网上,许多年轻人关注着在这家医院抢救的女孩小徐的病情。


小徐22岁,在身患感冒的情况下连续夜间直播数日,因身体不适被同伴送医,路上心脏骤停。10多天的抢救过程中,小徐短暂恢复过意识,参与救助她的急诊科医生卢骁还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告知了网友这个好消息。但就在医护和网友都因她的好转而庆幸时,小徐的病情突然恶化,还是抢救无效去世。


在缅怀小徐的同时,有关她的猝死是否是因工作引发的“过劳死”,一度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事后,杭州人社局通报调查结果称,小徐在请假治疗前10天,有6天存在夜间直播现象,都在次日安排补休,虽然小徐每日的工作时长没有超过法定上限,但该企业在用工管理上存在不规范行为。


连续加班和工作作息日夜颠倒,这些是一代职场人普遍经历着的现状。在浙大二院,卢骁在工作中看到了许多当代年轻职场人的健康隐患。他是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于2010年加入急诊科工作。在他的观察中,这些看起来年轻力壮的躯体,其实经不起磋磨,正在过早地磨损。


以下是卢骁医生的讲述:

01

急诊科医生看到的职场人


在急诊科工作,每天就是和阎王爷抢人。经常是分秒必争。以前在老院区工作,急诊科是上下楼,有时候我们等不及电梯,就爬楼梯。为了救治病人我们一天要爬好多回楼梯。现在在滨江院区,急诊科是一个平层,相对来说还好一些。


7月26日凌晨3点,我接到电话,22岁的病人小徐的情况危急。当时我在家,收到消息后立刻开车回了医院和同事一起抢救她。


小姑娘是7月初送进急诊的。她本身患有免疫系统基础疾病红斑狼疮,心脏功能一直不太好。现在提起她,我心里还是有疙瘩。出事之前,她进入急诊科治疗了10多天,中间一度恢复了意识,但是一直没有转出监护室,心脏功能的指标一直处于临界状态,没有恢复。那段时间,急诊科的同事们都很担心她。


在国内一般来讲半个小时抢救不成功,就会宣布死亡。那天凌晨,我们抢救了5个多小时,小徐身体的各项数据还是很糟糕。我和几个急诊科的同事交替给她做胸外按压,过程中我们感觉已经意义不大,应该是按不回来了。


到了上午,我们在谈话室和徐爸爸、徐妈妈沟通,他们坐在我对面,我看到徐妈妈一直抹眼泪,徐爸爸翻来覆去就一句话,“尽力救”。我告诉他们,再按(胸外按压),整个胸廓就塌掉了,也很难看,不如让她安安静静地走吧。


作为医生,是想尽量减少病人不必要承受的痛苦。有些处置方式再去做,对病人来说是很大的伤害,有时候家属并不能立刻理解这件事。这种情况,只能如实跟他们讲我们的判断,肯定抢救不回来了。


没能把小徐救回来,我一直耿耿于怀。她当时送过来的时候人已经很不好,同伴打了急救车送到医院,心脏差不多停了,好不容易才抢救回来。就在出事前几天,她在治疗后恢复了意识,情况在变好,我还想着过几天小姑娘恢复得顺利的话,就可以出院了。当天我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说,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我都会记得这件事。


图 | 小徐曾短暂恢复@浙大二院急诊科卢骁医生


我看一些报道,说小姑娘是做网络直播运营,连续加班五六天,怀疑和连续加班有关。后来我了解到她这个也不算是加班,而是她的工作本身是这个作息,跟我们上夜班一样的。


小徐的事后来几天在媒体上发酵。7月28日,小姑娘离世的事情被媒体报道。我从网络上看到了对这个小姑娘家庭情况的介绍。几年前她的哥哥因车祸离世,她成了家里的独女。她父母为了供她上学,欠了入学贷款好几万块钱,我想她可能也是为了早点把钱还上,才愿意这么辛苦。


小姑娘的经历,可能触碰到了许多和她一样的年轻人内心相似的焦虑。一种对健康的焦虑,一种生命的危机感。很多人找到我的社交媒体,在我的评论区里讨论。不少年轻人提到自己熬夜工作后出现身体不适,有的人想知道究竟什么时候睡算是熬夜,还有一个人说自己本来就有哮喘病,担心过度劳累诱发原有的哮喘。

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特别是在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职场的年轻人们有一种焦虑,如果自己不努力,很可能就会被淘汰掉。年轻人身上的这种社会压力,也是我们接诊、看诊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急诊科,我接诊了许多年轻的上班族,能体会到大家其实没有把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年轻人嘛,因为年纪小身体条件好,难免想熬一熬,要出人头地。


