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南南阳夏饷铺鄂国墓地M19、M20发掘简报

曾庆硕等 江汉考古 2019-10-14


河南南阳夏饷铺鄂国墓地M19、M20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夏饷铺鄂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店乡,2012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发现发掘。M19、M20处于墓地中部,两墓并列。M19出土铜、玉、陶等随葬器物共232件,M20出土铜、玉等随葬器物75件。根据墓葬位置关系、出土器物形制特征及组合关系等分析,可推测M19、M20为夫妻异穴合葬墓,M19为鄂侯墓,M20为鄂侯夫人墓。墓葬年代为春秋早期早段。M19、M20为研究两周时期鄂国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关键词:夏饷铺鄂国墓地;M19;M20;鄂侯墓;鄂侯夫人墓;春秋早期早段


夏饷铺鄂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店乡夏饷铺村北白河东岸一道南北向的高岗上,西距白河1.5公里。墓地西300米为南水北调夏饷铺宋元遗址,东500米为南水北调襄汉漕渠(图一)。2012年,南水北调工程夏饷铺段干渠施工时发现了古墓,同时古墓有被盗迹象,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报请国家文物局,先后于2012年6~8月、2012年11月~2013年1月、2013年12月~2014年1月,对干渠内外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共清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80多座,发掘了一批规格较高的墓葬。现将M19、M20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M19、M20并列位于鄂国墓地中部,东邻M5,西邻M7,M19方向为17°,M20方向为18°(图二)。墓葬上部被施工破坏,所以墓葬具体开口层位无法判定。M19、M20同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底同大。

 图一   墓地位置示意图

图二   墓葬平面分布图


一、M19

(一)墓葬形制

M19开口位置距地表深0.30米,墓底距地表深6.50米。墓口平面呈长方形,长4.90、宽3.30米。墓壁规整陡直,有熟土二层台,四周各宽0.60、高1.30米。墓底较平。葬具为一棺一椁,腐朽严重,仅存痕迹,椁痕长3.60、宽2.10、高1.30米。未发现人骨。在墓室北部发现直径约0.9米盗洞,直至墓底。随葬品共计232件,其中铜器223件、玛瑙珠7件、绿松石1件、陶鬲1件(图三)。

图三   M19平面图

1、2、3、9.铜簋  4、8.铜鼎  5.铜匜  6.铜盘  7、10.铜壶 11.料珠 12.陶鬲  13~18、31~37.铜马镳  19、20、38、39.铜马衔  21、22.铜环 23~25、40~43.铜銮铃  26.铜鱼  27~30.铜节约 44~47.铜车辖  49、50.铜铃 51.铜铃钟 52~255.铜鋂

 

(二)随葬器物

 M19随葬器物按质地可分为铜器、玛瑙器、绿松石器、陶器等。

1.铜器 223件,可分为礼器、车器、马器、棺饰。

(1)礼器 10件,有鼎、簋、圆壶、盘、匜(封三,1)。

鼎 2件,制作均较粗疏。M19∶4,近直口微敛,平折沿,方唇,两立耳,圆腹,腹壁较直,圜底近平,三蹄形足。足根部饰兽面纹,颈部饰重环纹,腹部饰垂鳞纹。高24.8、口径23、腹径21.6、腹深21.7、厚0.3厘米(图四,1;图版一,1)。M19∶8,敛口,折沿微扬,方唇,方形立耳,短束颈,腹部略鼓起一周凸棱,下腹弧收,圜底近平,三蹄形足。耳饰重环窃曲纹,颈部饰窃曲纹,下腹部素面。腹部内侧有铭文。高24.8、口径29.2、腹径27.4、腹深21、厚0.4厘米(图四,2;图版一,2)。

簋 4件,M19∶1、2、3、9。大小、形制、纹饰基本相同。器、盖可分开,盖顶有喇叭形捉手,器身敛口,鼓腹,腹部饰龙首双耳,耳下有短珥,平底,圈足下承三个扁支足。盖表下部边缘饰一周重环纹,器身上腹部饰一周重环纹,下腹部饰瓦纹,圈足饰一周重环纹。M19∶1,长30.8、高21.4、口径14.3、捉手径7、腹径21.8、腹深10.3、厚0.2厘米。M19∶2,长30.7、高21.8、口径14.4、捉手径7、腹径22.2、腹深10.4、厚0.3厘米(图四,5;图版一,3)。M19∶3,长30.6、高20.9、口径14、捉手径6.9、腹径21.9、腹深10.2、厚0.3厘米。M19∶9,长29.9、高21.7、口径14.4、捉手径6.6、腹径22.3、腹深10.4、厚0.3厘米。

