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琼瑶之死,我不赞成方方的观点

景来律师 2024年12月16日 00: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通向远方的道路 Author 诗意恩典


来源丨 通向远方的道路

(关注本号:法律人有益加强交流,共襄民主法治;

当事人可以后台留言,免费咨询法律问题)

 

无论遇到什么光景,我们都不该放弃,都该好好活下去---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江苏的一位女士留言说:“看了一半就不想看了;每人都有走到终点的那一天,耄耋老人与其临终前在ICU浑身插满管子,没尊严没自主地被折磨,琼瑶的自我了断(是可取的),有别于读者心中的那种自杀。鉴于对作者往日文章观点的认可,我暂时还不取关,但好印象已打了折扣。”
我回复说:“谢谢您的忍耐。然而从最后的视频看,琼瑶身上没有插满管子,她的身体也算健康啊。我也不赞成那种生命尽头毫无意义的延续,但放弃治疗和自杀是两码事。我为琼瑶之死是很痛心的。”

更何况,琼瑶年轻时也曾几次自杀,所幸活了下来。若是她早年自杀成功,人们还能看到她的许多作品吗?

到了八十六岁的年龄,琼瑶看上去比许多同龄人要年轻得多。新闻报道说,琼瑶晚年没有什么重病,只不过是坐骨神经痛和右腿韧带肌腱挛缩发炎,不至于让她“没尊严没自主地被折磨”。

而且,从我所知道的许多见证来看,不少人即使遭受疾病痛苦折磨,照样勇敢地活出生命的尊贵和精彩。

即使这位女士因为我不赞成琼瑶自杀而发出“取关”的威胁,我也不会责怪她。我当然很看重关注我公号的读者朋友,但因为一言不合,连声招呼也不打默默“取关”的人不知有多少呢?

在我们身边,赞美琼瑶自杀的大有人在,包括我很尊敬的方方老师。

在武汉疫情期间,方方以她那一份作家的担当,以朴实客观的文笔,记录了她的所见所闻,让人们知道武汉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很敬佩方方那一份勇气,所以当她疫情期间受到围攻的时候,我写了不少支持她的文字。然而,在关于琼瑶之死的看法上,我和她的观点截然相反。

前几天,看到方方写的《琼瑶以出人意外的勇敢,照亮她一生所有的文字》。单从题目看,方方认为琼瑶的死亡方式极有价值,这样的死亡赋予她一生的文字以意义。

方方在文中写道-----

今天看到琼瑶最后的视频,其语言仍很中学生作文腔。换了以前,很可能会忍不住笑。但这次,却肃然而起敬意。不由叹想,这世上几人能有她这样的通透。

其实,选择有尊严地自主离世不是件容易的事。它太需要勇气,这不是一份小勇气,而是非凡的勇气。不然“好死不如赖活”怎会成为世人的金句流传得这么远长?而琼瑶,则在她的最后时光,以出人意外的勇敢,从容地终结自己。这是不是完成她人生一个大大的升华?这个升华,光芒四射,照亮她一生写出的所有文字,令它们璀璨。

“通透”、“勇气”、“从容”、“升华”、“光芒”、“璀璨”,向来朴实写作的方方,对于琼瑶的自杀,毫不吝啬用了这么多赞美之辞。

我反对方方赞美琼瑶之死,并不是对琼瑶不尊重。恰恰相反,当琼瑶自杀之后,对那些嘲笑她作品肤浅,甚至拿她的私生活出来说事的文字,我是比较反感的。(当然,我不赞成破坏人家家庭的那种“爱情”)但对琼瑶的死法,我必须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反对意见。

关于自杀的原因,琼瑶在遗诗中写得很清楚,她认为“时间已到,生命不会更好”。一个仅仅在主观上认为“生命不会更好”的人,就有理由自杀吗?

有人说我反对“自杀”是不懂得他人的痛,“自杀”这个词带给我的其实是一生的痛。

我的母亲就是自杀。母亲生了四个女儿以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在六个儿女当中,我是最小的一个。四个女儿出嫁以后,母亲常常和父亲生气。也许她觉得自己的生命不会再好了,在一次生了气之后,选择了自杀。

母亲辞世的那一年,我还在上初中。我小学时成绩很好,考上全县重点初中。然而上初中后,天天看小说,数学一团糟,所以留级了。我总觉得母亲对最疼爱的小儿子也失望了,在她的死上,我也有责任,也许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乡村的生活很穷。小时候,母亲常常念叨,共产主义幸福生活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今,她的儿女住在楼房里,家里有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而母亲连电视机洗衣机是什么样子都没看到过。

母亲之死的是我内心最大的伤。一直到现在,我有时做梦还会梦见她。在梦中,我掏出钱包,拿钱给她,让她去玩纸牌。在我记忆中,母亲唯一的娱乐就是邻居妇女在一起摸纸牌,输赢不过是几块钱。

国人称自杀为“短见”,实在是有道理的。母亲早早离开人世,怎么会知道以后的生活不会再好了呢?我的父亲前几年才去世,他活到了九十多岁,见到了孙子的儿女。而母亲比父亲小十来岁,不仅没有机会让她的儿女好好孝敬她,更没有机会得知那更美的永生之奥秘。

人的生命绝非仅仅是肉眼可见身体,更有肉眼所不见的灵魂。当一个人仅仅因为生活不如意就想杀死自己的身体的时候,应该想一想灵魂的归宿在哪里。

我所喜爱的法国画家米勒生前极为贫穷,他生活在偏僻寂静的巴比松乡村,辛辛苦苦画出的画很少卖出去,连养家都成了问题。在艰难的环境里,他几度想到自杀,终因担心自己的灵魂,又因从小所接受的信仰之力量而坚持下来。

米勒晚年的时候,他的画作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一直到到今天,他的《晚钟》、《拾穗者》等作品堪称艺术领域的经典。如果米勒过早地自杀,我们还能看到那些精彩画作吗?

在昨天的那篇文章之后,一个读者的留言说得很好:“所谓有尊严的自杀看似是一种解脱,其实却源于内在的错误的死亡观---死是一切的结束,一死百了。这种观念看似有道理,却是可怕的。它否定了人活着的价值目的和意义,否定了灵魂的归宿,这是对生命以及生命赐予者的不尊重。”

生命影响生命,自杀也是有传染的。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海子、顾城自杀后,有不少写诗的青年选择了自杀。琼瑶的作品风靡海峡两岸,影响了太多中国人,她的自杀不知会给多少人带来误导。

方方老师在国内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人,她的那篇赞扬琼瑶之死的文章阅读量也接近十万人。她有没有想到,她对自杀的溢美之辞会产生什么后果?

文字是有影响力的,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会掉在坑里。你的文字是给人带来安慰,还是带来伤害?是给人带来盼望,还是给人带来绝望?是给人带来光,还是给人带来黑暗?

方方是我所尊重的作家,我希望她不仅能写出勇敢的文字,更希望她能写出有光的文字。希望那比阳光更明亮的光照亮她的灵魂,也照亮更多人的灵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景来律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