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系列(十):meta写作的一般套路(纯干货)

2016-04-18 郎中1987-FS 弗雷赛斯
前面分析了那么多,关于meta分析产生步骤的step by step,总是希望自己的成果能转换成论文,发表在高质量期刊上,引起大同行的关注,小同行的讨论,进一步提升影响力。
其实说白了就是应付医院考核,顺便赚奖励。

论文的写作套路一般是很死的,尤其是meta分析的文章,像极了八股文,其条条框框相对固定,看多了写多了感觉好easy的类。
所以只要前期工作分析到位(主要是图表),做足,文章的书写一般花不了多长时间(我个人一般<一周)。
不管信马由缰还是按图索骥总是有迹可循,所以只要掌握了一般套路,那你就可以无法无天了。

meta分析文章的结构与article类似,现剖析如下:
Introduction
主要先阐述某病的一般情况(可包括病因,流行病学,严重性或危害性),具体发病机制,以及目前常规治疗手段。
然后分析目前此治疗方式的不足,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牵扯出本课题治疗方式的必要性和先进行,是否能为既往治疗方式提供一定的补充或纠正。
  再分析此治疗方法的内在可能机制(简单介绍),然后再介绍目前已发表的一些关于此治疗的临床RCT文章,可能各RCT之间结果不一致,或各篇文章样本量偏少,总之就是有必要进行meta分析。
或者之前已经有篇meta分析的文章了,但现在增加了一些新的研究,可能结果会有出入,或者是从全新的角度进行说明。总之,不管你怎么扯淡,就是要表现出此meta的必要性,不做它将是此领域一大损失。
Methods
 此部分相对偏简单,多篇文章之间可能也会出现很多类似的句子。(因为大家都是互抄的,依不是,是相互借鉴,注意措辞)
Study selection and data  collection:主要介绍文献检索的步骤和内容,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制定以及到底要提取什么数据。
Risk  of bias of RCTs :对纳入的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也叫发表偏倚评估)。
Statistical analysis :介绍此meta分析中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手段(可包括数据分类,采用何用效应量,异质性检验,何种分析模型,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  et al),去看看别的meta分析这部分怎么写的,可以借鉴。
Results
主要是对纳入文献进行一个系统回顾,及相关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的结果。
Study inclusion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studies:文献检索结果和纳入原始文献的基本内容介绍。
Risk of bias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
meta-analysis : 此部分可根据不同结局指标分开阐述,一个结局指标一段。然后如有亚组分析也可以描述。
Discussion
Main findings:此meta分析的主要结果,进行总结性的说明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关于这样的结果产生可能性的分析,或其内部原因的阐述。
Implication from this research:这篇meta分析做好之后对将来研究的提示意义,那里可以改进,那里可以加强,那里需要注意,而不是做了等于什么都没做(让我静静得做一个没人关注的美男子吧)。
Limitations:关于此研究的不足(我觉得我只有不足,没有足)。
Conclusion
总结性陈词。
是不是跟我前面的系列贴内容相呼应,所以前面的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干货,拿走不谢。是不是说知道了一般思路就可以空手套白狼出文章了?

关键还是要有好的点子,平时多看相关文献。我一直觉得阅读文献对一个人的思路敏捷性的提高至关重要,久而久之其外文书写能力也是水到渠成。
我本人外文不好(说不好那是客气,事实是”烂“)
但平时好读文献,现在东凑凑西抄抄也已发表多篇SCI。所以我可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能不能发SCI跟你的外文水平没有绝对相关性,只要你坚持干一件事那它就不是难事,SCI很easy的了,关键是气质,错了是看恒心。


此系列贴也已书写大半,多谢在此期间各位童鞋的支持和鼓励。

但本人的Meta分析当然还没完,接下去就是和大家面对面的交流和实际操作。


浙大见面会通知

也有机会在下个月,即5月份到浙江大学医学院华家池校区,现场和大家面对面交流Meta分析经验,Freescience办的讲座形式还是比较新颖,采用全程实操,现场演示,相信会让大家耳目一新。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关注公众号之后的通知,各位,那咱们下个月,浙大见。




下面是龙兄ResearchGate的账户,大家有兴趣都可以follow和contact。



科学自由分享
投稿请扔至:freescience@zju.edu.cn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