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西安交通大学 宋思扬

中国大学生网 中国大学生网 2021-10-08


个人简介:



宋思扬,中共党员,西安交通大学2018级博士生。他瞄准卫星载荷高精度调整的国家重大需求,解决了空间高精度驱动控制的“卡脖子”难题,支撑了气象、信号中继等国家重要卫星预研的高精度调整控制需求。

宋思扬所研制的高精度压电驱动器件,实现了关键器件的国产化,申报的创新创业项目不仅获大学生“互联网+”大赛金奖,还获得近千万科技成果转化意向。

2011年,宋思扬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结构分析专业学习,2015年投入到卫星载荷高精度控制研究,主动申请参加国家重要卫星预研项目,逐渐成长为科研骨干,参与航天预研、验证项目4项,航天正样研制1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4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

宋思扬致力于将成果应用在航天前沿的需求中,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01



爱国奋斗,争做西迁精神新传人



作为西安人,宋思扬小时候就听长辈们讲过交大西迁时西安市民义务劳动支援学校建设的故事,“那时候从交大门口路过,看着郁郁葱葱的梧桐树,觉得这是一所有底蕴的高校,所以高考后我选择了西安交大作为第一志愿”。

爱国奋斗的西迁精神,指引着宋思扬始终将研究工作面向祖国需要的地方。“相比于西迁前辈在艰苦环境下筚路蓝缕地开拓科研平台,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良好的科研环境与时代机遇,面向祖国需求做研究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与光荣使命。”

西迁教授一次次的谆谆教导,重跑西迁路的汗流浃背,让他更加坚定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践行“西迁精神”,为祖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02



迎难而上,瞄准国家重大需求



在研究中,他不满足于让现有的研究成果停留在实验室,为了实现从实验室到航天工作实践的跨越,他进一步研究起了作动器航天环境适应性的难题。与实验室稳定温和的环境相比,在航天应用中,搭载在卫星上的作动器要经历发射过程的重力过载与振动,在轨时要承受剧烈的温度变化,这些问题给他的研究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面对挑战,宋思扬迎难而上,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解决研究成果应用的具体问题中。他的努力也换来了收获,相关技术已经应用在气象卫星的地面验证中,帮助未来的气象卫星提供更准确的云雨信息预报。这项技术支持了我国实践二十号在轨激光通信的实现,使得人们通过卫星跨过山海,在太空中建立一条与地面铺设光纤效果相当的信息高速路。


03



啃硬骨头,致力解决“卡脖子”难题



宋思扬的研究方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能够产出丰硕文章成果的“蓝海”,同时还要面临国外此类研究方向已具规模的商业化冲击。

但是宋思扬毅然选择了这样一块“难啃的骨头”。背负着解决难题的压力,宋思扬从压电材料驱动的驱动原理、驱动器结构、控制方法三个方面出发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提升压电作动器推重比的方法,并成功在实现头发丝直径千分之一运动精度的同时,让作动器具备很大的推重比,一个水杯大小的作动器,就能够提供足以将一个成年人抬起来的驱动力。

到目前为止,在他所做的研究工作中,一些核心指标已经能够达到国外竞品的两倍以上,成功解决了“卡脖子”难题



04



精益求精,助力产学研融合发展



宋思扬所研制的高精度压电驱动器件,帮助国内实现了关键器件的国产化。

针对研发程度较高的驱动器产品,他努力推动着研究成果从航天的高精尖领域,应用到更广泛的工业领域,助力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宋思扬组织同学们参加了2018年的“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从全国64万只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全国金奖的成绩。

后续他们的创业项目还登上了央视《创业英雄汇》栏目,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拓宽了相关技术成果在广泛工业市场的应用前景。他们的产品项目,收获了估值五千万的投资意向,获得了近千万科技成果转化费。


实习编辑:黄晓珊

版式设计:张一玮
责任编辑:宋莹

中国大学生网(微信ID:dxszzcn)
投稿:chinaun@126.com


推荐阅读



01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魏晋


02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韩磊


03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南京理工大学 陈嘉伟


04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河南科技大学 许恒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