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顾
六个需求层次里,满足【重要性】需求的关键,不在于外部世界的成就,而在于【人际关系】
人们无法在【人际关系】里觉得自己足够重要,可能是陷入了过度付出/不敢付出/过度索取/不敢索取的有限游戏
之所以会进入这种有限游戏模式,在于原初恐惧带来的底层信念,和想法、行为、认知互相促进,形成一个无法逃脱的莫比乌斯环
逃脱莫比乌斯环,需要深入到潜意识层面去动手术,用疗愈信念解决童年记忆的伤口,再用相反的无限游戏信念,向自己本身的对立面发展
上一期在“破”的阶段,主要在讲人际关系中的有限游戏,以及如何通过树立信念来进行转化。这一期我们进入“立”的阶段,开始关注如何在【人际关系】里开始玩无限游戏。什么是人际关系中的无限游戏?当你处于中心点时,到底是怎样一种感受?
【敞开】意味着你能够连接到自己的需求。【流动】意味着你能够看见和理解他人的需求。无限游戏下的人际关系,像是一种心心相印的双人舞蹈。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内在最核心的,对他人的期待和渴望。也能够感受到他人内在最深刻的渴求。是“心”与“心”相连接的状态。无限游戏下的人际关系,不是一种僵化的“要”或“给”,而是站在无限时间空间的中心点,去体会每一个当下,自己是需要付出还是给予,是需要连接他人,还是要关照自身。像是对镜起舞,明白自己和对方互为镜像。于是开始转化自己的痛苦和限制,用敞开的、真诚的流淌,去照亮对方的心灵。你也允许对方表达痛苦和限制,在平静之中去倾听,去理解对方的心。在这种无限的游戏里,你真正开始一遍又一遍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肯定自己的需求,确认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创造与他人真正的连接。在这种无限的游戏里,他人不再是映照你内心的恶鬼,而是促进你觉醒、转化的力量,是击碎限制的浪,是包容一切的海,也是与你共同起舞的风。
【道】的层面,如同上一期讲的,要对自身的模式进行觉察,走到潜意识里进行疗愈,最后由下而上地竖立全新的信念。这一期想具体讲一下【术】的层面,也就是将人际关系玩成无限游戏的落地实践。这个术,就叫做【同理心大法】。它想实现的目的是,连接自己的需求,也看见别人的需求。
这张图来自于《同理心的力量:非暴力沟通的奥秘》这本书,作者是在非暴力沟通领域有多年实践经验的董国臣老师。在思考如何把人际关系玩成无限游戏时,这本书给我启发很多,也很推荐大家去看一看。这张图揭示出了非暴力沟通理论里一个非常核心的发现:人际关系之间矛盾的本质,在于双方的行为产生了冲突,而双方都不肯妥协和让步,于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化解这种冲突。借用“冰山理论”,这种现象便好理解了。行为仅仅是表面现象,目的是为了满足更深层的需求。当一个人更深层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不可能发自内心的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将人际关系玩成无限游戏,就是要越过【行为】层面,去识别更深层次的【需求】。既连接自己的需求,也去看见别人的需求。将双方的底层需求层次打通,连接和流动就出现了。举几个小小的栗子,我们在上一期介绍过的四种人际关系上的有限游戏,各自对应着一些常见的沟通模式和情绪模式。
这四种沟通模式里的矛盾,可以借用非暴力沟通里面的【需求】框架来解读:
小老虎(过度索取)和小松鼠(过度付出),可以连接自己的需求,但却与对方的需求失去了连接。
小鳄鱼(不敢付出)和小螃蟹(不敢索取),可以连接对方的需求,但却与自己的需求失去了连接。小老虎
对自己的需求很清晰:希望得到伴侣的陪伴和关注,一起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她的痛苦在于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回应,无法改变对方的行为。
痛苦使她进入了有限游戏的状态——采取了过度索取的行为,用控制和指挥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那无限游戏要怎么玩呢?对于过度索取类型的人,秘诀就是:
过度索取的人执着于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对他人产生了愤怒的情绪,持续下去也可能演变成自我怀疑。无限游戏则要求跳出【自我】的视角,去体会他人的需求。为什么对方拒绝满足我的要求?记住非暴力沟通中的理论,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件事,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所以对方拒绝陪伴我,也是有他自己的需要。当小老虎开始玩无限游戏的时候,也许她会意识到——既然对方此刻有他自己的需要,那如果我先去满足他的需要,是不是他等下就可以来满足我的需要了?
小鳄鱼
小鳄鱼的痛苦在于:对方提出了一个自己无法满足的需求,自己也会有愧疚、自我怀疑、无可奈何的感受。
小鳄鱼能看得到对方的需求,但是却失去了和自己需求的连接。
小鳄鱼转变的秘诀是:
从他人带给自己的【消极感受】,转变为自己真实渴望的一个【积极感受】。
愧疚、自我怀疑、无可奈何这些感受的背后是什么?是不是也想要照顾对方,和伴侣进行连接,也想要力所能及的付出?
