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交不到朋友?建议从这两方面入手
“我好孤独,我没有朋友。”
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由于空间的限制和学业压力等,少有与同伴相处的机会与时间,孩子们时常感到孤独、不理解什么是朋友、不知道怎么交朋友......
整个社会层面,年轻人社恐也日渐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不愿意社交,更愿意一个人待着。
/ GIPHY /
然而,交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影响着孩子社会化的进程,也影响着孩子的幸福感。
哈佛大学曾针对“幸福”的课题进行过长达75年的跟踪研究,最终发现:那些拥有更高质量人际关系的人,他们的终身幸福度更高。这里面的人际关系包括了婚姻、友谊和亲情等。
怎样帮助孩子提升与人相处的能力?我们需要先了解孩子交友都存在着哪些可能的障碍,才能帮助孩子扫清障碍,从高质量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滋养。
孩子交友存在哪些观念上的障碍?
对自我的认知、对友谊的理解、看待事物的方式等,影响着孩子交朋友的热情、方式与相处模式,而在互联网、应试压力和社会单一价值观的影响下,孩子很可能出现以下观念上的障碍:
1. 孩子只看到网络交友的好处
很多孩子会在二次元世界里找到兴趣相投的人,认为二次元的世界能减少很多心理压力,比面对面交友更轻松,但忽略了对网络社交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在生活中更不愿意迈出自己的舒适区,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尤为如此。
家长首先还是要看到网络交友的好处,理解孩子为什么更愿意花时间在网络交友。
比如你可以不带偏见地先了解孩子,ta在网上交到了什么朋友?喜欢和朋友聊些什么?会在什么时间聊天?ta感受怎么样?你应该带着好奇心和关怀,真诚而随意地与孩子沟通,不要让孩子感受到压力。关键是,不要评价孩子,不要否定ta或提建议。当孩子可以推心置腹,与你坦诚沟通的时候,你会对ta在网上交友的现状有更多的了解。
很多孩子网络交友,其实表达的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也许是现实生活中不被聆听、不被理解。这时候还是要从原因入手,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哪。问题被解决了,孩子也就不需要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出口。
/ NYT /
其次,家长也要充分认识到,孩子很容易对网络交流没有公允的认识,只看到好处,看不到弊端。
在坦诚和平等的基础上,你可以启发性地和孩子讨论网络有什么弊端,对ta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有一些不好的影响,孩子是想不到的,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一些书籍和讨论方法。比如对低年级孩子,你可以跟孩子一起阅读《要是你给老鼠玩手机》。这本绘本讲述了一只老鼠沉迷手机后遇到的诸多问题。围绕这个素材我们可以跟孩子讨论:过度使用手机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家庭中每一个人花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有多少?统计时间可以将我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具象化、显性化,能够有一个更客观和公允的频率评价。
/ 绘本《要是你给老鼠玩手机》插图 /
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首先可以从自己身上反思:自己刷手机用了多少时间?过度依赖网络之后,跟现实中朋友的联系是不是变少了?我们也需要给孩子做典范,放下手机去和现实中的朋友交流。
2. 孩子觉得自己很糟糕,
没有人愿意跟自己做朋友
有些孩子在生活中容易收到一些负面评价,觉得自己很糟糕,很不自信,于是在交友上会愈发不主动,也更难交到朋友,形成负面的循环。
这其中有一个常见的思维谬误:刻板印象。传统上对于男孩、女孩都有单一的看法和标准,比如认为男子应该更果断、不能哭、不能太娇气;女孩应该更温柔、更为别人考虑等等…...如果有的孩子不太符合所谓的“标准”,ta就会更加容易否定自己。
作为家长,起码不要给孩子强加这样的刻板印象,我们需要让孩子理解:这样的刻板印象本身是不对的,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可以有更多元的形态,好孩子也是有不同、多元的标准,帮助孩子看到多元标准,不用单一价值去评判自己。
有的时候,孩子只看到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点。
我们曾与孩子一起读绘本《凯能行》,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字叫凯的男孩,总是被爸妈批评,觉得自己很糟糕,后来出现了一只猫,可以在不同场合发现并提醒他有哪些优点。凯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很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也可以完成了。
/ 绘本《凯能行》插图 /
所以,家长与孩子一起发现ta的优点,这对孩子的自信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画画,画出自己眼中对方的优点。
除此之外,也需要教孩子区分事实和观点。当有人说“你很糟糕”,或者孩子自己觉得“我很糟糕”的时候,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这只是一个观点。人们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和评价标准,我们对观点是可以存有疑问的。
