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百问11
92: 何谓「 为往圣继绝学 」? 所谓绝学就是历代祖师ˋ历代圣人所传的〔圣道〕,这个圣道,就是能使我们超脱生死苦海的大道,也就是儒家所说的〔大人之学也〕,何谓〔大人之学〕? 对于〔大人之学〕的解释,在四书大学篇中就解释的很透澈,大学篇上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就是大人之学,而〔大人者〕就是已经获得解脱的人,他已经了悟大道,他知道要成就大人,就是要做到〔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本性是佛,是全善无恶的,我们的本性,在这尘世中,我们千万不要被污染了,我们必须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就是〔明明德〕 所谓〔在亲民〕,有两说,一说是〔另作新民〕,一说是〔化度众生,使众生同归善道。〕,这两说的解释都可以采用。 所谓〔在止于至善〕,就是要做到尽善尽美,这才是本性、佛性完全的流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圣道〕,就是〔大人之学〕,我们来看〔大人〕中的〔大〕字,这个〔大〕字,是由〔一和人〕两个字所组成,圣人有言〔天得一则清,地得一则宁,人得一则圣。〕,这个〔一〕就是道,就是真理,如天地间有道,就能长养万物,天地间如果无道,则星辰乱坠,大地也不得安宁,天地间之万物,也就无法生存于其间了,故这个〔道〕,对天ˋ地ˋ人以及万物来讲,是何等的重要啊! 道对于人来说,〔人得一则圣〕,我们人如果能〔得道〕,就能〔成圣成贤〕,也就能超脱生死苦海的轮回,所以孔老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可见这个〔圣道〕对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人有〔道〕而不知道,故难超生,实为可惜! 所以我们学道学佛,首先我们一定要得道,我们才不会落个〔白修一场〕。
而这个圣道,自古以来,都是不轻传,更不在纸上,或语言文字教化上,此〔圣道〕,自古以来,皆是〔师师密付本心〕,唯有〔有缘人〕,才能得道,有缘者就能遇到〔当代明师〕传授圣道,得了道,其殊胜,难于形容,我们济公恩师说:〔明师一指就是道,明师一指是金刚种。〕,意思就是说,得了明师一指,虽今生今世,无法修成佛,但成佛的金刚种,已经播种下去了,生生世世,都可遇到佛来度化你,你将来必定成佛;如果你今生得了道,而又能认理实修的话,那么你便可〔今世明世世明〕,生生世世都能解脱自在。
所以我们今天得了圣道,我们绝对不能让它断绝,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圣道宣扬出去,让众生都能同沾天恩师德,让众生都能获得大自在解脱,这就是〔为往圣继绝学〕啊!
93: 何谓「 为万世开太平 」? 〔万世〕就是永远的意思,如果这个世界永远都能太平,不要有战争,不要有种种的恐惧,人人都能安居乐业,那该有多好!我们身为天道弟子,我们就要有这个大志向,这也是我们修道办道的最高目标,也是我们道的宗旨。
94: 今生当官是何因? 佛陀在三世因果经里,明确的告诉我们说〔今生当官是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让后学来解释这句话吧,由此句来解释,我们人活在世上,能享受荣华富贵,不是没有原因的,若不是前世乐善好施,今世哪有福报可享?所以佛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便是此意。
我们人活在世上,处处都受到因果律的支配,这就是所谓的〔因缘果报〕,我们来看,今生能当官,是因为他前世〔黄金装佛身〕之故,〔当官〕是指现世的荣华富贵而言,今世有这个福报,是他前世所种下福田,才有此福报;而〔黄金〕是指财物而言,而〔装佛身〕的意思,我们不要作狭义的解释,狭义的解释是说,只有塑造佛像,或是盖大庙才算是〔装佛身〕,而后学认为〔装佛身〕应作广义解释,所谓〔装佛身〕,就是将财物布施给十方众生,让十方众生都能获大利益。
〔佛身〕两字,应该解释为〔十方的众生〕,比较恰当,也比较广泛,因为众生都是佛啊!所以我们施舍钱财做善事,除了在圣业上,直接布施给道场,建佛堂ˋ盖庙ˋ塑造佛的金身˙˙˙等等之外,也不要忘记──那些散布在世界各地的苦难众生,我们对他们,还是要伸出援手,来帮助他们,这方面是属于凡业的善事,如果我们能在圣业上或凡业上,都能做到救渡众生,那才算是真正的〔装佛身〕。
因为「黄金装佛身」的功德非常大,所以今世才能当官,盖小庙,当小官,盖大庙,当大官,这都是因果报应。
95: 什么样的功德,比盖庙的功德还大? 有一句话这么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 浮屠 。〕,〔浮屠〕是梵文,解释为庙、佛堂、塔寺˙˙˙等等,〔七级浮屠〕就是七层大庙的意思,一级为一层,所以〔七级〕就是七层,能救人一命,其功德大过于盖七层大庙,所以说「只有救人性命 的功德,比盖庙的功德还大 。」
〔救人一命〕,在这里我们不要作狭义的解释─〔救人的身体生命〕,我们应该解释为〔救渡众生的灵性,超脱生死轮回〕,这才是〔救人一命〕的真正意思,这种功德是无边无量的,当然比〔造七级浮屠〕的功德还大,所以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这种功德,才是真功德,这也就是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见性是功,平等是德。〕的真正涵义。
盖庙的功德,可以当官,享受短暂的福报,而带人来求道,救人的性命,功德无量,可以做佛,享受无量福报,你想一想,你要做哪一种好事?当然要救人性命超脱轮回,那你要救人,请问你求道了没有?没有的话,就赶快去求道,然后加入修道办道的行列,那就可救人了。
96: 何谓「 明心见性 」? 〔学佛就要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简单的说,就是明了你自己的本心是佛心,然后把这种佛心,很自然的展现出来,利益群生,无论行、住、坐、卧,都不离这个─如来本性,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啊!