在玩无限游戏的状态下,小鳄鱼从对方的需求中跳了出来,开始看到自己的需求:我也有在亲密关系中进行连接的需求,我是希望能为对方提供服务的。这就从有限游戏下的【为什么一定要我做我做不到的事】变成了无限游戏下的【总有一些是我可以做的】。小鳄鱼会意识到,他想主动做一些事情,不是为了满足对方的需求,而是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他并不是要被对方的请求牵着鼻子走,而是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经营这段亲密关系。
小松鼠
小松鼠的痛苦在于,希望以付出的方式来与对方产生连接,但对方总是不接受,也不欣赏自己的付出。
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回应,因为我们往往一厢情愿给出的,是对方不需要的东西。
在有限游戏的状态下,小松鼠本能地觉得【付出就是好的】,【我要多为对方做事情】。但是却失去了与对方需要的连接。也许小松鼠太害怕对方不需要自己的付出了,都不敢去询问,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开始玩无限游戏的小松鼠,也许会意识到,对方有ta自己的需要。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付出,要精准给出对方需要的东西。
小螃蟹
小螃蟹的痛苦在于,对方没有对自己表现得再热情一点,没能在离开之前主动过来安抚自己的情绪。
小螃蟹总是去关注、评判对方的行为,指望对方主动识别,并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却跟自己的需求断开了连接。
小螃蟹需要的转变是:
从他人带给自己的【消极感受】,转变为自己真实渴望的一个【积极感受】。
在无限游戏的状态下,小螃蟹会意识到,【我需要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我有能力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小螃蟹会正视自己的渴望:我希望能在伴侣出去玩之前,让自己有多一些的安全感。也许在这个状态下, 小螃蟹正视了自己的渴望,从而产生了想要改变行为的动力。从【消极指责】进入到了【主动创造】的状态。
这四种情况只是一个小小的栗子,生活里还有更多变幻多端的情况需要处理。在不同人际矛盾的冲突里,我们的角色也是在流动和变化的,可能今天扮演“小老虎”,明天就会扮演“小鳄鱼”。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矛盾,从【有限游戏】走到【无限游戏】的关键,是施展【同理心大法】,跟【更深层次的需求】进行连接。既连接自己,也连接他人。
如果你是“过度”象限的人,就是你很清楚自己想要得到什么,痛苦在于对方没有回应,那你的公式是【从自己到他人】,去主动体察和满足别人的需求。
如果你是“不敢”象限的人,就是你因为自己必须做某事,或没得到某事而感到愤怒、沮丧,那你的公式是【从他人到自己】,改变自己消极的、悲观的、被外界推着走的状态,挖掘内心的渴望,去主动识别和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是熟悉非暴力沟通框架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里有一些相似的地方。1、观察(观察事实,描述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带主观评判)
2、感受(描述这件事给我什么感觉,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
3、需求(描述这些感受背后有我的什么需求)
4、请求(向对方提出一个可以满足我需求的具体请求)
1、夹带主观评判的观察:他每天回来就在那玩,根本就不在乎我。
2、主观评判促进了主观感受:愤怒、委屈、自我怀疑、强烈的受伤害的感觉
3、直截了当的用暴力的方式去提要求:你别玩了行不行,能不能陪我看剧?
1、观察事实,不带评判:
2、一层层深挖自己感受:
3、连接感受背后的需求:
4、提出一个具体的请求:
今晚可不可以陪我看一个小时的剧?我真的很想跟你有一些二人世界。
但是在我自己生活里的具体实践里,发现第四步的效果是很微弱的。这是因为,在人与人沟通的瞬间,有很多底层的,有限游戏的能量模式依然在起效果。小老虎不可能因为仅仅学了一个观察/感受/需求/请求的公示,就能立刻转变自己【过度索取】的能量状态。但是在两个人的频繁相处中,一个人【过度索取】的模式,会带来一定的刻板印象和伤害,导致小老虎的伴侣对任何索取的行为都极其敏感,甚至带有一丝厌恶。这个时候,即使小老虎很平静的提出了一个【可不可以陪我看一个小时剧】的要求,这个要求也大概率会遭到拒绝。换句话说,因为长时间的【过度索取】的模式,即使是在【非暴力沟通】框架下的【要求】,听起来也有索取的味道,很难真正产生效果。我把非暴力沟通的最后一个【请求】环节拿掉,是因为我发现,最终我们都必须要对自己的需求负责。【提出请求】的环节可能还是会暗含着一个心理假设,就是当我连接了自己,并且平静的提出请求,你就一定要接受。但对方的反应永远是不可预测的,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变化时刻在流动之中。当这时请求再被拒绝时,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愤怒、痛苦的情绪。
