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佛最近的地方|释迦牟尼成佛之地菩提伽耶Bodhgaya
释迦牟尼成佛之地——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又称菩提道场、摩诃菩提、菩提场。为佛陀成正觉之地。位于印度比哈尔(Bihar)南部伽耶市近郊十公里处之布达葛雅,面临恒河支流尼连禅河(今法尔古河),其地原为古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方之优楼频螺聚落。
据经典记载,释迦牟尼当年在附近的森林里苦修6年,使他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还是未悟得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修,到尼连禅河中沐浴,洗去一身积垢,随后攀树枝上岸,喝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之后,行至此地,于毕钵罗树下之金刚座上结跏趺坐,发誓如若不能大彻大悟,终身不起。他就这样苦思冥想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在一个月圆之夜悟得了正道,证悟十二因缘、四谛法等,而得正觉,故毕钵罗树又称菩提树,即‘觉树’之意。佛陀入灭后,历代纷纷在此起塔供养,建造精舍伽蓝,菩提伽耶是佛教信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菩提伽耶地图方位——周边皆是圣地
大觉塔
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蓝毗尼园。悟道之处菩提迦耶、第一次为五比丘讲说佛法的鹿野苑以及涅盘之地的拘尸那罗合称为四大圣地。菩提伽耶是四大圣地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圣地,位于印度巴特那城南150千米处,由寺和塔组成。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此修行获得觉悟,故该地被佛教徒尊为朝拜圣地。
菩提伽耶大塔高约50米,形如金字塔,底部为边长15米的正方形,向上逐渐收缩,顶部呈圆柱形,上立一铜制螺旋形圆顶。塔底一层四角竖有4个与大塔营式相同的小金字塔。大塔东门两旁辟有佛龛,立贴金佛像数座。其余三面为高2米的石栏杆,共60根,系公元前5——公元2世纪的作品,现藏于各地博物馆,只有复制品放在野外。
菩提树
大菩提寺背后即是著名的菩提树。据说佛陀即在此树下得道成佛,故受到佛教徒敬仰,其枝也曾多次被折,代表佛陀送往世界各地的佛寺供养,繁衍滋生。原树已在1870年被大风刮倒,这棵树并非是原来的那棵菩提树,现在的树据说是原树的“曾孙”,是从斯里兰卡阿努拉德普勒的圣菩提树上取的枝条插种而成,只不过那棵树是原树的枝条插种而成。
围绕大塔还有百塔、牧女善生供奉乳糜和释迦牟尼影窟等遗址,以及各国僧侣在此修建的泰国寺、缅甸寺、斯里兰卡寺、日本寺、中国汉式和藏式等不同风格的寺院,展现了各国建筑艺术的风姿,是世界佛教建筑的苦学之地。
释迦牟尼当在附近的森林里苦修6年,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还是未悟得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修,喝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之后,来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大菩提树下打坐静思,发誓如若不能大彻大悟,终身不起。冥想了三天三夜后,突然得以觉悟,找到了解脱之道。然后在附近继续思考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就开始在南瞻部洲转法轮。
菩提树下——聚集了世界各地来朝圣的人们
不同的肤色 共同的信仰
金刚座