修行不是要有种种的〔神通〕,才算是〔明心见性〕,佛陀不是这么说吗──〔不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佛陀也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些话,真的值得我们现代的修行人,好好的深思一番,也可做为在选择修行法门上,或者是选择拜师的对象上,做一个重要的参考!
97: 佛堂为什么经常要开班? 我们的道场,为了让我们所有的道亲,体悟〔明师一指〕的殊胜,免得在不知中造罪,所以免费开设了种种的班程,如三天法会班、一般常理班、各种经典研究班、仙佛训文研究班、讲员精进班、讲师精进班˙˙˙等等,这些班程的设立,无非要我们每位道亲〔破迷启悟〕,都来了解〔明师一指〕的殊胜, 免得在求道后,仍是迷迷糊湖的在造罪,如此怎能对得起〔天恩师德〕啊!
98: 无极老母教我门如何看破人生?
◎无极老母说
真真假假假假真 真假悟透定超尘
尘凡立功广宣化 化世归根同求真
四诫告原佛子修真为强
这红尘是苦海波涛汹涌
人生世如浮蝣朝生暮死
有哪个能脱得十殿阎君
终日里苦劳碌南奔北闯
又好比是牛马来奔荒场
数十年之光景生老病丧
千般景万般事花露草霜
争名利图富贵生死流浪
贪娇妻恋爱子大梦一场
论红尘凄凉世苦不可讲
有七情合六欲迷住儿郎
任儿等智下了家财万贯
田千顷收万石日食升粮
任儿等盖高楼大厦宽广
亦不过眠八尺难卧两床
任儿等有金钱堆如山广
归阴去怎能把一文来装
任儿等穿绸缎衣服鲜亮
也不过遮寒暑以御风霜
任儿等食美味酒筵异样
图口欲杀生灵罪恶难搪
任儿等日作乐心舒意爽
百年间皆如梦弹指时光
任儿等好妻妾俊俏儿女
黄泉路四处分好不凄凉
叹一声五浊世痛泪下降
望我的皇胎子莫迷心肠
凡尘世好比那游玩之场
谁是爷谁是孙谁是女娘
知若是能惺悟合家修养
同行功同立德同返家乡
在后天修道一家吉祥
功成后到先天同聚一堂
这奇缘这奥妙古未现象
只可悲世迷人不惺黄梁
为名者至一品王位还想
为利者赚百万不足心肠
只管贪只管恋全不思想
忘却了生死路来见阎王
能惺悟早修真先天而往
不惺悟迷心性地狱凄凉
这天渊分二路一念所想
如一时心念差永受悲伤
地府里苦楚情一言难讲
孽镜台照一照毕露罪殃
如作善还算好来生福享
福尽时总须坠怎能久长
若作孽不上算口难辩讲
造罪孽上刑法自己去搪
有刀山有油锅刑法异样
大锯解铁磨研狗食血汤
奈河内坠落了老幼少壮
十八层大地狱令人惨伤
提起来这苦处难以再讲
不由我泪珠滚落满胸膛
一失足千古恨实是此样
失人身永下流难返仙乡
听母劝修道精神振爽
立坚志冲天愿心似金刚
尔九祖在轮回日夜盼望
盼尔等行功德超脱汪洋
一念差坠下去不算怎样
连累了上祖先痛哭黄泉
压阴山六万年何等苦状
等下元遇普渡再登慈航
如若是那时节佳期赶上
能否知转人身得求玄黄
总不如趁今时西天速往
酲迷途随母我返回瑶邦
99: 我们人类最大的劫难是什么? 有一句话说〔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人一死,只有无形的善业和恶业,才带得走,什么都带不走,而他的灵性,就随着他的业力,四生六道轮回去了,虽然是国王,也逃不开这种自然法则,所以在阎罗殿上,就有这么一副对联〔虽帝王必到,唯有神仙不来。〕
我们看到阎罗殿门前的那副对联,让我们深深的觉得,人在世不管有多么的荣华富贵,如果不得超生了死的〔圣道〕,一样的在四生六道中轮回不停,这是多么悲哀的事,「累世的轮回」,才是我们人类最大的劫难。
100: 何谓「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在六祖坛经上,就有这么一段的记载,当时弘忍大师,看到他的弟子们,虽身在寺庙修行,但所作所为都不是真修行,都不是从心地上下工夫,自性仍是和一般凡夫一样,迷昧不堪。
所以有一天他就召集他的门徒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由这句话我们来看,当时他的弟子们都是在庙出家,都是我们认为的〔出家人〕,那为什么五祖老人家,还说他们是跟凡夫一样,只是在追求有限的福田而已,自性仍是再迷呢?因为他这些弟子们,未得〔圣道〕,自性仍再迷昧之中,所以五祖老人家,才这样说他们。
有限的福田,福报总是会有享受尽的一天,就像〔仰箭射虚空,力尽则坠落。〕,所以五祖老人家才说「自性若迷,福何可救?」五祖希望他的弟子,都能从自性上,好好的下工夫,这样才能解脱生死,只可惜要体悟〔自性〕的真实性,不是一般简单的事,一定要〔求道〕,才能了悟〔自性〕。
