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入藏的吃、喝、拉、撒、睡、衣、行
我想我一定还会去西藏的。
为此记下了这次西行入藏的吃、喝、拉、撒、睡、衣、行,方便自己也分享与西藏有缘的人。
追读入藏游记的朋友们,也许会被我的手机拍图和走心的文字所鼓噪:有入藏梦的,开始发芽了;没梦的,造梦去了;还有喜欢温柔乡的,只管赖在床上,闭着眼睛,直念叨:不羡慕,不攀比;我不爱雪山,爱美人儿。
西藏的大美、纯净、神秘,可以从我的文字和图片中摘取。其实你若来,收获亦是不同。因为随季节、游伴、心境、天气,气温,西藏大北线都是瞬息万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一来再来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有的人迟迟未成行的原因。
让我来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大北线旅程的。且不说各式各样的高原反应会让你无心赏景,就是日常的吃,喝,拉,撒,睡就够你受的。颠上几百公里都快成散成零件的你,就算美景当前,也许已无心观赏,更别说这样的美景你不用心守候,许是见不着的。那么,在这大美、纯净、神秘背后的吃喝拉撒睡到底是怎样的呢?
吃:行前就听说藏餐难吃,已过了不再不听劝年纪的我,即使住在藏民家的晚上,也是用方便面、水果充饥,而没敢尝试那怕是西红柿炒鸡蛋。我们部分团友在转冈仁波齐峰中途,听信背夫的介绍,吃了一顿藏餐。据说一口西红柿炒鸡蛋就让东哥给吃吐了,嚷嚷着即使继续要走十多公里的山路,也要下山了。大徐和海沙佯装进餐,最终也是忍膻难咽。听说西红柿炒鸡蛋是细碎的一乱团,而且还没有炒熟;更别说血腥的牛羊肉咧。
我们这一路几乎逢餐必川。川菜馆子比国旗还多,几乎统治了藏区北线。偶尔我们也会在稍繁华的地区找到羊杂汤、油条、牛夹馍、羊肉串作为补充,打个牙祭。因为藏胞有水葬的习俗,所以一路我们都没吃鱼。
除了川菜,"面"是这一路上始终永恒的追求。出发时,还没过安检,团友就嚷着要吃面,结果一顿面下来,没赶上飞机,除了滞留机场8个小时,还外带退票,补票,四人额外消费了16000元,史称最昂贵的面。有了这顿“面”训,这几人不再嚷嚷吃面,可是开车的师傅是甘肃人,恨不得每顿有面,结果是每餐都会有汤面。还有酸菜汤,因为开胃,几乎每餐必点。
除了过路店的点餐外,12天的行程中,大概有3-4顿是用水果、酸奶、馕、杂食充饥的。经北线考验,除了主食馕有无可撼动的江湖地位,最受欢迎的杂食有:水果、酸奶、牛肉干、坚果、榨菜。
喝:最好带一个1.5升的户外保温瓶,根据当天的情况分别装上葡萄糖水(转山)、茶(食肉后大红袍、上火后菊花、平时热白开水)
拉撒:这一路起初在加油站还能找到苍蝇飞舞、氨气熏人的旱地厕所,围脖除了御寒也可防熏晕。后期油站陡减,厕所难寻。起初我们仍会带把雨伞,找个有小土坡的地方入厕,后期旷野风大,伞也没办法撑,最后发现桥下是个好厕所,最后桥也没了,只要好关掉车灯,女生车前轮处入厕,男生分立两边。最后总结,藏袍的妙用之一就是天然的如厕屏障。女驴们出行,最好带个长裙,一则照相漂亮,二则入厕方便。温馨提醒所有野驴子们,入厕后的纸都请小心随身带走,放入车上的垃圾袋,一并带出了荒野,这是新一代野驴子们的职业操守之一,请广为传播,因为厕纸的降解速度慢,远不及"便便"。
睡:入住的酒店,没水没电,共用筒子厕是常有的事,随身携带的睡袋,在藏民家留宿时,是避免被酥油茶味熏的无法入睡的必须品。
衣:高原天寒,保暖防风最为重要。
抓绒冲锋衣裤、秋衣裤、毛衣、羽绒服、厚袜、登山鞋、内衣、一次性内裤(其中几天没有办法换洗,只能用一次性的)。
如果转山,根据季节还应补充:零度以下的保暖手套、登山杖、帽子、围巾、围脖或口罩、头灯等。
行:四轮驱动越野车必备,因为其中狮泉河至阿里的路,基本是无路的石子路,前后要走二天半,大概有1000公里的行程。路途中,我们见到翻车一部,我们的车轮胎搓破,换过。因此,西行北线,两部车为妥。每车包司机4人为佳,可以在后排换着彼此枕枕大腿睡觉或轮流躺着看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