图四  M19出土铜器

1、2.鼎(M19:4、8)3.盘(M19:6)4.圆壶(M19:10)5.簋(M19:2)6.匜(M19:5)


圆壶 2件,M19∶7、10。大小、形制、纹饰基本相同。上有盖,盖顶有喇叭形捉手,深子口。器身为母口,略外敞,方唇,长颈,颈部附一对龙首环耳,环耳下垂一圆形衔环,垂腹,近平底,高圈足。盖顶部饰前卷尾龙纹(象首纹),盖捉手口沿下方边缘饰垂鳞纹,盖口上方饰一周“C”形窃曲纹,器身颈部饰波带纹,颈下部饰“S”形平目窃曲纹,肩部和腹部有瓦纹和“C”形窃曲纹相间分布,圈足外侧边缘饰垂鳞纹。盖口外侧边缘有铭文,铭文为“鄂侯作孟姬媵壶”(拓片一)。M19∶7,盖失。腹径17.4、高27、口径11.8、底径15.2、厚0.5厘米(图版一,7)。M19∶10,腹径20、高32.8、口径12、握手径11.6、底径15.4、厚0.4厘米(图四,4;图版一,8)。

盘 1件(M19∶6),近直口微敛,斜折沿,方唇,浅腹,两方形附耳,平底,矮圈足。腹部饰窃曲纹,耳饰重环纹,圈足饰兽面状垂鳞纹。长41.8、口径39.6、高13.8、底径29.4、厚0.8厘米(图四,3;图版一,4)。

匜 1件(M19∶5),近直口微敛,方唇,直腹,龙形鋬,窄槽流,底近平,下有四扁足。口下饰“S”形窃曲纹,腹饰瓦纹,鋬上饰数周凹弦纹,扁足饰长鼻龙纹。内侧底部有铭文,漫漶不清。长26.3、高12.8、宽10.6、厚0.3厘米(图四,6;图版一,5)。

(2)车器 12件,有车辖、车軎、銮铃。

车辖 4件,M19∶44~47。辖首素面,正面呈凹弧状,两侧面均各有一个相贯通穿孔,背面呈马蹄形,辖键呈扁长条形,末端为斜边。其中M19∶44、45正面呈三级台阶状,M19∶46、47正面呈凹弧状。标本M19∶45,通长12、辖键长8.4、辖键宽0.6、辖键厚1.8厘米(图五,8)。标本M19∶47,通长12.3、辖键长8.9、辖键宽1、辖键厚2.1厘米(图五,9)。

车軎 1件(M19∶48),圆筒状,軎前部较细,后部较粗,上有对称的长方形辖孔。表面中部有一周带状凸箍,末段表面被等分为十二面体,形成多个棱面。长10.4、口径4.8、顶径3.8、辖孔长2.8、宽1.4厘米(图五,10)。

銮铃 7件,M19∶23、24、25、40、41、42、43。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异。上部为扁圆形铃体,内含弹丸。下部为长方体座,座底部中空(图版一,6)。标本M19∶24,残高15.9、铃部外轮长径9.6、短径8.2、銎口长4.2、宽3厘米(图五,11)。

图五  M19出土器物

1.铜环(M19:21)  2、3.铜节约(M19:28、30) 4.铜鋂(M19:52)5.绿松石(M19:11-1)6.红玛瑙珠(M19:11-5)7.铜马衔(M19:19)  8、9.铜车辖(M19:45、47) 10.铜车軎(M19:48)11.铜銮铃(M19:24)12.A型铜马镳(M19:13) 13.B型铜马镳(M19: 17) 14.C型铜马镳(M19: 15) 15.铜鱼(M19:26) 16.铜小铃(M19:49)17.铜铃(M19:51)

图版一   M19出土铜器


(3)马器 198件,有马衔、马镳、铃钟、环、节约、鋂。

马衔 4件,M19∶19、20、38、39。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异。由两个“8”字形铜环套接而成。两端环形为近圆形。标本M19∶19,通长20.6、环长径3.9、短径3厘米(图五,7)。

