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是书友曹远杰送给我的书,我查阅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版本非常多,手上这一本是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看到这样的书,也会让我想起很多其他类似的书,例如爱德华·O·威尔逊的《给青年科学家的20封信》,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风格类似,看这样的书,总是想着,要从书里找几句能够产生共鸣的话来,给自己打点鸡血。于是,书就读得很慢,常常是抽时间慢慢读里面的一封信,后来又听了曹远杰在群里的分享,看了周敏写的观书感,感觉书看完了,也是需要复盘一下。
本书的作者:莱内•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德语诗人,也用法语写作,出生于布拉格,生活在慕尼黑和柏林,并曾旅居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及法国,著作丰富,包括诗歌、小说、书简,代表作《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给青年诗人的信》等。本书译者: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及北京大学教授,讲授德语,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诗》等,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903年至1908年,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里尔克与渴望成为诗人的青年卡卜斯书信往来不断。本书辑录了里尔克的十封回信,在这些信中,里尔克解答了关于创作、人生、孤独、爱、自我、职业等诸多问题,信的内容并不多 ,但是其中的一些内容,让人们读下来,感觉有许多收获,特别是有许多让人可以安静的语言。诗人不愧是诗人,写的信也如诗一般,可以让人不停回味。
这位名叫卡卜斯的年轻人是极为幸运的,在他成长的青年时期,遇到了很多烦恼,他把这些烦恼向里尔克倾诉,得到了诗人的耐心解答。这是发生在一九零三至一九零八年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网络,没有微信,通信也并不是很快捷,可能这样一来一往的这种书信往来,需要相隔很久。但是这样的交往是细腻而真实的,因而才会留下了这样的10封信。试想在我们这个快速奔跑的时代,大家每天都会接收到巨大的信息量,有多少青年在为自己的人生、前途、道路而烦恼和,也不知道有没有通过微信,得到了老师朋友的开导,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还愿意向这样的方式,给彷徨和迷茫的青年以具体而温柔的指导。
这本书信集解答了为青年人或不只为青年人所共有的一些困惑,诗人以温柔而又富有力量的语言,在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千千万万青年们的心。因而才能够被我们后世所读到,也与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着类似的作用,而里尔克写下这些回信时,自己也不过才二十七八岁。这需要有多么深厚的思想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