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个月新生儿安睡的秘密,新手父母必知!
哄宝宝睡觉这个话题,相信大家可以吐槽一整天。
抱着睡、放下就醒;睡眠时间短,就又醒了;睡觉摇头、打呼...每天都在心理极限的边缘上徘徊。
要想宝宝睡的舒适,你需要解决宝宝的睡眠难题!这篇文章告诉你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让宝宝安睡!
0~3个月内的婴儿,每日推荐的睡眠时间是14~17小时,出生的头几天数值更高。一天不以昼夜严格区分,而是被划分成6~7个觉。平均醒睡间隔在1小时左右,短的甚至只有30~45分钟。
从刚出生到2~3个月,入睡后遵循:REM睡眠→浅睡→深睡的顺序,3个月后转变为:浅睡→深睡→REM睡眠。
早期就可以引入睡眠仪式,小睡一般提前15分钟左右进行睡眠仪式,晚间入睡,提前的时间更长一些。
1、要把握睡、醒的节奏,避免过度刺激和疲劳,晚间早点睡。
2、周期结束,睡很短时间哭醒,常意味着没有睡够,试着安抚宝宝继续睡。
3、白天室内不要太暗,不要连续睡超过2--3小时,帮助宝宝建立起昼夜的分别。
4、迷糊但还醒着时放床睡觉,在宝宝状态好时,多勇敢尝试,但不必强求地试图完全避免抱着睡、奶着睡。
5、多样化入睡方式,抱睡、奶睡之外,推车、摇篮、秋千,背巾都可以在睡眠困难时作为尝试辅助的工具,以能让宝宝顺利入睡且睡够,妈妈不过于疲劳为目标。
表现为:抱着睡着后,一放下就醒;即便放下没醒,几分钟后仍容易醒。
这个现象很多人都会遇到,我曾看到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哄睡以后放到婴儿床上那一刻太刺激了,跟拆弹似的!”
下表中分析了原因也阐述了对策:
新生儿阶段抱睡很难完全避免,无须过多纠结,多学习和实践安抚技巧。
表现:好不容易睡了,但睡着30~45分钟后就醒,比定闹钟还准。
婴儿睡眠周期长度是30~45分钟,周期转换是整个睡眠链上最易醒的点。新生儿小睡短是常见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也是正常现象,如果醒来精神状态不错,就无须太过纠结。
睡很短,醒来就哭,通常意味着没有睡够。有时家长不知道宝宝需要继续睡,立即就开始逗着玩,过度干预,就会习惯性睡得短。周期结束后醒来,可尝试接觉,鼓励宝宝继续睡。可以使用摇篮、秋千、推车等辅助设备,降低再次入睡的难度。
表现:一有动静,就手足乱舞,莫名也会一惊一乍。
这个现象也颇为普遍,主要的原因有:
●因小婴儿神经发育尚不成熟导致;
●与生来自带的惊跳反射相关;
●肌张力高,缺乏VD导致血钙水平低等身体状况引起。
发育原因不必多说,会随着成长明显好转,耐心会等来惊喜。而肌张力高、缺乏VD等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寻求医生的帮助。
这里重点谈第二条,惊跳反射,突然下坠、听到巨大声响,都会激发这类反射。表现为:手张开,仿佛要努力抓住什么,突然抽动、打挺、哭喊。这个反射,一般在出生后的3~6个月消失。
对策:
首先是,要注意减少突兀的声音。比如,睡觉时关窗,以免喇叭声吓到宝宝;播放一些背景噪声,使环境音不那么明显等。
此外,通过裹襁褓、搂压等方法,也能够帮助婴儿稳定身体,减少惊吓。
表现:老是哼唧,不踏实,有时会使劲、脸憋得通红,小腿向上乱踢,发出嗯嗯声,腿伸直紧绷,像伸懒腰,等等。
原因:浅睡眠的表现
哼唧,会动是浅眠的常见表现,不用过度干预,得见怪不怪。
解决办法:妈妈要注意排查饮食,减少摄入容易引起胀气、过敏反应的食物,如蛋白质含量高的奶制品、豆制品,过多的糖分等;给宝宝进行腹部按摩、吃完奶后多拍嗝,还可以用飞机抱、握住双腿踩自行车等动作排气。
多让宝宝趴着活动:可以锻炼颈部肌肉,增加运动量,防止仰睡造成的扁头,给学爬创造条件,也能够缓解胀气、腹痛。
表现:凌晨四五点后,会扭动很久、哼唧,感觉不踏实,还可能在此时排便。
这个现象比较普遍,但目前针对这个细节的儿科研究不多,根据留言的分析和整理,可能的原因包括:
5点左右,天已经逐渐亮了,环境和半夜有明显的差异,使婴儿受到干扰。
此时的气温全天最低,可能对身体造成一些刺激。
经过前半夜的沉睡,肠道进入活跃期。夜奶太过频繁的情况,此现象尤为严重。民间有“五更泄”之说,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四五点排便是常见现象。
主要改善方向是:家长早睡,睡前多给宝宝做按摩、排气操,室内加遮光布,避免早上过度干预等。
早醒在各个年龄均有可能发生,如果尝试改善无效,也不必过于烦恼,在这个阶段,作息上更多需要成人去配合宝宝。
表现:白天不睡觉、很困了还是不睡、夜里11点以后才睡觉。
小婴儿入睡困难常和过度刺激、安抚不足有关。
新生儿状况复杂,除了常见的高频状况,还常有下面这些困惑:
不一定!睡不好的原因很多,没吃饱只是其中的一个可能因素。并且人们容易对“是否吃饱”做出误判。
首先,婴儿出生时,自带很多的反射以帮助适应新生活。和喂养密切相关的是“觅食反射”:用手拨动面部或嘴的时候,婴儿会将头转向手的方向,如果手放在嘴里就自动吮吸,被俗称为“找乳头”。
其次,宝宝的吮吸需求和困前哭闹,比较容易被吸吮母乳安抚住,但并不表示,没吃饱就是哭闹的起因。哭闹的原因很多,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最后,新生儿的胃容量有限,一哭就塞奶,容易被过度喂养。
妈妈们的经历:刚满月,喂完两边饱饱的奶,结果,喂完后全吐了...