位于菩提树下是红砂石板金刚座,以指示佛陀成道处和表示佛的智慧。佛陀在此座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其处现置一石刻高座,长二点三公尺,宽一点二公尺,高零点九公尺,其上安置佛陀之石像。唐代时,我国高僧玄照、道希、智光、悟空等十余人先后至此礼拜金刚座,其中,玄照曾驻锡四年,研学俱舍、律仪等,智光亦留止两年,研学俱舍、因明等。至五代及两宋之际,志义、归宝、蕴述等亦陆续至此,于附近建碑、塔等。
昔日,释迦牟尼打坐静思的只是方寸之地,而如今已发展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
菩提树下的金刚座被铁栏杆围起来
那便是佛陀当年悟道的地方
菩提树下的金刚石座
摩诃菩提寺
根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寺庙建于公元二世纪,现在的佛塔则可能是五或七世纪时摩揭陀国王所建的原型。十二世纪回教徒入侵印度,菩提伽耶也难逃其破坏毁尽,直到十四世纪,缅甸国王又在此遗址上,出资重建,不多久这座寺庙又遭严重的洪水,随洪水而来的大量泥沙又将它埋在沙土中长达数百年。19世纪70年代,缅甸佛教徒与当时孟加拉国政府的协助下,终将摩诃菩提寺庙修复,寺庙的外貌在十九世纪时为英国考古调查队再次整修。从此这座雄伟大塔,得以重见天日。
目前摩诃菩提寺庙总高约五十二公尺,入口是在佛塔的东边,佛塔前有古老牌坊石柱,大约五世纪前后所建,石柱上有莲花纹和象征吉祥的动物卡里(Karli)和一些传说中的灵兽。佛塔入口有一块大木板,供信徒行大礼拜用。
佛塔四周有四个小石塔。西面入口壁面的两个小佛龛供着观音菩萨像。大殿整个由石头雕造,朝拜者一进佛殿,即可看到高台上的大佛呈降魔手印,原本是以青黑岩雕刻,它已经由西藏人贴了金,被披上一件橙黄色的大袍。
这个金字形的佛塔,是延续二世纪的佛塔造型而来。特征便是在佛塔顶部有层层循上渐小的伞盖。佛塔入口正面雕刻装饰着古代佛塔前门坊的造型。门坊柱上有雕刻狮子作狮吼状,代表着佛陀法音宣流,威震十方。平面坊中有圆形龛供奉着佛像。这圆形龛呈直线形的排列从底朝上而渐小,使佛塔在整体视觉效果颇具均衡的美感。佛塔四面的浮雕,是由马蹄形类似的拱门式样所组成。这图案是用来代表早期佛教的僧院。它是取材于早期佛教建筑的入门或石窟洞口的结构形状。
摩诃菩提寺里的佛像
壁龛下有俯莲式的莲瓣装饰,最下边的基台有呈对称的孔雀浮雕。孔雀代表着高贵与清净。每小壁龛间有小石柱分割其间。佛殿入口两侧塑有二尊非常优美的佛像,左侧一尊呈无畏印的佛像,佛像衣着薄如轻纱是特色之一,表现笈多王朝时期的艺术风格。
大塔三面围绕的石栏楯,最早由阿育王所建,但后为孔雀王朝之后的巽伽王朝所重新建造。石栏楯的构造,其根结构有间柱、横栏柱和圆形板,是早期印度艺术史上的重要指标。这整个栏楯以西南面保存得最好,东北面则损坏很多。高度约八英尺高。栏楯柱上刻有各种不同的纹饰和传说中的灵兽,十足展现了浓厚的希腊风格纵梁柱部分雕刻着佛一生的事迹,当时并没有佛像的制作,就以象征的手法,以象表示诞生,法轮代表说法,佛塔表示涅盘。大部分古代原柱已被搬至附近的菩提伽耶博物馆陈列,目前仅保存四个古老原柱。其余的石栏楯是近代仿造的。
菩提伽耶东边就是尼连禅河,但今日的尼连禅河大部分已经干涸,只有少许地方能看到浅滩流水。但从三四十米宽的河床可以推知,昔日的尼连禅河可是碧波荡漾,气势不凡。穿过尼连禅河的河床继续前行,过一个小村就来到了释迦牟尼当年接受牧羊女乳糜的地方,现设立了一个泥庙,有牧羊女的塑像。如果不是这个牧羊女的供养,佛陀有可能无力走到菩提树下,佛教也就不会流传至今,牧羊女的确是功不可没。离小泥庙几公里以外有一座小山,山上有一山洞,佛陀曾在那里打坐,洞内现在也是香烟缭绕,成为佛教圣地。
佛陀35岁成道等身像
排队瞻礼等身佛像的人们
此等身佛见必解脱 转发功德无量
佛陀的脚印
虔诚的朝圣者
菩提伽耶——七步莲台
传说佛陀悉达多太子
出生时立刻下地走了七步 步步生莲
度母殿
殿内的壁上有一尊很不起眼的度母像,据说此佛像即是从前呼唤阿底峡尊者到西藏弘法的那尊度母,所以这里也是藏传佛教信徒不会错过的地方之一。
菩提伽耶——
呼唤阿底峡尊者到西藏弘法的度母
菩提伽耶——度母像
牟真林陀湖
佛陀在正觉寺东南侧大雨中端坐修行7日,雨水形成水池,淹过佛祖鼻孔,仍不能改变其志。龙王现身将佛陀从水中托起,张开双翅为佛陀遮风挡雨,预示佛法将在龙的国度发扬广大。
其它
菩提伽耶——随处可见的佛塔、修行的僧人
鲜花铺满了佛陀走过的路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请购更多合福独家订制,请点击页末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