之前参加一档职场真人秀的时候,我了解到有些年轻人当主播,虽然带货卖吃的,但是自己不能吃饭。他们一直播可能好几个小时,连着好几场,饮食十分不规律,生活作息也不规律。还有的人想着,晚上熬夜,白天休息行不行。正常来说人肯定是白天工作,晚上休息。人体的内分泌跟激素水平和日光有关。


节目截图 | 《令人心动的offer3》中的卢骁


人类进化到这个程度,其实就像一部高精尖的电脑,你非要把程序倒过来写,短时间内可能行得通,但时间长了肯定要出问题。

02

年轻人,苍老的身体


在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周边,有许多互联网公司、高新企业。来医院的年轻白领有很多,平日里在急诊科,我也见过不少。他们来医院的原因各种各样,有的人心脏有问题,有三高的人,也有因为吃多了得胰腺炎的人。


很多人刚进医院的时候,就会表露出赶时间的姿态。想着要赶紧看完病,赶着去挣钱。但那些在急诊住过之后的年轻人,大多会改变这种态度,意识到该善待自己的身体,重视健康。


年轻人因猝死来到急诊科的病例,我们每年都会碰到很多。很难讲清楚猝死的原因是什么,但疲劳肯定是诱因之一。一些原本就有基础疾病的年轻人,作息、饮食不规律,加上劳累,也会诱发疾病。


在最近几年的接诊过程中,我发现一些以往主要在中老年人身上出现的疾病,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年轻患者身上。


最明显的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类“三高病症”。


有一种病叫主动脉夹层,这个病一般来讲,是常年患高血压的人才会得,高发期在5、60岁左右。近年来因为年轻人罹患高血压的人数增多,也越来越常出现在年轻人身上。这个病很危险,发病的时候心脏的大血管被撕裂,直接造成生命危险。


去年的时候,急诊科接诊了一个主动脉夹层病患,才20多岁。那个小伙子是个程序员,据说做IT编程很厉害,因为工作的特性,他常年坐着,一坐往往就是五、六个小时。加上吃喝肆意,生病的时候体重已经有190多斤,工作又操劳,突然就倒下了。


他本身就有高血压,一开始因为突发主动脉夹层送医,当时体内的血管已经撕裂掉了。做完手术后他转到了急诊科的监护室。来的时候他的肺部状况很糟糕,一直病危。家属从外地赶过来,因为看不到起色,一度还很着急,十分担心他的病情。


我们就一边跟家属解释沟通,一边忙着抢救,连续抢救了一个礼拜。他人很胖,又做了两个大手术,救护他的时候很多操作不方便,我们觉得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好在最后我们还是把他抢救回来了。


出院后,他回来给我们送锦旗。当时我差点没认出他来。他瘦了一大圈,跟我说是回去以后不像之前那样爱吃东西了,胃口很差,一下轻了20多斤。我还开玩笑地和他说,这样挺好,正好减肥了。


图 | 一位病患痊愈后拥抱护士@浙大二院急诊科卢骁医生


还有一个有年轻化趋势的疾病——胰腺炎。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饮酒过度,都可能会引发这个疾病。以前这个病经常出现在春节期间,很多老人家来医院是因为这个病,老人家平日里吃得清淡,过年突然摄入很多大鱼大肉消化不了,就发病了。现在城市里好吃的好喝的东西特别多,加上上班族有时候饮食不规律,短时间内暴饮暴食,就造成这个病现在也经常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一年前,我收治了一个30多岁的胰腺炎病患。他应该是企业高管,来的时候肚子疼、呕吐。我看过后发现是胰腺炎,告诉他病情严重,他不相信,还催促我快点治疗,说治完了他还要去谈生意。


我让他先不要谈钱,告诉他如果不配合治疗想赶紧出去,可能就把命搭在这里了。本来是想说严重点,让他重视自己的情况。没想到话说得这么严重,他还是不信,觉得自己的病两三天就能好,觉得是医生们小题大做。


过了两三天,他的病情加重成了重症胰腺炎。检查显示他肾功能衰竭,其他各项身体指标也很差。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在30%左右,他的情况很危险,我们把他送进了监护室插管治疗,救了三个多星期才康复回来。


出院的时候,他特意过来找我说:钱不重要,命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2010年进的急诊科工作。以前,遇到20、30岁的心梗病患我和同事是会很惊讶的。近几年,我们就不那么惊讶了,年轻人因心梗送医的事情比以前多很多,30岁就患上心梗的有不少。现在一些年轻人血脂高,血液浓稠度增加,也很容易凝住而导致心梗。


心梗发作前期,往往会有胸痛的症状,有的人晚上睡觉时,会感到心脏有压榨性的疼痛。也有一些不典型的病症,比如腹痛、牙痛,这类非典型病症不容易和心梗联系起来,病人会觉得不是心脏的问题,便埋下了潜在的危险。


