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棵树-水杉(61)
水杉的一年
11月25日周五
去市民公园,这次是去市民公园里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做调研,需要从另外一个门进去,之前市民公园也是我观察水杉的一个点,只是来得并不多。从这个门一进来,我就看到了落羽杉,这真是太意外又惊喜了,我一直在为我们这个城市没有落羽杉导致我不能观察而烦恼,但是这一次,落羽杉就这样不经意的来到了我的身边,而且我在这里也同时看到了水杉,当它们并排生长的时候,就很容易找到这两种树的区别,这种区别不需要依靠叶子,也不需要依靠果子。看树形足亦。
落羽杉枝条下垂
落羽杉果子
落羽杉叶子
水杉的枝条秉承了它一贯的作风,枝条在主干上轮生,和主干形成一定的角度,只是角度有大有小,但是所有的枝条都是往上的,但是落羽杉不一样,虽然它的枝条也是在主干上轮生,但是它的枝条和主干形成的角度比水杉大,再加上叶子茂盛,这样就使得落羽杉的枝条有点下垂。
11月26日周六
今天去了浦阳新村,每周末花一点时间来这里看我那一个作了标记的枝条,成了我的固定活动,虽然已经到了11月底了,但是今天天气非常热,最高温度有24度,大街上人们的衣服也穿得乱七八糟,成短袖到夹克到棉袄都有,今年的天气确实有点反常,往常这个时候,天气已经比较冷了。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使今年的树叶普遍转色有点迟。我在观察的这一株定点观察枝,依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发现树下的草地中,大巢菜的苗已经长得很大了,它们初生的叶子又细又嫩,看上去很诱人。还有很多其他的植物也都展露出了新叶,难道是春天要来了吗?可是秋天的叶子还没有落完呢。
我一下子就有一种紧张的感觉,《怎样观察一棵树》的作者所说的:“后院里的变化太快了,我完全跟不上”。而我现在面对的就是这样一棵树,我每次来感受到它的变化,或者它的周围在发生着变化,这让我有一种膨胀的感觉。我看到树下的枯叶堆里,已经出现了很多绿色的生机,伏下身子仔细看了一下,惊喜地发现,这些分明是阿拉伯婆婆纳、附地菜、鼠麴草、半边莲、球序卷耳幼嫩的小叶,还有很多新叶,它们只是微微的探出了头,我不知道它们究竟是谁?我多么想能够认出这里所有的植物,不管它们是处于开花结果期,还是幼年期、老年期。我也像梭罗那样想着:要是我能认识这里所有的植物该多好!要是我能叫得出这里一草一木该多好!我知道要这样,还需要花很深的功夫。
看来,秋天的萧瑟只不过是用来迷惑不明真相的观众的,它骗过了很多文人墨客的眼睛,让诗人滋生了很多伤春悲秋的咏叹:“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而实际上,这些充满绿意的新叶告诉我们,在这样表面萧瑟的景象中,处处都隐藏着春天将至的征兆。
原来春天是在秋天里就已经长出来了。只要看看这些如毛细血管一般纤弱的新芽,它们雪白肥嫩,努力从坚硬的大地中冒出来,一定还有很多我没有看到的新芽,藏在土壤的深处,它们在寻找机会,破土而出。为了在秋天里迎接春天,它们做足的准备,虽然它们要遭遇寒冷的冬天,但是它们可以躲过各种虫子的噬咬,到底是挨冻还是被咬,大自然的心里有一本帐,它早已把一切都算得明明白白。
11月27日周日,
我去看了之前见到的那两株被环切的水杉树,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就想起了它们,于是就想去看看它们。它们已经落光了叶子,周围的几棵树也落光了叶子,周围走过的人,没有人会觉得这两株落光了叶子的树,和周围落光了叶子的树,有什么区别,但是我知道,它们再也不能迎接春天的到来。
环切是杀害树木最残忍的一种手段,以达到让树木死亡为目的。较脆弱的树木会因此很快就死亡;相对的,比较坚挺强壮的树种可能会经历多年的努力,与命运搏斗,勇敢地活下来。因为年轮圈内部的区域负责从根部往上输送水分,并不会因树皮被环切而中断,树冠上的树叶仍旧有水分供应并勤奋地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糖分,所以树叶什么都不缺。环切阻断树木往下输送养分,使得树根与真菌丝因得不到养分而慢慢死亡。这样活活被饿死的折磨会拖延五年甚至更多年。对被环切的树木来说,这是很残忍的煎熬!它绝望又不安地利用所剩不多的时间挣扎求生,新生的形成层小心翼翼地探索暴露在外的木质部,试图再度使上下层的树皮连接起来。
