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计划思辨教育

其他

郭兆凡:《坠落的审判》首映,聊聊性别中无处不在的双重标准

作者:郭兆凡C计划联合创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Tedx演讲嘉宾,腾讯、清华等特邀培训师,曾任职21世纪教育研究院、高盛集团,深耕教育创新领域9年,
2024年3月28日
其他

秋季思辨阅读/说理课最后席位!提升思辨力、表达力宝藏课程

C计划给4~5年级孩子们准备的在线直播思辨阅读课(L4秋),将帮助孩子掌握“问题解决法”和“深度追问法”等思维工具,让孩子决策更明智,思考有深度,主动掌握自己的人生。导师将与孩子探讨以下思辨主题: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秋季课L1|不合群、不想学习、不会时间管理...低年级孩子如何适应学校生活?

/主题6:了解环境问题,加强社会责任感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危机,人类面临着城市被淹、粮食减产、极端天气等威胁。欧洲很多青年都会关注气候变化问题,但中国很多孩子却还不了解。
2023年8月16日
其他

看完《芭比》,我重新感受「齐齐哈尔事故」和「北京水灾」

看了电影《芭比》。排在我前面买票的是两位头发全白的老太太,都穿着粉红色的短袖,背着粉红色的小包。是很好看。荒诞的表象映射了父权社会的诸多问题,女性是受害者,男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果用两个词总结这部影片的落脚点,我觉得是:拥抱多元,回归人性。影片的结尾,芭比的创始人Ruth
2023年8月3日
其他

秋季课发布 | 有远见的家长都在买思辨课

C计划给4~5年级孩子们准备的在线直播思辨阅读课(L4秋),将帮助孩子掌握“问题解决法”和“深度追问法”等思维工具,让孩子决策更明智,思考有深度,主动掌握自己的人生。导师将与孩子探讨以下思辨主题:
2023年7月21日
其他

与美国写作老师谈写作(干货满满,建议收藏)

编者按写作是靠天赋,还是有技巧?我们邀请了美国大学修辞与写作专业的教授王西桥老师,分享了:1)写作有哪些价值?——四种写作功能2)害怕写作怎么办?——四点应对方式3)写作有哪些技巧?——两个写作阶段4)什么是好的文章?——五个评价维度5)家长如何训练孩子写作?本文是对谈的修订版文字稿,感兴趣可添加客服领取详细版直播回放。本文为下篇,上篇可阅读《写作是靠天赋,还是有技巧?与美国写作老师谈写作》。主播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写作是靠天赋,还是有技巧?与美国写作老师谈写作

编者按写作是靠天赋,还是有技巧?我们邀请了美国大学修辞与写作专业的教授王西桥老师,分享了:1)写作有哪些价值?——四种写作功能2)害怕写作怎么办?——四点应对方式3)写作有哪些技巧?——两个写作阶段4)什么是好的文章?——五个评价维度5)家长如何训练孩子写作?本文是对谈的修订版文字稿,感兴趣可添加客服领取详细版直播回放。由于篇幅过长,本期将分为两篇发布。主播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妈妈不是超人,看看四国女性如何应对家庭的第二轮班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职场妈妈们休假了吗?但我们想说,只是休假半天是不够的,收到妇女节的祝福是不够的,很多职场妈妈真的忙“疯”了:白天要面对工作的压力和挑战,竭力不让同事和老板看出自己的疲惫,可能还要承受职场的各种歧视;回家之后要开始一份新“工作”,做家务,教育孩子,加上加班,匆匆睡几个小时又开始新的两轮班;要自己应对压力,收拾好坏情绪,还要不断提醒自己学习更好的教育方式和经营亲密关系的方式……关键在于,妈妈们需要得到系统性的支持,让大家不再疲于应付连轴转的工作、家务和育儿事务,而是能更从容地工作和生活,更公平地被对待。去年我们写过一篇文章《李靓蕾一战成名,但为什么⾼知⼥性会选择做全职主妇?》为全职妈妈发声。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想为职场妈妈发声。我们会介绍一本书《职场妈妈生存报告》,其中讲述了瑞典、德国、意大利和美国四个国家对于工作和家庭方面的政策支持,它们代表四种不同的政策方向。我们也会简要分析中国的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议,我们希望改善职场妈妈们“一直在忙碌,从未好好休息”的状态。职场妈妈的主要挑战挑战首先来自于社会性别对于女性应该操持家务和负责育儿的期望。社会的期待是,母职是女性首要的、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女性将大量精力投入工作,常常不会受到家人支持,也容易被社会谴责。而且由于社会、政策和家庭的支持,男性往往收入更高,使得他们在面对家务时更具话语权,女性似乎理所应当承担更多家务劳动来弥补收入上的差异。当讨论将家务均摊甚至更多交给男性时,往往需要女性在事业上更成功、“更忙”才有更高的胜算。很多家庭选择靠老人或雇佣家政劳动人员来协助家庭事务,然而无论是两辈之间的育儿代沟、父母的退休时间被剥夺,还是家政人员良莠不齐、花费高昂,都是不小的挑战。一些打破了刻板印象的家庭,即使家务分工相对公允,女性也容易遭受污名化。承担家务的男性(哪怕没有达到家务事的一半)往往会获得大家的赞誉,但这种赞誉本身其实就很奇怪:恐怕没有哪名女性讲出自己负责的家务会得到夸奖。而那些没有为孩子投入全部工作外时间的职场妈妈,则往往会受到批评,自己也常常有愧疚心理。/
2023年3月8日
其他

马斯克:ChatGDP带出未来教育再思考,最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

编者按最近,有关ChatGPT的讨论热火朝天。人工智能的出现,无疑正在逐渐颠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我们可能并不需要额外再花四年或五年或六年上大学”。在阿联酋召开的2023年世界政府峰会上,埃隆·马斯克接受了远程访谈。其中提到关于推特、文明多样性、OpenAI,ChatGPT,人工智能的风险及对教育的影响。这位有7个娃、创办过新学校的老父亲,会如何看待教育的转型之路?可以引发我们对未来教育怎样的思考?/
2023年2月24日
其他

孩子读书不少却没效果?这4点是关键

10岁的闻清,写了这样一篇2千字的科幻小说。小说讲了贝塔星球的外交官星燃和胡安娜向地球求救,希望阻止晚秋星球的攻击,地球派出了精锐部队,殊不知已陷入一个阴谋。随后,贝塔星球联合晚秋星球乘机攻打并占领了地球,虽然过程中有一些波折。原来100年前,贝塔星球发现人类活动正让地球环境急剧恶化,就制定了消灭地球人类的这个《星燃的计划》。小说的结尾,一个人类婴儿的啼哭,似乎又让人看到了希望。滑动查看C计划小学员闻清的小说闻清的小说,最初的设计要简单得多:贝塔星球和晚秋星球展开星际大战,星燃代表贝塔星球向人类求救,最终一起战胜了晚秋星球。/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新年荐书|帮孩子超越精致的利己主义,关心他人与社会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2013年在北大一次内部座谈会上提出的概念。在钱理群教授的观察中,大学中正在培养的很多“精英”,有着很高的智商和教养,却把自己的利益当成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是一种为了自己的投资。几年来,“利己主义”已成为人们反思当代中国教育及由此引发的弊端时,最耳熟能详的词汇。钱理群教授认为,精致的利已主义者的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但观察社交媒体的留言、日常听闻的言论,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依然存在质疑:做利己主义者,到底有什么问题?社会问题与他人的命运,究竟与我有何关联?C计划创始人蓝方曾就这个问题写过一篇文章: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问题吗?(点击链接查看)一个回答,是社会问题本就跟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有的问题我们已经身处其中,例如雾霾、疫情……每个在问题中受到伤害的人,都有可能是我们自己。关心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和应对方式;另一些问题看似宏大而遥远,例如:战争、贫困……但个体的命运会受到大时代的深刻影响。借由关心这些问题,我们得以思考和理解:个体是如何被时代和环境影响?又可以做出哪些行动?我们多多少少会面临各种困境,理解困境背后的结构性原因,才会避免对个体过于苛责,例如将被害归于个人的懦弱,将欺凌归于不够强大,也就更能理解这个时代自己经历的种种幸运或者不幸。《安妮日记》中,16岁的女孩安妮,写下了二战期间,自己跟家人为了躲避对犹太人的追捕,在隐蔽屋中生活了2年多的种种生活细节。隐蔽屋狭窄而局促,却要容纳两个家庭,人们在隐蔽屋中常常争吵,为了一点琐事爆发冲突。这一点,跟疫情封锁在家的我们何其相似!《十岁那年》中,出生在越南的金河,由于国家发生战乱,以难民的身份来到美国,也遇到文化融入的困境。尽管许多孩子从未遇到过战乱,但在异国他乡求学生活时,想起金河的困境和勇敢,一定会获得诸多的勇气。此外,真正关心社会和他人,也才能更有动力去参与、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激发创新,让更多人受益,让自己更有内驱力。许多商业公司的创新,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对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洞见,例如摩拜的缘起,解决了大部分人“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正如,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春季课L4|《窗边的小豆豆》让孩子厌学?阅读陷阱怎么避?