马镳 13件,M19∶13~18、31~37。器身均作弧形弯曲状,表面略鼓,背面中部有两个半环形钮,据镳首的不同,可分三型。

A型 圆首镳,4件,M19∶13、14、31、32,形制大小相同。镳首卷曲成圆形,背面平齐。正面饰简易无珠重环纹,镳首饰螺旋形卷云纹。标本M19∶13,长12.4、宽1.8、厚0.3厘米(图五,12)。

B型 龙首镳,6件,M19∶17、18、34~37。正面略鼓,背面略凹陷。镳首卷曲成龙首形,正面饰变形蝉纹。标本M19∶17,长12.4、宽1.8、厚0.5厘米(图五,13)。

C型 兽首镳,3件,M19∶15、16、33。正面略鼓,背面略凹陷。镳首呈兽面形。标本M19∶15,长11.6、宽1.6、厚0.5厘米(图五,14)。

铃 1件(M19∶51),平顶,上有方形环钮,钮下顶面有一穿孔,铃腔中空,有铃舌,下口边缘向上弧起,器身断面近椭圆形。器表饰窃曲纹。通高9.4、下口长径6.4、短径5厘米(图五,17)。

环 2件,M19∶21、22。器身呈圆形,小环,断面呈椭圆形。标本M19∶21,外径4.8、断面直径0.6厘米(图五,1)。

拓片一 铜壶铭文(M19:10)

拓片二   铜簠铭文(M20:9)


节约 4件,据形状的不同,可分两型。

A型 X形节约。2件,M19∶27、28。形制大小相同,呈双管交叉且相通的X形,正面中部饰兽面纹,背面有方形穿孔。标本M19∶28,长3.8~4、宽2~2.2、管径1~1.2厘米(图五,2)。

B型 十字形节约。2件,M19∶29、30。蝉纹十字节约,大小不一,表面纵向饰一蝉纹,背面有十字形穿孔。兽面纹十字节约,正面中部饰一兽面纹,背面有方形穿孔。标本M19∶30,长3.6、宽3.2、管径1厘米(图五,3)。

鋂 174件,M19∶52~225。大小、形制相同,皆作短圆筒状。标本M19∶52,长2.4、外径1.2、内径0.9、厚0.15厘米(图五,4)。

(4)棺饰 3件,有小铃和铜鱼。

小铃 2件,M19∶49、50。平顶,上有拱形环钮,钮下顶面有一穿孔,铃腔中空,或有铃舌,器身正背面或有对穿孔,下口边缘向上弧起,器身断面近菱形形。器身饰S形纹饰。标本M19∶49,残高6.5、下口长径3.8、短径3.6、铃舌长4厘米(图五,16)。

铜鱼 1件(M19∶26),鱼身作扁薄的长条形,背上有一鳍,腹、臀各有一鳍,头端有一个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穿孔,是为鱼眼,可系绳。素面。残长5.8、身宽1.4、厚0.1厘米(图五,15)。

2.红玛瑙珠 7件。作短圆筒状,中间有穿孔。标本M19∶11-5,长1、直径0.6厘米(图五,6)。

3.绿松石 1件(M19∶11-1),作短扁圆筒状,一端有一个穿孔,另一端有两小圆穿。长1.6、直径0.9厘米(图五,5)。

4.陶器 1件(M19∶12),应为陶鬲,损坏严重,无法修复,器形特征不可辨认。


二、M20

(一)墓葬形制

M20开口位置距地表深0.30米,墓底距地表深6.20米。墓口平面呈长方形,长4.40、宽3.20米。墓壁规整陡直,四周有熟土二层台,北宽0.5、东宽0.60米、南宽0.30、西宽0.30、高1.50米。墓底较平。葬具为一棺一椁,腐朽严重,仅存痕迹,椁痕长3.60、宽2.3、高1.50米;棺痕长2.20、宽1.10米。未发现人骨。在墓室北部发现直径约1.0米盗洞,直至墓底。随葬品共计75件,其中铜器13件、玉器62件(图六;封二,1)。

图六  M20平面图

1.铜盉  2、3、10、12.铜簋  4、5、6.铜小铃  7、11、13.铜鼎 8.铜盘 9.铜簠 14~69.玛瑙 70.长管饰 71.玉璜 72. 长条形玉璋 73、74. 玉发饰  75.玉鱼形饰


