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家娃也粉爱豆吗?这份理性追星指南别错过

C计划团队 C计划思辨教育 2022-03-20


肖战粉丝举报AO3致平台被封事件,蔡徐坤微博数据被曝严重造假、网信办专项治理“饭圈问题”……即便没接触过追星,随着几次“出圈”的饭圈事件,想必你也对刷榜、应援、反黑等饭圈常规操作有所耳闻。


追星有多“疯狂”呢?以2018年偶像养成节目《偶像练习生》为例,节目进入决赛后,仅在粉丝应援平台owhat上,排名第一的蔡徐坤粉丝组织应援筹得金额就超过200万,前20名的练习生粉丝集资超过1300万,这还只是公开的集资金额。追星的粉丝们不仅为爱豆(idol,偶像)投注情感和时间精力,刷榜反黑“守护”爱豆;也会付出真金白银,消费支持爱豆。



这是盲目的狂热吗?不一定。很多小孩,甚至家长都会追星,追星看起来狂热,但背后其实也有理性原因可分析。面对无孔不入的偶像产业,家长需要跟孩子一起聊聊追星,既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也能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避免陷入狂热而不自知的追星行为中


孩子追星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在跟孩子聊追星前,家长自己首先要多做功课,否则很可能会因为武断的猜想而让孩子产生抗拒心理,不愿跟家长详谈。孩子们的追星行为可以怎么理解?我们需要从内因,即孩子的内心需求,以及外因,即外界是怎么塑造偶像这两方面来思考


对美、优秀品质的欣赏

从内因上说,追星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内心本身就会有一些对优秀品质的欣赏,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绪。看着满屏青春靓丽的年轻艺人,你可能以为孩子只是“看脸”,但很多粉丝喜欢的可不仅是爱豆的形象,他们对爱豆的专业技能、性格特征等多方面都会有要求,希望他们满足自己对优质爱豆的期待。而出于对优秀品质的欣赏而喜欢上某一个人,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


社交替代

除了对美、优秀品质的欣赏外,追星的另一个原因是社交替代,粉丝追星是对于自己真实社交的一种替代。当孩子追星,作为粉丝的孩子会通过支持偶像的作品、买偶像的周边、花式夸偶像等与偶像建立单向、虚拟的社交关系。虽然是虚拟的,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


虚拟链接,即便是没有追星的人,也会通过其它的手段实现,比如看书、看电影、看小说,当我们进入虚拟的场景时,我们会产生真实的感受:为其中的人物开心、难过、愤怒,这些也都是社交替代的表现。


因此,孩子对于荧幕另外一端的偶像,把对方当作朋友、知心人,产生真实的交友的感觉,这都是有可能的。


对爱豆的情感投入,有利也有弊。相比现实的社交关系,在荧屏上所展现的爱豆形象一般会更完美,也会因为没有争执而更趋稳定,从偶像身上寻求安慰或支持是随时随地的。但如果过度沉迷于虚拟关系中,可能会对真实生活中的社交造成一定的影响;将情感寄托在“完美”的偶像身上,一旦人设崩塌,可能也会更加痛苦。



自我投射

第三个原因,是自我投射,这也是心理学的一个名词。自我投射指的是把自己已经拥有或者想要拥有的某些特质映射到其他人身上,在追星这种行为中,就是把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投射到爱豆身上


追星术语中有一句话是“饭随爱豆”,也就是说粉丝和爱豆会有一定的相似性,当然有时候会被用于负面情境,但是我们这里把它拿过来是想说明粉丝对爱豆的特质映射。现在的偶像工业非常成熟,比如国内的偶像艺人选拔节目《青春有你》,在这个节目里有各种类型的偶像:中性干练的、可爱甜美的、精致漂亮的......你总能在里面找到一款理想中的自己。所以,追星本质可能不是追明星,而是孩子理想中的自己。


这样的自我投射会对孩子产生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有网友就分享:

爱豆是一个精神榜样,我把他当哥哥看,虽然他身上有不完美的地方,但也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去崇拜和学习。比如他情商很高,我也会有意识地在为人处世上向他靠拢,成为一个更包容、更谦逊的人,说话也会考虑自己的措辞。


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

还有一些人追星可能是为了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因为追星就相当于加入了爱豆粉丝的团体,我们可能会把爱豆的成就、团体完成的任务看作自己的成就,由此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偶像产业的推动

可以看到,偶像引发的反响这么大是有原因的,追星有很多的心理基础。但它又不仅仅是自然而然的心理反应,也有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


最主要的就是现在流水线式的偶像产业。偶像产业起源于韩国,如同速食品加工厂,偶像经纪公司会按照标准化的流程对偶像进行训练、包装,再输送到粉丝面前


偶像的靓丽外表、完美品质、美好状态,可能是人为构建出来的,是经纪公司在研究粉丝群体的需求后,投其所好制造出来的。为了符合大家日趋多元的审美需求,经纪公司还会研发出多个模板,制造各式各样的偶像,粉丝从中挑选一款适合自己的即可。为了让偶像有记忆点,他们也会为偶像打造“人设”,比如真性情、学霸、锦鲤、吃货。


在偶像产业的推动下,通过包装、宣传,孩子们很容易陷入对偶像的迷恋,狂热追星,这也是追星为一些人所警惕的原因。


追星,怎么跟孩子聊?


