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西南交通大学 徐建峰

个人简介:



徐建峰,中共预备党员,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

他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以攻关高原隧道施工劳动健康保障难题为志向,致力于高原隧道施工供氧和劳动卫生保障技术研究,以及隧道施工节能减排研究。他明确了高原隧道施工理论供氧海拔高度和劳动强度级别,为新建川藏铁路隧道施工正常开展进行科研攻关,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

他读研以来,发表中科院一区SCI论文3篇,获得授权软件著作权4项,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扬华新秀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奖励9项,并受邀担任国际会议组委会成员和国际期刊审稿人。



01

脚踏实地,小我融入大我


徐建峰来自于安徽淮南的一个偏远农村,交通不便,从家到市区需要三次换乘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每到下雨天,村里道路泥泞,路面积水,只有穿上胶鞋踏水而行。

进入大学以后,他惊讶于城市快速便捷的出行设施,深深感受到了农村与城市在交通上的巨大差距。“要想富先修路”,他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立志改变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落后局面

2015年9月,徐建峰来到西南交通大学读研,专业为隧道工程。当时徐建峰所在课题组正以雀儿山高海拔特长隧道为依托,研究高海拔隧道施工通风技术。

缺乏高原生活经验的他初次了解到高原隧道施工人员面临的低压缺氧的严酷处境:身体运动机能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记忆和思维能力受损,严重情况下可能感染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这些一线技术和工程人员是共和国的辛勤建设者,但他们的生命健康却受到高原复杂施工环境的严重威胁。

因此,深受触动的他认为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意义重大,自此萌发了攻关高原隧道施工劳动健康保障难题的志向,立志要成为高原隧道施工者生命健康的守护者。

为此他在主攻绿色隧道施工技术之外,认真学习高原隧道供氧、通风和劳动保护等基础理论,为未来科研攻关默默积蓄能量。



02

奋战高原,不畏艰难险阻


2018年6月,由于成绩优秀,徐建峰转为硕博连读,成为了一名博士生

恰在此时,他所在课题组与一企业合作进行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环境控制技术研究。建峰认为机会难得,他主动请缨前往西藏圭嘎拉隧道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测试,为早已确立的研究目标争取到了第一手科研资料。

圭嘎拉隧道是西藏拉萨到泽当快速路的关键工程,是全国最长的高海拔公路隧道。

2018年7月,徐建峰带领课题组成员前往西藏进行隧道环境测试。尽管行前已经对高原缺氧有了心理准备,但下飞机后他仍感受到明显的呼吸急促。来不及充分适应高原环境,时隔一天,徐建峰便前往项目部进行资料调研,和相关技术主管进行技术交流。

随后,徐建峰一行前往海拔4600m的隧道斜井工区,测试高原环境和隧道中空气氧含量、湿度、风速等指标。

由于低压缺氧,原本简单的测试操作变得异常困难,呼吸急促、疲劳头晕等高原反应接连出现。测试任务紧,部分施工工序安排在深夜,徐建峰就在隧道现场“白加黑”连续工作。

隧道深处是太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那里灯火明亮,机器轰鸣,已然没有了白天和夜晚的区别。他在数公里长的隧道区间来回量测,徒步行走十余公里。

隧道中粉尘弥漫,尽管佩戴了口罩,鼻腔还是被粉尘染黑,加上高原干燥鼻腔出血的状况,徐建峰每迈一步都倍感沉重。在进入隧道时艳阳高照,从隧道走出时已是深夜星光点点。测试过程中,错过吃饭时间,他就吃方便面和饼干充饥。

面对辛苦的测试任务和严峻的自然环境,他毫无惧意,甚至打趣自己像一头“穿山甲”。

为了深入了解高原隧道环境特点,徐建峰坚守在高原隧道施工现场两星期,克服高原缺氧带来的失眠、头痛、行动能力下降等各种困难,肩扛手抬监测装备穿山越沟,一个螺丝、一个支架搭建隧址区自动气象站,顺利完成了圭嘎拉隧道施工环境测试。

在极其艰苦的实验环境下,徐建峰与团队成员一起攻坚克难,明确了高原隧道施工的供氧标准和劳动强度指标,填补了相关技术规范的空白,并为下一步优化川藏铁路施工人员劳动健康保障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03

大显身手,服务川藏铁路


2018年10月,川藏铁路最困难的雅安至林芝段可研评审会在京召开,标志着这一世纪工程要全线动工了。
川藏铁路是伟大的世纪工程,是服务川藏人民的民心工程,是沿线地方的经济腾飞之路,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展现,承载着国人的复兴梦想。
这样一条生命线、经济线、国力线的建设,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长大隧道多,一直受到极端恶劣施工环境的限制。得知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徐建峰意识到自己的前期研究有了更大的施展舞台
2019年,徐建峰所在课题组与某企业合作的《川藏铁路高海拔超长隧道劳卫保障技术研究》顺利立项,徐建峰向川藏铁路这一世纪工程的劳动健康保障发起了冲击。
川藏铁路高海拔隧道建设过程中,通风供氧和劳动保护的技术难度世界罕见。
尽管课题组前期依托巴郎山隧道、雀儿山隧道、圭嘎拉隧道形成了一些高原隧道施工的技术积累,但面临川藏铁路这样的世纪工程,徐建峰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加紧调研国内外研究文献,设计高原环境劳动试验,开展高原隧道施工人员需氧量分析,明确了高原隧道施工理论供氧海拔高度和劳动强度级别。


04

未来可期,勇担时代使命



与此同时,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徐建峰结合自身研究领域,积极推进当前隧道绿色施工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
他详细阐述了隧道碳排放计算方法、排放机理和减排策略。上述学术成果为隧道低碳设计施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他还曾担任国际学术会议CAES2018组委会成员及SCI期刊《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审稿人,并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
2019年徐建峰受邀访问挪威科技大学,并与该校相关课题组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这些学术积累,为他更好地服务川藏铁路建设奠定了更为宽广的研究基础。
激扬青春力量,彰显时代担当。
未来,徐建峰将继续深入川藏铁路劳动保护科研攻关,为保障川藏铁路隧道绿色施工顺利开展贡献青春智慧。

实习编辑:陈霞

版式设计:张一玮
责任编辑:陈薇薇

中国大学生网(微信ID:dxszzcn)
投稿:chinaun@126.com


推荐阅读



01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兰州大学 王心语


02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西北政法大学 俞皓庚


03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重庆大学 严旭锋


04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北京印刷学院 张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