(二)随葬器物

M20随葬器物按质地可分为铜器、玉器及玛瑙器。

1.铜器 13件,分为礼器和棺饰。

(1)礼器 10件,有鼎、簋、盘、盉等(封三,2)。

鼎 3件,制作粗疏,均为明器。M20∶7,铜质较差,器壁较薄,器身及足有残损。口微敛,折沿微扬较窄,尖圆唇,长方形附耳,半球形腹,圜底,细高柱状足。腹部饰两周凸弦纹。长26.6、高17、口径21.9、腹径18.7、腹深10.8、厚0.5厘米(图七,1;图版二,1)。M20∶11,铜质松脆且腐蚀严重。口微敛,微斜折沿较窄,方唇,方形立耳,半球形腹,圜底近平,三蹄足较竖直。沿下饰一周有珠重环纹,腹部饰一周凸弦纹。长22.3、高19.4、口径19.6、腹径18.1、腹深8.6、厚0.3厘米(图七,2;图版二,2)。M20∶13,器壁较薄,铜质松脆且损坏严重,从仅存的残片可看出应为立耳鼎,平折沿。残耳长5.4、宽5.2、厚0.5厘米(图七,3)。

图七  M20出土铜器

1~3.鼎(M20:7、11、13) 4.小铃(M20:4) 5~7.簋(M20:2、10、3) 8.簠(M20:9) 9.盘(M20:8) 


簋 4件,铜质松脆且腐蚀严重,为明器。M20∶2,器盖浑铸连为一体。顶部有圆形捉手,鼓腹,两侧饰龙首状环耳,无底,内存范土,圈足下附三兽蹄形实足。器盖饰重环纹,器腹饰瓦纹。长23.4、高15.5、捉手径6.6、腹径15.8、厚0.5厘米(图七,5;图版二,3)。M20∶10,器盖浑铸连为一体。顶部有圆形捉手,鼓腹,两侧饰龙首状环耳,有短珥。无底,内存范土,圈足下附三兽蹄形实足。器盖饰重环纹,器腹饰瓦纹。长25.4、高17.3、捉手径6.9、腹径17.2、厚0.3厘米(图七,6)。M20∶3、12,器盖分离。顶部有圆形捉手,鼓腹,两侧饰龙首状环耳,有短珥。无底,内存范土,圈足下附三兽蹄形支足。器盖及上腹部饰重环纹,下腹饰瓦纹。M20∶3,长26、高17.9、口径15.3、捉手径6.9、腹径18.2、腹深7.1、厚0.3厘米(图七,7)。M20∶12,长21.6、高14.4、腹径15.7、厚0.6厘米(图版二,4)。

簠 1件(M20∶9),器盖与器身相同,均为长方形,敞口,平折沿,厚方唇,斜直壁下收,两侧腹壁上有一对兽面半环形耳,平底,圈足(器盖称围栏式捉手),圈足四面各开一半圆形豁口。捉手或圈足边缘饰“C”形窃曲纹,上腹部饰波带纹,下腹部饰方向相反依次交替的“C”形窃曲纹。器内底部有铭文,“鄂姜作宝□□□”(拓片二)。长30.1、高16.3、宽24.5、厚0.4厘米(图七,8;图版二,7)。

盘 1件(M20∶8),近直口微敛,斜折沿,方唇,浅腹,两方形附耳,平底,矮圈足。耳饰重环纹,圈足饰兽面状垂鳞纹。长36.8、高8.2、口径30.4、底径24.8、厚0.5厘米(图七,9;图版二,5)。

盉 1件(M20∶1),明器,质差,工粗。无底,内存范土。四阿式屋顶形盖,盖顶饰卧鸟,扁圆体,半环形龙首鋬,管状直流已残,体下四扁足。正背面中部各饰前卷尾龙纹,外缘一周饰无珠重环纹。长22.8、高18.8、宽6.2、厚0.6厘米(图八,5;图版二,6)。

(2)棺饰小铃 3件,M20∶4、5、6。平顶,上有拱形环钮,钮下顶面有一穿孔,铃腔中空,或有铃舌,器身正背面或有对穿孔,下口边缘向上弧起,器身断面近菱形形。长6.4、宽2.3厘米(图七,4)。

图八  M20出土器物

1.玉璜(M20:71) 2.玉鱼形饰(M20:75) 3.玛瑙(M20:14、15、16) 4.玉长管饰(M20:70) 5.铜盉(M20:1) 6.长条形玉璋(M20:72)  7、8.玉发饰(M20:73、74)

 

