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硕博云上工作坊第七期回顾 | 我们第一届硕博生——一路探索一路歌


在这个特殊的春季学期,

在线教学如火如荼的同时,

硕博工作坊与你相约云上,

一起聊聊科研、就业的那些事儿。



2020年5月10日下午2点,硕博云上工作坊最后一讲在“云端”正式开始。主讲嘉宾是复旦管院第一批硕博学生中的代表彭一杰老师。彭老师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在此之前他分别于复旦大学数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国内外高校担任博士后工作、国外高校担任助理教授和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担任助理教授。

尽管有如此丰富的学术履历,彭老师却另辟蹊径,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进行了自我介绍。他以彩色照片的形式,回顾了自己硕博期间丰富的日常生活——从日行200km的三城骑行到内蒙古沙漠徒步;从国内外会议参访到赴美交流等等。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朋友遍天下,足迹遍天下的大牛师兄。他告诉同学们,读博不是一直迷茫在学术海洋之中,而是以一种“人生的旅程不过是一处又一处风景”的心态来慢慢探索之。

接着,彭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博士导师,回忆起了与胡建强教授从相识到相知的亦师亦友的师生情,给同学们分享了与“老板”相处的小tips,即,给老板留下好印象;积极回答老师问题;需要的时候要大胆地敲老板的门。

同时,彭老师还分享了当年的班级生活和同学友谊。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包括第一次班会《撬动幸福》;郁文老师的生存分析;参观一大会址;聚餐;篮球赛;过生日;乌镇游玩;春游等等,一张张照片串联起无数回忆。而如今,当年的同学们已经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约62%的同学在高校担任教职,另外还有创业者、基金经理、制药公司统计员等等。彭老师提到读书时的学霸与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持续努力。以复旦管院的徐倩老师、UTAustin的赵武阳老师和剑桥大学的吕莎莎老师这些优秀同学为例,彭老师半开玩笑地总结道,知识(读博)并没有改变大家的发型,但确实改变了大家的命运……

另外,彭老师还总结了他心目中的同学的价值:同学是失恋时倾诉心事的对象、一起吐槽老板的伙伴、球场与健身房的CP、讨论课程与研究的搭档、未来学术界与职场的同仁、一生的朋友……大家合作竞争、共同进步。

回到博士生科研相关的问题中,彭老师认为博士生应该在博士期间打牢基础,有一样或几样拿手好戏;找准研究方向,在某个或几个问题上成为行家;发表论文要证明自己具备成为某个领域前沿学长的潜质(即在top journal发文章的潜质),能够为自己谋得下一份职位。

博士毕业后,彭老师希望同学们的科研工作应该能在某个或几个问题上有所建树并成为某个领域的前沿学者,毕竟论文是Publish or Perish;另外博士期间所做的研究工作很重要,自己的博士论文应该为“自己未来十年的研究奠定基础”。

临近尾声,彭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自己的科研小贴士:关心改变世界的研究领域;善于发现和提炼问题(这是学术界区别于工业界的地方),善于解决问题;熟悉前人的工作但不永远做一个跟随者;拥抱传统但敢于跳出传统的藩篱;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做面向未来的研究。

最后彭老师对未来的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期许。他希望硕博教育不仅在于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我们的硕博教育应该培养出现各行各业的精英并且还要有仰望星空的人(并不仅限于大学老师)。总之,未来有无限可能,静候我们去探索。祝福同学们后浪奔涌,不负韶华!


往期回顾



点“阅读原文”立即报名博思营(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