如果一本教育部推荐的书籍,可能让孩子不想上学,你还会让孩子读吗?你大概听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几乎家喻户晓:它在中国的发行量已经超过了1100万册,连续十年名列开卷全国畅销书排行榜,还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它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广泛反响:目前已有33种文字全球发行,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它是作者黑柳彻子对自己在巴学园上学经历的记录。与一般的学校不同,在巴学园,没有课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午饭后是趣味散步,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知识;老师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孩子,鼓励孩子发现并施展自己的特长。“看完《窗边的小豆豆》,孩子估计会更加崩溃吧。”有读者评论道。确实,巴学园自由自在、师生平等和谐、教学有趣新颖,孩子自己看《窗边的小豆豆》,会被巴学园所吸引,很容易将艳羡的情绪转化为对学校的不满,产生厌学情绪。一本教育部推荐的经典童书,孩子们免不了需要阅读,但如果读完停留在对学校的不满,这肯定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可以怎么引导孩子呢?/
2022年12月15日
其他

春季课发布 | 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每个孩子都需要培养思辨力

2022年,相信让很多人感受到,世事莫测,变化无常。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个人会更多受到社会的影响,能真正把控的事也变得很少。这种情况下,个人唯一能掌控的,可能只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对复杂的社会和人有更清晰的认知,能根据复杂的情况做出好的判断,能分辨真假善恶,能有自己坚持的信念和理想。但如果只依靠公立学校的应试教育,孩子很难形成这样的精神世界。孩子们需要的,是掌握理性思考、做出好的判断的思维方法,是通过阅读经典书汲取养分,是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榜样(role
2022年12月1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导读音频大放送|寒假孩子该读哪些书?我们帮你挑好了(1-9年级荐书)

编者按寒假快要到了,很多家长都希望我们推荐些书,让孩子的假期过得更有意义,帮助孩子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并成为家长与孩子一起交流讨论的契机。今天我们就一并整理出来啦,这些书籍多为获奖作品,既符合孩子的思维习惯,也能帮助孩子拓宽思维的边界。本文包括书单推荐的合集、每本书的简介以及高年级书目的音频导读,收听音频可以让你和孩子快速了解每本书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欢迎拉到页面下方收听哦~如果你希望孩子能从经典书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培养孩子的思辨与读写能力,欢迎你报名C计划的思辨阅读课,C计划导师将带领孩子们学习思维工具、训练阅读和写作技巧、提升思维品质。适合1~3年级孩子的书单适合4~6年级孩子的书单适合7~9年级孩子的书单
2022年11月29日
其他

寒假课早鸟价倒计时 | 有远见的家长都在买的思辨课

很多话题对孩子当下的生活和终身成长都至关重要,但绝大多数孩子从没有机会学习、思考和讨论这些话题。C计划思辨阅读课的寒假课正式推出,7个级别聚焦7大主题,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L1:认识社会规训,学习存疑L2:探讨人际关系,培养同理心L3:理解侦探推理,建立逻辑L4:畅想科幻,思考道德L5:了解战争,理解人道L6:探讨反乌托邦,思考自由L7:加深自我认知,收获成长点此下方图片立即购课
2022年11月24日
其他

寒假新课发布 | 双十一不买别的,有远见的家长都在买思辨课

很多话题对孩子当下的生活和终身成长都至关重要,但绝大多数孩子从没有机会学习、思考和讨论这些话题。C计划思辨阅读课的寒假课正式推出,7个级别聚焦7大主题,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L1:认识社会规训,学习存疑L2:探讨人际关系,培养同理心L3:理解侦探推理,建立逻辑L4:畅想科幻,思考道德L5:了解战争,理解人道L6:探讨反乌托邦,思考自由L7:加深自我认知,收获成长点此下方图片立即购课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书单推荐 | 小学生1-6年级分级阅读书目(C计划2022版)

阅读对每个人,尤其是对孩子的价值不言而喻。经典书,能提供大量而丰富的高质量信息,启发孩子思考,培养孩子对于自我、对于世界的理解,塑造着他们的价值观。阅读很重要。但是不同年龄阶段,到底该给孩子读哪些书呢?今天就把我们历时三年迭代的宝藏中文分级书单分享给你。强烈推荐你点赞、转发和收藏哦!什么是C计划思辨阅读书单?C计划思辨阅读课迭代了三年。我们的课程用书,也跟着迭代了三年。我们希望通过对经典书的高质量的阅读、讨论和引导,启发孩子的阅读、思辨能力,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点击了解C计划思辨阅读课)因此,每一次挑选课程用书时,我们都会搜集各大书单,对海量书本进行精挑细选,并且全文阅读,综合趣味性、阅读难度、经典性等标准选出最适合孩子的读物。可以说,这份书单,凝聚了C计划研发团队的心血,也获得了大量家长的认可。我们选书的标准有哪些呢?1)经典性:获得相关荣誉、具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较为广泛的书本。例如《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等等。经典作品,往往有着深刻的主题,在人物塑造、情节构思上都能让人有所启发。2)儿童性:书本的内容和探讨的话题对应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一方面,挑选的书本贴近儿童不同阶段的真实生活和经历,探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另一方面,从难度来说,孩子能理解、读懂。3)思辨性:书本的主题深刻,可以引发孩子的进一步思考。回归自己的现实生活或者当下的现实社会,获得更进一步的启发。在挑选国外的书本时,我们参考了蓝思和AR等比较权威的分级阅读推荐;国内的书本,参考了亲近母语等阅读机构、以及教育部的相关推荐。书本的主题构成每个年级,我们都包含了四个维度的书本: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希望从这四个维度,给孩子有所启发。不同级别的书本,维度相似,但讨论的主题会根据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和兴趣程度,有所不同。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孩子,在人与自我板块,我们选择了《菲菲生气了》等几本跟情绪管理有关的书,帮助低年级孩子理解和接纳哭泣、生气等常见的情绪;针对高年级的孩子,在人与自我板块,我们则选择了《我要做好孩子》《绿山墙的安妮》等,帮助孩子反思和面对来自他人的评价与规训。另外,我们期待孩子们通过阅读树立公正、平等、同理性等价值观,通过阅读了解真实社会,提升视野及人文素养。因此,每个级别都加入了和真实社会议题相关的书本。例如低年级的《都是放屁惹的祸》《团圆》,高年级的《天生有罪》《巴颜喀拉山的孩子》等。C计划中文分级阅读书单(2022年版)我们是谁C计划(C指Critical
2022年9月15日
其他

C计划思辨阅读分级课程体系介绍

已上线L1-L7课程,适合小学一年级至初三学生每年阅读17-22本经典书,讨论44个思辨大话题已上线L1-L7课程,适合小学1年级至初三学生扫码查看和购买课程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思愉微信咨询。老学员可向客服小思、小阅咨询。
2022年8月25日
其他

