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10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大悲轻安

2017-01-03 mailycloud


 

 

大悲轻安


以这篇文章回答一位前贤最近问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是许多前贤经常问到的问题:“行外功是不是不必修三宝?”。


问:有很多的前贤不见得在三宝上下工夫,但是一样渡了很多人,是不是也意味着只要不断地去行外功,自然自性即能随之圆满呢?


大悲轻安

节录自:郭明义“弥勒救苦经讲记”


这一段是在书已经进入排版阶段又补进来的,后学非要补不可的原因是因为这一部分是道场一个很重要却快要流失的修持精神。


古早的感动


道场有一种很珍贵的修持精神正在流失当中,后学称它是一种“古早的感动”,在早期很普遍可以看到接触到,近来却因老一辈前贤的归空,以及时代变迁而渐渐看不到,如果将来道场再也看不到这种精神,是一件很令人惋惜的事。什么是“古早的感动”?


不久前后学去桃园总会讲课时,来接后学的道亲,是生长在修道世家伯父是前人、父执辈好几位都是点传师,整个家族都在道场。


他感慨的跟后学说:“小时后接触到道场的老前贤,他们多半学识不高、不擅言语,但见到他们时,他们总是关切的抓住你的手,问你‘吃饱了没?’直到现在,经过几十年,那种被关怀的温馨、感动,一直没忘记。所以长大后虽然没有全心投入道场,也一直没有离开道场。晚近道场这种难以言喻的感动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事,大家穿制服、夹道欢迎、拍手唱欢迎歌…在这种规格式的热烈招待里,却找不到那种‘古早的感动’…。”


他这番话触发了我对道场的另一层面体认。想起宝光建德天本道场领导点传师归空后,道亲要写纪念专辑时,每位道亲回想起詹点传师,说的都一样:“每次去道场,点传师就拉着你的手,问你吃饱了没?有时天冷就问:穿有没有暖?”整本纪念辑里每个人记忆最深刻、最被感动的都是点传师生前对他们真诚的嘘寒问暖,像母亲一样的关怀,还有不厌其烦的成全他们清口、设坛、了愿…。他们心中最深刻的是点传师温暖的双手握住他们时的感动,还有点传师深深凝视他们如母亲般慈爱的眼神。这些道亲也都是因为这样的感动而留在道场,为了报答点传师对他们的爱护。


最近相同的,宝光建德天律创坛老坛主归空,道亲对她的追思、怀念,重点也都在于她如母亲一样的关怀,抓住道亲的手,把道亲都视为她的孩子般的关怀爱护,苦口婆心成全他们修道。


这些菩萨,他们感动道亲的部份是很难用言语去描述,除非你亲眼见到、亲手拉过菩萨的手、感受到他们那种无私、无求、无目的的菩萨爱,否则你是无法理解的。而我正好见过这二位菩萨,所以有种省悟,台湾早期的道场其实是由这些菩萨用“爱”办出来的。


这种菩萨的爱、无私的关怀、真诚深刻动人的感动,随着前辈们的凋零,已经渐渐从道场消失,这是很令人痛心、痛惜的,这种菩萨的爱也正是师母“亲在仁天中华母”的精神。师母成道后敕封“中华圣母”就是告诉我们师母以如母亲般的慈爱成道。


视众生如子的慈悲,是师母传承给我们的精神,在台湾早期道场中,前辈们都承袭了这个“仁风”而今却在时代变迁中,渐渐式微。


 大悲轻安


中华圣母一生沉默寡言,甚至最后足不出户,没有著作文字、经典,他所示现的修道精神就是慈悲救世。


台湾道场早期在师母领导的阶段,很多前贤都是拙于言语、勤劳俭朴,但是有大慈大悲的胸怀。他们可能都是和师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约定好一起下世的大仙、菩萨应世。


