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吕良彪|律师的工匠精神与法治理念

景来律师 2024-03-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第一法商CHANNEL Author 吕良彪


​​

(关注本号:法律人有益加强交流,共襄民主法治;

当事人可以后台留言,免费咨询法律问题)


前些日子应深圳律协邀请为律师同仁作“当前中国语境下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十种有效辩护方法论(点击即可参阅)”的专题讲座时,余安平律师在广州会见结束后专程赶过来一起交流互动,令人感动。更令我深感欣慰的是,他现在已经成长为广东律协刑委会的副主任兼秘书长——显然,这需要被同行接受的热情与真诚,更需要被业界认可的能力与业绩。

 

安平告诉我他很快又要出版新作《技术辩护三十六讲》并希望我还能为他这本书作序,几乎没有任何迟疑我便信守承诺答应下来。——2019年安平的准自传体文集《三十而律》出版发行时,我有幸为他的首部著作作序《平凡的力量》并鼓励他再出新作时大家继续交流。那时的安平让我本能地想到《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因为他们身上“都有着来自平凡世界的平凡人物的那种质朴、执着、敬业、向上,都有着那种令人温暖与感动的精神力量。”那时候他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历史是专业、律师是职业”的知识结构与人文素养,是他“能酒能文能讲”的真性情与古道热肠的豪气干云,是他勤勉敬业、善于思考的职业精神,是他充满担当与智慧的笔耕不辍——虽然,我对他的一些观点并不十分认同。

 

如果说《三十而律》一书更多让读者感受到安平那种律师难得的品德与潜质,《技术辩护》则让我强烈感受到律师某种珍贵的工匠精神与对法律专业主义的坚守。安平执业以来始终专注于刑事辩护,在办案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公共表达日趋成熟。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安平不仅积累了承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经历也拥有了无罪判决与死刑改判的成功战例,其执业区域与职业影响力更是早已超越惠州、走出广东开始辐射全国。在这本专著中,安平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对“技术辩护”进行了相对系统而实用的阐述。他的知行合一,让我想到霍姆斯的那句名言: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律师最重要的是做起来,做下去!

 

本书的瑕不掩瑜之处或许在于整个书稿偏重于技术性、操作性问题而且个人体验性过强,如果能够稍多一些理性的思考与提炼可能给同行的启发与对行业的贡献会更上层楼。——毕竟,成文法传统的语境里,法律的生命同样在于理性与逻辑。

 

安平始终坚持认为“律师理当成为司法的谏官”——但当下中国,安平要实现他的“司法谏官”梦没有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不可能做到的,刑事律师仅仅擅长“辩护的技术”也是远远不够的:遇见社会不公我们要有人敢喊出来,完全寄希望于权力的自我反省与纠错基本不可能;面对社会不公我们还要有话好好说,正义之实现需要凝聚体制内外各种善意形成合力。

 

社会深刻变革之际,处在历史转折点上的中国律师其实面临着三种法庭与三类博弈:一是在法院里的审判法庭进行着“技术辩护”式的法律博弈;二是在社会法庭的审视之下,依靠法律与公众的力量制约公共权力滥用的法治博弈;三是面对每个人注定无法逃脱的历史法庭,努力推进社会进步而非相反的历史博弈。——我们经历历史,见证历史甚至创造历史,也注定将成为这历史的一部分。在此,谨以修昔底德名言与安平及各位律师同仁共勉:

 

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

更多推荐
因为疫情封上的门,疫情后也没打开。
最高法:法院判决夫妻一方担责,能否直接执行夫妻共同财产?
什么亡我之心不死,我看是神经病
意外曝光的非法转包工程事件:禹州看守所违法转包背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吕良彪|律师的工匠精神与法治理念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