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业内专家,助力精英成长。点击主页左下角可申请入群,点击中间是系列文章索引,点击右侧可收听直播课程!
对银行来说,另一条银行资管业务的风险传导,来源于结构性产品的“假股实债”。银行理财通过资管通道投向结构化产品的优先级,来实现保本收益。穿透来看,底层资产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也有房地产领域资产。但事实上,当底层资产出现风险或“通道”机构发生违约的时候,这部分收益并不能获得保障。
为防范金融风险,更好地发挥资产管理业务的功能,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银行资管将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用投资理念取代信贷理念,用分散风险、配置风险取代管理风险,构建全面的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在这一背景下,金融去杆杠、防风险已经在资管行业展开。伴随央行维持资金面“紧平衡”,银行理财通过委外、过度加杠杆投向债市的套利方式难以为继。华创证券齐晟指出,2016年底,银行理财通过委外途径进入债券市场的同业链条受到明显冲击。对银行来说,另一条银行资管业务的风险传导,来源于结构性产品的“假股实债”。银行理财通过资管通道投向结构化产品的优先级,来实现保本收益。穿透来看,底层资产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也有房地产领域资产。但事实上,当底层资产出现风险或“通道”机构发生违约的时候,这部分收益并不能获得保障。2016年年中,《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将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券商这一“通道”的优先劣后结构化产品堵上了。然而,理财产品仍可以通过信托实现结构化投资。“多重风险相互交织、相互传染的复杂局面是银行资管面临的挑战。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成为银行资管的重中之重。”业内人士指出,因为银行、保险公司、基金、证券机构之间相互关联,并与托管、定价机构、证券借贷经纪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大规模赎回或者市场出现扰动的时候,没有任何一家机构可以独善其身。为避免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导,消除多层嵌套成为大势所趋。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被委托投资机构再去投资其他资产管理产品,也就是资管机构充当“通道”的情况,将会被限制。但是,基于资产管理的特性,银行通过FOF(基金中的基金)、MOM(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以及一层委外进行投资有其合理性。“统一监管的目的在于,减少金融机构由于各条线监管政策不一致带来的监管套利。”齐晟指出。这使得银行作为资管行业的大买方,银行对FOF、MOM及委外机构管理需求更加旺盛。“在FOF和MOM中,银行理财资金对私募产品或私募资金管理人选择更加多元化,风险敞口得到分散。投资运作中的净值波动风险可以有效平抑,这使得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业内人士指出,这可以满足一些银行理财高净值客户的风险偏好需求。银行对于委外投资机构的挑选更加精细化。一位城商行资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当前,银行委外投资主要是投向债市。而2017年债市的流动性管理更加复杂,需要选择优质的投顾团队。“银行资管有非常大的热情,在资产证券化领域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另一位城商行资管人士对记者补充道。“银行会从客户维度出发,积极挖掘信贷资产证券化、重组并购、国企改革、优先股等优质领域,破解表内外项目来源高度同质化、优质投资项目供给不足的困难。”一位大行资产管理部人士表示,由此推进资产管理产品从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变,真正实现“买者自负、卖者尽责”,逐步构建以管理费用和业绩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由于滋生杠杆投资的低利率环境已扭转,并且CD、理财的发行规模也预计将被管制,因此银行委外业务乱象必将终结,行业将进入有序发展的新阶段,这将极度考验受托管理人的资产管理水平。”国泰君安研究所银行组近日发布研报称。近年井喷的银行委外业务,除了让基金、券商、私募、信托等获益外,保险资管公司也得以分一杯羹。不过,在债市不确定性增加以及银行委外需求可能减少的趋势下,保险资管公司对银行委外资金的受托管理业务,也经历了从一哄而上到逐渐减缓的过程。近年来,银行委外投资业务(包括自营资金和理财资金的委外投资)快速增长。国泰君安研报指出,委外投资产生的背景在于,此前规模扩张不受监管制约,可扩大盈利,吸引客户,于是部分中小银行大量发行同业存单和理财产品,产生大量资金需要投放运用,但自身缺乏相应的人才和技术。而银行委外得以快速发展,在于银行和受托管理人均有“套利”动力。从委托机构银行来讲,有扩表套利冲动,同时央行以“利率走廊”的方式承诺向市场供应低成本资金,因此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和理财募集资金,购买委外产品套利。而受托机构,则可以通过加杠杆和期限错配投资于债券,满足银行收益要求和自身套利需求。其预计全市场委外业务规模在3万亿-5万亿元之间,投向以债券为主,占90%以上,另有3%-5%的权益投资。快速增长的银行委外需求,让基金、券商、私募、信托乃至保险资管公司等资产管理机构,都加入到市场受托管理人的竞争行列。“虽然看到机会,把这个业务作为重点之一了,但是市场竞争很激烈,单子很难拿到。”一位保险资管公司第三方业务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全资管行业在竞争银行委外,保险资管公司去年也争相进来。该人士称,这项业务一般由银行总行发起,设置准入门槛,委托给满足要求的几家管理人,基金公司、券商,再考虑保险资管公司的情况,大的银行会授权到分行。争取这项业务的原因,除了套利外,还在于增厚管理费,千分之二为银行委外的市场一般管理费水平。数据显示,获益于银行委外业务,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迅速增长。截至2016年年末,资产管理规模前十基金公司中,已有4家银行系,同时14家开展公募业务的银行系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2.21万亿元,占113家基金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的近四分之一。而保险资管公司相对基金、券商、信托来说,风格更为稳健,在(预期收益率)报价上不占优势。上述保险资管人士称,“每家银行风格不同,有些银行更看重资金安全性,有些是更在乎收益。”一般而言,银行会对受托管理人有收益率方面的考核要求,比如年化4.5%、5%等。各家管理人机构都要对收益率有一个报价,提供预期收益率,激进的可能报价较高,但是实际达不到。比如去年下半年债市剧烈下跌,很多管理人的实际收益率可能都达不到报价的收益率,“这时候,银行作为资金委托方就要来承担这个损失,具体是自行承担还是分担到客户身上,是银行要去处理的事情。”上述保险资管人士表示。银行委外资金主要投向是债券,银行一般不会介入具体的资金投向策略,只是会对债券评级有相应标准,只要符合这个标准的就可以投资。“尽管都愿意往银行委外业务上做,但是债市经历了下跌,让受托管理人的资产管理能力受到考验,加之银行的需求也是减少的,预计之后对这一业务的热情会有所降温,业务增长也会放缓。”上述人士说。国泰君安研报预计,银行资金委外投资业务的野蛮生长时代已结束,委外的增量会显著回落,银行将会更加审慎地选择投资管理水平较高、风格严谨稳健的投资管理人。这也意味着,委外业务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向部分优质管理人集中。对于真正管理能力出色,且与大中型银行业务合作关系良好的管理人,其委外市场的占比有可能反而会提升。