有哪些值得一读的小众经典童书?| 荐书

暑期是让孩子阅读、充电的好时机,很多家长希望小C推荐一些适合孩子看的书单。中文阅读领域不像英文,有经过大量实践、清晰的儿童分级阅读指引,一些书单也许并不真的适合孩子。书不在多,而在于有收获。经过几年思辨阅读课,我们确实沉淀积累下了一批非常有阅读价值的书,从儿童性、教育性、思辨性等角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筛选(每次选书导师都差点打起来那种)。除了耳熟能详的经典书,小C今天也想把我们挖掘到的一些小众但又有独特价值的书本分享给你。欢迎收藏、点赞,转发喔~适合1~2年级《小心兔子来捣乱》(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作者曾获法兰西学士院与法国文人之家文学奖《小心兔子来捣乱》这本书里,精心巧妙地包含了两个故事。正着读,是小画家的故事,他遇到一只“捣乱”的兔子,于是想尽办法把兔子赶走;倒着读,是小兔子的故事:它想和小画家成为朋友,所以不断地向他示好,想尽办法报答他的“友善”。最后,他们发现彼此之间有着天大的误解……两个故事之间相互呼应,又有新意,丰富的画面细节也会吸引人停留探索,非常适合和孩子一起仔细品读。书本的独特价值,在于将画家和兔子置于完全平等、相互对应的视角来观察和描绘,是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绝佳素材。看完这个故事,你可以试着和孩子去讨论:误会是怎样发生的?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让孩子反思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培养多元视角。《花城》(破除二元对立谬误)意大利波隆纳国际儿童年度最受欢迎图画书奖《花城》用美轮美奂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活中“有用”与“无用”的故事。一座小城中住着都喜欢花的居民,城市里到处都种满了花儿,数不清的蝴蝶到处飞舞。可是有一天,这一切都变了,只源于市长认为种花是浪费时间的,应该把精力放在建设大房子、新工厂中。没有了鲜花与蝴蝶的小城变得黯淡无光。为了找回昔日的快乐与梦想,勇敢的孩子们铤身而出,才拯救了这一座僵死的城市,让城市恢复了生机,每个人的脸上也出现了笑容。《花城》虽然是一个童话故事,但在我们身边并不难发现市长型的人物,他们功利主义的观念压迫着人心底对梦想的自由追求。你可以试着去和孩子讨论:面对不合理的规则应该反抗吗?是不是工作、学习这些带来”利益“的才”有用“,而快乐、美好与梦想是”没用“的?这些问题,在《花城》中都有解答。《顽皮公主不出嫁》(破除传统)获得英国格林纳威奖年度最受欢迎图画书奖《顽皮公主不出嫁》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公主的故事:顽皮酷公主不想结婚,给前来求婚的王子设置了重重任务,没有一个王子通过考验。故事的最后,一位帅气完美的王子破解了她的所有难题,公主会怎么选择呢?传统的童话故事结局都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这个特立独行的故事又会如何发展呢?书本的独特价值,在于展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生活方式。故事中的公主,并不像传统童话中的公主那样向往婚姻生活,反而追求自己的独立和个性,让人看见了多元的可能性。你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每个人都应该按照传统的方式来生活吗?从来如此的传统可以被打破吗?你赞成公主的行为吗?从而引导孩子探索自我,打破传统的束缚,并在过程中注意边界。故事中勇敢的顽皮酷公主或许能给孩子坚持自我的勇气。《都是放屁惹的祸》(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获台湾第34次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介《都是放屁惹的祸》以幽默风趣的方式,从牛屁入手让我们意识到全球变暖的问题,是带领孩子认识全球变暖的绝佳绘本。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危机,人类面临着城市被淹、粮食减产、极端天气等威胁。欧洲很多青年都会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但中国很多孩子却还不了解。讲述公共议题的书本不算少,但大多比较复杂深奥。这本绘本轻松生动的画面,可以让孩子在欢乐大笑的同时,也学习到很多环保知识,从而思考、关注现实。你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全球变暖问题在现实中有哪些体现?牛屁为什么会导致全球变暖?让孩子理解现象的深层原因,养成追问的习惯,理解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影响。适合3~4年级《绿拇指男孩》(反思不同教育制度与选择)摩纳哥王子文学奖《绿拇指男孩》是一个充满法式浪漫的故事。故事中,一个爱打瞌睡的小男孩被学校劝退后,发现自己的特异能力:他的手指头触碰过的地方,竟然能奇迹般地开出花来。他带着自己的超能力,用绿拇指让监狱的铁笼子鲜花盛开;让贫民窟充满生机;用绿拇指阻止了一场战争……书本中,主角弟嘟接受家庭教育的经历,跟孩子们平时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经历形成对比,会引发孩子对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好奇与思考;而他对于超能力的运用,也会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对世界的善意。你可以和孩子讨论:去学校上学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坏处?促使孩子意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局限。也可以和孩子一同发挥想象力进行讨论:当你有了超能力之后,你会用来做什么?帮助他人还是获得利益?孩子质朴纯真的想法也许会给你惊喜。/
2022年7月23日
其他

暑期课最后一波,快上车!

孩子成长路上有很多困惑,学校不教,家长也不知道怎么教?如果你有以上任何一个困扰,都不该错过C计划暑期思辨读写课!/
2022年7月8日
其他

秋季L7 | 在混乱与变化中,如何找到人生的秩序和方向?

你还记得2019年之前的世界和你自己生活的模样吗?疫情持续了三年,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一些看起来稳定的工作不再那么稳定,大公司纷纷裁员;旅游渐渐变成奢侈品,原地露营成为一种新时尚;学校屡屡停课,网课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课:变化是一种常态,我们都无可避免。个人的生活、命运也可能会面临打碎再重建的过程。该如何在变化中找到方向?如何在混乱和迷茫中保持信心和能量?答案之一,就是保持独立思考。保持独立思考,才不会人云亦云,盲目听从外界评价和跟风;保持独立思考,才能理性和审慎地获取外界信息,理性地分析自己的现状,从而找到更清晰的方向。这个秋季,C计划精心打磨的思辨说理课终于推出,初步将面向7~9年级学生,把我们实践了六年、影响了上万人的这套独立思考的体系,结合多元议题,通过学员互动分享辩论、教师拆解破题的形式,系统提升孩子理性论证和说理表达的能力。/
2022年7月8日
其他

C计划思辨阅读分级课完整上线,暑期即将开课

已上线L1-L7课程,适合小学一年级至初三学生每年阅读17-22本经典书,讨论44个思辨大话题已上线L1-L7课程,适合小学1年级至初三学生扫码查看和购买课程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思愉微信咨询。老学员可向客服小思、小阅咨询。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秋季课L6|精致利己盛行,如何培养孩子的复杂思维和理解真实社会的能力?

“既然提到privillege(特权),我就来说说我的高傲在哪(儿)。”前段时间,在网友质疑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时,一学生称,自己与身边清华附中国际班的学生们,“在有特权的环境学会了善良”,而觉得那些叫嚣不公平的人是在嫉妒,让他感到恶心。滑动查看该学生微博网友纷纷感慨城市中的孩子对社会现实的无知和傲慢,对自我特权缺乏反思。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点击查看C计划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自身更高的追求,也是因为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和迫切,谁都无法真正独善其身。美国对六年级孩子的要求,也特地强调了“发展复杂思维的能力”和“发展更强烈的道德感(right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郭兆凡:母亲节,你后悔做母亲了吗?研究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

“我很后悔生了孩子,可我不敢告诉任何人。我不该成为妈妈,这个角色太不适合我了。”这是我从《成为母亲的选择》这本书上读到的,英文书名叫Regretting
2022年5月8日
其他

