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确实没有学伴“制度”,只有“规定”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沧浪闲话 Author 沧浪大侠
公众号
(关注本号:法律人有益加强交流,共襄民主法治;
当事人可以后台留言,免费咨询法律问题)
近几年来,网上盛传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享受着高额奖学金的说法,其标准之高令人难以相信。直到一些所谓专家公开提出建议,很多人才扎心地发现,传言是真的。
例如:北师大胡必亮教授就曾一本正经地说:“非洲留学生来中国读书,奖学金太少,一年才10万,还需要提高。”
还有一位名叫魏建国的专家建议国家拿出600亿美金来引进10万多名非洲留学生——人均每人60万。
也就是说,每名留学生一年得到的奖学金,超过了绝大多数家族的年收入。怪不得这些黑人留学生吃香喝辣还有钱周游世界。
除了超国民待遇,网上还留传着“学伴制度”的说法,说是给每个黑人男生配三名本土女生伴读。
据说,其始作俑者为山东大学。
2019年7月7日,山东大学专门发布了一则“说明”称:“学伴”活动合法正当,全部为自由报名,且南大、吉大、哈工大等多所学校都有过类似项目,“不排除是有组织和有预谋的炒作,背后有操纵的可能”。
不过“说明”没讲怀疑是竞争对手还境外敌对势力。
日前,有网友发文称山东大学疑似取消了“学伴”制度,这个消息在朋友圈、微信群里备受关注,很多网龙为此而叫好。
不过山大并不领情。
7月20日,山大校长办工作人员告诉媒体:山东大学自始至终从未出现“学伴”制度,未来也不会有,“还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在信息欠发达时代,有“谣言止于智者”的说法,意思是面对谣言,要运用智慧去鉴别。
但当今是信息化时代,我想谣言应该止于真相——谣言之所以会出现、生存并流传开来,根本原因在于真相的缺失。
借此机会,我建议各单位今后少说“不信谣、不传谣”这句话,因为你把真相亮出来,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对山大“自始至终从未出现”的说法,有网友找出了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和校团委于2016年10月发布的《山东大学“学伴项目”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一共有12条。
第一条明确“学伴项目”由学校统筹、由国际事务部留学生办公室和校团委负责推动。
第四、八条规定学生想参加项目、与学伴外出活动需要书面申请并得到批准。
第九条要求参加项目的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
另外,该校2019新生群里发布的“工作要求”里,明确要求各学院“积极动员”,“要充分利用手机、网络、展板、海报、报纸”等媒介宣传典型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和“榜样模范作用”。
毋庸置疑,“学伴”在山东大学确实是存在的,并且搞了好几年。
当然,网友们说“学伴制度”也确实与事实不太吻合,因为我们目前为止确实没有看到在山大的某份文件中出现“学伴制度”这个用语,只有“学伴项目”或“学伴活动”。
如果以2016年较早的那份文件为准,也只能称其为“规定”。
作为校长办工作人员,用词严谨属于基本的职业素养,人家没有出台过制度,当然说自始至终从未出现“学伴”制度。
而一般网友显然没有这样的文字素养,导致把“规定”错说成了“制度”。
从这个角度看,山大确实没有学伴“制度”,只有“规定”。
因此,建议网友们再评论这件事时,采用这种标准说法——
山东大学疑似取消了“学伴”规定。
这么说的话,山东就不会扯什么“不信谣、不传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