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巍:走下神坛的“流浪大师”!

景来律师 2020-10-13

来源丨中外人物

景来律师导读

今年的5月22日,沈巍突然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宣布“退网”。在文中,沈巍声称自己遭遇了网络暴力,让他身心疲惫、备受凌辱,心如刀割。沈巍写道:“做此决定非常艰难,有愧全国网亲的厚爱,不是逃避,更不是被打倒,眼前的网络乱象让我无所适从,迫不得已做此决定”。

沈巍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一位50多岁的老人“流浪人生”的心酸与痛苦,但也更加让人迷惑,或许,走下神坛回归人间的大师更像大师吧……(Jlls)


声明:景来律师对推文的导读设定及标题修定拥有权利。转载推文时需标明转自景来律师公众号,否则为侵权。

一个人,从一个边缘的世界,进入一个喧闹的世界,会经历什么呢?

 

被追捧和关注?被利用和争夺?被误解和批判?

 

5月22日,“流浪大师”沈巍被这些原本离他非常遥远的“名词”所吞噬和消磨后,最终决定逃离,开始了又一次的流浪。

 

他毅然清空直播平台所有视频,宣布“殉网”:

 

“由于网络暴力的存在,尤其是从去年九月以来,各种质疑此起彼伏,令我身心俱疲,备受凌辱,心如刀割。

 

为此:我宣布无限期停播。”

 
沈巍发布的声明


在这封告别信中,沈巍用了“凌辱”——一个只有在人格、尊严受到极大冒犯下,才会使用的词汇。

 

而这种痛苦,或许比当年被家人和同事误会成“神经病”,更加让他难以忍受。


1

一朝爆火的
“流浪大师”沈巍

“流浪大师”沈巍。

 

这个名字似乎有点熟悉,但好像又有些陌生。

 

在2019年3月份之前,沈巍已经离家26年。

 

他在地铁站口流浪,上海杨高南路上,有五个垃圾桶属于他的“势力范围”。

 

一天,有人跟他闲聊,问他对稻盛和夫的看法,他随口讲了几句《左传》回应:

 

什么“不与民争利、善始者众,善终者寡……”

 

只是没想到,这些对话,被发到直播平台上后,竟出乎意料地火了!

 

一夜之间,沈巍便从蓬头垢面的拾荒浪人,变成了众人眼中,满腹经纶的“流浪大师”,甚至被捧上了神坛。

 

如果短视频时代还没到来,沈巍或许依旧过着自己的流浪生活,读书、捡垃圾、与人随意谈论传统经典。

 

但当他被互联网裹挟,推向万众瞩目的公众视野后,一切,都由不得他了……

 

他的身世被扒出,上海人,曾是公务员,因为爱捡垃圾,被家人和单位认定为患有精神病。

 

在精神病院待了3个月逃出后,沈巍开始了自己20多年无家可归的流浪生活。

 

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加上他衣衫褴褛,居无定所,却嗜书如命、谈笑风生……种种富有冲击性元素的堆叠,正中大众的猎奇心理。


 

沈巍火了,围观的人群每天包围着他,横七竖八的相机镜头、手机镜头对准着他。

 

一旦发布关于他的视频,粉丝数就会以“万”为单位上涨。

 

那时沈巍的想法是,热闹不过几天的,不过既然你们把我当猴耍,那没办法,就耍给你们看看。

 

所以直到今天,沈巍仍有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把我推到这个舞台上?”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陌生的声音,一次次在他耳边响起,要把他推到更多人前:

 

“你的机会来了,抓住它!”

 

于是半推半就的,沈巍做出了一些改变。

 

他离开了桥洞和地站口,住进明亮整洁的酒店。

 

再就是理了发,换上干净衣服,按时刷牙洗澡……

 

他甚至还放弃了自己多年的坚持,不再去翻垃圾桶。看到很多有用的东西被扔掉,会默默地走开。

 

因为大家都说“那样不太好,你已经是个公众人物了”。


2


  “现在肉体不流浪了,
  心灵却流浪了…”

后来,沈巍做起了直播,甚至还有了专门的助理。

 

等到他上个月宣布无限期离开快手时,粉丝量为139.6万。

 

如果不是他保留着“八字胡”,在直播平台上,或许你根本认不出他,因而他也被要求:

 

    胡子绝对不准剃!

 

当然作为一名“公众人物”,他干什么,说什么,参加什么活动,自己说了不算,都是商业说了算。

 

沈巍把这些活动称为“应酬”,而他的生活也渐渐被“直播”和“应酬”填满。

 

    他很顺应地服从安排,不排斥,也不兴奋,有时候甚至会像个呆滞的木偶。

 
“应酬”上面无表情的沈巍

在走红的一年间,他先后受邀去过温州、杭州、苏州、成都、长沙多地。

 

而每每去参加活动,很少有人真的在意他讲了什么,人们只想跟他合影,然后自顾自发朋友圈。

 

粉丝们将这称为“沈老师的游学”,沈巍自己则说是“高级流浪”。

 

在这一过程中,看似沈巍好像有了更好的住所、更体面的生活、更多的关注。

 