疫情之下,适合读什么书? | C计划导师荐书

疫情之下,许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有的人被封困在家中,失去了身体的自由;有的人被网络纷扰,失去了思考的自由;还有更多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被抑郁与焦虑缠身,失去了情绪健康的自由。此刻,书便成为能帮助我们获得自由的载体。我们在书中游览外面繁华的世界、享受深度思考的愉悦、抚慰彼此受伤的心灵。阅读一本好书,能帮助我们丰富内心,掌控精神世界。2022年的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我们邀请了C计划的六位老师,请她们分享在疫情之下,帮助或是打动她们的书。希望书中传递给她们的力量,能够同样的传递给你和你的家庭,用文字来温暖时光、抚慰心灵、照亮被灰暗笼罩的每个人。👇👇其中的几位老师还将带家长和孩子一起,在线上阅读这次推荐书籍中的《万物有灵且美》和《血殇》,如果你想要参与到活动当中,可以点击链接了解活动详情,或是直接扫码加入活动群中。六位老师每人录制了一段语音,讲述她们推荐书籍的内容、推荐的理由以及对她们的意义。你可以点击语音或阅读下面的精简文字来获得她们的分享:👇👇听到这本书的名字,你就知道它是与病毒有关的科普知识:从人类发现病毒的历史、病毒的类型、以及病毒和人类的关系都进行了系统、成熟的梳理,非常适合作为了解病毒的第一本书。我推荐这本书啥因为它非常短,只有100多页,不会造成很大的阅读负担;但对于病毒尝试的介绍却又非常科学,能够帮助我们在疫情期间褪去对病毒的恐惧,全面、客观的了解病毒。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触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对带给我们灾难的事物充满恐惧,认为它很恐怖、是敌人、要打倒它。但病毒的诞生,目的并非单单为了毁灭,而是为了生存。而病毒也并非都是“坏人”:比如病毒大家庭中有一个叫噬菌体的小伙伴,它能够有针对性地消灭很多细菌,帮助我们开发药物。当我们更多的了解、分析病毒之后,也许能明白病毒不仅仅是洪水猛兽,同时也是拯救生命的关键。👇👇这本非虚构作品,是C计划人文思辨课L6的课程用书,记录了2014年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疫情,从爆发到平息的全过程。《血殇》的作者、美国著名的非虚构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在1994年就曾出版了第一本关于埃博拉的书——《血疫:埃博拉的故事》,并因此成为了首个以非医师身份获得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的人。他以极其成熟的写作手法,记录下这种致命病毒啃噬生命的恐怖瞬间,描摹下病毒爆发之处的人间地狱。但这本书真正的主角,绝不是病毒——而是那些在医疗一线与病毒肉搏的医护工作者和研究者们。他们是英雄,也是这场疫情最悲壮的牺牲者与受害者。这些一线工作者们终日面对的困境,无一不在扣问:谁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是愚昧?是狂妄?是官僚系统的叠床架屋?是政治博弈的心怀鬼胎?而书中最扣问人性的一幕,是当解药终于降临时——唯一的一针特效药,究竟应该给谁使用?在致命疾病前,有限的生机给谁才叫“公平”?在这本书的结尾,作者曾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做出忧心忡忡的警告——谁也不会想到,他的预言会那么快成真。在疫情持续的第三年,这本书的现实意义也愈加凸显:面对疫情,我们真正的敌人是病毒吗?面对不同的抗疫政策抉择,不同的价值究竟该如何权衡?有效的医疗资源究竟该如何分配?……期待这本书,带给你新的思考。👇👇如果说疫情是天灾,那么在这段时间我们还看见了人祸——“俄乌战争”。两件事情也许本没有直接的关系,但疫情下的遭遇让我更进一步切身体会了战争。出于保障健康安全的要求,疫情下的人们让渡出许多自由,甚至有的城市遭遇了食物的短缺、重病时难以获得及时救治。而乌克兰人民在炮火中失去亲人、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苦难,又会是我们目前遭遇的痛苦的无穷倍。人们每天和疫情做斗争,是要回归我们的正常生活,保卫健康和自由。而会对每个人生命健康和自由甚至造成更大威胁的战争,也是需要我们所警醒和预防的。俄乌战争让我们发现战争并不是遥不可及,国际形势日趋紧张,中美关系逐步降温,许多人或担心或预言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未来的战争。那么,这个战争能否避免,决策者和民众们能做什么呢?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国际事务中心主任格雷厄姆·艾利森的《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可以帮助我们开启这样的思考。👇👇读李娟的作品,会让我感觉到活在当下,让我反思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她写阳光、写水、写寒冷、写歌声、写食物、写每个人、写各种动物、写万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冬牧场》是讲李娟冬天的时候在新疆西北部阿勒泰的牧场,和哈萨克族居麻一家生活了三个月的事。她写野鼠洞口的脚印,“比起一长溜精致细心的脚印来说,两串交叉而过的脚印立显热闹繁忙。在交叉之处,似乎看到不久之前两个小东西打招呼的情景。更常见的情形是,一串小脚印从一个洞口拐弯抹角地延伸到另一个洞口,难道野鼠们也会串门子吗?有时一串细碎的小脚印绕着一只庞大的牛蹄印绕了好几圈,都已经离去了,还不时折身回返,徘徊再三。”李娟是汉族人,从小随母亲生长在新疆,长期和哈萨克族生活在一起。她没有户口,高中辍学,和妈妈学做裁缝,同时靠开小卖铺为生,中间也在各地打工,但还是回到新疆西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她写了一系列书,她的文字很美,也有趣而动人,透出对生活与万物非常细致的观察。这些书让我感受到哈萨克族游牧生活极其艰苦,但在艰苦的自然和物质生活中,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多宁静、美妙和动人的点滴。他们和动物间有深厚的感情,邻里之间有非常多的互助,常去陌生人家中串门,常常载歌载舞。读李娟的书,时而觉得很好笑,时而感动到想哭,它常常会让我反思自己当下的生活,我们和自然的关系、和万物的关系、和人的关系,反思自己在压力和忙碌中,很多时候没有活在当下,没有和万物建立起那么深厚的连接。读她的书,也会让我更懂得随遇而安,我依然批判,并觉得批判也很重要,但同时也会不断提醒自己,看到万事万物中那更美好、更积极的一面。当你有心情不太好的时候,推荐读一读李娟,非常治愈。👇👇万物系列一共五本,从《万物既伟大又渺小》开始,每本书由几十个小故事组成,讲二战前后的时期,作者吉米哈利在英国的乡村做兽医时遇到的各种事,非常治愈,非常有趣,很多故事也发人深省。这套书被改编成英剧《万物生灵》,书和英剧的口碑都非常好。吉米对动物的态度,会让我反思什么是平等,反思人类中心主义;吉米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客户,有的深爱动物,却不断要面对动物的死亡,有的不相信兽医学,相信各种偏方;吉米和兽医兄弟之间也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儿,比如西格总是责备弟弟和吉米丢三落四,把兽医要用的工具落在客户那里,最后发现他自己才是最丢三落四的。读万物系列那一个个小故事,我常想象英国乡村的那幅图景,那种扎根于土地,深系于动物的生活。我们会带7-9年级的孩子读《万物有灵且美》,希望带孩子从兽医这个职业,更理解动物和职业,理解人和人的关系。👇👇我们在生活中总会觉得很emo:无论是面对时代感受到的渺小,还是解决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惑方式,对于我来说,大声朗读诗歌就是让我找到感到安心的角落的最好选择。因此我想推荐这本冰心翻译的诗歌合集《我的心只悲伤七次》,里面收录了诗人纪伯伦最著名的两部诗集:《先知》和《沙与沫》。纪伯伦的诗中,有一种我们很熟悉的东方味道,外加他的哲理智慧,非常值得阅读。经历持续两年的疫情之后,我们的生活早已回不去了,但如果我们把内心之眼放大到时间长河里,人类所存在的时间不过是沧海一粟,让智者的声音时常响起,大声朗读诗歌,用人类最美的一种语言来感受,来包容,来抚慰。👇👇虽然我推荐的这本书看起来书名非常长,但它的英文原名很好懂《A
2022年4月23日
其他