所以奉劝还没有求道的朋友们,赶快去寻找〔龙天表〕这张表文,唯有这张〔龙天表〕,才能让当代明师─济公活佛,传授大道给你,有缘的朋友们,为了了脱生死,赶快去找吧!但是要记住〔休听邪人胡说话,牢栓意马念无生。〕,这样你才能顺利求道,也才能修道办道,而获得解脱自在。
101: 「万般皆下品,唯有修行高。」,这句话对吗? 当然对,所以清朝 顺治皇帝才说:
朕为大地山河主 忧国忧民自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间
未曾生我谁是我 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知我 合眼蒙矓又是谁
来时糊涂去时迷 空在人间走一阿 不如不来亦不去 亦无烦恼亦无悲
各位前贤,我们来看 50 30160 50 15288 0 0 1404 0 0:00:21 0:00:10 0:00:11 2991看,顺治皇帝的这首诗,他说他虽身为一国的国君,但是忧国忧民,日理万机,实在忙得很,这时他又想到,人生是这么的短暂,顶多是〔百年三万六千日〕,而在这短暂的人生中,每天又要忙忙碌碌,实在是很不值得,他心想,与其这样忙碌,还不如修行者那种悠游自在的生活。
当然在〔不及僧家半日闲〕里的〔僧〕字,我们不能作狭义的解释,只认为〔在庙出家的尼姑、和尚才是僧〕,这样的解释,后学觉得比较不恰当,后学根据六祖坛经里所说的〔僧者净也〕,凡是心中清清静静,自己的本本来佛性都没有被污染,而所作所为又能利益众生,这些人都可说是六祖坛经上所说的〔僧〕,这是广义的解释,这样的解释比较恰当,而顺治皇帝,他所羡慕的修行者,就是这样的修行者,并非光指佛家的〔出家人〕,这点希望各位前贤都能了解。
不管〔在家出家〕或者是〔在外出家〕,都是我们所认为广义的〔僧〕啊!顺治皇帝除了羡慕修行者的那种清闲外,他对他自己也非常迷惑,他无法真正认识他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对于他自己,他在人生的过程中,有种种错误的看法,你看他的诗中,他就这么说〔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长大成人方知我,合眼蒙矓又是谁?〕,由这四句话,他对〔自己的我〕相当迷惑不觉。
我们知道,如以解脱者的眼光来看顺治皇帝的心境,用一句话来描述会比较恰当一些,这句话便是〔以此见解,要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意思是说,以他这种见解,要成就佛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顺治皇帝又接着说〔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在他未了悟自性前,他认为人生是空的,而且迷迷糊糊也活得没什么意义,所以在最后的诗句里,他说〔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烦恼亦无悲。〕,〔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烦恼亦无悲。〕,这句话是最重要的一句,也就是说明人生最大的目的,就是追求这种〔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烦恼亦无悲。〕的解脱生活,要追求这种解脱的生活,除了修行学佛外,实在别无他路可行,要修行学佛,首先一定要〔求道〕,如此才能获得大自在解脱,否则有如〔缘木求鱼〕一般,盲修瞎炼,要成佛那就遥遥无期了。
◎所以仙佛说:
修行无别修 只要识路头
路头若识得 生死一齐休
身有生和死 性无死与生
能知生死门 躲过老阎君
以上之〔路头ˋ生死门〕,就是我们所指的〔圣道〕,后学在此希望未求〔圣道〕的前贤们,看到以上后学所讲的这些话,好好的深思一下,而赶快来求〔圣道〕,六万年来,就这么一次大开普渡,错此时机,又要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才能遇到〔三曹普渡〕,试问那时候你敢保证得有〔人身〕吗?因为道是〔非人不传的〕,前贤们,〔识时务者为俊杰〕,大家都是聪明人,赶快把握时机,来求大道吧,就像顺治皇帝一样,看破人生来修行,如此才能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