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魏晓兰 | 母亲的添箱

魏晓兰 时光捡漏 2021-07-30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母 亲 的 添 箱


一家人去旧居看望父母,七十多岁的公公才做了手术,看起来恢复良好。婆婆又唠叨着那一套想当年她如何如何有力气,怎么现在什么也做不了了。儿子发现客厅挂的石英钟不走了,就去买了电池,一伸手卸下来,打开后盖拨弄起来。婆婆惊异地说:“我娃不用凳子就把表卸下来了?”儿子抬起头瞟了婆一眼:“我都和我爸一样高了,你说啥呢?”爷和婆都笑了起来:“唉,我们不老有什么办法呢?孙子都成大小伙了!”儿子挂上石英钟,我说:“这表比你都大,还挺耐用!”老公说:“这可是你的嫁妆,有纪念意义的,让好好的!”儿子很是不屑:“就一个石英钟,也叫嫁妆啊?”婆婆说:“老一辈人把这叫添箱!”儿子对“添箱”这个词很感兴趣,缠着婆给他讲是什么意思:“添箱就是嫁女时,亲戚和家门的人送给女娃娃陪嫁的东西。老一辈人都穷,也怕亲戚们送重复了,就会在给大家通知结婚日子的时候,根据亲戚们的家庭情况和东西的价值来商量这一家给女娃买个什么东西做添箱,这就叫给亲戚派添箱!”儿子悄不做声地去摆弄手机,我们便给父母叮咛饮食和生活注意事项,闲谈一下老家的情况,就回家了。


儿子拿出手机,让我看度娘:“添箱又称添房。婚姻礼仪。是接到男家请期后,女家将嫁女的吉日写成喜贴,送往各亲友家,凡接到喜贴的亲友,一般均以钱物为礼送至女家贺喜。传说远在公刘时代,某村落一人家次日就要"即发"(乃方言,暂且理解为'即将出发到婆家去'吧)长女,不料居住的窑洞突然坍塌,全家人都被土埋。众人闻讯急忙救人,挖出一条通道到窑垴,发现这家人竟毫发未损。原来,他们在两大块土块支撑的空隙中幸免遇难。恰巧,一算卦先生路过此处,看一眼这家人的长女,说这女子有"天相",注定会避过七灾八难。众人言信,便取来各自的新布料或新衣装,凑齐嫁妆,好让这女子明日顺利"即发"。此后,谁家"即发"女子,在前一天左邻右舍都要送点礼物以示吉利,谁不希望女子人人都有"天相"呢?慢慢地,就形成一种仪式一种风俗,前来以示吉利的人也扩展到四乡八里的亲戚朋友。后来,有人据情命名,在礼簿上书写成"天箱",意思很明了,七邻八舍亲戚朋友都来为"即发"的女子添些嫁妆,让配嫁的箱子更丰满更光鲜!当然,主家不能收礼不待客,得置办酒席,酬谢一番。”原来他还在纠结这个名词呢:“妈,爆料一下,你的石英钟,是派给谁家的添箱?”儿子故意神秘地问,惹得我哈哈大笑:“我和你爸结婚的时候都过2000年了,已经不给亲戚派添箱了,都娘家自己准备,亲戚大多都现金随礼,或者根据情况自己决定送什么礼品。石英钟是我自己买的哦!”看着他没有听到故事一脸失望的样子,我忽然就想起了母亲,还有母亲的添箱。

母亲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关中平原的小村落里,和那一辈人一起经历着艰苦岁月地洗礼,苦熬着慢慢长大。外公识些字,活脱脱的一个路遥笔下的“孙玉亭”,根正苗红的共产党员,热衷集体事务的穷先进,整天轰轰烈烈地忙完集体的事情,回到家还是读毛选看报纸。外婆胆小怯懦,体弱多病,根本撑不起一个家,一家子真是光景一烂包。母亲姊妹四个,她排行老二,外公希望孩子们都能像他一样脸上有光地干集体的大事,所以再穷都要供他们上学。可到了母亲的入学年龄,最小的舅舅出生,缺少劳动力的穷家薄业最终选择牺牲了她。母亲一只耳垂有伤痕,她说,那是她哄小舅时,戴着一对棉线做的絮状耳坠,被他哭闹中一把拽掉,穿在耳洞里的棉线环也就把她的耳垂撕裂成了两瓣,鲜血湿透了肩膀。后来,耳垂长好了,有一条明显的伤痕,母亲再也没有戴过耳坠。