<<点击参与免费共读,为疫情下的你构造精神自由空间

今天,你那里的疫情如何了?因为疫情,很多人可能都感到了焦虑甚至抑郁。疫情让我们的自由空间被压缩,让很多人感到越发无力。我读了一篇文章,谈到政治性抑郁这个概念,说的就是在某些大环境下,个人会感到无力,觉得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使得情绪变差。在面对这种无力感时,一方面我会鼓励自己持续去关注、去发声,相信这有价值、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我也会有意让自己走出信息过载的环境,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刷相关的信息停不下来时,我就会找一些其他喜欢的事情来做,合理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读书是我最喜欢的休息与放松方式。阅读完整的一本书,能让我们从碎片化的互联网信息中暂时抽离,沉浸在当下与自己的深度思考里。事实上,阅读总是能让我感到心情平缓:我读的好书越多,我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就越有掌控。掌控自己的精神世界,有相对独立的精神,能够帮助我去了解世界,认识发生在身边的变化,并做出独立的判断。这些判断能指引我做出对未来的一些预判,支持我自己做出更符合自己期待的选择。书对我建设与掌控精神世界的意义,在于我能通过经典的书籍,提高自己吸收信息的质量,帮助我看到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有着不同观点的人是如何思考的;而情感丰富又抚慰人心的字句,又能带给我抚慰与治愈:“这种自我享受的方式一直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时,我暂时步出了生命的洪流,像一艘偷偷靠岸游玩的小船,让自己与那滚滚的世俗之流完全脱离了关系。”2020年疫情之初,C计划就举办过一系列共读活动,在当时安抚到了很多孩子。通过共读,他们主动在课上的留言区里,为武汉的学生加油;他们会主动劝阻不理性的声音,学会了换位思考;来自武汉的孩子从拒绝自己的家乡身份,慢慢的建立起了强大的自我认同,主动用了上面带有武汉标志的作业纸;也有武汉的孩子告诉我们:共读活动让他对于外界的不安有了更强烈的心理安全感,因为他能感受到,有许多同学和老师是在支持他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正是一个让我们一同坐下来开始阅读的好机会,我希望能与同事们,一同带着眼下经历困惑、迷茫和郁郁寡欢的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一些好书,用阅读的力量来找寻当下疫情生活中,如何面对世界与如何自我疏导的方法,打造一个发出自己声音和想法的安全空间。我们会带成人和10岁或12岁以上的孩子读两本书,带4岁以上的孩子读诗,还会分享包含更多好书的书单。第一本书是《万物有灵且美》。这是一本优美且治愈的好书。作者吉米哈利是1916年出生的一名在英国乡村工作的兽医,在每天与动物打交道的过程中,他用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记录下了一些点点滴滴,成为了一系列书籍,还被改编成了高分英剧《万物生灵》。书里的故事很有趣、很温暖,也会让我们反思人和自然的关系、和动物的关系、和那样一个宁静的乡村社会中其他人的关系,也会让我们反思当下的生活,反思个体被原子化之后失去了什么。这本适合10岁以上的孩子来读。第二本书是《血殇》,是1994年出版的畅销书《血疫》同一系列书籍,两本书都是记录埃博拉病毒爆发的经过。《血殇》主要讲2014年埃博拉为何发生大规模爆发,以及当时医护人员和普通人面临的巨大困境,有很多情景和我们当下的困境是相似的,比如人们被迫改变了丧葬和照拂家人的方式,这极大挑战着由爱凝聚的人际关系;孕妇死在医院门口,因为不知道她有没有感染,医院拒绝让她入内;当地很有影响力的医生自己感染了病毒,该不该给他使用试验药物,这引发了一场巨大的伦理争议。这本书会帮我们更深入反思和疫情有关的情感、科学和伦理问题,12岁以上可以读。第三本是《给孩子读诗》。诗歌可以让我们感到治愈,帮我们重新看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生活中的美,让我们关注当下,关注万物,关注自己的感受。4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参与。4月23日的下午两点,我将会在我的视频号(id:郭兆凡Grace)进行直播,带成人家长读《万物有灵且美》。活动安排如下:想要了解具体的时间安排,你可以扫描图中的二维码添加我们的客服,发送“阅读活动”作为暗号来加入这次的活动群里。我们会在这个群提醒活动时间、分享阅读材料、提供丰富书单以及接下来即将上线的家长课信息。此外,我们还将为与儿童共读的活动提供一些发言名额,请添加客服后咨询如何报名。所有进群的用户,都可以观看和聆听我们的活动。欢迎你转发、分享这篇文章给你的好友、你所在的群以及你的朋友圈,邀请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次阅读活动之中。让我们一同在书的海洋中遨游,一起享受阅读带给我们的片刻宁静。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清零"or"共存"?C计划盘点疫情中N个争议问题(附多文链接)

2022年4月18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08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7334例。从数据上来看,上海这波始于3月1日的疫情仍在快速上升阶段,新增感染者数量尚在高位。而这,已经是上海“全域静态管理”的第19天。从3月28日开始,上海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封锁,4月1日起浦西地区开始“静态管理”,意味着整个上海因疫情而彻底“按下暂停键”。目前,上海的政策调整为“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依据风险程度的大小,按照三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划分原则,进行阶梯式管理,部分小区有限解封。防范区内人员可以在所在街镇范围内适当活动,管控区人员可以离开室内小区内活动。/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为什么空难格外让人悲痛?如何带孩子了解灾难和疏导情绪?

东航MU5735坠落已经10天,132人遇难,网络上已经很少再讨论它了。但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心里总感觉有个地方隐隐堵着,偶尔会想起。如何理解我们的情绪?刚听说坠机的那天下午,有同事说自己在发抖,在半个小时内,即使屏蔽所有网络信息,也什么事都做不了。整个网络都被一种巨大的悲痛笼罩着,对有的人来说,这种悲伤的情绪可能要持续好几天。理性地讲,很多人都知道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每年商用客机失事造成的死亡人数一般不超过500人,中国民航已经保持了4427天安全飞行的记录,上一次飞机失事是2010年的伊春空难,其中有超过一半人幸存。相比起来,仅中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就超过6万人。/
2022年3月31日
其他

秦轩X郭兆凡 | 当孩子问到俄乌战争,我们该怎样与他们讨论?

编者按俄罗斯发动了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连锁反应,并一直持续至今。如何与孩子一同深入、理性地思考这场战争,在真假新闻难辨的社交媒体中进行反思民族主义、战争观和国家观?我们邀请了前资深国际新闻媒体人秦轩老师,与C计划主创郭兆凡在直播中对谈这个话题。秦轩老师曾游历30个国家和地区,是系列节目《胖叔叔带你去旅行》主播,曾长期关注中东、南亚和东亚后发国家的近代化问题。(本文为播客和文字稿,篇幅较长,建议先收藏方便再次阅读哦~)主播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看了这四国职场妈妈的现状,我们不要再做超人了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职场妈妈们休假了吗?但我们想说,只是休假半天是不够的,收到妇女节的祝福是不够的,很多职场妈妈真的忙“疯”了:白天要面对工作的压力和挑战,竭力不让同事和老板看出自己的疲惫,可能还要承受职场的各种歧视;回家之后要开始一份新“工作”,做家务,教育孩子,加上加班,匆匆睡几个小时又开始新的两轮班;要自己应对压力,收拾好坏情绪,还要不断提醒自己学习更好的教育方式和经营亲密关系的方式……关键在于,妈妈们需要得到系统性的支持,让大家不再疲于应付连轴转的工作、家务和育儿事务,而是能更从容地工作和生活,更公平地被对待。前一阵我们写过一篇文章《李靓蕾一战成名,但为什么⾼知⼥性会选择做全职主妇?》为全职妈妈发声。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想为职场妈妈发声。我们会介绍一本书《职场妈妈生存报告》,其中讲述了瑞典、德国、意大利和美国四个国家对于工作和家庭方面的政策支持,它们代表四种不同的政策方向。我们也会简要分析中国的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议,我们希望改善职场妈妈们“一直在忙碌,从未好好休息”的状态。职场妈妈的主要挑战挑战首先来自于社会性别对于女性应该操持家务和负责育儿的期望。社会的期待是,母职是女性首要的、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女性将大量精力投入工作,常常不会受到家人支持,也容易被社会谴责。而且由于社会、政策和家庭的支持,男性往往收入更高,使得他们在面对家务时更具话语权,女性似乎理所应当承担更多家务劳动来弥补收入上的差异。当讨论将家务均摊甚至更多交给男性时,往往需要女性在事业上更成功、“更忙”才有更高的胜算。很多家庭选择靠老人或雇佣家政劳动人员来协助家庭事务,然而无论是两辈之间的育儿代沟、父母的退休时间被剥夺,还是家政人员良莠不齐、花费高昂,都是不小的挑战。一些打破了刻板印象的家庭,即使家务分工相对公允,女性也容易遭受污名化。承担家务的男性(哪怕没有达到家务事的一半)往往会获得大家的赞誉,但这种赞誉本身其实就很奇怪:恐怕没有哪名女性讲出自己负责的家务会得到夸奖。而那些没有为孩子投入全部工作外时间的职场妈妈,则往往会受到批评,自己也常常有愧疚心理。/
2022年3月8日
其他

俄乌之战:信息迷雾背后的事实梳理与是非判断(附多文链接)