11月28日周一
有一个人在我的水杉日记后面留言说“这就是传说中的格物”,起初我没有什么感觉,突然想起前几日正好去过王阳明故居,听到讲解员讲过王阳明格竹子的故事,当然,那个讲解员讲得很不好,我以为,在这样的馆中,能够讲解的让我满意的人并不多,我可能对博物馆里的讲解要求有点高了, 我以为很多讲解员,要讲解这些内容,首先自己要看过很多书,把自己真正理解的内容,贯穿在讲解词里,而不是把馆里既定的讲解词背诵下来。
守仁格竹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王守仁一心想成为圣贤,一直笃信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为了实践,他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能够格出竹子之理,但换来的却是刻骨铭心的失败,自己更因此而病倒了。从此,王守仁开始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礼记·大学》中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说的是“格物致知,探究事物原理,从中获得智慧或感悟到某种心得。万事万物,有本有末,有始有终,知道什么是根本、起始,才算是格物致知。”
我一开始只是想要观察水杉,看看它一年是怎么样的生长过程,但是我现在发现我只要一站在水杉树下,就会想很多很多事情,看过的书,走过的路,做过的事,交往过的人,我每天上班的时候,会在楼下的两株水杉树下站一会儿,它们仿佛是力量的源泉,告诉你行走的方向。导致我有很多时候,都不敢站在水杉树下,怕思绪离开太远。
11月29日周二
一下子就降温了,温度突然只有5度左右,而且又下着雨,让人感觉特别阴冷。想着前几天还是将近夏天的温度,这几天就直接入冬了。可是还有很多树还没有来得及落光叶子,我见到路上还有很多水杉树还是一身绿色,按理说这个时候,它们都应该落光叶子了,但是今年秋天温度实在太高了,让这些树的调节功能失灵了。冬季外部环境变恶劣,气温低、水分供应不足,落叶是树木对环境的适应,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措施。在该落叶的时候没有及时落叶,不知道会对这些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它们会在什么时候落下叶子,我的心中充满疑惑。看来我得把楼下的树盯紧一些。
11月30日周三
这周看了书《心向原野:自然如何治愈了我》,理查德·梅比的书,之前看了梅比的《杂草的故事》,感觉实在太精彩了,似乎每一句都是我想要说的话。在这本书中,理查德·梅比讲到自己在事业巅峰之际,突然患上严重的抑郁症,这让我感觉十分意外,我觉得热爱观察大自然的人,应该是不会得抑郁症的。在这本书中,梅比讲述了自己在朋友的帮助之下,搬到了东安格利亚。广袤而灵动的原野给了他全新的视野和启迪,也唤醒了他被疾病尘封已久的对自然的热爱与激情。他住在橡木小屋中,与猫咪为伴,他远足、观鸟、探寻奇异的动植物,年过半百他结识了人生伴侣波莉,在爱人的鼓励下,他重新开始写作,万物在他眼中又鲜活起来,他摆脱了抑郁的困扰,重新投入自然的怀抱。自然疗愈了他。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 Nature Cure,中文翻译是《心向原野:自然如何治愈了我》,把Cure译进了副标题里,关于自然疗愈、荒野疗愈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今年的观察一棵树活动中,有很多树友都表达了观树对于他们的疗愈功能,自然俨然成为了拯救我们的一剂良方。梅比在书中说,进化心理学家认为,抑郁症源自一种“猎人空手回家的落寞”,这种失落感刺激他将来要变得更加成功。我想观察一棵树可能就是提供了这样一种渠道,让我们在疫情期间,在不能出门的日子里,只要下楼看看树,观察一下大自然,就会有收获,而不会空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