很多人以为慈悲只是一种善良的个性,但事实上慈悲是一种修持。


释迦牟尼佛在圆觉经中有讲到圆觉三法门,三种轻安:“大悲轻安”、“寂静轻安”、“寂灭轻安”。


早期的道中前辈多半走“大悲轻安”的修行路线,用大悲心渡化众生而不是用语言文字、经典论辩。


其实言语、经典文字、甚至神通法术感动人的力量,远不及慈悲。很多道亲发心都是被前贤的慈悲所感动,而不是言语。


言语的感动力是肤浅的,真正无私的爱、无私的慈悲才能穿透人心扉,产生永生难忘的感动,因为前贤的慈悲而对‘道’产生向心力,在心中刻下永难磨灭的认同感。师母归空后,老一辈前贤承续了这种‘仁风’,成全了许多道亲,但随着前辈一个个归空,这种‘仁风’渐渐消失了。

 

菩萨的爱不同于众生的爱


 “爱”有什么稀奇,谁没有?只是凡俗人的爱很自私、有的爱很暴力,有人的爱令人觉得要远离…善良人的爱则充满无奈与无能为力。


要去爱人,每个人也都会,只是有人爱得很痛苦、有人爱得咬牙切齿,属于人的爱啊,都是爱恨交织,充满各种复杂的情绪。


但是菩萨的爱就完全不同,菩萨的爱,没有要从你身上获得相同的回报,也不是因为你和他之间的关系、或条件而爱你,而是无条件、无目的,纯粹希望你好。所以“大悲轻安”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修得成,不是心里想着去关心别人就可以成就大悲轻安。


每个人包括道亲心中都有爱、有慈悲,但是一般的爱和有‘道’有‘觉’的慈悲是不一样的。当我们去爱众生会为众生的苦、业障而感觉到痛苦、担忧、苦恼、不知所措,往往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最后不敢去爱,所以慈悲对许多人而言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


为什么老前辈们爱得那么自在、自然、轻松?因为他们也许今世,也许前世修成了“大悲轻安”法门。


什么是“轻安”?轻松安乐。身心轻安,身体没有业障,所以轻松愉快、心灵没有烦恼,所以安乐自在,所以叫做轻安。


大悲可以导致身心轻安。怎样发起大悲轻安?圆觉经告诉我们要修“如幻观”才能“内发大悲轻安”。(原文:“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我们知道众生苦恼,但没有去深究苦恼的原因,所有的痛苦都因为愚昧,“以假为真、以无为有”,把梦幻的世界当成真实到处追逐,念念执着、产生强烈欲望、情绪,恩怨情仇,甚至在梦中仇杀打斗…。


菩萨的慈悲不是去解决众生的恩怨情仇,而是让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幻、都是自己的无明创造的妄见,所以要用种种譬喻去劝导众生“看开、放下”叫醒这些梦中众生,不要在梦中追求不真实的财、色、名、利…。


很多老前辈也许没有用这些佛学专有名词,也不了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但是他们一生都淡泊,不追求世间福报,人生观就是“肉体是假的、道才是真的…”,心中有看开、放下的实际体悟觉受。


所以他们能有感动众生的菩萨的爱,因为他们早已修成“大悲轻安”这种人生观不是他们学习而是他们的性格。乐也是梦、苦也是梦,所以成全道亲就只是教大家:“世间一切都是假的、只有‘道’是真的,人生努力求名求利甚至求家庭幸福…到最后都是一场空,只有修道最真实…最不辜负我们…”因为他们自己看透、实践这些真理,而且用真诚的、关切的态度去渡化众生,所以非常有力量,非常具有说服力。


想一想道场中的老前辈们成全人,是不是只是简单却很有力量的告诉我们:“放下人生的追求,走修道的路。”?