北京时间2月28日晚上,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在白俄罗斯进行和平谈判,同一时间双方交战在持续升级。不久之前,普京命令核威慑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这种核威胁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自2月24日俄罗斯发动了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几天过去了,战事依旧激烈,双方军队和平民都有伤亡。这场战争会走向何方?在网络纷杂的信息中该相信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场战争?我们想在这篇文章中,梳理几个核心问题,分享一些值得阅读的文章,表达C计划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深入和理性地思考。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也会详细谈谈,如何和孩子讨论战争。基本信息是什么?这几天网络上流传着各种信息。例如,25日,有人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穿上了军装保家卫国。从《俄乌冲突实时较真更新中》的核查可以看到,这些都是旧图,是泽连斯基2021年在视察武装部队时的照片。后来俄国家主席杜马沃洛金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5日已经离开基辅,这则新闻广为流传,沃洛金说泽连斯基的视频都是提前拍摄的,虽然他自己也承认得到的是二手信息。我们也要有意识地或关注乌克兰方方面的回应,从泽连斯基官方推特可以看到,泽连斯基25日晚上和26日发布了在基辅街头拍摄了视频,说明自己不会离开,美联社此前报道也称泽连斯基拒绝了美国要帮助他离开基辅的提议。网络信息有真有假,该怎么分辨?关键是尽量关注相对可靠的信息源(例如有较好公信力的媒体或官方信息),关注多个不同信息源,交叉比对相关信息。一些专业的新闻机构和事实核查机构,在针对流传广泛的消息进行专业核查。例如《“俄军坦克”碾压乌克兰平民小汽车?》
2022年2月28日
其他

C计划丰县事件全盘点,给你和孩子(附多文链接)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的视频1月27日在网上流传,2月23日调查组发布调查结果,1个月来事件持续被全网热议。人们疑惑、悲伤、气愤,因为一位女性极其悲惨的境遇,也因为这件事折射出大量需要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它们突破了让我们觉得人之为人的底线。这篇文章想要梳理回顾一些关键信息,整理网络上对这件事进行的主要分析(点击文章标题可查看具体内容)。并且从C计划的角度,谈谈分析和讨论这件事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以及如何和孩子讨论它。基本信息是什么?背景是去年12月当地政府把董某民家选为献爱心对象,他有母亲、生病的弟弟和八个孩子,但当时各种报道都没提到孩子们的母亲。董某民还开设了抖音账号“八个孩子的爸爸”(已被注销),在徐州当地受到很多关注,这时一位博主发现了被锁在院子角落小屋中的这位女性,她被锁链锁住,衣衫单薄,境遇悲惨。这位被铁链锁住的女性到底是谁?到底发生了什么?丰县政府在1月底前连发两份公告,称这位女性是杨某侠,和董某民是合法夫妻,在流浪中被董某民的父亲收留,不存在人口贩卖问题,杨某侠患有精神疾病,有伤人倾向,已经被救治。2月7日徐州市的公告进一步说明,经过到云南当地调查,发现杨某侠原名小花梅,是云南亚谷村人,父母已逝,有同母异父的妹妹,小花梅1996年已出现精神问题,被同村人带到江苏看病后走失,后和董某民结婚,经DNA鉴定,八个孩子都是她和董某民生的,公告称会继续调查董某民是否涉嫌违法。10号徐州又发公告称已对董某民等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事件涉嫌买卖妇女。滑动查看更多但网友们基于各种渠道的信息,提出了很多质疑,主要分为几类:关于其真实身份:现在视频中的杨某侠为什么和1998年结婚登记证照片上差异那么大,看着完全不像同一个人?杨某侠是不是失踪的四川女子李莹?杨某侠年龄多大,如果生于结婚登记证上写的1969年,怎能在近十年连续生7个孩子?曾出现的名字“杨某英”和“杨某侠”是否是同一个人?关于其经历:杨某侠是否被拐卖?杨某侠的牙齿为何几乎全部脱落,是否被虐待?为何杨某侠被铁链锁着?关于其亲属关系:大儿子是不是网传1997年出生的,如果生于俩人结婚前,他是谁的孩子?俩人的亲生孩子到底有几个,为何一些对他们家的采访视频中只有7个孩子(包括大儿子)?关于调查流程:为什么不直接采访杨某侠并放出视频,让她自己解释?调查取证是如何进行的,怎能在几天之内如此确定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如何确保现在和小花梅母亲遗物的DNA比对是可靠的?为何2020年杨某侠曾接受过DNA比对?期间有记者进行了非官方的调查,在《寻找小花梅》中,调查者采访了小花梅同母异父的妹妹花某英,走访了小花梅在云南居处的亚谷村及其出生地,采访了一些当地的亲友。江苏省2月17日成立调查组,23日发布调查结果,大体和第四份徐州市的公告信息一致,主要差异是认定杨某侠1998年连续被贩卖,称涉嫌犯罪的人,包括董某民,已经被立案侦查或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当地相关政府官员已被处分,并指出这件事反映出地方政府的失职和作风问题。调查组也解答了“丰县生育8孩女子”事件13问,称杨某侠没法直接交流和表达,样貌差异是因为自然衰老和疾病导致的牙齿脱落;大儿子生于1999年,网传生于1997年的是当地同名同姓的另一个人;经DNA核对排除了是李莹的可能性;她出生于1977年,其余出生日期和名字都是相关的人造假导致的。央视也发布了视频,采访了精神科医生,介绍了对老人和8个孩子的帮扶,其长子也接受了采访,说母亲的病情这几年越发严重了。该如何看待最新调查结果?第一,对疑问的回应比前几份公告更详细,公告提到由多个级别的检测机构进行了DNA检测,增强了杨某侠就是小花梅的可信度。第二,由于事件中还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调查组还是应该尽可能提供信息支持完整证据链条,例如公开一些原始证据、呈现比对过程、请专家进行详细的解释。待杨某侠情况好转,可提供更多直接来自她和亲属的直接影像资料,或安排更多媒体进行采访。第三,应该尽可能回应对案件中一些法律问题的疑问,例如公告提到以虐待罪批捕董某民,会进一步调查其涉嫌收买妇女罪,但未提及是否涉嫌强奸等其他罪名。也希望后续公开调查和审判结果。第四,调查组负责人提到,事件反映出当地“在基层组织建设、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特殊群体救助关爱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并提出下一步会采取的措施,包括会排查当地贩卖妇女儿童的问题。希望能确保实施这些措施,公开排查结果。第五,后续会如何安置杨某侠?是长期安置在精神病医院?是送她回老家云南?是送她和同母异父的妹妹生活?还是送她回到丰县八个孩子的家里?希望能公开安置方案。这不仅涉及杨某侠,也涉及每个被贩卖的妇女,希望她们在之后的人生中,能够被善待,能够获得政府、社会和亲友的支持和关爱。思辨原则:重视事实信息,重视完整证据链条:之所以用以上这么多篇幅介绍基本信息,是因为事实信息是评论的基础,同时要有证据支持完整的证据链,这至关重要。重视信息源可靠性:一般来说,传统的、有公信力的媒体披露的信息,裁判文书网上的法律判决书,丰县县志等,这些信息比不知来源的网络信息、自媒体信息更可靠;直接采访当事人的一手信息,比经过多次转手的二手信息更可靠。核对多元信息源:需要把不同来源的信息做核对,看是否有漏洞或自相矛盾之处;信息来源更多元,能够被交叉核对的可能性越大。合理质疑,谨慎判断:合理的质疑是很有价值的,能推动更多信息被披露;不应该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轻易相信网络传言,应该基于证据谨慎判断。如何和孩子讨论:给孩子介绍基本信息:考虑孩子的年龄,选择信息的详略程度,以及是否给孩子看影像资料。启发孩子提出疑问:可以逐个给孩子看每一份政府公告,询问孩子看完后感觉有什么疑问,觉得哪里可信?为什么?觉得还有哪些疑问?介绍基本思辨原则:可以在讨论过程中谈到上述思辨原则。探讨证据,评价网友言论:可以和孩子讨论,需要什么证据来回应自己的疑问?可以找一些网友对事件的评论,和孩子讨论那些观点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2022年2月25日
其他

