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10月1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修道百问12

2017-05-14 m mailycloud

 

 


102: 如何「 消冤解孽」?

一.前 言: 人人都有冤欠 ,人自寅会降世以来已有六万多年造的冤欠甚多。


1.轮回路上冤欠多----自性迷昧的后果

2.忏悔班院长师兄对 我们班员说「功过簿上的纪录,我们的罪业,堆起来都比我们人高。」

3.前业未消,今业又起。所以 关圣帝君曰: 莫谓人小无冤愆 岂知前世之冤缘 关某虽然法力大 但能伏魔不伏冤 先贤 有先贤之孽,后学有后学之孽,人人都有冤欠。


二、何谓冤欠?


俗话说:无业不转人,无冤不成因果,而因果也是造成冤孽的主因。何谓冤孽?冤孽就是冤欠,以下就是冤欠的分析:

(一)冤:就是未经对方同意从中取利如贪图口腹随便杀害生灵或阴谋暗算,损人利己,使别人遭受不白 之 冤。      

(二)欠:就是虽经对方同意而 向人借贷而后来竟忘恩负义不还。


三、冤孽如何讨报?


人自寅会下世,生死轮回,造下无边罪孽,冤缘相报,无有了期。今日 投进修行,表文一申,三普通晓,那前劫冤魂,都在地府等候,如何肯善罢 干休?第一杀孽之账,难以躲脱,纵隔三世、五世、八世,数百年之久,千万年之遥,他也找得来要命。所以这里开道,那里就有冤账来缩短:或是生 疮病磨折,或是考风颠倒,或是水火之灾,或是跌打损伤,或是口舌生非。 种种作闹,都是冤孽:或者见鬼见妖,讨债取命,昼夜不安:心神恍惚,必 然叫你退志破戒,依旧同冤孽一路而行 。


人多孽多,消解不开,所以起风降考,大原 人顶灾顶劫,小原人魂飞魄散,冤孽真是利害。


举例:共业的业报:三灾:水灾、火灾、风灾。八难:水、火、刀、兵、旱、涝、飢、馑共业是一人计谋,再出多数的人参与行动的共同犯罪行为,或是由多人计谋再唆使某一人去做犯法的事,既然是共同犯罪,未来之果报,也要共同来承受。


故事一: 民国七十一、二年间,南台湾屏东县佳冬省公路上,有一辆协和游览车,载有卅二人 ( 司机、车掌在内 ) 由台东出发开往高雄,路过佳冬时与一辆载有汽油约三轮车相碰撞,当时二辆车都被火烧毁,其中包含三轮车伕共卅二人被火烧死,只有一人侥幸受伤。那位三轮车伕是佳冬某油行的伙计,由枋寮买油回佳冬出售,路过该地,不知何故竟与游览车相撞,而发生此不幸事故。


几日后佳冬有关帝庙传出这一段不幸事故的因由。原来在二百年前,在广东一带有一群强盗,以打家劫舍为生,而在当地有位富豪,家中有个家丁,喜欢喝酒赌博。某一日这家丁出外赌博喝酒深夜才回来,次日被主人责骂,因此怀恨在心,而且因缺钱赌博,所以就找上那群强盗,计划抢劫他家主人财物。这群强盗本来计划只劫财不杀人,但在劫财时因主人反抗,所以全家大小都遭杀害,其中有位匪徒比较有良心,大喊不可杀人,我们计划只有劫财而不杀人的。


在二百年后,果报机缘成熟,这位主人转生做佳冬油行老板,那位家丁转生做三轮车伕,土匪头目与二头目转生司机与车掌,其他卅位的匪徒就是车内游客,而其中受伤末死的就是当初喊不可杀人的那位匪徒。


以前由恶家丁带来强盗劫财杀主人,现在轮到他载老板的汽油去烧死那群以前做匪徒的,以前是强盗头目带领手下去抢劫杀人,现在是转生司机载以前的手下 ( 游客 ) 去赴劫,可知业报的力量,实在是人不可思议。


四、如何还清冤孽债?

盖道真则孽亦真,不得真道,冤账可以迟缓,一得真道,冤账即速要讨, 这本冤账簿子,自己也不知多少,总要早早还清,落个干净身子纔好。 如何还清冤孽债?


