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越走越窄的人生之路
李强:越走越窄的人生之路
碰到标题所指情形,假如在十年前此刻,肯定恐惧或担忧;可是在十年后彼刻,我却能坦然接受,并放任或期待这样的结果发生。轻轻拉出键盘信手敲下今天有些令人费解的文章:越走越窄的人生之路。
我们从小可能就被灌输同一种思想:朋友多了路好走,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帮。尤其当自己处在弱势或迷茫时,更会这样认为。在许多人的一生中,也确实如此。在我几十年的人生中,认识的熟人很多,打过长短时间、程度深浅交道的人也很多,并且和大部分现在还有联系的人,相处得也不错,我有时候会删除一些人。在交往中,我一直处于低位,同时也处于高位。低位,是指最大限度地充分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满足对方的求助;高位,在于是否与对方交往或用哪些切面和对方交往,选择权基本或大部分在我手里。多年以来,一直是不虚妄,不将就,也不迎合。那样,反而让我的路越走越宽。
一个方面,人生在做加法,加大在人际交往中的接触面;另一方面,人生在做减法,减少人际交往中的参与度。以前说“不”难为情,现在说“不”很痛快。其实,并不是说,有一段时间和我不联系,或者对我来说没多大价值就会被删掉,而多半是因为一些人的品质和我不搭界时,才会被清理出我的朋友圈。当然,我也是在退出人家的朋友圈。我认为,不需要时互不打扰,会是一种非常必要的风度和尊重。
以前的时候,总想着尽量多认识一些人,尤其是在各行各业有一定地位的人,万一有事需要人家帮忙呢。同时,经常夸大自己的办事能力和人脉资源。酒酣之时,大多数人会说一句话:哥们,有事咱们互相帮忙,我还认识很大的人物。现在身处网络时代,通过饭局、网络等方式,都可以加到许多所谓的“好友”。这种好友关系,其实只是一种网络定义上的浅薄社交关系,十分脆弱和隐秘。彼此,是否能成为真正的好友,那还需要更多其它方式和时间的交往及维护才能得以证实或确认。当然,不失为一种快速扩大个人社交范围的特殊手段。
前段时间,删掉了一个我曾多次帮助对方但对方也还不错的生意人老乡。我给他提供的帮助是很大的,他给我的感谢无非就是一起吃过几次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称兄道弟的关系,却越来越寡淡,即使我不要求对方什么。有些人情越用越厚,是因为对方感觉你没将他当外人;有些人情越用越薄,是因为对方感觉你太不将自己当外人。
在还没有进入网络时代时,我一直都处在某种快餐式的单向社交环境。曾经,很得意这种被人捧的感觉,但过后却感觉乏味又无益。有时,围在你身边看似有趣的人,却并不是你所需要的,也并不是对你很有营养的。当然,我们肯定也没必要和可能去要求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毕竟,换位思考,我们也未必能给别人提供相应程度的感受呢。
路是人走出来的,也是人踩断的,但路的旁边还是路。所以,我并不担心这样走下去会没路,因为,我知道如何去开辟新的道路,也知道如何走自己的路而不占别人的路。也并不盲目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当然,有伴同行自然最好,但假如伴不合适时还不如无伴。一个人的旅途,虽然可能有些孤独而害怕,但也会没有明显分歧和矛盾的。
相当的至理明言,曾经深入人心。如今,我却有另外的看法和感受。现在好多的社交场合,我一直是在向后缩,不主动去搭讪和交往。
路并不是越走越宽,有时,也会越走越窄。曾经,我喜欢走在宽敞的路上;如今,我却想走在够走的路上。四车道和单车道,对我一个人来说,作用和功能是一样的。我想,路的主要功能是承载和行走。
以前,并不熟悉的关系,可能会夸张地说熟悉;现在,相当熟悉的关系,可能会低调地说不熟。越来越知道,应该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更为重要的人与事上,而不是去和能消耗自己或彼此生命的人与事过多纠缠。有些人注定会是路人,有些人可能连路人也算不上,有些人却会一直结伴到终点。土豆一车,不如夜明珠一颗。但假如,得不到夜明珠时,土豆肯定也能顶饱。所以,并不期待我的朋友圈里有太多夜明珠。其实,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认识你!
