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

C计划-郭兆凡 C计划思辨教育 2021-03-16

编者按

面对“新课标”越来越高的阅读要求,不少家长感到焦虑:怎样让孩子产生阅读的兴趣?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进行深度阅读?理解故事和摘抄好词好句就够了吗?

不久前,C计划创始人郭兆凡在给家长的讲座中解答了这些问题。我们整理出其中一部分的文字版,分享给大家。


很多家长忽略了阅读的这个目标


我们推崇大量地读,而且要读整本书。小学阶段,需要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对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反复精读课文是常见的学习方式,但这是不够的。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大量阅读经典的整本书显得尤其重要。


为什么要阅读呢?有一些答案我们是可以脱口而出的。


例如,扩大知识面。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让孩子成为学识渊博的人。


又例如,开阔视野。一个人能够亲身体验的生活是有限的,去到的地方也是有限的。但阅读却可以打破阶级、种族、地域、时间的界限,让孩子可以与不同的文化产生连接,以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体验他人的生活,拥抱多元,培养同理心。


但还有一个值得追求,却经常被很多家长忽略的答案,是拓展思想的深度。通过阅读,让孩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这种观点,既包括对文本的判断。读了一本书,作者到底写的怎么样,有哪些地方特别精彩,有哪些问题还值得商榷,怎么评价书中的一些人物和情节。


还包括对书中探讨的议题的回应。一本好书,往往反映人性冲突,反映伦理困境,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复杂议题。作者在书中有他的立场态度,孩子也应该学会通过独立的思考分析,给出自己的回应,并借此反观和改善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通过深度的思考,而不是对作者浅层的附和,不断拓展自己思考的深度。


除此之外,广泛而深度的阅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最终会反映在考试中,但这需要个过程。


像我从小英语特别好,但我从来没有背过单词,没刷过题。我会看英文原版书,看英文电影,而且我特别喜欢英文,觉得它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在这种积累下,我的语感、词汇量、对词语的运用这些自然就会变得很好,考试分数也一直很高。学语文是同一个道理。我们有很多家长,孩子上我们的暑期课,一开始就很焦虑,希望第一周就看到成绩的变化,然后两个月过去了,秋季开学没多久,很多家长来反馈说孩子语文成绩进步特别明显。所以要等一等,需要家长们的一点耐心,以及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和信任。



如果都精读,孩子很容易丧失兴趣


读什么样的书?精读还是泛读?读多少?


我们推崇大量地读,而且要读整本书。


整本书中有着更丰富的人物、更复杂的故事和更深刻的内涵,这种丰富度和深度是一篇短文没法比拟的。


我们在做的是泛读为主,精读为辅。一般用两周时间带孩子读和讨论一本书。


精读,是指侧重字词句、语法等语言方面的训练,公立学校语文教学主要是在精读。


泛读,虽然阅读中会损失一些细节信息,并不太侧重对字词句的推敲和审美,但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思维深度和知识面。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还比较少,不像成年人在任何一个章节都能结合自己的积累,延伸出大量的思考。如果都拿来精读,学生很容易丧失兴趣。这个年龄段的泛读其实是很重要和宝贵的,会让学生更容易保持阅读的兴趣,把注意力放在更核心的方面,享受阅读和思考的乐趣,同时也获得大量的新的知识信息


像我们课程,一年分4期,一共读25本书左右,包括虚构、非虚构,涉及文学、历史、传记、科学等各个方面,这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


在这个时代,要养成专注力和阅读习惯并不容易,但小学又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特别重要。


第一,要考虑选的书是不是适合儿童、足够有趣,孩子感不感兴趣


我们通常推荐读经典,而不是畅销书。简单来说,经典书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往往更深刻更有阅读的价值。


但并不是著名的书都适合儿童,比如很多家长问我怎么带孩子读《水浒传》,我的第一个回应是《水浒传》不适合儿童,尤其是小学生,里面的暴力和价值观,是需要批判性地去阅读的。如果家长不具备这种引导能力,这种书可以先不用读。


我们选书是个很严谨复杂的过程,经常要用几个星期,开会讨论很多次,要考虑贴近儿童生活,考虑趣味性、分级阅读难度、人物和情节丰富度,以及书中体现的价值取向能否被孩子们接受等等,当然国际获奖的作品也会被优先考虑。


很多成人眼中的大部头名著,都不适合儿童,所以选书需要很多专业知识。


第二,有时候某本书其实很有趣,特别好,但因为孩子没有阅读习惯,进入阅读状态比较困难,可能还没领略这本书的好,就很快放弃了


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一些帮助。作为家长,可以陪伴阅读,但绝不是监督和强迫。如果你习惯了强迫孩子,亲子关系也并不是特别好,那我建议你不要逼孩子太紧,否则反而容易起到反效果。


我们在课程中,为了降低阅读门槛,会为每本书配一个十分钟的导读音频。这并不是替代学生读书,但会交代一些书和作者的背景,目标是引起孩子的好奇和兴趣。


其次,我们配合每本书设计了课前任务,也设计得很漂亮,带着问题和目标去阅读,往往更能帮助孩子坚持。比如《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有一些名词,有的孩子读起来有点障碍,我们制作的手册里,有关于鲸鱼的图片和补充知识,有地图帮学生把航行路线图像化,还有一些有趣的思考题。


当然,围绕书本的讨论和补充的信息足够有意思,就会让孩子看到一本书背后更深层的东西,对书的理解更深入,往往就会更喜欢


一旦孩子进入了这种状态,原来不爱读书的孩子往往也会爱上阅读。像我们很多家长反馈,孩子原来喜欢打游戏看电视,现在能一下午一动不动读一本书。


阅读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孩子该怎样阅读?读懂了故事情节,分析过某些字词句的运用,阅读的任务就完成了吗?显然这是对经典书资源的一种浪费。


怎样通过阅读培训批判性思维能力?怎样通过阅读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怎样通过阅读反思书本中的大问题,改善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怎样通过阅读打开视野,了解多元文化?


在儿童思辨读写课上,我们会带孩子对经典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如今,我们的寒假课和春季课学位正在开放中,欢迎报名。你还可以咨询客服小思(微信号PlanC-2016),参与试听课《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 点击直接进入👆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