但同时这也意味着被观看,被利用,被争夺,被误解,乃至被批判……

 

就像作家茨威格所说:

 

“不知道命运所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这其中最难以让沈巍忍受的,就是舆论扎过来的一根根刺,以及自身不可遏制的“异化”。

 

比如原本他并没有规定自己几月几号要去探望母亲。

 

但如今母亲节要是不去看母亲,他会被骂没良心,而要是去了,又会被骂演戏、作秀。

 

不管做什么,说什么,都会有人骂他。

 

当他站在暴风口,面对着眼前成千上万个声音的咆哮,这让他短短一年之间,就白了头。

 

不仅如此,他还常常失眠,睡不好觉,他望着镜头说:

 

“你看原来肉体上流浪,却睡得很香,现在肉体不流浪了,心灵却流浪了……”

 

如今他走在街上,看到用三轮车拉纸壳子的人从身边走过,他会目送一阵,发一会儿呆。

 

因为过去他也有这样一辆三轮车,夜里骑着它去垃圾桶翻捡垃圾,拉回固定的地方慢慢分拣。

 

饱腹的食;解渴的水;御寒的衣;学习的书……他都可以从垃圾桶里找到。

 

他过去甚至从来不烦扰缺少什么,只烦扰拥有太多。

 

而如今等他拥有更多的时候,他却发现把自己给搞丢了。

 

沈巍知道过去的日子是回不去了,却又不知道如何解决现实的矛盾,最后他想了一招:

 

清空自己的所有视频,退出公众视野,并给这一行为取了一个时髦的名字——“殉网”。

3 

每个人从出生就在流浪
就在寻找一个叫“家”的地方

卡尔维诺曾经说过:

 

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四处游荡流亡,其实只是为了掩饰至今没有找到愿意驻足的地方。

 

我想这句话,放在沈巍的身上,真是恰如其分。

 

我们或许会认为沈巍的流浪,是从他26岁离家开始的,但他却说自己小时候就应该是个流浪者:

 

“当初我是一个儿子的时候,我是渴望能够每天回去,把我心灵的所想所思,跟我的父亲交流。

 

但是我没有得到回应,或者说我不敢跟我的父亲进行交谈,我很渴望,渴望了一生……”

 

沈巍的母亲是中学教师,父亲在远洋工作,都受过高等教育。

 

那时邻居的孩子患有精神病,经常动手打人,每次闯祸,孩子的妈妈都会挡在孩子前面,不允许任何人欺负他。

 

沈巍打心眼里羡慕那个孩子,他心想,哪怕自己真的是精神病,作为父母,至少应该站出来维护他吧?

 

但遗憾的是不仅没有,家人还曾两次用欺骗的手段,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

 

家人之爱的缺失,让沈巍自小就有了一种“流浪者”之感,同时也让他更加深切地追求一个叫“家”的地方。

 

去年3月,沈巍爆火之初,一位名叫刘小飞粉丝,特地从新疆来到上海,认他为义父。

 

和亲生父亲的矛盾,是沈巍一生的心结。而与刘小飞的“父子之情”,像是他在人生后半途,才奋力抓住的一份真情。

 

不过后来,在谩骂攻讦愈演愈烈之际,干儿子也选择离他而去,沈巍一直渴求的“家”似乎又一次破灭了。

 

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沈巍讲了一个故事。

 

在之前捡垃圾的时候,有个老奶奶每次经过都会跟他搭话,有一次,老奶奶叫住沈巍:

 

“小沈,你今天不要走,我一会儿有个东西给你。”

 

沈巍本以为老人要把家里的垃圾,拿来给自己。只是没想到,腿脚不方便的老奶奶居然颤颤巍巍给自己端来了一碗面条。

 

原来当天是老人孙子的生日,她就想到了沈巍,并对他说道:

 

“你也是我的朋友啊……”

 

讲到这,沈巍顿时红了眼眶。

 

原来,这才是自己所真正渴求的“家”,所一直期待着的“乌托邦”。

 
人们不因对方的高低贵贱而区别对待;
不必因环境的改变而担心会早晚失去;
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多的隔阂、虚伪;
 

“流浪大师”沈巍的这次离开,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回归。

 

他说可能是一年,可能是再也不回来了。因为这魔幻的一年,让他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在不断经历荒谬、都在流浪,都在寻找一个叫“家”的地方。


 

同沈巍一样,很多人也在流浪的路上。有的是肉体无处寄托,有的是灵魂无处安放。

 

这是因为所有人,都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寄居者。

 

我们在这短暂世界中,搭建起的各种物质、关系,也不过是临时的。

 

更多精彩内容


1、副国级的他,居然把最敬重的老领导的儿媳发展为情妇......


2、干货丨认定“违约金”是否过高的8个法律要点


3、一品大员被斩首:且看晚清科考舞弊案


4、突发!黄光裕出狱!


5、干货 | 离婚案件中有贷款及增值房产的分割方法(附婚姻家庭案件热点难点35个问答)


6、端午节,你以为真是纪念屈原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