常听到前辈说:“我们的肉体是假的,我们修道只是藉假修真…”这些粗浅的言语中把“如幻观”生活化的刻在道亲脑海里,让道亲一步步看开、放下,走上修道的路。


而不是做慈善,救济贫穷、听众生倾诉烦恼…直接教众生看开人生如梦、放下恩怨情仇,来修道。因为他们的劝导有力量,被他们成全的众生,在菩萨的爱与力量感动下,而真的来修道。


这种爱与慈悲就不像凡夫俗子的爱,终于成为沉重的负担,相反的付出无限源源不绝的爱与关怀,却毫无痛苦感,因为“身心轻安”,这叫“大悲轻安”这是早期道场许多前辈的修道风格|“真诚的关怀、菩萨的关爱”,他们就这样修道、成道。渡了许多众生,开办出道场,自己也修成了菩萨仙佛。


 二位成道菩萨实例


举例而言:天本道场的领导点传师詹点传师归空到现在十年,十年间不断有她到处显化助道的事迹传出,她全省道场甚至日本道场都去显化,去成全新道亲,在道亲梦中教他们献香,劝他们要修道…甚至没见过她的道亲,都去显化成全。


最近归空的天律老坛主,也是一样还没归空就开始去托梦显化,从四月十一归空到四月二十四告别式,十几天就传出许多显化事迹。老母大典(春季)还到日本成全一位小川明坛主,小川明坛主在佛堂突然泪流满面,道亲问她为什么哭?她说老坛主来到佛堂,在她耳边说:“当坛主的不能放弃任何一位道亲。”他们不仅生前有菩萨的无私大爱,归空后成道还是继续渡化。


另外,老坛主的一对小学三年级龙凤胎曾孙,兄妹二人同时梦到老坛主带他们去游天堂。


起先大人也不知道,一天他们兄妹随老坛主二女儿的媳妇回来守丧时,老坛主女儿的媳妇说:“来为阿祖念弥勒救苦经!”曾孙:“不必啊!阿祖已经去很高、很远的地方,她已经听不到我们念了。”


老坛主女儿的媳妇:“你怎么知道?”


曾孙:“因为阿祖她带我们两个到很高的地方,那里很光亮,满地都是白色莲花,旁边都站满小天使,都穿着白色的天使装,阿祖变得很高、很漂亮、很年轻,而且也穿着白色很漂亮的衣服…。”原来老坛主同时带这二个双胞胎曾孙去游理天,让最纯真的孩子见证理天的清静庄严。


 菩萨的修持与证果


而这些菩萨一生是怎么修成的?道场像这样的菩萨应该很多,后学只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二位菩萨他们一生修行简单告诉大家。


天本已故领导詹点传师,民国四十二年求道、清口,四十七年从丰原到基隆开荒,四十八年领命,一生走到哪里渡人到哪里,生病时到高雄养病,渡医生,也把先生高雄分公司的职员全部渡到天台圣宫求道。


天本的道亲很多,她都一一叫得出名字,也知道他们的家里有父母或孩子…成全道亲,就是温暖的握住他们的手,真诚的关怀,不厌其烦的劝他们清口、开班、设坛、了愿…把道亲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每个道亲也都感受到她如母亲般的关爱。遇到人家讲是非,她就闭眼守玄,一生如慈母般化人无数,道场也从基隆办到台北、澳门、日本…。


晚年生病后不愿意接受痛苦的化疗,宁愿把生命交给上天。病后,很少说话,但是道亲都说:“点传师的眼睛会说话。”用眼神就可以传达胜过千言万语的关怀。还在病床时,灵识就飞到各处道场成全道亲。归空时天本道亲都有如痛失慈母般悲恸不已,归空后显化持续不断至今十年,仍有道亲持续被詹点师显像或梦中成全。去年林点传师要去日本办道,詹点传师菩萨神灵已经先一步去到日本点化道亲,当林点传师到日本,道亲已经知道点传师要来,在佛堂等她。(详细介绍请参阅天本文宣布出版之“永恒的爱”、“无言的教诲”。)


