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 | 华南理工大学 李莎

李莎,共青团员,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生前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


2020年5月9日下午,李莎在赴龙胜小学开会途中发生意外,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21岁。年轻的生命、最美的青春,永远定格在支教路上……


01

教育脱贫,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种”

来自四川省平昌县的李莎,家里经济比较困难,但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读书期间她就意识到,教育的过程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励、唤醒、启迪学生的自我成长意识,她想做的不仅是一名师者,更是一名爱心、美德、信念的播种者。为此,李莎大学毕业后参加“西部计划”,成为一名支教老师,并全身心投入到支教工作中。在“龙胜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中,她主动请缨,前往最偏远的三门镇。那里路途遥远,从县城到家访学生家中,车程要一个半小时,加上徒步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翻山越岭,有种“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错觉,艰辛可想而知。在教学工作中,班上有个小彭同学对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一个单词、一句英文学很久了,仍支支吾吾、难以出声。李莎总在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拉着他的手或摸着他的头给他讲解,一遍遍教他每个单词怎么发音、每句话怎么连读。在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李莎也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个小女孩成长在单亲重组家庭,因缺少关怀,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李莎经常关心陪伴她,和她聊天,帮她扎头发,慢慢打开她的心扉,渐渐地,小女孩变得开朗起来,逐渐融入集体,学习成绩也有了起色。

02

扛责在肩,勇担当甘奉献的“莎姐”

支教期间,李莎除承担两个跨年级、跨学科的教学工作外,还担任了班主任助理,并协助开展学校行政办公室工作,运营着3个公众号。为做好教学工作,她虚心向年长的老师请教,认真思考,年纪轻轻的她也掌握了自己独到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深受孩子们喜爱。办公室工作事无巨细,大到各项重要活动,小到会务准备、日常接待,有时还要跑跑腿送材料,不管工作多么繁杂,李莎都从无怨言,总是倾尽全力把每件事做到最好。

在华南理工大学赴龙胜的研究生支教团队伍中,李莎年龄虽然最小,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莎姐”。在支教团夏令营期间,每天主动劈柴烧火,买菜做饭,为队友们奉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她还承担起志愿活动的宣传工作,在“华工大研支团”“龙胜青年之声”等公众号上发文80余篇,并联合其他志愿者制作视频《旭日东升》,深入展现留守儿童内心的善良与纯真,发布后被广泛转载。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家人怕她有危险,一再劝阻李莎不要提前去支教点。她的态度很坚决:“疫情就是命令。我回校可以为小学的疫情防控工作做些事情。”回到支教地,李莎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网络平台,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知识技能等宣传给家长和学生。她还协助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复学准备工作,每天做好两个班级100多位孩子的网上健康监测,监督学生英语科目的网上学习,做好教室的清洁卫生及消毒通风工作、补订学生的夏装校服……

03

乐观坚韧,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

我一直相信只要足够坚韧,越是痛苦的东西越会让人更快地成长,坚韧是我最骄傲的品格。”这是李莎对自我的评价。

李莎短暂的人生是奋斗的一生。因为家庭困难,她自立自强,积极参与勤工助学,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克服生活困境。为了在学习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她不骄不躁,严以律己,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诸多荣誉。李莎的室友冯越回忆:“我们曾一起参加背单词打卡训练营,我没多久就放弃了,而她在异常繁忙时扔坚持打卡直到背完全部,晚上就寝之后,我常能在黑暗中看到她的床铺中透着灯光,听到她静静翻书的声音。” 李莎还活跃在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并曾获评广交会优秀志愿者、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优秀志愿者、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称号。

李莎乐观开朗,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热情阳光的感染力,她爱美食,珍惜与三两好友分享美食时的快乐;她爱看书,她相信“读书多了,看过的书籍都潜藏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她爱摄影,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传递着一帧帧精彩瞬间……在校时,李莎还曾参与有关抑郁症健康传播研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P)项目,是项目的核心成员和负责人之一。她在散文诗《回归》中呼吁对抑郁症患者的理解和关爱:“亲爱的人,如果你相信她是溪流,那么也请相信她始终和汛期时一样湍急,似秋千荡出美丽的弧度,最后冲出河道的桎梏。”同在项目组的同学说:“如果用心理学类别划分人生,那她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源源不断地给团队输送正能量。”

如今,李莎把宝贵的生命留在了她深爱的土地上,把青春的赞歌唱响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而她那明媚的笑容将永远留在大家心中,她的精神将一直延续下去。在她的背后,还有着18000余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这场“青春接力”中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我们相信,在这种精神和信念的感召下,必将有更多的青年学子不惧风雨,勇挑重担,投身西部建设,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蓬勃力量。
实习编辑:修珊珊
版式设计:修珊珊责任编辑:陈薇薇


中国大学生网(微信ID:dxszzcn)
投稿:chinaun@126.com


推荐阅读



01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浙江传媒学院 孙研


02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河南理工大学 马天放


03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天津师范大学 王忱


04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上海交通大学 刘智卓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