图 | 猝死病患在抢救中@浙大二院急诊科卢骁医生


因为觉得自己年轻,身体素质好,很多人身体不舒服会忽略心肌梗塞的可能。这个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病变,严重的心脏一侧主血管被堵牢,引发心源性休克或者猝死,这种病例非常多。


希望年轻人在职场熬未来的时候,还是得注意健康,至少要每年做次体检。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拖着不去体检,说自己没时间或者不需要,这其实是在自己骗自己。我觉得每年去体检是必要的,有些疾病早期发现的话,治疗效果肯定比拖到最后去治好得多。

03

在急诊科祈祷的家属们


其实人在社会上,不仅仅只有自己一个人。你走了,最伤心的不是你自己。


在急诊科这个地方,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家属在祈祷。


很多家属会去寺庙求平安符,带到科室来,让我们一定要把它放到病人的枕头下面。还有一些家属会在病房外面做祷告。在那个时候,我觉得信仰是个好事,至少能支撑你坚持下去。要知道病人在里头经历生死的时候,他们的家属在病房外,很多都是靠着信仰和信念在支撑自己。


我们科有一个窄小的屋子,是医生和家属谈话的房间。那个谈话室真的是见了好多家属崩溃的瞬间。我习惯把情况说得稍微保守,但凡有一点救治的可能性,我还是会跟家属讲:这个病人是有点希望的。如果每个病人都说没希望了,家里人肯定受不了。


现在很多青壮年的人,实际上已经成了家里的主心骨。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的老人可能已经退休,小孩子还没有成年,全靠中间这一代撑起整个家。这些人如果垮了,整个家庭就分崩离析掉了。


许多青年病患的家属跟我说过类似的话,说:“你要是不治好他,我们家就真的散了。” 


今年夏天,急诊科收治了一位30多岁的男性病患。他是一家培训机构的老师。和妻子一起养着两个小孩,都非常小,一个上幼儿园,一个上小学。他倒下了,可能老婆孩子生活也都难了。


他被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刚送过来时,他还能自己慢慢地往抢救室走,快走到抢救室时,突然人不行了,倒在了抢救室的门口。和他的妻子了解了情况之后,我们得知病患之前得了感冒,没有引起重视,接着工作、运动。我们推测,是在这个过程中,感冒病毒随着血液侵袭到心脏,使他心脏的收缩能力迅速降低,造成了心源性休克。


刚到急诊的时候,病人的妻子告诉我们家里只有三四万块钱。但当天,他的病情恶化,抢救费用就已经超过了10万元。他的妻子拜托医生一定要尽力救他,说自己在滨江区还有一套房子,如果不行把房子卖了也成。在杭州,滨江区的房价挺贵的,至少五六万一平方米。我也和她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我们肯定会尽力抢救。


图 |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痊愈@浙大二院急诊科卢骁医生


家属负责,病患也很争气。男人在监护室待了10天,恢复得不错。他的妻子每天早上不到8点钟,就到监护室门口坐着了。没凳子,她就坐在地上,一直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我们把他妻子对他说的话、呼唤他名字的声音录下来,在病床前放给他听。在还没有恢复意识的那段时间,他有一次听着听着流眼泪了。


会有家属来询问,自己家人的情况算不算工伤。确实很明确的,就是那种在工作场合发生意外事故,鉴定工伤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其他的,其实很难回答,我们也没法去做鉴定。


如果你要说过劳工作,会否是造成一些年轻人猝死的诱因,医院其实没法定义这个,或许只能求助于国家法律的层面去定义。如果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你一旦到了那个程度,我下意识肯定不是去判断你工伤不工伤,最重要的是我能不能保住你的命。哪怕确认你是工伤了,有再多的经济补偿,但是你的命没了,对家人来说就是一个灾难。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想着用生命去熬未来,用健康去换什么。


或许这一次,用身体搏出去成功了,平步青云。但为什么就是看不到另一种可能:万一熬不过去,身体垮掉了,后面怎么办?当然也可能大家意识到了其中潜藏危险,只是在逃避,不愿意去想把身体熬垮的后果。人人都想出人头地,赚很多钱,给家里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买大房子,好的车子。这当然很美好,如果是用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去换,我想,你的家人也一定不会同意这种做法。


END

往期精彩


老公是妇科医生,结婚前,他揭开了我爸我妈的婚姻真相

哈佛博士,不配进上海小学家长群?

中国最伟大企业家,活得像乞丐


作者真实故事计划(公众号ID:zhenshigushi1)——每天讲述一个从生命里拿出来的故事

👍

如果您喜欢365,请点赞,让我们知道,您曾来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