◎济公老师说: 生死骨如山 因果复循环   欲消冤孽债 还当德为先

老师又说:道修来有易难 也知由我亦由天 若非速速立功德

动有群魔作障缘 有功可补前生罪 有德可消夙世冤

济公老师 教我们,立层层功德:以 持斋消杀生之孽,以隐恶扬善消愆口两舌之孽,以印书消一切奸盗邪淫之孽。


印书,须要舍得银钱,没有银钱者,下苦心用功修持,其余开荒引众,办道 结缘,总当消自己的冤孽。冤孽就是仇人,他日夜伺候,想害人性命,若自 己大意放松一点,他就投了窍,冤账一上身,则元神不能作主,就越发糊涂, 岂有不败道之理?除修道持斋之外,更要常看经 书 ,常听好话:心中明白,依法行持,方能消得冤孽。现在男女,不但冤孽未消,而且若冤孽,添冤孽, 比如贪高妄想,动火生气,争功夺果,搬弄是非,不远规矩,不受教训,尽 都是自添冤孽,自意冤孽,就这样多少原人,被冤孽弄坏了。各处道场,将 成而又复败,纔盛而又衰竭,风去风来,颠颠倒倒,皆由于冤孽未消。


消冤 孽之法,持斋之外,然总不如开荒打引,办道会静,接渡原人,为无量功德, 能消无量冤孽,你看有功有德的贤良,人神欢喜,平安清吉,便是冤孽消清了。


慈悲喜舍,无量功德,能化解共业:


故事: 佛经记载,有琉璃王者领兵攻打释迦族,前三次皆为佛陀所阻挡劝退,等到第四次再领兵前来,佛陀知已无法挽回。当琉璃王领兵进攻释迦族包围迦毗罗城,杀死了很多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腱莲尊者为救被困城中之人,以神通之力量,用钵救城内五百人,但一到城外,这些人却完全化成血水。那时有弟子问佛陀为何会如此,佛陀云:『神通也敌不过业力。』并诉说其因由:


在一万五千年前,有个渔村,有一日村民为了捉鱼,将村内一湖水吸干捉鱼。当时有一个小孩看见一只鱼在岸上跳,拿了一只棍子打鱼二下,就离开没参加捉鱼。事情经过了一万五千年,渔村所有的村民转生在释迦族,湖内的鱼转生为琉璃王统领兵攻打释迦族,谁也救不了他们,连日腱莲神通广大,也莫可奈何,当初拿棍子打鱼三下的小孩就是我,在其业产生的今天,我也头痛三天,这是定业不减。 那么对其业之业力冤欠是否就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呢 ? 不然,慈悲喜舍就能转化业力。


在琉璃王攻进城内,要灭释迦族时,释迦族的国王摩诃那摩,为他的族人恳求琉璃王说:『现在你要杀死这么多人,也很不容易,我恳求你让我潜到水里,你就叫他们逃命,等我从水中上来,没有逃得及的人,你再杀。』琉璃王心想杀数万人也甚麻烦,而一个人潜到水中不能多久,于是就答应了。当摩诃那摩潜入水中,大家即刻逃命,但当二万余人都已奔逃得所剩无几时,他开始看急,也奇怪摩诃那摩怎能那么人都不出水来,于是命令一人下水中察看,当那人土来对琉璃王说:『大王摩诃那摩国王永远不会浮土来了,他为了救他的族人,把头发缚在树根上,抱着树死了 : 』这时琉璃王默然不语,即收兵回去。


神通第一的目腱莲以神通法力,都无法改变的业力,竟给慈悲喜舍的摩诃那摩国王所改变,原本难逃灭族之劫的释迦族,因而免于灭族之灾。


五、结论:


◎仙佛云:

观看四面鬼叫声 阴声惨惨令人酸

菩提觉路不自创 萨陀自性变污泥

此时是大清算年 :欠命还命,欠债还债,冤亲债主急着讨报 ,趁业 力未现前时,赶快行功立德还清冤孽债。

 

103: 何谓「孝道」?


孝道


一.前 言:孝的重要性

我们天道弟子 ,走入修行,都想成佛,想要成佛,你就必须要有一颗孝道的心。我们身为白阳第子的修行者,百孝善为先,孝道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佛法里是排在第一,在三福之中为第一福,第一福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必须修持这些。


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影响中国人数千年的重要精神,就是孝道,所以有人说:中华文化就是孝道文化,它维系家庭的每一成员,进而凝聚为社会、国家,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资产,对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有其不可泯灭的贡献;现今社会乱源之所在,探其究竟原因,就是不能体认孝的真义,无法实践孝道而造成家庭不完整,从单亲家庭增加之速度,及青少年的问题层出不穷,即可知其端倪;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如何使大家能再次深刻的体认孝道的重要性,重新恢复孝道精神,在家庭中生根盘延。


二、何谓「孝」?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八篇下老部》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文字上面部分「老」,代表着年老的双亲;文字下面部分「子」,代表子女;「老」在上,「子」在下,会合其字即意味着:「做子女的,顺承父母,那就是孝」,从行动上来看,「子」背着「老」,涵意即说父母年老体衰行动不便,须子女背着代步,其中充满着感恩、报恩、关怀之意。


从语言根源来 46 33060 46 15287 0 0 3791 0 0:00:08 0:00:04 0:00:04 3791说,古代语言文字的发展,是先有声音后,才有文字的出现,就声义同源的道理来寻究「孝」的意义,「孝」与「好」古音相同,同一语源:孝-古音归属晓纽、萧部,好-古音归晓纽、萧部。我们进一步探究「好」字的涵义,也就能更了解「孝」的真义了。「好」从甲骨文图形看文字的左边,是一位跪坐的女性,中间部位的两点,是女子的两乳。代表哺育幼儿的已婚女子,实际上就是母亲的「母」字,文字右边图形是个幼儿的「子」字,整个图形的意义表达出:幼小的子女,依偎在母亲身旁,充满亲情之爱,这是来自天性的,所以「好」的涵就是亲爱、爱好的意思;同理「孝」与「好」既然同属于一个语根,那么「孝」的内涵中,也一定包含着亲爱、爱好的意思,所以孝的定义就是亲爱父母,顺承父母心意的亲情表现。


三、何谓不孝?


