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苑心语』汪 鸿 | 生命,像诗词一样——读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相
约
“
教
苑
心
语
”
我爱诗词,尤其爱词。
然而,先前对词的了解并不是很深,甚至有点肤浅。常读的无外乎柳苏李辛——南北宋的几位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坛领军人物的几篇名作,更没有系统的从词的源头上开始去读词,在认识上又过于注重了词中的哲学、政治、伦理之味。所以,一首词,让我读起来,既没有把它放在词的发展历史上考量它的价值和地位,更没有用心去解读体会玩味词中的深意,推测词人的原意,形成我的“一家之言”。一句话,我读词,并没有特意去咀嚼词的美,词的意,词的境,而且,这么一点小小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俗事缠身,整天忙东忙西,不知所终。近两年,我为了生计,犹如浮萍,游游荡荡,一天到晚,东奔西跑,更是腾不出一点儿时间在词的森林里去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去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去吮吸一下柔和的阳光,去聆听百鸟清脆的啼声……蓦然回首,我才发现,世俗的生活已让我离词太远了,太远了。
近期,偶尔碰到了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的视频,我为先生所震撼。先生出自书香门第,幼年天成,很早便能填词作诗,后遭家国沦陷,运动迫害,亲人蒙冤罹难,辗转流落海外,生活困苦,在人生处于最低谷时,先生以词为伴,吟词,填词,研究词。词让先生坚强的活了下来,而且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海外,先生不遗余力讲授中国古典诗词,大力弘扬中国古典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解读中国。这两年,她回国,借助《百家讲台》,以92岁的高龄,用她端正方严的治学态度,凭着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素养,循着词的发展历史,在继承和创新王国维的词的批评体系时,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批评理论,例如阐释学、符号学等,从温庭筠到王忻孙,精选十七人,一路娓娓道来。先生不拿讲稿,信口拈来,以浪花为珠,串起了词的长河。
我被先生的人格所折服,更为先生用生命对词的赏析领悟所折服。我急不可待的买来了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又重新拾起了束之高阁的《唐宋词鉴赏》,夜阑人静,一杯茶,一壶酒,伴着清风明月,一点,一点,吟词,品词,悟词。我简陋的斗室成了词的世界,成了我的世外桃源。我一头扎进去,远离喧嚣而纷扰的尘世,浮躁的心慢慢的,慢慢的,静了下来,守望着,心中固有的情结,坚守这内心难得的宁静。认识词人,品位词中的美,体会词中的弱德。渐渐的,我走进了词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情的世界,一个德的世界。
先生讲,诗词的最大作用是让人拥有一颗不僵不死的心。先生说:“你要知道,一个人“哀莫大于心死”,只要你有活泼的心灵,你有一个善感的充满了对宇宙万物赏爱和关心的心灵,处处就都是生活的情趣,处处都是你生活的理想。”“美的文学,让你对宇宙万物有一种关心,一种喜爱。凡是伟大的诗人,他们都是有伟大爱心的。”
我不再排斥唯美的文学,不再用道德伦理作为唯一标准去衡量一首词。因为人对美的感受是一样的,唯美也是一种生活的情趣。我沉浸在一山一水,一花一草的世界里,感受词人的那一颗敏感而细腻的爱心,享受词人创造的永恒而美丽的画面。
我读温庭筠的词。我会抛开怨妇的形象和闺怨的感情,单单的欣赏那词人笔下的画面,那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呀。我知道,没有对世界万物的爱,绝不会留意身边的飞花细雨、淡烟流水,必不会有寄情于物。如他的《望江南》中有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意境开阔,有形有色,叠词的运用更显出一种幽深辽远、无穷无尽的韵味。假如你站在滚滚的长江之边,斜阳的金色余晖一根根洒在粼粼水面上,光和着水,翻滚着,跳跃着,一眼望不到尽头,那不是一幅天地的杰作吗?那不是一张真正的中国大写意吗?
再如,韦庄在《菩萨蛮·人人都说江南好》中有两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欢快雨声轻轻的入眠。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景美,游人怡然悠闲;酒香,卖酒的女子如婵娟。一小段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以霜雪喻女子,本就新奇。无疑,卖酒的女子无瑕,温柔。这是一副画。构图上,有远有中有近;内容上,有人有景有物;色彩上,有碧有白有彩。再想象一下,“垆边打酒的人络绎不绝,卖酒的女子应接不暇,那不是生活的场景吗?如果,你欣赏这一幅画,你不觉得这是一种生活的情趣吗?