小学阶段最适合读什么书?1-6年级书单推荐

很多家长经常希望我们推荐一些书,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并成为家长与孩子一起交流讨论的契机。我在这里一个书单,供各位家长参考。👇👇低年级(3-9岁)这个年龄段我会推荐一些绘本给孩子读。有的绘本上面写适合3-6岁,但其实在6-9岁时与孩子一起重读,他能从中挖掘出更深、更有价值的东西。《生气汤》这本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一个小男孩生气了以后,他的妈妈怎么帮他释放愤怒这种情绪的事情。这是一本关于情绪管理的书,我以前做过一些短视频,讨论如何情绪管理,这是人生幸福特别特别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很多孩子甚至成人都不具备的能力。无论孩子也好,成人也好,在发火了以后经常就会做一些伤人伤己的事情。如何用一个更积极、健康的方式来释放与接纳自己的情绪呢?这本书可以帮孩子有一个很好启发。《我要大蜥蜴》这本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想养一只大蜥蜴,妈妈当然是不同意这个想法。所以跟他妈妈之间通过写信的方式做了很多交流和沟通,最后妈妈同意了。这个过程中,小男孩要学会提出自己的理由来说服妈妈,并且要思考妈妈说的是不是也有道理。我们的课程教孩子用理性的方式去沟通,理性的核心就是要讲道理:你要有自己的观点、你要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并且站在对方观点的角度去思考对方说的有没有道理。所以这本能够帮助孩子学习理性沟通的书,是我愿意推荐的。《我有友情要出租》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大猩猩没有朋友,他想交朋友,于是就贴出了一个告示,如果你想跟我交朋友就要给我支付五块钱。结果,有一个小女孩真的跟他做了朋友(虽然只付了他一块钱)。在两人成为朋友的过程中,大猩猩感到很快乐,逐渐地想要免费跟小女孩做朋友。但是小女孩却搬走了最后结果会怎样呢?这本书也很有意思。我们会带孩子去讨论金钱跟友谊的关系。友谊应该与金钱有关吗?好多孩子的社交其实会涉及到金钱,比如彼此送礼物、生日会等等,因此这样的讨论会很有价值。此外,除了大猩猩用的方法,还有方式可以帮他交到朋友吗?有什么障碍阻碍了大猩猩交朋友呢?意识到这些,对于孩子交友是很重要的。交友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因为到了三四年级,你就会发现他们的交友能力发生了很大的差别。所以在学龄前和低年级就要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了。《团圆》这本书讲的是跟咱们过年有关的事情:一个留在乡村的留守儿童,只有过年的这个时间才能见到自己的爸爸从打工的地方回来过年。今年因为疫情,可能很多人都回不了家,很多乡村的孩子就会更加的无助了。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会去帮孩子理解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弱势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为什么他们会每年只回一次家?这样的做法是不是不太负责任?有没有更好的做法?我们怎么去理解他的处境?这样的讨论会帮助城市里的孩子更了解乡村的人群,从而培养孩子去关心社会,理解他人的品质。👇👇高年级(10岁以上)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有能力阅读一些复杂一点、文字多一点的书了。当然,有的书除了孩子,大学甚至成人都可以读。《毛毛》这是一本很有名的童书,我读的时候都觉得特别喜欢,因为这是一本有趣又有想象力的书。它讲的是一个小女孩与时间窃贼之间的故事。这些时间窃贼想要偷人们的时间,让人们只注重赚钱和效率。但是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他们忘记了人跟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那些让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到快乐的事情就慢慢流逝了。最终小女孩破解了窃贼的阴谋,让人们重新找回了快乐。孩子们在读的时候往往会被这个故事吸引,但里面更深层的东西孩子是很难挖掘到的。我们会与孩子深层的去讨论人的一些价值的观念,我们怎么样利用自己的时间,以及我们应该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还有像是情感、爱,到底在我们人的生命中有什么样的价值?这都是很重要的事。《驭风少年》这是一本非虚构的自传类书籍,它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四岁的少年坎宽巴决定自己打造一架发电的风车的故事来帮助家乡摆脱饥荒和贫困。他的故事引起了社会的注意后,去了美国的名校读大学,然后回到家乡又通过创业帮助了当地的其他人,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孩子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感到故事中提到的灾荒等情景真的非常可怕,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想过这种场景。但除了这种感受和反思,其实里面还有更深刻的主题。我们会看到非洲社会这种现状,其实是非常复杂的社会原因。而在不同的现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为什么他们这样贫穷、以及社会创新、树立和实现自己的理想等话题,是我们带着孩子思辨阅读时会讨论的。/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主创直播|如何和孩子讨论热点新闻?

2022年刚过去七周,我们已在不断的新闻热点中被轰炸了好几轮。正面积极的女足夺冠、谷爱凌爆红,负面恶性的小学女孩被教师欺辱、X县女子疑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直接间接地接触到这些新闻让家长们不得不担心:这些新闻是孩子应该看到的吗?某些恶性新闻会不会对孩子身心发展造成影响?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热点新闻呢?本周直播,C计划主创郭兆凡老师,将从选题、设计问题、到讨论和回应分享如何和孩子讨论热点新闻。2月11日今晚
2022年2月11日
其他

新年特辑 | 主创对谈:新的一年,该去向何方?

2022年初,C计划的三位主创在一起回顾了2021年,通过撕裂、法治与变化三个关键词分享了她们如何应对当下的看法与建议。文末有三位主创的新年寄语。👇完整音频回放👇如果要用一个词或者一件事来总结2021年,你会选择什么?蓝方:C计划的老朋友或许知道,每年年底我都会做一次年终观察,写一份朋友圈撕裂报告,但要从去年选择撕裂的事件,把它呈现出来,是件特别难的事。因为几乎出现在公共舆论场上的每一件事情都会撕裂、极化,网友们都会莫名其妙的找到一些点去宣泄他们的某种情绪。很多事情,本来是日常的、公共性没有那么强的,最后都会演变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力非常大的网络暴力事件。所以我如果要选择一个词来总结,就是非常撕裂。明欣:我比较大的感触是,今年在我们觉得疫情马上要迎来曙光的时候,一下子又被打回到开始的状态。在我们经历的许多事件中,不同的价值之间在撕裂和碰撞,那底线是什么?是法治。关键是,能不能守住这条底线?我们做决定的时候,能不能遵循比例原则、维护自己的基础权利?当我们全部依托于巨大的公权力以它的形式干预私人生活、市场调控和社会稳定时,短期来看我们会觉得这个目标是有正当性的。但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想过,当巨大的权力不受约束地去干涉我们每个人的私人自由时,将会带来多么灾难性的后果。/
2022年1月31日
其他

主创对谈 | 为什么批判性思维是当代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

从创立到现在,C计划也已走过五年多的时间。在五周年时,三位主创一同进行了一场直播,分享了一些与C计划的创立、和批判性思维有关的话题。适逢2021年即将结束,我们将其中的一些内容整理和精简成了下面这篇文章,分享给各位。👇完整音频回放👇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兆凡:在创立C计划之前,我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一个国内比较大的教育智库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我策划LIFE教育创新峰会,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走访全国各个教育改革项目,看到不同的教育方式能给孩子带来多么巨大的影响。其中一个峰会的专题,是讨论教育怎么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我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这方面的老师还是比较少。
2021年12月31日
其他

李靓蕾一战成名,但为什么⾼知⼥性会选择做全职主妇?

过去这个周末,可能很多人在吃瓜王力宏和李靓蕾离婚。李靓蕾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毕业,后来成为全职主妇,五年生了三个孩子。和其他明星离婚略有不同的是,李靓蕾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些更有公共性的议题,例如全职妈妈的劳动价值和面临的困境、名人对舆论的操纵、家庭中精神虐待等问题。她说自己过去多年选择了隐忍——发现王力宏疑似出轨,选择原谅并不再对丈夫提出道德约束,带孩子等一走几个月的丈夫回家,努力做完美主妇,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绝不在亲友面前对丈夫有怨言——直到王力宏执意离婚,并引导网络舆论将离婚归咎于她的问题。所以她才选择了写公开信。/
2021年12月22日
其他

变得更理性意味着什么?这些孩子和家长有话想说

我们创立C计划的初衷,是希望有更多理性的个人,与我们共筑一个理性、多元、良善的社会。问题太多了。很多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很多青少年找不到理想和人生的意义;很多人缺少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无法和童年的伤痛和解,陷入高压的工作和焦虑的精神状态中,感受不到幸福;网络上充斥着带有偏见、暴力、仇恨的言论;家庭暴力、性骚扰、职场歧视、性别不平等等问题如此常见;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
2021年11月30日
其他

《再见爱人》大结局,为什么亲密关系这么难?