◎曾子曰:「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 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不勇,非孝也;五者不遂其亲,敢不敬乎?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1.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2.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3.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4.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
5.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四、行孝的好处


( 一)百善孝为先


中国人讲孝,有其根深蒂固的思想所在,不仅是中国人,只要是人类,甚至是动物界中,都孝行的表现,因为孝是天性自然的流露,非关知识亦不需学习的一种行为表现,而且是一切善行的开端,所谓「百善孝为先」;从历代圣贤的行谊中可以得知;他们皆以行孝以得天下,扩之而成圣成贤,如《孟子.告子下》所言:「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二)忠臣必出孝子之门


(三)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四)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五)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六)孝为德行之本---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七)孝为仁之根本---有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八)不作乱: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九)行孝是尽好本份: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五 、不孝的悲哀


我们再来探讨目前社会的现象,因为进入工商社会,现代夫妻组成小家庭,谋生不易,要工作养家糊口及子女养育教育工作,已忙得不可开交,无闲暇再照顾年老双亲,就把双亲送往养老院,这种现象跟古时候,有所谓的「弃老」观念,不谋而合;古时候在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时代背景里,年老的人无法跟年轻的人抢夺食物,又基于对子女的爱护而出走饿死以协助子女渡过粮食不足的困境,而形成一种「弃老」的行为与习俗,意即人一到六十岁就要被弃置山中,任其死活;但因「孝亲」是人天性自然的表现行为,总有不忍人之心,因此在《杂宝藏经.弃老国缘》里,就记载着有人如何破除此一习俗的故事,值得后世人省思。


六、如何行孝?分两方面来说明,一、对生身的父母尽孝,二、对生灵性的无极老母尽孝


(一)对生身的父母尽孝:有小孝、中孝、大孝、大大孝

既然「孝道」是人天性自然的流露,又是维系家庭、社会、国家相当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何来实践孝道,值得大家深入探讨及实行;依据孝经「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之精神,来陈述孝道的实践。

一、始于事亲:父母是生我、养我、教我的人,人从出生到成长,这过程中,父母不知要经历多少艰辛,在喜悦、忧虑、烦恼中,看着孩子长大,而且父母付出是无怨无悔地奉献一切(金钱、时间、精神),所以父母之恩如山之高,水之深,诚如孝经说:「欲报之恩,昊天罔极」,也就是说,父母就是现代菩萨,因此为人子女如何来行孝:


对生身的父母尽孝:有小孝、中孝、大孝、大大孝


1、小孝:能养, 在物质方面:衣食无缺,是对父母最基本的奉养,由于老人家数十年的累积,形成各人适意的 习惯,米面杂粮,酸甜苦辣要着意地加以配合,并注意住的环境力求舒适,尤其安全及疾病的照顾更要用心。以下用古圣贤的话来说明:    


a.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b.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2、中孝:能养,又能善体亲意。 俗语说:「在生一粒豆,巧好死后拜猪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味着行孝要及时、适时,更要在精神上下功夫,使父母心情,常处于恬适愉悦之境,尤其不要做出令父母伤心的事;前阵子发生奸杀警察局分局长之女-女教师的事件,凶手的父亲,因自责管教子女无方而自杀事情,这做子女的是如此不孝,不仅伤害别人而且伤害到自己亲人,所以凡事须三思而行;对父母表现出关心与敬爱,以实践行动来使父母安心、放心、窝心,由敬爱之诚而发自内心的和颜悦色。以下用古圣贤的话来说明:


a.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

b.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c.礼记云: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d.孟子曰:唯顺乎父母,可以解忧。

e.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f.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3、大孝:能养,又能善体亲意,又能显亲扬名。

4、大大孝:能养,又能善体亲意,又能显亲扬名,又能立身行道,救 父母灵性超脱生死。

◎子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二)对生我们灵性的无极老母尽孝


(1)求道修身:内修德性

(2)办道:广渡有缘众生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去救渡众生,没有后学,是对老母最不孝的一件事。
b.因为众生都是老母娘的儿女,
c.救众生的灵性,出离生死苦海 ,才是对老母尽最大的孝。


三.结 论

(一)道所主张的孝道是最完美,而又最实在的,由此可知道是何等殊 胜!

(二)凡是天道弟子应对父母亲尽大大孝,进而对天上 老母尽大大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