让孩子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这很重要,它可以让孩子不要100%相信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一接到负面评价就给自己定性。
3. 孩子会觉得别人都很讨厌
“我不想跟那些人做朋友,我不愿意容忍他们”。这是很常见的观点。
这样的观点会让孩子缺乏交友的意愿,不愿意包容、妥协、反思自己,很难形成长期和深刻的关系。
这里面有两个常见的思维谬误值得注意。
第一个常见的思维谬误是完美主义谬误,很多孩子会因为一个不完美的地方就把一个人、一样东西或者一件事情整体地否定掉。除此之外,我们也不应该拿一个人的缺点跟另外一个人的优点去比较,因为每个人都有缺点。
如果你发现孩子更容易看到事物的负面,容易因为一些小问题就全盘否定,你可以引导孩子不要因为朋友的小缺点,或者偶尔的冲突就否定友谊,更多的还是需要一起磨合沟通,一起成长。在成长沟通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能力的锻炼,这个非常重要,也很有价值。
/ HBO《我的天才女友》/
第二个常见的谬误就是错误归因,有的时候也表现为简单归因。比如有的时候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跟朋友发生了一些冲突,但发生冲突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冲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孩子很容易靠自己的理解做一个错误归因。
人们会有一个归因倾向,当对方做了不太好的事情的时候,容易内归因,觉得对方做的事情完全是ta的主观意愿,是故意做了伤害我的事情;而忽略可能有一些外部因素,比如家庭、当下的环境,以及其它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对方做出了伤害他们友谊的事情。
家长可以先询问孩子有没有其它可能,也可以举几个合理的例子,帮助孩子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孩子交友存在哪些能力上的障碍
除了观念的障碍,孩子交友也会存在一些能力障碍,这些方面,就需要家长耐心地陪伴孩子成长。
1. 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能力对于交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善于管理自己情绪和体察别人情绪的人,在交友中往往是不太受欢迎的。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需要通过训练来培养。对于家长来说,首先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区分情绪跟行为,设定行为边界的同时不否定情绪本身。
2. 同理心
缺乏同理心的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很难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ta可能觉得自己的标准是唯一正确的标准。培养同理心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读好书,孩子在读小说的过程中,会把自己代入到人物之中,体验其中的波折、反复,思考如果自己是主人公会如何做?怎么评价人物的某些做法?研究发现,这对于培养同理心是很有作用的。
3. 处理冲突的能力
在冲突中也存在一种思维谬误,叫我错你也错。因为你先犯了错,所以我犯错就是合理的。但其实我们选择做什么,应该是基于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基于对方做了什么。真正好的做法是不管你的情绪怎么样,我可以控制我自己。
解决冲突一个很关键的方式就是表达感受和需要。接纳和理解对方的感受,然后表达自己的需要,考虑和尊重对方的需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需要转变成责备对方,陷入彼此的指责。你只需要说我希望你怎么做,提出一个建设性的建议,比如:我希望你能跟我道个歉、我希望你能听我先说完等。当你尝试这样对孩子的时候,也是对孩子的重要引导,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益。
/ LISA VERTUDACHES /
4. 主动发起邀约的能力
有些孩子不会主动发起邀请,这时候需要家长给孩子提供更多帮助。
一方面,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会在生活中主动发起一些事情的人,是否可以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另一方面,你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比如你可以邀请孩子好朋友的父母一块参加夏令营、一起旅行、到家里吃饭,虽然有的时候我们自己麻烦一些,但是这些其实都是帮助孩子创造一些机会,也示范给孩子看,我们怎样发起活动、发起邀请。
5. 善于关心、倾听和安慰的能力
有调查发现,最容易收获朋友的是擅长关心别人的人,对于孩子来讲,你问候我、关心我、有什么事想着跟我分享,我就很愿意跟你做朋友。
春季我们跟孩子一起读过的一本书,叫做《寻找朱比特》。书中的父母,就是特别典型的暖心父母,我们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和孩子讨论在朋友难过时,怎么样用接纳、倾听和支持等方式去帮助朋友,这些都是我们从主人公的做法中提炼、学习到的。
我们一直在做的,是通过阅读大量经典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反思书籍涉及到的主题,联系自己的生活,获得成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个秋天,在C计划的在线人文思辨课堂上,我们也会带孩子们讨论上面提到的书籍,讨论友谊这个话题:
推荐阅读
▷ 郭兆凡:看吴亦凡事件与“阿里门”,我想给家长们养男孩的三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