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杂志”言由:自称遇到困难就会退缩的人,做了七年独立出版 | 文创肖像
- 文创肖像第 03 篇 -
我与言由的采访约在宁波“假杂志”图书馆,下了地铁后出现在我眼前的只有马路和厂房,手机地图上显示到达“假杂志”所在的八号公园还有1.3公里。打车三分钟后,我问园区门口的保安,“假杂志”怎么走,他回头确认了下楼号,说你笔直向前,然后右拐就到了。
“假杂志”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始做独立摄影出版的机构之一,从2008年创始人言由在北京注册下域名“假杂志”,到2014年迁到宁波,再到今年2018年“假杂志”联合“香蕉鱼”在上海M50举办第一届Unfold艺术书展,十年间“假杂志”已成长为国内独立出版领域数一数二的出版机构。
“假杂志”所在地是一栋独立的两层楼房,墙面的左上角是“Photobook Library”和几本书错落放在框里的标志,右上角落里圆形的假杂志logo并不起眼。大门边的墙上钉着一块很有趣的招牌,“假杂志社 Jia Za zhi Press”和“书馆店 library bookshop”这些字样经过设计后出现在上面。楼房两侧的藤蔓沿着墙面伸展攀爬着。外墙上如不是有绿色植物和黄色海报,便只有黑白灰这三种颜色。
一楼宽敞的空间里被三大张桌子分割为三块,边角也都被利用起来摆放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书。假杂志这几年自己出版的摄影书都被放在吧台边的一张长形桌上。剩余部分则会被用来做展览。
二楼几乎一半的空间被用做摄影书图书馆,从里到外四个大书架,依次收集了日本、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地区和欧美的摄影书,有几册比较珍贵的还被放在玻璃柜内。钢丝墙将办公场所稍作隔离,上面挂满了假杂志与出版社和书店交换来的帆布袋。除此之外,还有一片露天阳台。阳台入口处立着块长方形木板,上面列满了工作计划。
我们的采访就在图书馆书架中的一张桌子上进行。深灰色的呢大衣,黑色长裤,白色球鞋,言由个子不高,眼睛小小的,我坐在他左手边,聊着聊着他会回过头来看我。刚从巴黎书展回来的言由还在倒时差,聊到后期就时不时用双手捂下双眼,在接受采访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双手交叉抱胸抵靠着桌,保持着前倾的身体姿势,两脚抵在地面上,说话的语调平稳又确定。
在北京,踏上出版之路
言由从小在宁波长大。高考结束后,长期生活在海边的言由决心去个不一样的地方,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后,他报考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但在填志愿时偷偷把专业改为了汉语言文学。
在大学里,曾尝试着打电脑游戏却老觉得晕的他把踢球和看电影作为四年生活的重要部分。毕业后言由曾一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考了两次上海戏剧学院的电影专业研究生,却因为政治不行,落败而归,也曾做过需要每天四小时地铁往返北京东西两边的纪录片剪辑实习,那位导演允诺他“做一段时间后介绍电影资料馆的工作”,但三四个月后都没有太大进展。
沮丧的言由差点决定回到老家,“我是个遇到困难就会退缩的人,就想着回宁波算了,做什么都行”。就在他快要离开北京时,在大学里会带着他去798看展览的朋友介绍了《鲜氧》杂志社编辑工作给他,面试时主编觉得“他挺纯洁的”,就这样言由留在了北京。
“假杂志”网站的诞生与这份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早些时候言由喜欢在自己的博客“under construction”上分享设计艺术领域的资讯。2006年8月他进入《鲜氧》开始杂志编辑工作。随后因为需要为主编整理大量外文资料,他想到了把这些内容放到网站上,更方便查询。
工作了半年之后,他确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摄影艺术,想用一个偏当代的方式去关注与社会、政治题材相关的内容。也正是在2008年,言由之前的“under construction”博客由于转载六四相关文章被删,于是他干脆申请独立域名取名为“假杂志”。就这样,到2018年“假杂志”已经存在了十年。
┇“假杂志”的ins账号
随着言由在线上对摄影艺术的研究越发深入,他想把这些摄影内容做成实体书的意愿也愈发强烈。直到有一天,漫画家烟囱介绍了一家印刷厂给他。之前的想法有了成真的必备前提,就凭着对摄影艺术的热爱,还在杂志社工作的言由与摄影师孙彦初合作,因为没有太多的钱,他们只能采用单色印刷,但也最终在2011年6月4号正式首发了摄影书《Obsessed 》(沉溺于此),这本记录了孙彦初眼中虚幻和现实连接的世界,是他写给世界影像诗歌。
用言由的话来说“一切都在那时改变了” 。这本摄影书印了500册后不到一年就全部售完。“但是现在看来它很珍贵,因为它很粗糙,但是又很实验。”
有了第一本后,很快便有了第二本、第三本。做到第三本时,言由从杂志社辞职,开始全职做独立影像出版,那时他也感到做书“相对开始走上一条正轨”。但资金的压力还是一直存在的,言由把自己的公积金、医保钱都取出来,再加上撰稿策展和以前的积蓄都用来做书。就这样,在言由一家离开北京前已经出了六本独立摄影集。