最近看了个热播综艺《再见爱人》,上周刚完结。我想谈谈我的观察和思考,关于性别平等、沟通、理性与感性,以及它们和婚姻的关系。这三对现在或曾经的夫妻,除了老王,都是40岁左右,经过在新疆18天的旅行,决定要不要继续这段感情。旅行中节目组会设置一些任务,帮助每个人了解自己和对方,反思亲密关系,例如共同回答心理学家阿瑟·亚伦(Arthur
2021年10月27日
其他

孩子爱闹情绪、脾气差怎么办?建议从这三个方面帮助孩子处理情绪

生活中,你和孩子的冲突多吗?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闹情绪,家长好话坏话说尽,孩子还是不听。这时候,家长就会开始发火或者强迫孩子,认为孩子是在无理取闹,自己坚决不能妥协。/
2021年9月16日
其他

书单推荐 | 小学生1-6年级阅读书目(2021版)

2001年,亲近母语发布了第一个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此后,亲近母语每年都根据书目实际应用与新书出版的情况,对书目进行修订和完善。二十年来,这份书目影响深远,为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书香校园建设、小学生的自主阅读,以及家庭场景下的亲子共读,提供了专业支持,深受学校、老师、家长和孩子的信赖。2021年版书目修订工作从去年9月启动,经过近半年的意见征集、专家推荐、初审、专家组复审、评审委员会终审等过程,从入围的几千种图书中最终确定了0-12岁共1000种优秀图书入选。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共
2021年9月2日
其他

照这三步来教时间管理,孩子从此跟拖延说拜拜

开学了,很多家长跟我开玩笑说:刚陪完孩子疯狂补暑期作业,又即将面临更惊险刺激的“每日陪写作业”。下面的场景相信你也不陌生:孩子有任务不想着提前计划,却总想先玩;做起作业来特别拖拉,这里蹭蹭那里摸摸;上交期限前手忙脚乱完成的作业,质量惨不忍睹……/
2021年9月2日
其他

孩子不合群、交不到朋友?建议从这两方面入手

“我好孤独,我没有朋友。”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由于空间的限制和学业压力等,少有与同伴相处的机会与时间,孩子们时常感到孤独、不理解什么是朋友、不知道怎么交朋友......整个社会层面,年轻人社恐也日渐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不愿意社交,更愿意一个人待着。/
2021年8月19日
其他

人道主义日|如何与孩子讨论阿富汗正在发生的一切?无穷的远方与我有什么关系?

据英国BBC报道,在进驻喀布尔之前,塔利班武装分子曾强迫已占领省份的家庭交出未婚女性和女童,与他们的士兵结婚;女性依旧被要求穿上罩袍;也有不遵守规定者遭到塔利班武装部队的殴打、鞭笞,甚至谋杀。[3]
2021年8月19日
其他

郭兆凡:看吴亦凡事件与“阿里门”,我想给家长们养男孩的三个建议

一个多月前,王思聪事件后,我写了给家长们教女孩的五个建议(点击查看文章),提到“王思聪们”的特点是:第一,按主流标准,掌握一定的权力、资源或财富;第二,会物化女性,具体体现在过于看重女性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以及忽略或否认女性的想法、感受或需要;第三,对自身道德要求低,甚至会违反法律。当时有读者留言说,应该写如何教男孩。还没来得及写,就出了吴亦凡事件和“阿里门”。他们也有前面三个相似点,只是更加极端。在这篇文章里,我姑且用“吴亦凡们”称呼有上述特点的男性。/
2021年8月12日
其他

陪孩子看奥运,如何培养多元审美?用这两个思维工具最有效

网友感叹“这肌肉,这线条,是真美啊”/社会审美取向的单一,向来被诟病已久。拍图软件少不了的功能是磨皮美白;A4腰、直角肩、baby肌、BM风……变的是日趋极端的标准,不变的是对“白瘦幼”无尽的追求。
2021年8月6日
其他

秋季课L1|不合群、不想学习、不会时间管理...低年级孩子如何适应学校生活?

/主题6:了解环境问题,加强社会责任感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危机,人类面临着城市被淹、粮食减产、极端天气等威胁。欧洲很多青年都会关注气候变化问题,但中国很多孩子却还不了解。
2021年8月6日
其他

郭兆凡:看了王思聪事件,我想给家长们教女孩的五个建议

王思聪“爆料”网红孙一宁,很多公号也盘点了王思聪对待女性的种种言行。当然,如果这些信息属实,王思聪的言行有问题,我们不该把责任转嫁到女孩儿身上。但在指责“王思聪们”的同时,每个有女儿的家庭也不得不考虑:该怎么教育女儿在情感中识别和应对“王思聪们”,从而保护自己少被伤害?这是父母共同的责任,我也会特别说说父亲在其中的重要角色。/
2021年6月20日
其他

郭兆凡:成为母亲后,我重新理解了这两件事,也重新理解了生命

儿子小拓现在快14个月了。像很多妈妈一样,开心、担忧、焦虑、劳累,这些我都经历过。但如果说最让我触动的,是当我见证一个生命孕育和成长的过程,反复去学习、观察、思考和感受,才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解孩子、接纳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功课。第一次对这个问题感同身受,是怀孕18周的时候,我知道了孩子有1/4的概率会得一种罕见病,那时我和先生去做了个基因检测,发现我们俩携带了这种隐性遗传的罕见病的同一个突变基因。这个病的症状是先天重度听力障碍,10岁左右开始渐进失明,在青年时期就会近乎聋盲,在整个人群中的发病率大概是十万分之三。/
2021年5月9日
其他

走出“鸡娃”的这两个思维误区,做不焦虑的父母

“鸡娃”,是不是必须的选择?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梳理了家长在决策过程中的两类思维谬误(点击此处或下图即可回顾文章),试图回应:“你鸡娃我也鸡娃”错在哪?“学霸”报班、自家孩子学习动力不足……家长可能忽略了表面现象的哪些深层原因?如何真正理解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我们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我能不慌吗?不鸡娃,难道就放任不管了吗?这两个观点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思维误区?本文继续为你分析。错误类比世上总有大众眼中的“牛娃”:每次考试稳定在班级前三或者奥数拿一等奖的学霸;跟外国人无障碍交流和对话的五年级小学生,已经考过剑桥英语第三级FCE;不到3岁的孩子能背诵几十首古诗;5岁的孩子能熟练演奏《高山流水》……很多孩子都会有“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数学比A差,英语比B差,演讲不如C,真是差劲极了”。做了家长后,很多人却又走入童年的循环,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有意无意地说,“你看人家某某孩子又如何如何”。因为别人家的孩子获得了某些成就,我的孩子也应该获得类似的成就,这种想法有问题吗?这其实是一种类比论证,而判断类比论证有效与否,很关键的因素是:两个比较的对象相似性是否足够多?差异性是否足够少?相似性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两个孩子可能年龄相仿,在同一个班上学,学习同样的内容。但差异性可能更多,也更关键。差异可能体现在方方面面:遗传(智商、气质等)、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过往经历等。因为差异太多,由别人家的孩子的情况,推断出自己的孩子也应该如此,这是错误类比,本就属于一种逻辑谬误。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的另一个问题是,它体现的是单一的价值观。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成绩比自己的孩子好,但却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可能人缘好,很善良。人本就是复杂的,是在不断变化中的,用一个时点的单一维度去评价人,其实否定了孩子作为整体的独特价值。更何况,当你看到“牛娃”的一个方面时,可能忽略了ta为了获得这个方面而作出的其他牺牲,因为那些牺牲是更隐性的,有的要在中长期才会显现出来。但基于教育的规律和人的特点,那些负面的方面大概率是多多少少会出现的。例如三岁前是孩子通过自己探索,建立自我认知和自主性的关键阶段。能背诵几首古诗,对长期发展的价值并不大,但为了让孩子背诵古诗,对孩子自主性和兴趣的伤害,却是不易察觉的,危害可就很大了。/
2021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