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强:一个“城里人”眼中的农村人

2017-11-13 李强 时光捡漏

泪涟涟中写下这个题目,却一下子很难流畅地写下去。这不,下笔之后一周才正式推出这篇文章,这在我的写作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在和同学聊天时说到,对比我的农村和城市生活经历,才发现如今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已经比在农村生活的时间长了。大约五年前我的父亲重病去世的时候,正好是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时间分水岭,刚好各自时长一样。前一篇文章中写的是一个农村娃眼中的城里人,这一篇文章中写的是一个城里人眼中的农村人。进城前,以农村人身份仰视城里人;进城后,以城里人身份回看农村人。
    他是在20岁开始,成为一名准城里人的,并在四年之后正式成为城里人,但农村人一直是他引以为荣的重要的标签化身份。其实,在他三岁时,就有了成为城里人的梦想。这成了一个让他很多年都不好意思的笑话,其实,当时,也只是不懂事孩子的胡说。
    当年,得知他考上大学的好消息时,他的父母掩饰不住的骄傲和兴奋,他自己则有些喜极而默,以一个即将成为城里人的农村娃身份度过了上大学前的那一个暑假。来自亲戚朋友、同学乡亲们的真诚祝福以及大家羡慕的眼神,令他至今难忘。记得知道自己考上大学那一天,正和父亲一起在家里卖麦草垛。不过,得到这个消息时,他正在自己第一个老家不知干啥,同学来向他报喜时,他还有些讶然。到下午赶赴学校看榜时,那个前一年烈日酷暑下他骑了一小时自行车驮着几个他大舅家种的大西瓜去家里求复读时劝他放弃考学回家打牛半截的校长,高兴地握着他的手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全然忘了前一年九月开学时当着在家里一屋子里的同样目的的家长和孩子面他剔着牙缝儿,也以一个大学生的父亲身份,皱着眉训斥同一个孩子的情景。第一个分享到他考上大学喜悦的反而是那个当时还没他现在年龄大的干活的,随车收麦草的年轻人。之后,是村里那些随着他的父亲一起干活的叔伯们,其次,才是他的家人。那天晚上,他失眠在自己家里第二套房子,既没特别的兴奋,也没特别的难过。这好象是他的历史上第一次失眠,睁着一双朦胧的高度近视眼盯着天花没板到天亮。
    那时,做为一个大学生的老实巴交的农民父母,也是很受人羡慕和嫉妒的。不过,为了在城里上大学的孩子,农民父母也是吃尽了苦头。他的母亲大字不识一个,他的父亲更是以一个识字不多的农民身份,
做到了一些本来是城里人才会去做的事情,比如,给儿子发电报、接打电话、写书信、读学校嘉奖等。在一次连续好长时间他没给家里写信时,他的父母都快急疯了,却是在过了好久的上大学后第一年寒假回来后,才给自己的儿子说了。语气非常地淡,但后来从他姐姐那里知道当时父母忙碌繁重干活之余着急等待儿子来信的样子。他虽然成了准城里人,他的父母却依然是农民,而且,辛苦的程度比农民更农民。那个阶段,生产队正在重新分地,为是否给在校大学生读书期间分地闹得不可开交。一种说法是考上大学,就是城市户口,不能再分地。另一种说法是大学没毕业,还是消费阶段,要靠土地来养活,必须要分地。或许,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立场不同而已。他的父母没参与纷争,只是默默地接受任何一种结果。上大学去之后,就成了农村人特征明显的城里人,要从农村转粮油关系到学校才能和城里大学生一样地在食堂定量吃饭。一个更明显的北方农村孩子特征就是特别爱吃面和馒头。这个在重庆小面文章有所阐述。

上大学期间每当假期回到老家时,他总是很低调,也很踏实,从来没以一个吃商品粮的大学生傲然自居。在农村,也有一批这样的人:不管是上大学后还是进入城市工作,就彻底地变了,包括回农村时也不再是农民,和农村距离远了,感情更淡了。无意贬低这一类人,只想说确实是有这类现象。不管在城市里,如何表现或拿捏,回到农村或面对来自老家的农村人,他依然是那个大家熟悉的农村谁家孩子。
    在进入城市工作之后,多年以来他依然保持那颗朴素善良的农民心,虽然,每天接触的大都是各种各样的城里人和高智商人群。他以一个农村人的初心感知和融合着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更是给许多远比他强势和地位高的城里人帮过很多的忙。
    有人曾经说过,假如不是因为在西安工作和结婚的话,他不会在西安多呆一天的。这话,曾经是对的。在他还是单身城里人时,一放假就回到老家,又过起了农村的田园生活。现在,想起来,也真是有些不应该,年轻的岁月将大好的时光荒废在享受田园生活的舒适上。如今的困境和一身疾病,也与他自己的农村生活情结有一定的关系。
    有家乡的亲人或老乡来找他时,他们总说你怎么还没变呀?他说我能变到哪里去?我还是一个农村娃。还没回家时,也总会被问,你回去后啥时间回西安呀?弄得他都不好意思在老家多呆,好象确实已经不属于农村,回去也只是探亲或走访一样。如今,他的生活重心是在城市,他的思想情结却还在农村。城市与农村,对他来说,都是密不可分的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场景。他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踏实。有一篇文章中,专门提到并不渐行渐远的故乡,但事实上,故乡肯定是渐行渐远渐声稀的。真心希望能延长一下与故乡之间的亲情联系。

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巨大差异和情感矛盾,也是他曾经很苦恼和劳心的一件事情。不过,他还是能正视这一切艰难的,毕竟感恩生活、回馈岁月才是最根本的。他自己的思想也是在不停地波动,天平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左右摇摆。如今,回看农村,生活条件好了,人与人关系也好了,这一点让人感觉很温暖,感觉还没被农村抛弃。这些年他以一个城里人的身份写了许多关于农村的回忆文章,在农村人中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也是回报小时农村生活经历的一种特殊方式。
    比起,那些当年没考上大学的同龄人,他是幸运的农家子弟。如今这一切的拥有,还是要感谢城市拼搏的这些年,当然,也带来了一身的“城市病”。有些和他一样进了城的农民子弟,已经倒在了奋斗前行的路上,令人唏嘘不已,扼腕叹息。刚参加工作那几年,还有些小骄傲,慢慢地,越来越谦虚随和。一个深秋的傍晚,家乡路上几乎以前没打过招呼的同校一级同学,驮着两个大筐子卖菜,俊秀的脸上是一种自信和疲惫。而,我却感觉不好意思直面打招呼。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路上,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必须坚强地面对。一开始时,到底写谁,我一直在犹豫。写到最后时,我感觉还是写自己比较合适。因为我既是城里人,也是农村人。多亏城市生活这20多年,修正了在农村时以及后来在城市里的一些错误观念,同时,也让我享受到国家以及社会进步带来的各种福利和优偓。我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个城市,成为了它的一分子。农村是我家,城市更是我家。
前文是娃,后文是人,是因为:前文时,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后文时,我已经是一个不惑之年的成人。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亲情通道,在我这里,进行得非常顺畅。这也是我多年来引以为豪和为人称道的一种品质。
    我的城市,我的农村,我的城市生活里的农村生活。

                                       2017年11月10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