另一位后学见过的菩萨昌德佛堂黄阿美老坛主,她是宝光建德前贤口中令人肃然起敬的阿美姐,民国41年求道,二个月后清口,一年后开佛堂,修道五十余年渡人无数还有过一个月渡一百二十众的记录,成全清口也难以计数,早年素食很困难,她擅长煮素菜,到处教素食,有道亲办婚宴,她就去帮忙煮素宴,道亲坐月子,她就帮忙煮素麻油鸡…。一生修办影响丰原地区三百间以上的佛堂,千余道亲。是道场的开荒元老,也是道场晚辈心目中内修外办皆备的修道典范。


遇到道亲穷困,就叫米店定时送米去,叫卖菜的定时送菜到道亲家中,逢初一、十五及过年时,拜拜的供品也都为他们准备齐全送到家中。


她成全道亲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把道亲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照顾,见到道亲就拉着你的手,嘘寒问暖,关心你家里的人,苦口婆心成全你出来了愿,见到你有缺失,也不客气的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像一个既严厉又慈爱的母亲。


这种慈母般的精神,正是师母中华圣母的精神。大陆老前人口中的师母,就是一个无限慈爱的母亲。我们没有缘可以接触到师母的慈悲,但是许多道亲都有接触过如昌德老坛主般慈爱的道中前贤。没有讲深奥的道理,没有亮丽的表相,只有柔软的心、诚挚的关怀。


她到晚年心变得非常寂静,坐在她身边有如坐在一座安静的森林旁,她的心宁静有如无波纹的湖面,眼睛可以洞察世间一切真假,人的好坏在她眼里无可遁逃,后学每次见到她,一次境界比一次高,虽然一生不识字,晚年却有如禅师般有智慧,但是世间人不一定识得菩萨,如果我们的心充满五欲,即使菩萨出现在眼前也不认识。


去年(2007),老坛主左手左脚有麻痹现象,检查发现脑部有一个大肿瘤。因为她已九十岁,子女不敢让她动手术,医生很诧异她除了手脚麻痹以外,完全没有病痛感,完全不会疼痛。一般脑部长瘤尤其一个九公分大瘤最大的症状就是疼痛,但她一点都不痛。


病程中不曾问过自己的病情,从生病到归空短短三个月,沉默守玄,没有因病皱过眉头,没有说过“痛”,没有为自己的病担忧过。最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道务,不允许身边的人为她而耽误道务。


她常说:“我已经把生命交给老母。”


知道人家会为她叩首,她说:“我生病不要为我叩首,生病是消业障。叩首,要叩求众生能发心修办,不要为我叩。”直到最后,从来没有问过自己生什么病。


老坛主生病后渐少言语,多在守玄。彷佛可以用玄关看、用玄关听,虽然眼睛闭着,但身边的事都明白清楚,身体被疾病困住,心识却更清明自在解脱。(详细生平介绍请参阅天律道场出版之“菩萨归位”)


詹点传师和这位黄阿美老坛主,她们的修持都是“大悲轻安”慈悲渡人救世,真心关爱众生,如此而已,但做到这样也就足够修成菩萨了。我相信在道场的许多角落,过去、现在都有许多这样的菩萨,默默在用他们菩萨的慈光照亮世间,也许他们并不显眼,也许没有光环,但默默的散放温暖、用他们的真心感动了许多人,这就是“亲在仁天中华母”的精神。


希望道场不要忘记这种“古早的感动”不要抹灭了这些老菩萨应化的精神,不要让菩萨的光芒随着他们归空而少了光亮,要承续他们的光芒,点亮自己照耀别人,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光明、成为别人的菩萨,让人间永远有菩萨。这种“亲、仁”大悲的精神,从中华圣母传承到早期前辈,现在我们要继续接续这种“大悲”,用最真诚的慈悲关怀去感动、渡化众生。