七十年代,外婆去世了,母亲姊妹四个都已长大,大舅读到了高小,小姨和小舅都读到了高中,只有她目不识丁,却撑起了整个家庭。那时候,国家提倡晚婚晚育,二十三岁的女孩就符合结婚条件了。嫁到舅舅家村子的大姑早就为父亲锁定了这个坚强能干的当家姑娘,一到年龄,说媒的就上门了。一个公社,两个大队,一步紧邻,知根知底,不用打听都知道互相的长辈叫什么。父亲看上母亲能干心地好,母亲看上父亲朴实脾气好,一宗亲事很快就敲定了。婚期将近,外公拿不出任何像样的陪嫁,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些个三大件就不敢奢望,脸盆、热水瓶都给亲戚派了添箱。母亲一定要一个表,桌子上放的闹钟就行,可外公不答应,母亲就哭了好几天。家门里的人和亲戚们几经商议,征得母亲四个舅舅同意,由他们合买一个闹钟作为母亲的添箱,这才满足了她的愿望。

一挂鞭炮,几桌薄席,母亲带着她浅浅的箱子嫁给了父亲,从一个穷家的辛苦操劳到了另一个人更多的穷家辛苦操劳。父母的婚房是只有一间大小的厦房,一方土炕,一个老式柜子,仅此而已。母亲用几天泪水争来的闹钟,被父亲安放在柜子的最中央。闹钟的盒子是硬纸壳做的,上下一扣很紧密,中间镶着一块圆形的玻璃,刚好可以露出钟面。父亲用红色的油光纸,把盒子糊的平平整整,玻璃透出的钟面上,三支指针的转动,十二个数字的更替,开始记录父亲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包产到户,父母亲终于从沉重的大集体、大家族劳动中解放出来,一家四口轻装前行。父亲给家里陆续添置了飞鸽自行车、标准缝纫机、上海手表,到后来还有了收录机和黄河彩电。手表是父亲戴着,母亲还是看她的闹钟。闹钟是机械式的,需要上发条,才能准确地走动。每当夜深人静,结束一天的辛苦劳作,母亲总不会忘记打开红艳艳的盒子,掏出那只崭新的双耳闹钟,拧紧发条,也拧紧改变现状活得更好的精神发条。当我长得能高过柜子的时候,一度对这只闹钟很感兴趣,想知道它后面是什么样子,怎么对时间,怎么保证每天“争、争、争……”的不停转动。可是母亲从不允许我打开这个红艳艳的盒子,只能在晚上她上发条的时候看看闹钟的样子,白天趴在柜子上看钟面上十二个数字和三个指针。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数学课学习认识时间认识表,而母亲还是没有舍得让我把它带去学校现场学习。父亲对我说:“那是你妈妈几天的眼泪才争来的添箱,可不敢让你弄坏了!”

每天晚上,母亲给闹钟上发条,不管是夏令时还是冬令时,总是要把表调快十分钟,能吃苦,不惜力,凡事做在别人前头是她一生对自己的要求。虽然这是一只双耳闹钟,但是母亲从来没有上过闹铃,她和村里其他主妇一样习惯每天早上和街道树杈上六点响起的喇叭一同起床,然后做饭、打扫、喂猪喂鸡,开始一天的辛勤劳作。记得唯一一次晚起,是因为村里广播室的伯伯忘了上闹铃,没有按时开喇叭,结果当天学校许多同学迟到了!这个事件在很长时间内传为笑谈,人人见了广播室的伯伯就调侃他耽搁了一村人的时间。日复一日,母亲每天晚上给闹钟上发条,依然快十分钟,依然不上闹铃,依然和村里的喇叭一起开始劳作。“争、争、争……”闹钟的指针一圈圈转动,乡村的晨昏一天天交替,母亲的皱纹一条条增加,我一岁岁长大……