了解了孩子追星的内外因之后,我们就可以跟孩子展开对这个话题的讨论了。


1、分享彼此的偶像

追星并不是新兴事物,对偶像的崇拜也是一种自然情感,家长大多有过类似经历。因此,家长可以从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入手,与孩子聊聊曾经经历或看到、听闻的追星经历;也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偶像,这里的偶像不一定局限在明星,也可以是政治、运动、音乐、科技等其他领域的名人


随后可以自然过渡到请孩子介绍一下他的爱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自己要保持多元审美的开放心态,不要轻易评判孩子的爱豆,说出类似“这样的爱豆有什么值得喜欢的”的话,这样谈话才有可能继续。



2、一起分析追星行为

追星有很多理性原因可以分析,但是很多人在追星时可能凭借的是直觉的、本能的快感。这样的喜欢,就容易做出一些不顾后果的行为,家长需要跟孩子一起分析行为的后果。一些新兴的追星行为,比如投票、打榜,家长可能会因为陌生而自然地持批判态度。因此,判定一个行为是否合适,不能全由家长来评判,而应该与孩子共同讨论


总体而言,家长可以与孩子确立两个基本原则


- 坚守底线,不影响别人


饭圈中有“反黑”文化,即出现爱豆的负面信息时,粉丝们会快速组织捍卫爱豆形象的“反黑”行动,常规的反黑流程由轻到重包括:劝删、举报、报复性恶评、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有时为了捍卫自己爱豆的形象,需要把“竞争对手”的势头“踩下去,粉丝组织甚至会故意抹黑、诋毁对家的爱豆。


这其中暗含的逻辑是:我喜欢的东西,你不能说不好;如果你说它不好,你就是我的敌人。这是一种极端的对立思想,长期沉浸在这种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逻辑中,孩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狭隘、偏激


我们需要提醒孩子在追星时,不应该影响到别人。有一些底线是不应该突破的,比如无论再喜欢一个爱豆,也不能因为他去干涉其他人的自由,不能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不能打扰到人家正常的生活。


当孩子愤愤不平于他人对自己爱豆的否定时,我们也需要引导孩子:对方否定的是什么?有没有摆事实、讲道理?如果是涉及到唱歌好不好听、外貌好不好看等审美评价,孩子需要知道:主观感受很难统一,我们要允许、尊重不同观点的存在


- 量力而行,不影响自己


购买偶像周边、代言产品,家长可能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这些表达喜爱的方式由来已久。但一些新兴的应援行为,比如买数据、刷榜单,又可以怎么理解呢?


为偶像花钱、花时间的行为不一定都是负面的,孩子通过这种付出与偶像的链接感也能带来心理满足。在合理的范围内,家长可以尝试理解并予以支持,关键是要帮助孩子建立明智判断的意识


首先要考虑钱和时间是不是花在了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以刷数据为例,家长可以跟孩子探讨:孩子是支持作品的内容吗?还是仅仅增加了流量数据?我们希望通过投入的金钱多少来决定作品好坏吗?买数据的行为会不会破坏现有规则的公平性?


然后要与孩子一起确立一个基本标准:不能因为追星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比如明明没有多少钱,却还是要买很贵的明星周边产品,或者明明在考试周时间紧张,但还是花大量的时间看爱豆的视频,这些行为的影响都需要跟孩子说明。



3、“高阶”的追星手段有哪些?

在规避追星的一些负面影响外,我们也可以“主动出击”,引导孩子更进阶地追星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追星行为来为我们向往的世界“投票”:如果我们反对流水线的偶像,可以更多地支持具有独特魅力的真人;如果我们反对数据流量,可以通过自己的追星行为来塑造重视作品、内容的氛围;如果我们反对偶像的单一形态,可以支持更多样的明星来塑造多元的审美。


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思考:除了花时间刷榜、花钱买周边,有没有一些其它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对爱豆的喜爱呢?有不少值得鼓励的方式:前面提到,我们追星时可能在追的是理想中的自己,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以爱豆为前进方向,向这些美好品质靠拢,让理想中的自己变成现实;也可以激励孩子通过学习爱豆的语言,练习剪视频、唱歌的技能,向爱豆靠近;还可以建议孩子与其它粉丝一起,做一些具有社会价值的事情,比如在疫情期间,不少粉丝团体便在第一时间充分协调组织,迅速地为武汉筹集了物资,调度运输到武汉。这些都是很珍贵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粉丝实践。


追星有很多不同的样态,也能给孩子带来很多意义感,关键是看怎么追。正如粉丝文化、大众文化研究者杨玲所说:“偶像的作用远远不是填补空缺而已,他/她能够激励粉丝去寻找更美好、更有意义的生活。”





 书单免费领:孩子若想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阅读必不可少。为此,我们特地准备了一份批判性思维书单添加客服小阅(planc_101)即可免费领取。(文末附有小阅的二维码哦~)


最新课程


权衡利弊、理性沟通、明智决策,这些都是C计划在线思辨读写课会训练的能力。这个秋季,我们将通过与孩子深度阅读经典书籍帮助孩子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就更好的自己点击图片即可选班👇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小阅微信咨询。老学员可向客服小思咨询。


推荐阅读


▷ 都说电子游戏有好处,可我就是担心孩子上瘾,怎么办?

▷ “老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嘿,你在搞儿童歧视

▷ “7岁女童偷拿玩具亲妈报警”做得好?大义灭亲不可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