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教授彭林:中国人已经陷入群体性迷失,半人时代横行

景来律师 2023-09-11


来源丨营造学术

(关注本号:法律人有益加强交流,共襄民主法治;

当事人可以后台留言,免费咨询法律问题)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写下的这句话,放在当今这个时代,也同样契合得很。


我们身处一个文明开放,科技昌盛的时代,生产力不断进步,人类的智慧水平也在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但是,我们得以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就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们道德素养的缺失。


清华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彭林就曾在采访中痛惜道:“中国人陷入群体性迷失,半人时代在横行。”



什么是群体性迷失?半人时代又是什么呢?


01 半人时代的到来


“半人”这个词最早是由梁思成先生提出来的,可以简单理解为不能全面发展的人。梁思成先生主要是想借此抨击国家的教育体系,痛批大学文理分科对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的割裂。


他指出:国家过于注重某一科或某几科的成绩,教育将各个学科区分得太详细,导致学生所接受到的教育过于片面,未能全面发展,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的思想过于片面,不能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在未来的道路上缺乏竞争力。


用梁思成先生的原话来说:“就两个极端而言,出现了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侈谈人文的‘边缘人’。”


时代走到今天,教育体系在不断地改革,鲜少有人再想起梁思成所提到的“半人”这个词,但实际上,我们不知不觉就陷入了一个“半人时代”。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多年的文理分科使得文科生不懂理科、理科生不懂文科,两者相互分割,这就使得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陷入了一个怪圈:文科生对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并不熟悉,往往也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理科生则缺乏人文价值观,有时会太过理性,没有人情味。


近年来,我们国家针对这种情况也进行了一定的高考改革,高中生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之外,另外的科目可以在物理、历史二选一的基础上,再自行选择两科。


这扩大了学生选择的自由性,偏向文理结合,但本质上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选择物理的学生和选择历史的学生还是有所区别,相信日后,这项教育政策还是会不断改进。


彭林教授所指的“半人”,除了带有批判当代教育的意思之外,还指明是当代学会了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却没有人文素质的人。



如果放到更大的层面,“半人时代”不仅仅是教育体系方面的问题,还是年轻人无法全面发展的情况下,导致的功利主义盛行和道德败坏。


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系副教授王颖吉认为:“任何时代都存在功利性的价值导向,来帮助人们应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记者曾做过调查:为什么一些年轻人过于追求“有用无用”?


有72.4%的受访者认为原因在于:当下功利主义横行。在这个极速发展的时代中,年轻人因为一些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产生功利主义不足为奇,可相比之下,以前的年轻人更有追求。



例如,学生会因为喜欢艺术而坚持学习绘画,会为了解决国家粮食短缺而去学习农业,会为了国家的航天工程去学习天体、物理。


现在的大学生则是为了就业去选择专业,把自己的兴趣放在就业之前的少之又少,觉得金融、法学好就业,那么就扎堆去学习这些专业,而哲学、文学之类的专业相比于更具有实用性的理工专业选择的人是少之又少。


大学里,比起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学生们更倾向于把时间花在能丰富简历的实习上。


年轻人学习一样东西,总是着眼于“有用还是无用”,而不是扪心自问自己喜欢什么。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所谓功利主义,也就是以利益为价值导向,人们已经更愿意相信,一切美好的源头都是利益。如果过分追求利益,我们就会抹杀掉自我的独立思考意识以及内心的正常需求。



用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的话来说,就是:“现在有些青年太功利,又太老成,缺乏以前那种青春气息。”


功利主义盛行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下来的问题,抱有一点功利的想法不是坏事,但若是过于功利,就容易导致一些道德层面的问题。


例如,前几年,老人摔倒“扶不扶”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社会各界持两种意见的人都有,到现在都有许多人在讨论,但是搁在以前,有老人摔倒了,路人都会毫不犹豫地上前帮忙扶起。



某些老人本身在消耗社会的信任这没有错,但一个越来越以利益为价值导向的社会显现出来的道德冷漠,也是一个问题。


久而久之,小孩落水了没人救,歹徒行凶无人挺身而出,更严重的话,功利主义导致的是整个社会的堕落。


02 半人时代导致的群体性迷失


彭林教授所说的话,指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半人时代导致的群体性迷失。


群体性迷失主要是指人们在进行群体互动或社交时,进行盲目的、非理性的言语或行为,可以理解为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大众无意识间迷失在了某种思想或话语的浪潮里。


我们也可以用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观念来理解,举例来说,就像一个群体原本并不认为用奢侈品是一种身份尊贵的表现,但出于某些原因,这成为了一种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点,久而久之,每个人都这样认为,这便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



群体性迷失、集体无意识这些观点,在现代社会往往跟网络暴力、网络舆论连接在一起。


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说,聚集成群的人们,感情和思想会转到同一个方向,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一种集体心理,其心理特点是冲动、易变和急躁,易受暗示,易于轻信,情绪夸张而单纯,也会出现偏执、专横、保守的倾向。


