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百问8
62: 人生无常,能举个例吗? 当然能啊,人生无常的例子太多了,譬如2004年底所发生的南亚大地震,那不就是,人生无常吗?这些罹难的人、以及身体、生活、、、受到伤害的人,原来他们都过得好好的,他们哪里会知道?一场地震、一个海啸,就毁掉了他们的一切,这就是无常的事实,「常」这个字的意思,是「不变」的意思,「无常」两个字,就是说「天底下,没有不变的事」,但我们要知道,在这么多无常之中,有个「道」,是永远不变的,有了道我们的人生是光明的、永恒的,这种永恒,就是我们的灵性,有个最好的归宿,永脱生死轮回,所以我们人生的真价值,就是「从无常中,找到真常的道」,真道哪里找?唯有拜明师求道,找能找到「真道」。
63: 何谓「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我们人两手空空的来到人间,将来死后,也是两手空空的回到另一个世界,世上一切有形之物,包括你的妻子儿女、房子、汽车、、、种种你都带不走的,能带得走的,就是你一生的功过,也就是我们宗教人所说的「业」,业有善业、有恶业,为善就是善业,为恶就是恶业,阎罗王就是根据你在世在所造的业,来决定你灵性将来的归宿,这就是「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的真意。
在中古时代,西方有个大皇帝,名叫亚历山大,他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他的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可是到他快要死的时候,他交代他的部下,他死了之后,棺材要挖两个洞,让他的两手从两个洞伸出来,出殡之日而且要游街,我们知道,手伸出棺材外,人抬着游街时,就一直晃来晃去,请问亚力山大这样做,有什么意思?他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也是跟你们一样的,空空的来,也空空的回去,什么也带不走。」,要是亚历山大死后能讲话的话,他一定对大家说「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请大家赶快拜明师求大道,这个人生,才没有白活。」
64: 生命在几时之间? 佛陀拿这个问题问他的弟子们,他的弟子有人回答「生命在一天之间」、也有人回答「生命在一顿饭之间」,而佛陀就对他们说,这种悟境还是不够的,他继续再问他的弟子「生命在几时之间?」,后来有一位弟子就说:「生命就在呼吸之间」,佛头这时就非常称赞这位弟子的悟境,佛陀赞成他的看法,佛陀并且说「生命就在一剎那之间,就如同呼吸一样」,佛陀讲这句话的用意,就是告诉世人「生命无常,人生非常短暂,要赶快去寻找解脱的道,那你这生就没有白费了」。
65: 顺治皇帝为什么要出家? 顺治皇帝,他虽然贵为皇帝,享尽荣华富贵,但是他也知道生死是很无奈的,生死是由不得自己的,他希望得到一个解脱的人生,这样人生就没有烦恼和悲哀了,所以在他的出家诗里,他就说:「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生我之前谁是我 , 生我之后谁是我,长大成人方知我,合眼蒙胧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烦恼亦无悲。」
66: 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出家」? 出家并不是离开家庭,跑去住在庙里修行,就叫做出家,也不是理个光头、穿个迦裟,就叫做出家,如果这样就算是出家的话,那「在家出家」,又如何解释呢?这岂不是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真正的「出家」,是你的「内心出家」,也就是内心不要再被世俗的一切事物所绑,自由自在,不造罪孽,心境达到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出家」的人。
67: 为什么生死是无奈的? 庄子说:「我本不欲生,忽然生于世,我本不欲死,忽然死期至。」,人一堕入后天,轮回于六道之中,本性就变成了后天的「秉性」,秉性是带有后天不良的习性,这些不良的习性,就有很多的弱点,这些弱点,我们就称它为惰性,这些惰性,使他们习惯于所居住的环境,他们不愿意去改变,也不愿意别人来改变他,譬如「人生世上,就会贪生怕死。」,而死去的人,做鬼做久了,也怕再来投胎出生,所以俗话说「人怕死,鬼怕生」,但是天地间的因果法则,除了解脱者能掌握之外,其他人就莫可奈何了,尤其生死这件事,对人或是对鬼来说,都是很无奈的事,所以说「生死是无奈的」。
68: 为什么「生死事大」? 人生在世上,逆境十有八九,顺境更是少得很,不管顺境、逆境,一生当中,大事、小事,不晓得要历经多少?但是在这些大小事中,哪一件事?可算是大事呢?有人会认为结婚是大事,赚钱是大事、、、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大事,世间的一切事,只有「生」和「死」是大事,因为只要是有灵性的动物,他们都逃离不了生死,有生死,就有轮回之苦,这些苦,人人都不愿意受,但是不知「生死来路」,就是解脱不了,所以南极老仙翁说:「真正的劫难,是累世的轮回。」,五祖弘忍大师也说「生死事大」,要解脱生死轮回,只有找到「生死来路」才能解脱,而这条路,也只有天命明师才知道,所以要解脱生死,就要拜明师求道。
69: 为什么「迷迷糊糊过一生」是很不值得的? 有个笑话说,过去有二个人,都是在路上意外死亡的,热心的路人,就马上报警,请警察来处理,警察来了一看,也都笑起来了,为什么警察看了不会悲伤,反而还笑得出来呢?原因就是,警察看到了那两位死者,死相都是笑瞇瞇的,所以警察看了就觉得好笑,警察也觉得奇怪,就问围观的路人说「第一个死人是怎么死的?」,路人就回答说,他是中「乐透头奖」,高兴笑到「心脏衰竭」而死的,警察一听,也觉得好笑。
警察又问「那第二位死者,死相怎么又是笑瞇瞇的呢?那皮肤又怎么会黑黑的呢?」,有一个幽默的路人就回答说「那个人是被雷打死的,当时他是爬在树上,当他看到闪电时,以为人家在给他照相,他就摆个「笑姿」,但是他还没笑完,就被雷打死了,所以死相是笑瞇瞇的」,警察和路人听了,也都哈哈大笑。
以上那两个死人,真是迷糊,连自己是怎么样死的?都不知道,这是多么可悲,而又不值得啊!所以我们生在世上,做人处事都不能迷糊,对「回天之路」更是不能迷糊,如果迷迷糊糊过一生,那就太不值得了。
70: 为甚么弥勒佛说:「尔今执退转,方需不退转」? 因为众生迷于缘,故外就着相,随缘起念,分别造作,浮沉不断,故入退转。一般修士因执于空,故内住断灭,随灭喜寂,分别苦乐,对待善恶,因有所住,必生挂碍, 一点不通,即落退转, 众生在退转 中,所以 弥勒佛才说:「尔今执退转,方需不退转」 。
71: 我们为什么要来佛堂? 今天我们来佛堂做什么?主要是为学佛而来,而不是只为研究佛学而来,学佛是要「心行」,心行不但要涵养德行,也要代天宣化,传布真理,开启众生〔佛的正知正见〕,时时刻刻去启化众生,让众生也能走向成佛之路,这就是学佛,如此才能达到〔觉行圆满〕,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说:〔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说:〔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被经所转, 就是未解脱,我们来佛堂学佛,不能不了解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