以前常有道亲问后学:“难道一贯弟子一定要修持三宝,没有其他法门?”现在可以告诉各位:“如果能修大悲轻安就不必修持三宝,而且殊途同归,最后的‘觉’境都是一样的。”后学前面提到的二位菩萨,后学发现在她们最后阶段时都在强力守玄。詹点传师生前就常沉默守玄,天律老坛主归空前一直在守玄,守玄的程度大到你看到她时,就会觉得她在守玄,而且会注意到她的玄关,她的玄关处好像凸起一块般,让你不自觉就会看到她的玄关。这就是强力守玄、百分百守玄的现象。比起我们从三宝修持入手还要专注、纯粹得多。


 另外二种轻安


有人说:“当菩萨太难,自己没那么伟大”。不一定要走这种“大悲轻安”的修持路,圆觉三法门:“寂静轻安”、“大悲轻安”、“寂灭轻安”。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慈悲不够这么强大,或不喜欢和人群相处,还有另外二种轻安。


“寂静轻安”,喜欢清静的人可以修寂静轻安。取静,最容易的取静方法|“三宝修持”,可以很有力量让六根不受六尘影响,简单的说心不受环境影响。


很多道亲有这种清静的特质,也许爱心不够大、也许爱得很辛苦放弃了。三宝修持让六根返元,这时就会察觉心中妄念起伏,但会慢慢消失,静极则觉,得到寂静轻安。


修寂静轻安会经过“觉识烦动”的过程,修持时,尤其献香、叩首的过程中,脑海不时有一些影像或声音出现,但不是念念相续的烦恼,而只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浮光掠影,这过程是在清洗我们的业识。经过这个过程后,清静的智慧就会发生,静慧发生,进入“身心客尘从此永灭。”这时就内发“寂静轻安”另一种“寂灭轻安”直接无念,离念即觉。


我们传道就是“直下无心”直接无念、无执、无心,为什么这样说?记得我自己求道时是佛教徒,我下定决心念佛,从进佛堂开始就精持佛号,佛号却在点道时不见了,直接当下无念,所以我知道这是一个“无念法”。


在大陆上有少数前贤点道以后就维持在无念状态,“无念”不是说从有念变成无念,而是觉悟到“本来无念”我们所谓愤怒、紧张、忌妒、忧伤、恐惧、贪婪、自私…等念头,只要去观照它,当下不见了,而求道时不管有什么念头,当下都不见了。不是有而无,本来有后来没有,而是当下恢复它的本状。就是无念。


这种属于“直超法门”,顿悟、顿修,就像六组惠能强调“无念法”他说:“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曾听老前人说过在大陆传道时,有七位前辈是一点道,就至佛地位,这就是悟无念法。这就是“寂灭轻安”,当下无念,念头寂灭就无念了。


圆觉经把“寂静轻安”定位为“止”,“大悲轻安”是所谓的“观”,“寂灭轻安”是所谓的“禅那”。


道亲应走哪个路线?要问自己:自己是一个追求清静的人,还是一个有大慈大悲心的人,或是有“无念”的智慧与决定信的人?当然不一定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也许有阶段性的不同,先修寂静,再修大悲,最后修寂灭。


永不放弃众生的精神


“大悲轻安”是一种几乎人人都可以修的法门,也是我们师母“中华圣母”的修持精神|亲在仁天。我们每一个道亲都可以做到将道亲视为子女,后学办道这些年,常觉得每一个道亲都是老母的孩子,也是后学的孩子,当中有好孩子、有坏孩子,但不论好坏,在父母亲眼中都是孩子,父母对他们付出的爱都一样,甚至对坏孩子的关心有时还比好孩子更多一些,因为好孩子比较不需要父母操心。


我们面对众生如果都能以这种心情,就如昌德老坛主到日本显化所说的:“身为一个坛主不能放弃任何一位道亲”就像父母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子女一样。我们如果能够这样不放弃任何一个众生,我们就是修成圆觉的菩萨,也实践了中华圣母的“亲在仁天”的修持精神。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往期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