过去,一个人的发声很难被大范围传播出去,但现今,通过网络,一个人的声音可以变成千万个人的声音。


有一些事情例如被暂时掩盖的犯罪事实,通过网络舆论能更好地将罪恶公之于众,帮助受害者脱离苦海,或是帮助到更多的潜在受害者,但更多的情况是真相得不到全面的解读,“个体原本独立的理念被群体的疯狂所淹没”。



人们只看到事物的片面,便断章取义,有时候孰是孰非根本不重要,人们想要的只是舆论的狂欢。


《人物》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有一句话便很有道理:“古典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的,这种精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技术曾经致力于让人们在一个因连接而广袤的空间内,听到或微小、或孤独的声音,如今它又亲自为自己缔造了一扇门,将一些人关在其中,无法挣脱。


出于匿名且信息可以主动隐蔽的原因,大多数人在网络上随意发生都是不用负任何责任的,人们大可以把对现实的不满全部发泄到网络上,在网上发声,是真是假,对群众而言又有什么关系呢?



网友可以把在地铁上拍到的几张年轻孕妇照随意发到网上,只是因为孕妇不会蓬头垢面,妆容比较精致,就讽刺她是假怀孕的“孕媛”,全然是一点事实依据都没有的发声。


著名网络红人papi酱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张自己抱着孩子的照片后,就立即有人说她的孩子随父姓,papi酱独立女性的人设崩塌了,一堆人跟着附和,可是,孩子随不随父姓,跟女性独立不独立,有什么关系呢?


社交平台上充斥着煽动男女对立的言论,显得无谓而幼稚。


养父母双亡的少年刘学州在看到孙卓被找到的新闻时有所感触,想通过网络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但当他提出想和亲生父母一起生活时,却被他们控诉成“白眼狼”,说刘学州是破坏他们生活的人,双方各执一词。



这时,网络暴力如影随形,许多人用最大的恶意揣测刘学州,这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少年走向了海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河南郑州遭遇暴雨,国产品牌鸿星尔克捐了五千万,这直接把网友的好感度拉满,把其直播间销售的产品全部搬空。


但随之而来的是有人进行道德绑架,指责那些比鸿星尔克捐得少的公司品牌,甚至涌入各个直播间谩骂销售其他品牌产品的主播,有时还上升到了人格侮辱的程度,接着,又有质疑鸿星尔克捐款数额的声音出现,好在两家慈善机构证实了鸿星尔克的捐款……


一些公众人物的私生活被摆到了网上,供群众评头论足,往往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但是对是错,网民并不在乎,每一阵风波过去,网民渐渐没有了讨论的兴致,但有时口诛笔伐带来的伤害却永远都无法消除,要么怎么说人言可畏呢?



中国社会也不是一直都缺乏理性的,只是越来越浮躁的时代下,每个人都容易被某一个比较“响亮”的声音牵着走,在人海中淹没了自我。


接着,群体不自觉举起了刀,酿造一场又一场无血的暴力。


03 促进全面发展


半人时代也好,群体性迷失也好,稍微有理智的人,都应当去反思这一切的背后,以及应对的策略。有些学者纷纷发声,指出要“走出半人时代”,要“提高大众的人文素质”,要“全面发展”。


这些观点不无道理,只是要做起来,还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半人教育”的出发点是为国家培养精、高、尖的人才,当代社会也仍是需要这样的教育。


但能否在此基础上优化一下,让青少年能更全面地发展,能在熟知专业理论、技能的同时,也能有足够的道德素养,以及独立思考的精神?



彭林教授认为,正是因为礼仪的缺失,社会才会走入半人时代,所以,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让礼仪教育教会现代人必备的道德素养。


他强调,礼乐文化是人和禽兽的区别,是文明人和野蛮人的区别,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应当传承下去。


当很多人惊叹于彭林教授在礼乐方面的渊博学识时,他只是笑笑说道:“在古代,这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确实,现代人群礼仪和道德的缺失,不是一天两天的了,甚至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以前的孩子大多是从上一辈人身上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现在则不同,孩子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有很多,整个社会会教给孩子很多东西。


可是这有时候会导致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尊重,也不懂谦让,做什么事情都生怕吃亏,不够理智的,还容易被他人的声音牵着走。



所以,加强礼教可以说是刻不容缓的,让人们做到“敬、静、净、雅”,而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合力。


一个人有个性不是坏事,但这种个性,最好是体现在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上。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我们也就有独一无二的思想,只是这个层面的思想需要去激发出来。


作家蒋方舟曾说过,一个人如果不读书的话,他的价值观只能由周围人决定。


通过读书来进行知识、经验的积累,无疑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他人的言论中,我们往往看不见事情的全面,但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可以尽可能地以冷静、理性的眼光去看待,给思想一点空间。



在教育层面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重要任务,时至今日,我们还在努力让这个任务完成。


半人时代和群体性迷失,都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相信只要教育得当,中国青年的身上,仍是光明的。


更多推荐
易中天: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捉奸?
高院案例:经判决确认不存在劳动关系,不影响农民工工伤认定
梁胡之争:中国最大的敌人是谁?
信心的前提是安全:吕良彪凤凰卫视谈民营经济司法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