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作家】魏晓婷 || 酒海里的日月乾坤
·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
文 | 魏晓婷
不知因何力量驱使,我和文友追寻着神秘而古老的储酒器具——酒海,踏上故乡这片热土,走进了柳林镇亭子头村。这个村落原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十里一长亭,那时是官商往来运输歇息换马的地方,和凤翔县柳林镇毗邻,也是盛产美酒美诗的地方,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县志记载,唐仪凤三年,吏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行至此处驿站歇息。正值春暖花开,忽闻酒香扑鼻,蜂蝶纷纷坠地,经查访,原是柳林铺(现今柳林镇)上一家酒坊的陈年老酒出窖开坛,香飘十里。裴公大喜,即兴吟诗一首:“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凤翔郡守即赠美酒一坛。裴公回朝后,献此酒于高宗皇帝,皇帝饮之大喜,亲批为唐皇室御酒。自此凤翔柳林地区酿酒业更为兴盛,酒质更美。酒税成了长安地区一大税源。
柳林地区的酒香不只取决于丰富甘甜的水质,精湛的酿酒工艺,与古法储酒的器具——酒海不无关系。
随着村民的指引,我们在王虎田家看到了正在制作的酒海、酒笼(大的叫酒海,小的叫酒笼)。看着聊着竟有动手制作的冲动。可这种技艺有着千年传承的精细工艺及经验,谈何容易。
储酒容器很多,古人最早用过银海、铜海、陶海等,但唯有古法编制的荆条酒海、酒笼有着能增强酒之品质和香味的奇异功能,蕴含着悠久文化和传奇故事,不由人想要一探就里。
王虎田兄弟俩很是热情好客,一边共同编制着一个酒海,一边给我们作着介绍。
他说他家解放前后在凤翔城开有笼铺,主要编制出售酒笼。大的酒海不便搬运,接揽了活儿,就去现场编制。十吨以上的酒海需多人爬里爬外忙活数月才能制成。那时他们村上十多家开有笼铺,几十家有烧酒作坊,生意都很兴旺。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商品经济的繁荣,替代酒海酒笼的器具多了。加之老一辈民间艺人相继离世,年轻人流向城市,这种传统的纯手工酒器也就逐渐减少。古来以烧酒,制作酒海、酒笼闻名的村落,目前只有他们一家兄弟俩在操持着这种古老的祖业。不过订单很多,价钱也好,远销省外,所以常常得废寝忘食地干。
在西安工作的儿子休假回来坐在一旁独自编着一个酒笼,时不时插几句话。看得出他已入行,是他家唯一可传承祖业之人。
编制酒海必须要用秦岭山生长的荆条,质地坚硬又有柔韧性,是一种神奇的药性植物。且与“负荆请罪”里廉颇背上背的用来惩罚自己,“荆钗布裙”里古代妇女用来支撑裙裾的荆条是同一种植物。
制作前先要将荆条晒干,捋顺削光,按长短粗细分类捆扎。编制手法类似于编制竹篾背篓。根据储酒量的多少编成各种规格的方形或椭圆形酒海、酒笼。然后里外用白布、麻纸(只能是枸树皮特制的纸)裱糊好多层,再用动物血、生石灰、鸡蛋清按一定比例配制混合成的粘合剂里外涂刷好多层。最后还需用菜籽油、蜂蜡仔细涂抹内壁。储酒量大的酒海裱糊内壁,需要艺人穿上右胳膊没有袖子的衣服,光着膀子钻进酒海里去裱糊涂刷,往往要上百层,花费一两年功夫。最后待阴干后装上原浆酒密封存放。时间越长酒质越好。因为这种酒器里里外外都是纯天然物质制成,透气性好,酒在里面可以呼吸。最关键的是放置过程中,酒养海子,海子养酒。随着日月轮回,岁月变更,酒与海子中的各种微生物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使酒不断熟化、增香、醇厚、浓郁、绵滑……最后变成开坛十里香的绝佳美酒。
一个酒海可以使用二三十年才进入维修期。大的酒海可以储酒上千吨。西凤酒厂上万个老酒海就是他们村里艺人编制的。更为神奇的是若装进去水会很快渗漏出来,而装进去酒几十年也不渗漏,可见酒海只接纳纯酒,美化纯酒,这种功能使酒海有了更多神秘色彩。我禁不住问:是谁发明的这种酒器?“吕洞宾,老祖上一直这么说。”王师傅不假思索的回答,让我们一起会心地笑了。
的确,道教祖师吕洞宾好酒,坊间象形是背悬宝剑,手托酒葫芦,醉醺醺,飘然于云海之上。即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大概酒中之潇洒意趣也在于此吧。《全唐诗》收有他的诗作二百多首,几乎篇篇不离酒。因而赢得 “剑仙”、“酒仙”、“诗仙”之名。“等闲倒尽十分酒,遇兴高吟一百篇。物外烟霞为伴侣,壶中日月任婵娟。”“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待宾榼里常存酒,化药炉中别有春。”如此好酒好诗,使他成了八仙中最著名、民间传说最多的一位。“大道修成,瓦砾尽黄金,黄金皆瓦砾。美酒饱饮,君山为我枕,我枕是君山。”品味着吕祖之诗,想象着吕祖之风采,怎能不神思飞扬,心悦诚服!恰好吕祖为唐末宋初人,相传酒海始于唐,兴于宋,不是他发明,又有谁呢?
欣喜之余,也不免担忧:这是个急功近利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诸多祖传技艺遗失的时期,面对工业化模具式生产的迅猛态势,许多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频临失传,急需拯救。千年酒海之技艺文化,百代之淳朴祖业,如此神奇高远,无愧凤酒之魂。近日,欣闻西凤公司为保护酒海制作技艺,在青工中选拔了一批热爱酒海工艺者组建成立了酒海工艺传承团队,由酒海制作大师赵均劳先生亲授传带,将使流传千年的酒海工艺得以薪火延续,也使西凤酒的工艺文化得以无断代传承,幸甚至也!
魏晓婷,生于1971年,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凤翔县政协。曾在《安徽文学》、《散文选刊》、《秦岭文学》、《陕西农村报》、《陕西教师报》、《陕西工人报》、《宝鸡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二百多篇。多次荣获国家省市文学奖项。出版长篇小说《伤城》、散文集《绝处风景》。
【悦读推荐】
本期组稿:亢小娟
责任编辑:辛 克
◆ ◆ ◆ ◆ ◆
【关注我们】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时光捡漏 ∣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