上初中了,扯开的身条和学到的知识,让我不再对母亲言听计从。闹钟红艳艳的盒子在粗糙的双手长久地摩挲下,就像母亲不再光洁的额头,黯淡失色,于是我不容商量地扒掉了它。这只闹钟比我年龄还要大,但在母亲地保护下崭新如初,耳铃闪闪发亮,散发着明净的光泽,小锤一拨,声音清脆悦耳,镜面如满月一样皎洁光滑,红色秒针欢快地迈着“争、争、争……”的脚步推动另外两个指针转动,就像我们姊妹争抢着长大。母亲笑盈盈的不与我争辩:“这可是我几天眼泪争来的添箱,要不是这些年护着,能这么新吗?不知道会被你们糟蹋成什么样!”后来,闹钟没有了盒子的保护,天长日久地擦拭灰尘,它渐渐失去了光泽,母亲的身体也每况愈下。

在外求学的日子,母亲拖着病体依然操劳,越来越瘦。那只闹钟依然每天被她擦拭,对时间,上发条,快十分钟,越来越旧。

毕业那一年,父亲给家里盖了二层楼,新家的屋墙上挂了一个很大的电子石英钟。母亲再一次对表的时候,拧断了闹钟的发条,它再也不走了。父亲说:“算了,都用了快20年了,坏了就坏了。咱现在有石英钟,还不用你每天对时间!”母亲抱着闹钟,又惋惜又心疼,再一次难过地说起她出嫁时哭着要添箱的往事。

刚参加工作,母亲开始病危,几度住院。依然放在柜子中央再也不走字的闹钟落满灰尘,没人顾得上给它擦拭了。

母亲走了,病痛耗尽了躯体最后的能量,她再也没有力气赶着时间操劳,甚至要快十分钟。父亲请人修好了那只闹钟,把它放在了棺木里:“他妈,这是你用眼泪争来的添箱,给你带上。把时间对准就行,千万别再快十分钟了,太费人,身体吃不消!弦绷得太紧会断的……”

那年我出嫁,没有派添箱,父亲竭尽全力给我准备了一切,亲人们也送来了最有力的帮助、最温暖的祝福。和他一起同甘共苦、努力奋斗了十六年,不争不赶,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来,一切都好!石英钟日子久了,就换块电池,耐用着呢!时间很准,不快也不慢……



      魏晓兰

最小的七零后。一个没有理想,简单爱笑,热爱生活的女汉纸,偶尔码码文字,晒晒小确幸 ,聊聊小感动。


精彩悦读


魏晓兰 | 请给我一杯水

魏晓兰 | 又见柿子红

魏晓兰 | 女神

魏晓兰:又见凤仙花

【散文】魏晓兰 || 初见惊鸿,再见倾城

【凤翔作家】魏晓兰 || 教  养



责任编辑:辛  克

文字审核:李  强


征 稿 启 事

1.本平台优先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时光捡漏”,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注明转自“时光捡漏”。  

2.散文、小说作品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诗歌200行以内。

3.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文章以附件形式发送。

4.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会对简历进行必要删减)。由于微信每天接受信息量大,请务必通过邮箱投递稿件,以便编辑登记备案。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

5.作者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6.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组稿编辑进行初审,经编辑讨论后,决定是否发表。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稿件一经推出,作者可自行订阅“时光捡漏”公众号查看。若自投稿日起10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7.编辑有权按照各栏目标准对稿件内容进行取舍、修改、编辑和配图。作者若对文中配图有特定要求,请投稿时将配图以附件形式一并发送。

8.“时光捡漏”微信公众平台获得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作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通过微信红包(或代缴电话费)为作者发放稿酬。为了鼓励中学生的文学爱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直接按照打赏金额的50%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

9.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返还期为7天,请作者耐心等待。

10.请投稿作者添加编辑微信领取稿费:google1982072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