有没有可能仅仅通过改变自己的行动,在不给对方提出请求的前提下,去创造连接呢?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去连接自己的需求,还要【看到对方的需求】。我们要主动超越表面的冲突的行为,去看到冰山下面彼此的需求,进而创造连接的可能性。这便是将【满足需求】和【创造连接】的主动权掌握到了自己手里。我不需要他人的回馈和改变,也能创造自己想要的连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人都是我的镜像。我不需要去要求他们做什么,我可以通过调整我自身的【行为】,来【创造】他人对我行为的【反馈】。这也是无限游戏的基础理论——无限游戏玩家,会通过改变游戏规则,调整自己参与游戏的状态,【吸引】更多的玩家参与到游戏之中。他人不是基于你的【请求】而加入你的游戏,而是被你的状态【吸引】,自愿进入一段回应和共舞的生命旅程。
所以我觉得在人际关系里玩【无限游戏】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将【请求】变为【行动】。无限游戏中的小老虎
1、观察事实,不带评判:过去一个星期里,有五天他都是一下班就钻进房间玩游戏
2、一层层深挖自己感受:愤怒(他忽视我)-> 委屈(想被关注)-> 渴望(很久没有二人世界了)
3、连接自己感受背后的需求:渴求亲密的感觉,希望两个人能有更多的连接
4、连接对方的需求:下班觉得很疲惫,希望能玩会游戏,做点自己喜欢的事,陪老婆看剧得不到真正的放松
5、行动:主动满足对方的需求,陪对方一起玩游戏,其实也是在创造亲密和连接
无限游戏中的小螃蟹
1、观察事实,不带评判:伴侣晚上去同学聚会,要离开我四五个小时,走的时候正常打招呼说再见,没有给我特殊的安慰
2、一层层深挖自己感受:别扭和否认(我不在乎你)-> 委屈(她怎么没多来哄哄我)-> 悲观(她就是不在乎我吧)-> 渴望(她能多关注我一点)
3、连接自己感受背后的需求,从【消极】转化为【积极】:渴求亲密的感觉,希望在伴侣出去玩之前,两个人能有更多的连接
4、行动:主动提出送伴侣去同学聚会,创造二人世界,给自己带来亲密感和连接
最后,虽然不建议直接向他人提【请求】,但无限游戏里的人际关系,也不仅仅是一个人默默的改变自己。
我实践出来,觉得最有效的无限游戏的方式,不是请求对方改变,而是通过【坦诚】和【倾听】,创造无限游戏人际关系里的【敞开】与【流动】。只要坚持做到这两点,你会发现,可能改变在无形之中慢慢发生。【坦诚】意味着,在经过觉察自己感受和需求的练习后,直接告诉对方:我发现我一直以来的沟通模式,背后是想要获得你关注的需求。
【倾听】意味着,主动去关注对方的需求,邀请对方也向你坦诚,在你们的沟通模式和情感模式中,ta一直未被满足的需求是什么。
坦诚的目的,是主动创造一个安全、敞开的能量场,让对方相信你不再重复以前的模式,愿意真诚表达自己的需求。倾听需要一些练习、耐心和技巧。如果是处于“不敢”象限的小鳄鱼和小螃蟹,可能常年习惯压抑自己的需求,需要先觉察自己的需求和情绪,才能和伴侣进行这样的沟通。【坦诚】和【倾听】游戏的力量在于,我们不强求改变的发生,但是在关系之中创造敞开和流动,创造看见与连接。回到《同理心的力量:非暴力沟通的奥秘》这本书里的模型:
当我们只关注表层的行为时,会发现人际关系中对立的行为会带来冲突,而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化解这种行为。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关注到行为背后的需要。表层的行为仅仅是在有限游戏状态下,头脑认为可以满足这项需要的“莫比乌斯环”。通过【坦诚】和【倾听】,走到冰山底下,关注未被满足的需要,关注他人未被满足的需要,当双方的需要被看见了,【敞开】和【流动】出现,冰山就会开始融化,连接也由此产生。我们学了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更好地满足自己和对方的深层需要。人际关系中的【无限游戏】状态就开始渐渐浮现。
像《See Me Beautiful》这首歌所唱的——不管是小老虎、小鳄鱼、小螃蟹还是小松鼠,背后真正的需求,都是得到爱,得到连接。看到彼此的需求,爱与连接就产生了。
用无限游戏的心态对待人际关系,关键在于施展【同理心大法】:既连接自己的需求,也看见他人的需求。
“过度”模式的人,优先感受和满足对方的需求。“不敢”模式的人,优先感受和满足自己的需求,从消极转化为积极。
调整了非暴力沟通的模式,不再向对方提出请求,而是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不要求他人改变,但可以通过【坦诚】和【倾听】,交流彼此的深层需求,创造连接与看见。
针对这两篇文章中的内容,我们也会在【爱予星球】的社群里举办一场【人际关系工作坊】,会有一些特别设计的冥想和绘画练习,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工作坊的时间是:北京时间2023年1月28日(本周六)上午9点到11点
虽然目前【爱予星球】的社群还处于内测阶段,仅通过邀请制的方式开放,但这期工作坊面向所有人,大家都可以扫码免费参加。p.s. 微信群到了200人就没办法继续通过扫码加入。根据我们上次的经验,很快就会到达200人的上线。如果你已经无法扫码,可以留意一下本篇文章的评论区,会有群里的小天使们自愿放出自己的微信号,可以添加他们的好友通过邀请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