回到宁波,打开书店的门
在以往人们谈起艺术机构都会想到大城市,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地域因素不再那么重要。
2014年言由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他也想换一个生活环境,最终选择回到了故乡——宁波。但是,言由把宁波定位为“发货地点”,在线上渠道购买假杂志出版的独立书籍的用户大多是通过宁波以外的人群。
到2018年言由对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仍没有太大改变,“宁波是飘在空中的,或者是浮在海上的一个岛的感觉,定时还是会有人登船来看一看。”甚至,在假杂志举办线下活动时,到场的很多也是外地的朋友,宁波本地青年大多也只是听说过有这家独立摄影书店。
在拥有现在这家400平书店之前,言由也曾尝试着在北京和宁波某个小区里开书店。但北京的那家书店是因为投资上的原因没开成,而宁波的小区书店就是自己的工作室。2017年“假杂志”赶上宁波江北八号公园的“福利”,他顺利申请到两年的房屋免租金和每年大约几万元的文创补贴。 但从2019年开始,他们也要开始背负起每年十六万的租金压力,“努力一点应该问题不大,可以支付掉。”而文创补贴也需要他们每年向政府申请,“我觉得明年都困难,但我们还是会试图去继续跟政府部门沟通。”
繁琐的手续,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最后的结果,让言由觉得“花那些时间还不如好好做书呢。”
┇“假杂志”创刊号
言由选择开书店的理由是如果只卖自己做的书是无法生存的,而且“中国年轻人看到好的这种书还是太少了,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把这些书带进来,以不那么高的价格卖给他们,顺便我们也能有所盈利。” 同时他也提到“赚到的钱基本上都买书去了”。
对于销量问题他也没有十分紧张。“假杂志”除了会在淘宝店和微店这两处线上平台销售外,在艺术书展上卖也是一种途径。“出版了一本摄影书后卖得好大家开心,卖不好就堆着慢慢卖,反正能卖完。带个十本二十本到书展上也就卖一些,一年到头要参加好几个书展,更多地是开心地卖。”
但相对而言,获奖作品和大师作品更容易受到欢迎。“大家都是跟风,卖得好的就很快卖完了,每个国家都要。卖得不好的,或者是不有名,或者是没听过,或者是没得奖,大家都不要。一得奖,就每个书店都开始问你要,结果我们就说已经卖完了,因为每本摄影书总共就500册。”
“假杂志”也常年出现在各个国际艺术书展上。“反正都会试试,然后好的就保留下来,成为一个固定要去的项目。”而谈及这些艺术书展的差异,言由坦言说“上海、纽约的观众更喜欢视觉一些的东西,东京、巴黎的观众会注重内容一些的东西。但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世界是一元化的。中国是个崛起的市场,这点是肯定的。纽约艺术书展的规模最大,今年我们也尝试了在上海举办Unfold艺术书展。如果没有太多政策上的限制,我相信很快上海的规模很快可以与纽约匹敌。”
今年让言由比较开心和自豪的是“把书店做得更像样了些”,摄影书的出版计划也在稳定健康地进行着。唐景峰的《颜姐》,陈卓的《一组风景照片》,李扬《404》,朱岚清《负向的旅程》,编号223《223辞典》这五本新书书名一溜串儿地被言由发到我的手机上,他附带提了一句:“可以少写一点吧,因为万一有的时候有些出不来呢?”
而备受关注的,他们自己的同名出版物《假杂志》第二期也已经在审校电子版中,这一期将会与理想国出版社合作,最快能在年内出现。
关于如何选择摄影艺术家这个问题,“刚开始就是个人关系的或者亲密一点的(艺术家)。现在关注会更广一些,标准也会更客观一些。”而选择艺术家也是“假杂志”整个团队都会参与的一项工作,“我希望它是一个跨学科或是在一个泛文化角度上是值得去做的。我自己还是挺关注与社会和人相关的作品。但我们的设计和编辑,他们更年轻,他们会更关注一些内心走向的艺术作品,以及是一些比较抽象的非常学术类的作品。”
┇“假杂志”出版的部分摄影书
做了七年的独立摄影出版后,言由保持着最初的想法:希望“假杂志”是一个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的出版机构,填补中国市场独立摄影出版机构这一空缺。“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出版机构是为这些艺术家服务的,做这些书的,或者是做了我们也不满意,不是很喜欢,所以我们才做这个。”
新的一年,言由想要逐渐摆脱“独立”这个标签,“希望不需要老是以‘独立’的身份出现,我们就是一个正常的出版机构。”除了出版摄影书,“假杂志”也会与一些国际摄影书合作出版,或是做国际摄影书的中文版。“我们以策划者的身份去做,用更成熟的方式进行合作。”
┇图片源自网络
·
·
·
本文作者
壹零
每晚想努力在12点前入睡的小娘
文创肖像
《LOST》杂志主理人Nelson帮朋友做了本
婚礼摄影书,却意外见证了朋友的转型之路
“业余”丁牧儿:
碧山“狗窝”酒保、小二和画家
▽ 报名和三明治一起 “文创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