对策:明了这种需求,增加哺喂频率,比如8点多入睡,尝试在7点、8点都喂一次奶。同时,边喂边拍嗝。
此外还要注意,如果睡前奶过长过频,还可能是很困的表现:
宝宝困时,想靠吸吮安抚自己,但吃太多又容易引起腹胀等不适,进一步想要更多安抚,陷入了恶性循环,容易过度喂养。
对策:区分饿和困的吸吮,注意安抚技巧和睡眠时机,哺乳之外还可以辅助以抱、借助安抚奶嘴来安抚宝宝,别等饿极、困极再喂。
妈妈们的经历:宝宝快3个月,下午1点睡觉,3点都叫不醒,下午5点勉强叫起来(如果不叫起来就会睡到凌晨1点然后清醒),吃奶,玩,洗澡,吃奶,7点半睡觉,每天半夜0点准时醒!后半夜基本就当上午过,玩1.5小时睡1~2小时,持续到次日下午1点。
对策:白天应避免过长的连续睡眠(超过2~3小时),要叫醒吃奶、活动。有些已经昼夜颠倒的宝宝,后半夜才入睡,然后一上午昏睡不醒。这种情况,类似倒时差,需要从早晨按时叫醒入手调整。
美国儿科学会推荐母婴同室不同床,不推荐新生儿与父母同床,也不推荐趴睡,因为两者都存在风险。
在国内,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条件分床。但母婴同床时,一定要重视安全问题,防范窒息风险,不要迷糊中压到宝宝。
推荐阅读:宝宝趴睡好处多,趴不好窒息!必知趴睡护理!
放小床容易哭闹、容易醒,和父母一起睡大床就醒得少。
婴儿确实存在希望更靠近父母的天性,但睡小床不如大床安稳情况,主要是习惯和预期所致,并非完全出于安全感。
从出生起就让婴儿习惯睡在小床上,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养成独睡的习惯。
推荐阅读:扁头,偏头,大小脸?教你几招预防宝宝丑头型!
睡眠由大脑控制,睡眠能力也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而成熟。自主入睡很重要,但在这个阶段确实有难度。
我发现,会纠结宝宝无法自主入睡的,多半是新手父母。不少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实打击后,要求都很快降低,变为小祖宗只要肯睡,怎么都好说。
睡眠仪式是从最初就要建立的一套完整的仪式,每天重复巩固,宝宝就会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会有安全感,并配合。
大概步骤如下:
1、入睡前0.5--1小时,给宝宝洗完澡,抱到房间 ;
2、给宝宝按摩身体,按摩时给宝宝唱歌或者打开音乐 ;
3、给宝宝喂睡前奶或者水;
4、拉上窗帘,调暗灯光,使屋内光线暗下来,提醒宝宝马上就要睡觉了;
5、小月龄的宝宝可以躺着自己玩一会儿,大人抱着轻轻走动
6、出现烦躁信号或者接近入睡点时,把安抚物给宝宝,将灯关闭。
7、轻吻宝宝,告诉他现在就正式睡觉了,减少对话,可在黑暗中陪躺或离开房间,宝宝翻身爬起来,又躺倒,几番轮回最终睡着。
头三个月是最难熬的,面对稚嫩的新生儿,有再多的准备,也常会措手不及。
育儿是一个不断进展、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的领域,月嫂姐妹们应不断学习新的科学育儿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技能,让宝爸宝妈更放心!愿每个宝宝都健康、幸福、快乐!
随手转发,让我们一起关爱妈妈健康,呵护宝宝成长.
图文源于网络,精编整理公益分享,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