图版二   M20出土铜器、料珠


2.玉器及玛瑙器 62件,有璜、料珠、长管饰、长条玉饰、玉发饰、鱼形饰。

玉璜 1件(M20∶71),青玉,呈青灰色。玉质较差,微透明。器身较窄,呈拱弧形,两端有穿孔。正面饰窃曲纹,背面素面。长11.3、宽2.1、厚0.4厘米(图八,1)。

玛瑙 56件,M20∶14~69。串饰,红玛瑙,作短圆管状,大小不一。管状10颗,长0.7~1.4、直径0.6~0.9厘米;大号珠状24颗,长0.3~0.7、直径0.7~1.4厘米;小号珠状22颗,长0.2~0.6、直径0.4~0.6厘米。标本M20∶14、15、16(图八,3)。

长管饰 1件(M20∶70),玛瑙管,短圆管状,中间凸起,两端较细。长3、管径0.8厘米(图八,4)。

长条形玉璋 1件(M20∶72),青玉,因受沁呈灰褐色。半透明。中间较宽,两端较细,正背面略鼓。残长14.8、宽2.4、厚0.5厘米(图八,6)。

玉发饰 2件,M20∶73、74。白玉,大部有黑色沁斑。均作细长条形器,一端有等腰三角形锋,一面平齐。另一面隆起有脊,尾端有直角缺口,并有小圆穿。M20∶73,长12.6、宽0.8、厚0.2厘米(图八,7)。M20∶74,长12.9厘米(图八,8)。

鱼形饰 1件(M20∶75),青玉,冰青色。玉质细腻,半透明。仿鱼形,正背面纹样相同。皆刻出鱼头、嘴、眼睛、腹鳍和背鳍。鱼口处有一穿孔,鳍部有俩小穿孔。残长12.3、宽1.2厘米(图八,2)。


三、结语

从墓葬位置关系及出土随葬器物情况分析,可推测M19、M20为夫妻异穴合葬墓,M19为鄂侯墓,M20为鄂侯夫人墓。通过对随葬器物器形特征及组合关系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M19、M20所出器物无论从形制还是纹饰都呈现出春秋早期早段的特征。

M19所出簋与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M1706:99簋[1]、随州安居桃花坡M1簋[2]及曲阜鲁故城望父台墓地M46:2簋[3]形制、纹饰相近,M19銮铃与北赵晋侯墓地M1:盗3銮铃相近[4],M19所出凹弧状车辖与北赵晋侯墓地M1:盗03车辖相近[5],M19铃钟与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1兽面纹铃[6]、长安张家坡M170:064铃[7]、平顶山应国墓地M8兽面纹铃[8]、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GM21:45[9]形制、纹饰相似,M19多棱形车軎与三门峡上村岭虢国SG:072、M2119:037车軎[10]、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GM21:60车軎[11]相近,M19龙首镳与南阳市万家园M202所出Ⅱ式镳[12]制、纹饰相近,M19圆首镳与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GM7:2重环纹铜镳[13]形制、纹饰相似;M20立耳鼎与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SG:020无珠重环纹鼎[14]、山西芮城M1重环纹鼎[15]形制、纹饰相近,M20簋与1980年山西永凝堡西周墓BM5:27簋[16]形制、纹饰相近,M20盘与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M2011:44重环纹盘[17]形制、纹饰相近,M20簠与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M1820:12簠[18]形制相近。综上分析可知,M19、M20的相对年代应处于春秋早期早段。

西周中晚期鄂国被周王朝灭掉,由于文献资料的缺失,关于鄂国两周之际及其后的历史研究有限,南阳夏饷铺鄂国高等级贵族墓地的发现,为这一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最重要的考古资料,研究表明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鄂国存在于今南阳地区,仍处于周王朝直接统治范围内。


附记:本次发掘领队崔本信,参加发掘的有王巍、曾庆硕、姚炳彦等,资料整理由崔本信、王巍、曾庆硕等完成。本文属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周代汉淮地区列国青铜器和历史、地理综合整理与研究(编号:15ZB032);2018年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研究课题:南阳地区出土先秦铜器初步研究(编号:KT-201806),南阳地区两周玉器综合研究(编号:KT-201807)阶段性成果之一。

执笔:曾庆硕  郭煜宸

绘图:曾庆硕  韩猛

照相:张海滨  曾庆硕

图版制作:杨力



 

略有改动,以原文为主,原刊于《江汉考古》2019年第4期


 





——版权声明——

江汉考古(微信号:hbjhkg)发表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他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江汉考古”版权信息。诚挚致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