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来律师导读12月4日,安徽安庆望江县一名17岁高中女生跳河自杀。
视频流出,舆论场立即掀起轩然大波。
声音有三种:一是既然她决心要死,救什么救;二是警察眼瞅着小女孩跳进水池,最终溺水身亡让人失望;三是:警察也是人,不能一命换一命。
关于这三种声音,吵的沸沸扬扬。 关于第一种,这类人只能说让人憎恶。难道说,我们这个社会已冷漠到这种地步了吗,说这些话的人,心理有多么不堪。(Jlls)
声明:景来律师对推文的导读设定及标题修定拥有权利。转载推文时需标明转自景来律师公众号,否则为侵权。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只知道,自杀的女孩17岁,高中生。新闻报道引述溺亡女生同学的说法:该女生平日成绩不错,事发几天前她曾表示月考失利。我们没有找到更全面权威的数据,但机构几年前发布的数据可以提供一些参考。2008年,佛山市疾控中心公布了一项《佛山市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结果,这项长达三年的调查发现,在中学生中,女生曾有过自杀想法的人数要远远高于男生。
研究显示,14.4%的学生曾有过自杀想法,其中以初中生最高(16.4%),其次是高中生(15.2%),而17%的初中女生有过自杀意念,和男生的11.7%比起来,这个比例要高得多。更令人关心的是,4.7%的中学生曾有自杀计划,其中也是初中生高于高于高中生。孤独、抑郁、失眠等负面情绪,在中学生中越来越常见,而不良情绪对女生的影响又尤为突出,有自杀的计划和离家出走等行为的人都高于男生。100个高中生中,15个男生曾有过自杀念头,另有17个女生有自杀意念。而初中生中的比例竟比高中生还要多。其中,100个孩子当中竟有将近5个人有过自杀计划。一叶知秋。为人父母者,看到这样的数据真的让人担心。中学生比例这么高,大学生会不会好点,调查结果显示,刚好相反。也是几年前,某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认为学习没有意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调查报告显示:他们厌学、抑郁、沉迷网络,多次尝试自杀,只是因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这是社会问题,把责任直接推给她或她们,是多么不负责任。自杀只是念头,特别是青年人,她们需要的或许只是一点温暖或引导。所幸的是,第二种与第三种声音还是主流。而我们今天主要讲的就是第二与第三种。事件发生后,很多人包括媒体根据流出的视频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警察的职责就是除暴安良以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的安全。总之理性的、非理性的,一浪又一浪。这原本是一个个案,舆论的声音,最早也是质疑视频中的几位民警。央视主持人在评论时说:挽救一个生命,不应该以牺牲另一个生命为前提。应该说,因为央视主持人的这句话,很不应该地将所有警察队伍拉了进来。知名自媒体《金口娱言》打理人对此评论说:以后110可以不出警了,军队可以不上战场了,医生可以不去抗疫一线了,记者可以不去暗访调查了,路遇老人可以不扶了,见人落水也可以不救了。因为这些行为都有风险,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不应该以牺牲另一个生命为前提!金口娱言的观点获得了广泛认同。事实上,对舆论批评无法接受的,还有很多警界自媒体:同行同情或理解同行是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看具体问题。一边是媒体联合批判,一边又是联合站队力挺,一波又一波的互怼让人心痛。中央政法委长安剑的评论则更让人信服,其认为:没有成功挽救生命的救援,就是失败。其表示,人民警察,前面有着“人民”二字,就是要满足老百姓心里对于民警的期待。当然,生命至上,不仅是对被救者的承诺,也是对救人者的关怀。但不幸的是,这一次奇迹并没有发生。因此在人们心里,没能挽救望江投河少女的生命,就是一次失败的救援!此外,长安剑表示:没有依据事实真相的批评,只会让施救者寒心。到底是网友质疑的态度问题还是其他问题,相信会有水落石出的调查结论。我们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如果继续让批评的声音恣意流传,只会让施救者寒心。只能说,长安剑的高度,是很多媒体包括央视不具备的。事实上,这确实只是一个案,不能放大到整个警察队伍,如此这样既这对广大的基层民警不公,也对曾为拯救人民群众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人民警察不公。批评与监督不能缺少,但一批评就反映过激也是有问题的。
毕竟所有行业都一样,无论媒体队伍,还是警察队伍都可能有好有坏。这原本只是一个个案。当事警察或许因错误估计小女孩的自杀决心,或许是因为经验不足,或许是因为反应不够灵敏......抛开职业要求不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眼巴巴地瞅着一个孩子自杀。因为接受不了民众的质疑,舆论的批评,进而在对立中无限发酵。本来,事件并不该如此糟糕。现在看来,最新的视频一定会导致事件继续延续。
只不过,此刻最难受的是当地警方。本来,他们只想低调地处理此事,结果遇到了一群猪队友。毕竟当地警方最清楚此事的过程。事实上,当地警方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应有的且积极的反应:针对网友反映的警方在施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进行全面调查,两位涉事的民辅警已被停职。
1、山西校长殴打女生逼其写性行为检讨的通报来了
2、“因第三者而提出离婚将房过户于女儿”,这样的保证书有效吗?最新判决来了
3、谁是“变态”校长背后的保护伞?
4、律师与司法人员接触交往的26项负面清单
5、居住权的主要目的是让老百姓“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