路宽了自然好走,但也自然会有人盯上,路上的车和人肯定会多起来,也就不会成为你一个人的路呢。就拿通讯录社交来说,有时自己翻看电话本,一些名字都想不起来是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认识的。或者,想在某个行业咨询或办事时,印象中有认识的人躺在自己的通讯录中,却死活想不起来具体是谁。又或,硬想起来了,打过去电话却是空号或对方想不起来自己是谁。还有同名同姓拨错号情况较多。有一次我想找同名同姓一个人,却将电话拨到了另外一个同名同姓人那里。我开门见山地聊了半天,后来,才感觉不对味,好像是拨错了电话,但没被对方发觉,就硬着头皮又接了几句话才挂掉。后立即在手机上做了备注,比如在姓名之前加上单位或地区。同样,有时,也会接到一个已调往别校的很大的领导电话,亲切地和我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我倒是有些受宠若惊,但最后还是对方先发现是拨错了同名同姓的我的电话。我好心地建议对方加一下备注,比如单位加姓名的模式,而对方只是应付性地说了一句就挂掉了电话。之后,再没拨错过我的电话,估计应该是对方将我的电话删了。我们本身能打交道的机会很少。通讯录管家还有一个筛查重名重姓功能,有次一整理竟吓我一跳:重复姓名记录上百条。原因之一,可能在于有时别人临时用一个电话号码打过来,在我知道对方是谁后,习惯性地没经确认就保存了对方这个电话号码,但那其实只是临时电话,并没被长期使用。那次下狠心清理了一些在我认为没多大用处的电话号码,以及我记不清楚人与事的电话号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却并没发生再次需要联系这些人而到处找电话号码的忙乱现象。也有过可能在饭局和会议上碍于某些面子而加了某人好友,过后,不打招呼地删掉对方,或者想起要找对方联络时,却发现被对方拉黑的现象。这种情况,我倒还能接受的。在人际交往中,我是不善于过分热情的。我喜欢一个人走在路上。事物总有两面性,我也经常保存着别人意想不到的联系方式,有时,能给别人提供或许我也十年八年都不会打一次的电话号码的。
假如人生路上太过拥挤,会让自己很累很慢,也会让别人感觉不自在。倒不如直接将路修得刚好够走,既不浪费有效资源,同时也不显眼,更不会被无关的人盯上。这几年病了,自身某些价值弱了,但另外方面一些价值又体现出来了。封路或路窄让我有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和收获一些更值得我交往和珍惜的关系。我想这并不都是坏事呢。
我是一个行路人,也是一个养路人,更是一个开路人。岁月流逝中,越走越窄的人生之路,并不是我所希望的,但是我必须要接受的。
作者简介
李 强,1972年生。一个客居西安的凤翔人,故土情结很浓。喜欢品读文字,体味人生百态。
精彩悦读
责任编辑丨 辛 克
文字审核丨 李 强
公号维护丨 魏晓兰
〖时光捡漏〗读书会简介
『时光捡漏』微信公众号创建于2016年5月,历时两年的成长,在凤翔作协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在广大文学爱好者与读者的支持下一路走来,已经成长为本地区颇有影响力的原创文学平台。现拥有以宝鸡地区为主,涉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六十余位签约作者。坚持以原创为主,紧扣时代发展主旋律,累计推发文章三千余篇,致力于打造文学爱好者成长的平台,为繁荣县域文学创作事业的新辉煌而奋发前进!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时光捡漏』积极寻求有效途径,2018年6月24日举办第一期读书会,社会反响热烈。筹备组团结协作,第二期读书会得以顺利地在7月15日如期举行。
在此,对长期以来支持和关注『时光捡漏』读书会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读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读书会因你们而美好,凤翔因读书会而更具文化内涵!让我们携手并肩,为共同开创凤翔文化事业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责任编辑丨 辛 克
文字审核丨 李 强
公号维护丨 魏晓兰
长
按
识
别
捡拾生活点滴,留存美好记忆!
欢迎加入『时光捡漏』原创文学平台,编辑部将于8月中旬举办第三期线下读书会,敬请关注,欢迎参加!
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编辑微信:google198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