词长于抒情,能言诗所不能言。前期以怨妇相思为主,后期词风大变,融诗于词,以壮志为国为主。当然,这只是大体上分类。品词就是体味词人在诗文中不能言的情感,以期思接千载,与古人同喜同悲,激越慷慨,千古幽幽情,领悟在心中,从而让心不死不僵,保持一种永远向上的生命力。
于是读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我觉得晏殊在这首词中写的是无常的悲哀。他淡淡引出,从侧面来写,“一曲新词酒一杯”——饮酒,听歌就蕴藏着一种感伤。下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却一下子写出了无常,今天的斜阳落了,是永远不会再回来了。看他的表达,从来都那么闲淡、不着力、不留痕迹,然传达了他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发——这是宇宙的循环,是宇宙的永恒。后边的“独徘徊”一个细节就表现了他的体悟,这体悟里有感伤,也有思索;有哀悼,也有觉醒。因感伤而思索,因哀悼而惜今。犹如他在另一首《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一样,“念远”是空念远,“伤春”是更伤春,还 “不如怜取眼前人”。来的实在。
这就是晏殊的词,蕴藉而顿挫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人总是怀念过去,又总是梦想将来,但你所能掌握的,你真正要做的,实在是你眼前所能。是的,人沉湎于过去,则会消沉;幻想于未来,则会猖狂。人,应该实实在在的活在当下,脚踏实际,因地制宜,奋力前行。看来,古人今人感情是相同的。于是乎,我怀人时则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我慷慨时则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激越时则歌“潇潇雨歇,抬望眼,八千里路云和月”……
先生讲,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因为,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已的。
先生讲执着、不屈的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分析上阙说, “闲情”是这句所写的主要内容。词人并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情。所以,词人曾经挣扎,曾经努力,要把这闲情抛掷。这是第一层意思。而且词人曾经努力了很久,是抛掷久,这是又一层意思。可是,你看词的开头两个字,“谁道”,是谁说词人真的就抛掷了?是想要抛掷而没有成功。这是第三层意思。刚才是闲情,现在是惆怅。都惆怅者,是仿佛有所追求,又仿佛有所失落,是一种精神上没有依傍的一种落空的感受。
冯延巳的词是最有悲剧精神的。就是说他有一种在痛苦之前执着而且不放弃的精神。所以,他说“日日花前”是“常病酒”。为什么呢?因为有花的日子不多,今天能够有花在你眼前,你尽管是已经病酒,已经沉醉了,你也不要推辞。就因为对花有这么珍重爱赏的感情,我不能够我不忍心看到它的零落,我在它有花的时候就要欣赏它。他说“不辞镜里朱颜瘦”。
这首词的词眼就在“不辞”二字。他是在艰苦困难之中,有一种奋斗有一种挣扎的努力。不甘心就失败下去。我最后虽然失败了,但是我挣扎奋斗过了,这是“不辞”两个字所表现的这种执着的在苦难之中挣扎的精神。我以为,这就是先生讲的词的“弱德”之美。弱德之美,是指感情上那种承受,而在承受的压抑之中的有自己的坚持,是在承受压抑之中坚持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持守,坚持而不改变。词所表达的这种弱德当下具有现实的意义。
再延伸一下,先生讲的弱德,是不是当初的初心?当踏入现实生活中后,多少人又能坚持自己的初心?在苦难之中,又有多少人能执着于初心?习总书记号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就像身上有顽石的小草,春天来了,迸发一种生命的力,钻出地面。纵然有压力,但绝不退缩,用尽全部的力,曲曲折折,寻找一切缝隙,去吸收阳光,绽放生命的绿。
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以深厚的素养和感悟能力,力探词人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视角带领我重新审视了唐宋诗词,抽丝剥茧,慢品细嚼,让我徜徉在词的长河里,沐浴在美的阳光里,尽情享受着词的音乐美,图画美,境界美。在美的陶冶中,永远保持一颗不僵不死的心——博爱而善良,清醒而执着。
先生学贯古今,融汇东西,是难得学界泰斗。她以求是严谨的治学,渊博的学问,细腻的情感,用生命感悟诗词,形成了蕙兰之心,敦厚之德。
先生,我感谢你的引导,生命就应该像诗词一样。
〖教苑心语〗专栏简介
为进一步推进读书活动深入开展,展示全系统教育工作者的精神追求和文学造诣,凤翔县教育体育局紧跟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在纸质媒介推广优秀作品的同时,与原创文学公众号『时光捡漏』携手合作,推出优秀作品展示专栏——“教苑心语”,旨在展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面貌与人文素养,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书本中汲取人生真谛,在工作中体会幸福愉悦,在文字中抒发人生情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光捡漏』编辑部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和参与“教苑心语”的成长。用文字展现魅力人生,以笔触记录教育情怀,愿“教苑心语”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休憩的港湾,成为教体系统文学爱好者成长和进步的后花园,成为广大教职工对外展示和交流的名片!
每周一、三、五、七推发作品,公众号属于公益化运作,无稿酬。凡作品有赞赏收入,均按照平台惯例,以红包形式转发作者本人。
“教苑心语”创刊了,凤翔县教育体育局携手『时光捡漏』送您一份文化大礼包!
『教苑心语』李拴武 | 大美雪诗藏深情 ——浅析古代雪诗中的思想情感
『教苑心语』何小琴 | 大师风骨撼我心——读《南渡北归》有感
『教苑心语』段永梅 | 提醒幸福,享受美好人生——读毕淑敏《提醒幸福》有感
责任编辑丨 辛 克
文字审核丨 濯 尘
公号维护丨 魏晓兰
长
按
识
别
捡拾生活点滴,留存美好记忆!
欢迎加入『时光捡漏』原创文学平台,编辑部将于8月中旬举办第三期线下读书会,敬请关注,欢迎参加!
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编辑微信:google198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