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棵树-构树(20)谷雨去看构树小苗
观察构树,当然也要观察小构树。今天换了一条路,这条路也是之前经常来的一条路,这一段时间因为观察另外一条路上的构树,我居然很久没有来了,走在路上,一路上的植物既熟悉又陌生,但是我不敢把目光停留在别的树身上,怕又沉浸了太多时光在里面,这里有这么多树,也许明年是樟树,后年是苦楝,大后年是紫薇,大自然里的物种这么丰富,随便找一棵树,伴随我走过一年,就是一辈子也观察不完的事情。
这一条路上本来是有很多大构树的,但是因为修路和平整场地,就把一大片杂木都清除了,变成了一个停车场,构树反正也不是什么讨人欢喜的树种,所以砍了也并不可惜,也许只有我,会留恋以前这条路上的那些大构树吧。走在路上,发现拐弯的地方,路上有很多构树的雄花,抬头一看,果然是一株大构树,叶子才刚刚开展,在阳光里,那叶子似乎闪耀着无限的光芒。果然,这是观察地上的“残骸”得到的收获。
《怎样观察一棵树》这本书中说:为了看得更多,有一个策略是向下看,而非向上看。许多树木都很高大,是的,它们的主体通常高于我们的头顶,但是你可以在地上发现大量被它们遗弃的材料。我避免使用“树木残骸”和“树木垃圾”这样的字眼,因为我认为这种材料不是废物。我把它视为承载着珍宝的碎片,如同海滩上的贝壳。
路两边的杂草长得很茂盛,求米草、委陵菜、各种堇菜、各种小苗,夹杂在一起,里面还有非常小的构树,我突然和草地玩起了找一找的游戏,来找一找这里的构树小苗,它们太小了,真没想到,这些小苗以后可以长成非常高大的树,现在它们掩映在这些杂草丛中,在我的眼里,它们是特别的,所以要找到它们并不难,但是有几个上山的游客,我特意拉了他们来找构树的小苗,结果他们都败下阵来,还夸我的眼睛亮。看来长期的自然观察,能够连就一双火眼金睛。
在这里小苗中,构树和苎麻应该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叶子,它们的叶子长得非常像。植物志上的描述非常详细。
构树叶:叶螺旋状排列,广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6-18厘米,宽5-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两侧常不相等,边缘具粗锯齿,不分裂或3-5裂,小树之叶常有明显分裂,表面粗糙,疏生糙毛,背面密被绒毛,基生叶脉三出,侧脉6-7对;叶柄长2.5-8厘米,密被糙毛;托叶大,卵形,狭渐尖,长1.5-2厘米,宽0.8-1厘米。
苎麻叶:互生;叶片草质,通常圆卵形或宽卵形,少数卵形,长6-15厘米,宽4-11厘米,顶端骤尖,基部近截形或宽楔形,边缘在基部之上有牙齿,上面稍粗糙,疏被短伏毛,下面密被雪白色毡毛,侧脉约3对;叶柄长2.5-9.5厘米;托叶分生,钻状披针形,长7-11毫米,背面被毛。
这么多特征,在野外碰到的不一定好用,有些辨认植物,抓住它们的主要特征,往往一招就够。我以为构树和苎麻最容易辨别的是它们叶子着生的方式,苎麻的叶子全部都是互生的,构树的叶子有互生和对生两种。当然它们之间的区别非常非常多,但是需要仔细分辨,而且往往会有很多变化,到了现场容易犯晕,属于一说就会,一做就晕系列。
这样的找不同,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认为的不同,大自然中的植物又如此千变万化,不能按既定的模式进行分类。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对待植物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观察植物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观察植物的目的也是不一样的,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觉察过程,一种自己感知大自然的过程,没有什么固定动作,需要的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